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耳石症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耳石症
    就诊科室:耳鼻咽喉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眩晕影响生活工作学习及时就诊。
    · 首选耳石手法复位,必要时药物治疗。
    · 劳累可诱发耳石脱落。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耳石症是什么?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或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当头的位置改变时,譬如转头、低头等,会短暂发作的眩晕,可反复发作 [1]。

    耳石症常见吗?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全部人群的发病率资料较少。据粗略估计,BPPV 的终身患病率大约为 2.4%,即每百人中就有超过两人一生中发作过一次 BPPV [1]。

    耳石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变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将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分为四种类型:

    1. 后半规管 BPPV: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患者中的九成。
    2. 水平半规管 BPPV:少见。
    3. 上半规管 BPPV:极少。
    4. 混合型 BPPV:少见。

    一般,水平半规管 BPPV 的症状比后半规管 BPPV 重,眩晕发作持续的时间也更长。而混合型 BPPV 的症状又比单一半规管 BPPV 的症状更明显 [1]。

    根据病变的原因,可将 BPPV 分为两种:

    1. 特发性 BPPV:病因不明确,多见于老年人和女性。
    2. 继发性 BPPV:能找到病因,继发于其他疾病,多见于头部外伤、耳部疾病、全身系统疾病人群 [1]。

    耳石症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一般会选择去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就诊。

  • 症状

    耳石症有什么表现?

    当头位变化时,譬如起床、快速转头、低头、床上翻身等,突然发生短暂眩晕,有看东西旋转、眼球震颤等表现,可伴有恶心及呕吐,每次发作一般持续几秒或数十秒,不会超过一分钟,可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眩晕发作时无耳鸣、耳闷和听力下降。

    多数人在缓解期没有明显症状,少数人可能有头昏、头重脚轻感等表现。病程可在数小时至数月间,少数甚至可长达数年,在病程中,眩晕可反复发作 [1]。

    image

  • 病因

    耳石症是怎么发生的?

    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内耳有三个互相垂直的 C 形结构,称为半规管,跟人体的平衡感觉有关 [3]。

    内耳里的一部分结构附有耳石,当各种原因引起耳石脱落、在半规管内移动,扰乱人体的平衡功能,就会引起眩晕 [1]。

    耳石症的原因是什么?

    理论上,任何能够导致耳石脱落的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耳石症,即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发生。

    特发性 BPPV 可能的病因: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钙代谢紊乱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耳石退化加速、吸收能力下降及耳石的稳定性降低,引起耳石脱落,发生眩晕。另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原因,也可能造成供应内耳血管的损害,导致耳石脱落,发生眩晕 [1,4]。

    继发性 BPPV 可能的病因:耳源性因素如中耳炎、梅尼埃病、外伤、内耳手术等,头部外伤与外科手术,长期卧床等,因为炎症、冲击力、手术损伤等,直接或间接对内耳造成损伤,都有可能导致 BPPV 发生 [1]。

    耳石症容易发生在哪些人?

    一般多发于:

    1. 中老年人及女性:本病通常 40 岁以后高发,且女性多于男性。可能由于年龄增长、激素水平变化、钙代谢紊乱及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耳石退化加速、吸收能力下降及耳石的稳定性降低,易发此病。
    2. 头部、耳部外伤及手术史患者:这些原因可能导致内耳受累,诱发此病。
    3. 患有原发疾病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中耳及内耳感染等患者,患病的几率增大[1]。
    4. 全身疾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能造成供应内耳血管的损害,导致耳石的脱落,发生此病[4]。

    耳石症是否会遗传?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会遗传。

  • 诊断

    耳石症需要做哪些检查?

    1. 耳常规检查:如窥耳器、耳内镜检查等,检查是否存在耳部疾病如中耳炎;
    2. 体位试验:如垂头仰卧位试验(Dix-Hallpike试验) 、滚转试验(roll test)等。这两个检查对确诊耳石症有很重要的意义;
    3. 电测听、声导抗等听力相关检查,本病患者通常听力正常;
    4. 影像学检查(如 CT 、磁共振),了解有无中耳炎、肿瘤等病变;
    5. 眼震电图、冷热试验等前庭功能检查 [1]。

    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同时进行数种检查。

    耳石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眩晕,所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容易与很多疾病混淆,如中枢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梅尼埃病等 [1]。

    所以,当出现眩晕时,最好是去医院检查,由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医生可通过耳常规、听力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进行鉴别诊断。

    耳石症与梅尼埃病引起的眩晕有什么区别?

    梅尼埃病也会有反复发作的眩晕,一般眩晕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在 20 分钟至 12 小时,甚至数天,头的位置变动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后期梅尼埃病患者还可能会有波动性听力下降(发作时听力下降,缓解时听力有所恢复,但总体来说听力是越来越差)、耳鸣等 [1]。

    耳石症与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有什么区别?

    颈椎病的头晕一般在头快速运动时明显,一般没有视物旋转。可伴有颈部的局部疼痛、活动受限。

    两者通过临床表现及 X 线片、CT、核磁共振检查可以鉴别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有什么区别?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的眩晕发作持续时间长,体位改变如起床、翻身等时通常不会使眩晕加剧,常由脑部肿瘤及血管病变引起。通过 CT 及核磁共振(MRI)检查可鉴别 [2]。

    耳石症是否会长肿瘤?

    大部分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都跟肿瘤无关,但肿瘤也会导致眩晕。因此出现症状时也应完善相关检查,例如头部 CT 等,排查肿瘤性疾病。

  • 治疗

    耳石症怎么治疗?

    一般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常用方法如下:

    1. 首选耳石手法复位;
    2. 必要时可以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如前庭抑制剂(苯海拉明等)及改善循环类药物(倍他司汀等);
    3. 可经医生指导后,自行在家进行体位疗法。

    如果以上方法反复治疗均无效,可行手术治疗,如壶腹神经切断术或半规管阻塞术 [1,5]。

    image

    耳石症手法复位是怎么做的?

    患者坐在检查床边,在医生的指导和辅助下,做转头、起卧、翻身等动作。一般每次半小时左右,若复位后仍有眩晕,可做多次复位。每周一次,直到眩晕好转。

    耳石症在手法复位治疗时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正常吗?

    复位过程中可能出现眩晕,跟发作的症状类似,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不用太紧张。 如还能配合,可在医生保护下继续复位,若确实眩晕严重不能进行,医生会考虑暂时终止复位治疗。

    耳石症是否能治好?

    如确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复位治疗后大部分能治好,但也有部分病例经多次复位仍疗效欠佳。

    耳石症能自愈吗?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一定的自限性,可以自愈,一个月内自愈者约 50% [1]。

    不过此病可反复发作,而且眩晕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出现眩晕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制定诊治方案。眩晕发作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跌伤。

    耳石症会复发吗?

    如耳石复位后再次脱落,会导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

  • 生活

    耳石症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1. 耳石复位治疗后,要让患者转向健侧 45°,以半卧位的姿势进行休息。
    2. 48小时内限制患者的头部活动,防止患者低头、仰头和快速转头,以免诱发眩晕。
    3. 睡眠时垫高枕头,可比平时多垫一个枕头。
    4. 48小时后可逐步恢复活动,避免跑跳,转身应慢且避免大幅度转动。
    5. 一周内尽量避免颈部剧烈转动。
    6. 避免过度劳累、感冒等诱发因素 [1,6]。

    耳石症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1. 控制烟酒行为,避免血脂异常或糖尿病等会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对病情造成不良影响。
    2. 注意增加营养,多进食易消化、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菠菜、青菜、苹果、香蕉等。
    3. 低盐饮食,以减少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
  • 预防

    耳石症日常怎样预防和保健?

    1. 锻炼身体,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2.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3. 积极治疗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等;
    4.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孙虹,张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第九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杨茂有,朱大诚. 解剖生理学[M]. 第三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De Stefano A, Dispenza F, Suarez H, et al. A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he role of comorbidities in the recurrent episodes of beg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J]. Auris Nasus Larynx, 2014, 41(1): 31-36.
    [4] 曾昭龙,陈文明.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5] 迟放鲁. 医师考核培训规范教程·耳鼻咽喉科分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6] 林海燕.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护理路径[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