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
肠息肉是什么?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成分(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 [1]。
肠息肉有哪些类型?
-
根据其病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 炎症性息肉: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又名假息肉。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一般不会发生恶变,主要以治疗肠道慢性炎症为主。
- 淋巴性息肉:多见于 20~40 岁成人,在儿童亦可发生,以男性多见。这种类型的肠息肉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淋巴息肉不发生癌变。一般可以自行消退,注意定期复查,看有无增大或增多。
- 幼年性息肉:幼儿多见,外观为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90% 生长于距肛门 25 厘米的范围内,直径多数小于 1 厘米。如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
- 增生性息肉:是肠息肉种最常见的一种,多分布在远侧结肠。不发生恶变。常在肠镜下进行切除并对切下的息肉进行检查。
- 腺瘤:结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结构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三种类型。这类息肉需要通过肠镜切除或手术治疗。
-
根据肠息肉分布的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小肠息肉:位于小肠黏膜表面,突出至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
- 结直肠息肉:位于结直肠黏膜处,高于周围结直肠黏膜凸向肠腔的隆起物。
肠息肉常见吗?
常见,肠息肉是消化内镜检查中的常见疾病 [2]。
肠息肉常表现为哪些症状?
肠息肉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出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可有乏力、头晕、易疲劳等贫血症状。
肠息肉患者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
肠息肉如果还伴有特异性的胃肠道外症状,常常恢复得不好。如果出现以下症状,更需要留意 [1]:
- 反复便血:可能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反复便血,应及时进行就诊,防止病情加重。
- OB 阳性:即大便潜血阳性,若无食物(如食用鸡、鸭血等)可能,提示可能有胃肠道疾病,也不排除恶性肿瘤如结肠癌等。
- 腹痛:此症状本病患者较少出现,当息肉较大易引起肠套叠,从而会有腹痛的症状。
肠息肉的危险程度如何判断?
目前对肠息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的依据如下:
- 低风险组:炎症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 1~2 个,腺瘤 < 10 mm [1];此类息肉发展为肿瘤的可能性较小,但也要注意观察。
- 高风险组:腺瘤含有绒毛成分,高度异型增生,腺瘤大于等于 10 mm 以及 3 个以上的腺瘤 [1]。此组患者息肉发展为肿瘤的风险更高,要引起重视。
医生会根据腺瘤的危险度分层,然后给出复诊时间。低风险组的息肉,未进行治疗可以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若进行肠镜或手术治疗,可在半年或 9 个月后复查一次;高风险组的息肉,需要半年复查一次。
肠息肉严重吗?
一般按有症状轻重或有无癌变可能判断严重程度。
一般的讲,腹痛越频繁、大便带血越多,肠息肉可能更严重。若出现癌变或本身是肠息肉病,预后一般不良,但是具体的严重程度需要依靠肠镜以及活检结果来确定。
肠息肉有什么危害?
-
造成营养吸收障碍,易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吞咽困难,甚至会影响睡眠质量。
-
可能会发生癌变。
肠息肉会癌变吗?
-
炎症性息肉、幼年性息肉、淋巴性息肉与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
-
腺瘤有癌变的可能。而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肠息肉病、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等肠息肉病则有比较明显的癌变倾向。乳头状腺瘤发生癌变的几率大约在 30% (100 个乳头状腺瘤患者有 30 人出现癌变)左右 [3] 。
结肠息肉什么情况下容易癌变?
结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前病变通俗地讲,就是介于正常组织和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较其他部位的消化道息肉而言更易恶变为结肠癌。
-
多发息肉而非单发息肉;
-
基底部宽大或者不带蒂的息肉,相较于体积较小的无蒂息肉更容易发生恶变;基底部宽是指像山一样,根基很宽;而带蒂息肉就像树上的果子,有一个把连着。
-
四十岁以后,患者年龄越大,息肉生长速度越快、存在时间越长、体积越大,癌变率越高 [4]。
肠息肉的病因有哪些?
肠息肉是一类未确定成分的异常生长组织,其致病因素非常多,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 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易增加肠息肉的发生。同时抽烟时间长、过度饮酒是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高危因素 [5]。
- 缺乏微量元素:叶酸、钙、维生素 D 的缺乏,在息肉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 代谢性炎症: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会使原有的肠息肉增加并出现新的息肉。
- 还有部分肠息肉有遗传倾向,具有家族聚集性,一家人中会有多人存在肠息肉 [3]。
肠息肉与饮食有关吗?
-
肠息肉与饮食密切相关,特别是近年来肠息肉年轻化,更是与不健康的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密切相关。如爱吃肥肉、牛奶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蔬菜、水果、粗粮等低膳食纤维吃的较少。
-
有研究认为烟龄超过 20 年、过度饮酒(过度饮酒指每日酒精量男性超过 25 g、女性超过 15 g)会干扰叶酸、钙等潜在抗癌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是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高危因素 [5]。
-
部分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可能是息肉多发的原因,这其中叶酸、钙、维生素 D 的缺乏会促进肠细胞过度生长,易引发肠息肉的发生 [5]。
肠息肉常见于哪类人群?
有多发性肠息肉家族史者、饮食结构为高脂肪高蛋白者、存在容易引发肠息肉的原发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的人,容易得肠息肉 [5]。
肠息肉会传染吗?
肠息肉并不会传染。但有的肠息肉是由肠结核、血吸虫病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应当警惕其原发病(由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肠息肉)的传染。
肠息肉会遗传吗?
有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原发疾病的肠息肉不会遗传,但有部分肠息肉(如肠息肉病)是有遗传倾向的。
肠息肉病是有家族遗传性的,并不是说肠息肉病患者的子女一定会患病,而是指病人子女患此病的概率比常人更大 [3]。
父母没有患病,但直系血亲中存在肠息肉病患者的,患有此病的概率也比普通人群大。
肠息肉如何诊断?诊断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如在直肠指检或肠镜检查中发现有息肉存在,即可诊断为肠息肉 [6]。
直肠中下段的息肉在医生进行直肠指检时可触及,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也可确诊。而小肠息肉往往手术中才能发现。
其中,以下几类情况建议直接或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检查频次由医生结合具体情况评估:
- 具有慢性腹痛、腹泻、便血或扪及腹部包块等症状,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 存在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的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阿米巴肠病等。
- 家族中有大肠癌患者、生活中有长期食用高盐食物或喜食红肉食物者。
- 常规普通人群达到一定年龄段后,可进行肠镜体检筛查结直肠癌(国内推荐 50 岁后,美国是 45 岁后开始)。
发现肠息肉的存在后,由检查医生通过肠镜取一些息肉的成分,进行活检,了解息肉的性质、良恶性。
肠息肉需要行肠镜检查时要做哪些准备?
如果第二天进行肠镜检查,则
-
前一天晚上:建议食用少渣的食物,可以选择大米粥、烂面条等半流质或流质食物。
-
检查当天:禁食。对于一些便秘的患者,建议提前几天起注意饮食,选择少渣食物。具体的情况应该遵循主管医生的医嘱。
-
检查前数小时:医生会开好甘露醇、硫酸镁、番泻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等进行导泻(可能会使用其中一种或数种药物,具体遵从医嘱),排空肠道。在服用相当剂量的泻药的同时需要大量快速的饮水,一般要求在 3 小时内超过 2500 毫升水,具体饮水量应根据所采用的泻药方案决定。
-
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无痛肠镜,还需要提前 4 小时禁食、禁饮,也就是说上午检查者需要前一日晚准备完成禁食、禁饮,下午检查者上午需要提前完成 [7]。
肠息肉确诊的患者做肠镜检查有风险吗?
目前的内镜下切除息肉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能出现出血、穿孔和溃疡等并发症,但是一般较少,有少量出血也会很快止血。
不是无痛肠镜的话有一定不适感,但并不会引起剧烈疼痛。过程中患者常有腹胀或便意,部分患者在肠镜通过时会有胀痛感,此时应注意放松,以免引起肠痉挛。
肠镜检查疼吗?
无痛肠镜检查不会有痛感。
普通肠镜检查会有一定的不适感,但并不会引起剧烈疼痛。检查过程中患者常有腹胀或便意,部分患者在肠镜通过时会有胀痛感,此时应注意放松,以免引起肠痉挛。
肠息肉行肠镜检查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内镜下息肉电切后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控制饮食和活动,一般需要禁食 72 小时,避免剧烈活动,72 小时后可以开始进食米粥、牛奶等流质,1 周内仍要避免辣椒、烟、酒、洋葱等辛辣刺激食物 [7]。
出现并发症,如便血不减少甚至增加、腹痛明显时应立即就诊。
如何区分与肠息肉症状相似的疾病?
-
脂肪瘤:覆盖在肠道内,与息肉形状类似,在内镜超声探查下,脂肪瘤呈均匀高回声,边缘整齐,可通过活检与肠息肉进行鉴别。
-
平滑肌瘤:与肠息肉一样,均覆盖在肠道黏膜上。但平滑肌瘤为均匀低回声,边缘清晰均匀,肿瘤常突入腔内,常有桥型皱襞形成,可通过肠镜超声或活检进行鉴别。
-
平滑肌肉瘤:与肠息肉临床表现类似,均有便血的症状,但平滑肌肉瘤超声探查下则为不规则低回声,多有「断壁征」,可通过肠镜超声或活检进行鉴别。
对上面提到的这些疾病的区分,医生会帮你留意。
肠息肉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消化内科。
肠息肉如何治疗?
肠息肉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息肉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方案。
-
单发腺瘤性的肿瘤性息肉(幼年性息肉):首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目前大多数的肠息肉均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当息肉体积较大、病理学证实有癌变等无法内镜下切除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
多发性腺瘤性的肿瘤性息肉:如家族性腺瘤病、Turcot 病等一般选择手术切除相应肠段。
-
非肿瘤性息肉(淋巴性、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可以根据其息肉大小决定进行内镜下电灼切除息肉或手术治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引起的炎性息肉,除了常规内镜治疗还应该积极处理原发病。
肠息肉不积极治疗会引发什么后果?
部分肠息肉不积极治疗可能会癌变,尤其是基底比较宽者(指息肉占据肠道的位置较大)。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是目前临床新提出的治疗方案,其可显著降低肠道癌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死亡率 [8]。
肠息肉可以仅通过吃药治疗吗?
大部分不能,少数可以。如部分息肉由肠道慢性炎症引起,可通过改变饮食、服用益生菌、抗炎药物等方式治疗,但大部分肠息肉需要在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部分肠管,仅用药物,无法起到治疗效果。
肠息肉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
非增生性息肉,且症状较明显者,一般应经行内镜或腹腔镜或开腹切除。
炎性息肉不严重者可以治疗原发病为主,不进行手术治疗。
肠息肉内镜治疗效果如何?
肠息肉患者在没有禁忌证(如严重心脏病、严重低氧血症、严重高血压、水电解质紊乱的病人)的情况下首选内镜治疗。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内镜下切除息肉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可基本清除单发息肉,根据息肉类型及大小进行定期复查可以有效减少癌变几率。
对于息肉病等多发息肉,此时手术一般为最佳选择。
肠息肉能否治愈?
可以治愈,但部分会复发。
对于单发的肠息肉来讲,内镜下切除息肉可以理解为治愈,患者再次发生息肉的几率同普通人群;但是对于有遗传倾向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 综合征等无法治愈,即使切除已有息肉患者也仍会再发,手术切除相应肠段可以有效地防止癌变。
肠息肉治疗后什么时间复查?
治疗后息肉再检出率非常高,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肠癌的发生,必须保证科学的随访,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一般情况下,复查随访时间如下,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决定:
- 息肉小于 0.3 cm,可在 1 年左右复查;
- 息肉大于 0.3 cm,可在半年或 9 个月左右复查一次;
- 炎性息肉一般不发生癌变,可在 1 年半左右复查;
- 腺瘤型息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大,可在半年左右复查。
肠息肉患者出现什么症状后应该及时复查?
结肠镜镜检发现息肉以及已行息肉切除手术的患者,应该按照危险度分层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但是当患者出现大便带血、排便习惯出现改变(这里指持续一周以上的便秘或腹泻)或者大便形状变化的时候,应该及时就诊进行复查,明确是否为息肉复发或者出现癌变。
肠息肉患者在饮食生活上需要注意什么?
-
饮食科学合理,少吃多餐,饮食清淡,少油少盐,注意病因治疗、内镜治疗后遵医嘱活动,如注意劳逸结合,一个月内避免剧烈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避免长时间坐姿等 [9]。
-
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选择容易消化的汤面、嫩菜叶、鱼、虾、蛋及豆类制品等,以使肠道得到休息。
-
少吃肥肉、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葱等。
-
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如冷饮、核桃等。
-
不喝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如梅子酒、露酒等 [9]。
-
不要吸烟;及时治疗肛门周围其他疾病,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等、慢跑等平缓运动),有良好的心态。
肠息肉会影响生育吗?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有很大可能会将疾病遗传给后代,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结婚生子,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在孕前做一次筛查。
在孕期,做好相关检查(比如染色体检查等)可以有效预防下一代出现相同疾病。
非遗传性的肠息肉,则对结婚生子没有太大影响,也不会影响性功能,患者可以正常结婚生子。
育龄期妇女并非息肉高发的人群,在妊娠期间则应尽量避免做肠镜检查或肠息肉切除 [10]。
肠息肉患者生活质量会变差吗?
肠息肉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腹泻或排便增多、便血,不仅影响身体吸收功能,还影响患者心情,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肠息肉患者家属需要做些什么?
家属应安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阴影。还应注意患者饮食,与患者一同面对病魔。
肠息肉可以预防吗?
肠息肉的致病因素非常多,部分肠息肉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包括:
-
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
-
避免过度饮酒。
-
饮食多样化,注意营养均衡,如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肥肉等,避免叶酸、钙等微量元素的缺乏。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有很大可能会将疾病遗传给后代,有家族史的女性,可以在孕前做一次肠镜筛查。在孕期,做好相关检查(比如染色体检查等)可以在下一代出现相同疾病时,采取早期预防性手术。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等. 外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86-387.
[2] 马秀坤, 华扬. 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17, 15(4):2.
[3] Finlay A Macrae, MD. 结肠息肉概述.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overview-of-colon-polyps.(Accessed on Apr 18, 2022).
[4] 于晓娜, 邵顺子, 沈才飞, 等. 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4(29): 3866-3869.
[5] 龙思丹, 孙希珍, 赵栋燕, 等. 肠息肉病因学相关性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20, 26(14): 5.
[6] 宋雯, 赵梁, 朱萍, 等. 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1(9): 876-879.
[7]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3, 33(9) :705-70.
[8] 马秀坤, 华扬. 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17, 15(4): 2.
[9] 李冰. 内镜下行肠息肉摘除术后护理体会[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0, 37(3): 2.
[10] Daniel C Chung, MDLinda H Rodgers, MGC, CGC.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of-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Accessed on Jul 21, 2020).-
- 就诊
· 治疗不及时可能癌变,一般内镜或手术治疗。
· 少吃大鱼大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