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子宫肌瘤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子宫肌瘤
    就诊科室:妇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翁若鹏

    翁若鹏妇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3月21日

    ‧ 多为良性肿瘤,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
    ‧ 备孕期子宫肌瘤 ≥ 4 cm 建议手术
    · 豆制品、咖啡不是病因,可放心食用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子宫肌瘤是什么?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的生殖器肿瘤[1],确切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激素、饮食、肥胖等相关。

    常见于 30~50 岁的育龄期女性,20 岁以下少见[1]。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疾病,一般没有或很少有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小便次数增多、月经量增多等。

    无症状的子宫肌瘤不需要治疗。有症状的子宫肌瘤通过药物可以缩小肌瘤体积、减少出血量。可通过手术治疗,但手术后会复发。少部分患者肌瘤可引起不孕或流产。

    image

    子宫肌瘤常见吗?

    常见。据统计,30 岁以上的女性约 20% 有子宫肌瘤[1],即100 位 30 岁以上的女性大约有 20 位患有子宫肌瘤。因本病多无症状,故临床报道的发病率小于实际情况。

    子宫肌瘤有哪些类型?

    按肌瘤生长的部位,可分为[1]:

    • 宫体肌瘤(90%):肌瘤长在子宫体内。
    • 宫颈肌瘤(10%):肌瘤长在宫颈上。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三类[1]:

    • 肌壁间肌瘤:占 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 浆膜下肌瘤:约占 20%,肌瘤向表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
    • 黏膜下子宫肌瘤:占 10%~15%,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可挤出宫颈外口而突入阴道。

    子宫肌瘤会变成癌症吗?

    一般除了罕见情况,良性子宫肌瘤几乎不会进展为恶性的子宫肉瘤;若绝经后子宫包块增大,应警惕发生肉瘤变。

    但是子宫肉瘤有可能在手术之前被误认为是子宫肌瘤,多见于绝经后伴有疼痛及出血的患者。

    多发性子宫肌瘤是什么?

    子宫肌瘤常有多个,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应该看哪个科?

    妇科或妇产科。

  • 症状

    子宫肌瘤有什么症状?

    子宫肌瘤一般不会或很少会引起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症状和肌瘤的部位、大小以及有无变性有关。如果引起症状,常见的症状包括:

    • 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患者会发现自己的月经量增多且经期变长。宫肌瘤使宫腔增大,产生月经的子宫内膜的面积增加,并影响子宫收缩,从而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长期月经量增多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乏力等症状。
    • 白带增多: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及盆腔充血,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导致白带的分泌量增加。
    • 尿频、尿急、腹胀、便秘:大的子宫肌瘤向前可压迫膀胱,导致尿频、尿急,宫颈肌瘤可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后壁的肌瘤可向后压迫直肠引起下腹坠胀、便秘。
    • 下腹疼痛:有时候也可导致急性下腹疼痛。
    • 下腹包块:当肌瘤逐渐增大使子宫超过盆腔时到超过三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时可以从腹部触及包块。

    子宫肌瘤会受怀孕影响吗?

    妊娠期子宫肌瘤有增大、变性、疼痛可能,孕期可能需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对怀孕会有哪些影响?

    • 黏膜下肌瘤会影响受精卵着床可导致流产[1]。
    • 位置较低的肌瘤会妨碍胎儿下降,引起胎位异常,尤其是宫颈峡部的肌瘤。
    • 如果子宫肌瘤的位置阻挡了产道,需要进行剖宫产。
    • 直径小于 4cm 的浆膜下肌瘤早期对妊娠的影响不大,可考虑先怀孕,以后再处理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有哪些并发症?

    贫血:月经出血量较大的话,可能会引起贫血,主要表现为面唇无血色,头晕等表现[1]。

  • 病因

    子宫肌瘤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确切的病因尚未明了,可能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孕激素、种族、肥胖等有关。

    • 雌激素:目前多认为与女性性激素相关,肌瘤组织局部对雌激素的高敏感性是肌瘤发生的重要因素[1]。
    • 孕激素:孕激素可以刺激肌瘤生长[1]。
    • 种族:黑人的发病率相较于白人更高,原因尚不明确[2]。
    • 生产次数:有至少一次二十周以上怀孕史、怀孕次数越多,发生本病的风险越低,具体的机制不详细。[2]。
    • 初潮过早:第一次来月经时间过早(< 10 岁),发生肌瘤的风险性越高,可能是雌二醇水平增加,加快肌瘤的生长[2]。
    • 饮食:大量摄入牛肉和其他红肉会增加患有本病的相对风险,相反摄入绿色蔬菜和水果会减少本病的发生,豆制品和咖啡因一般和本病无关,具体的机制暂未提及[2]。
    • 饮酒:啤酒可能会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2]。
    • 肥胖:肥胖和子宫肌瘤密切相关,肥胖可能会相对增加雌激素游离水平,增加子宫本病的发生风险。
    • 维生素 D 水平低:维生素D水平和本病发病呈一个负相关的关系,即体内维生素D水平低的话,可能会增加患有本病的概率[3]。
    • 遗传:另外,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子宫肌瘤存在细胞遗传学的异常,染色体常存在异常改变。如果一个患有子宫肌瘤,那么她的一级亲属的患病风险会增高[4]。

    子宫肌瘤哪些人得的可能性比较大?

    据研究,以下因素可能会使子宫肌瘤的风险升高:

    • 月经初潮过早(< 10 岁)的人;第一次来月经的年龄越早,发生本病的危险性越高。
    • 生产次数少的人:该类人由于生产次数少,可能会增加肌瘤的形成概率,暂时无具体发病机制。
    • 大量摄入牛肉和其他红肉的人:该类人群可能更容易患有子宫肌瘤,具体机制不详。
    • 维生素 D 缺乏的人:维生素 D 缺乏会增加患子宫肌瘤的概率,暂不知具体的发病机制。
    • 饮酒,特别是啤酒的人:该类人群发生子宫肌瘤的概率较大,具体机制不详。
    • 有子宫肌瘤的家族病史的人:患有此病的风险可能性更高。

    子宫肌瘤与性生活有关吗?

    子宫肌瘤的发病与有无性生活无关,因此无性生活的女性也可能存在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会传染吗?

    子宫肌瘤不是传染病,不会传染。它主要是与自身体质及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子宫肌瘤会遗传吗?

    有可能。

    研究显示,部分女性的子宫肌瘤具有家族易感性,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子宫肌瘤具有特定的易感基因。所以,虽然子宫肌瘤不是典型的遗传病,但有一定的遗传可能性。

  • 诊断

    子宫肌瘤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 妇科检查:可以查看到子宫是否有增大和结节状突起,做初步的诊断。
    • B 型超声:是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区分子宫肌瘤及其他盆腔肿块,多能明确诊断。
    • 磁共振(MRI):可准确判断肌瘤的大小、数目和位置,可检测出 0.5cm 大小的肌瘤,对于肌瘤的各种变性如玻璃样变、钙化等也可以清晰得显示,也可以排除子宫腺肌病。
    • 盐水灌注超声:在宫腔内注入生理盐水,通过盆腔超声,可以识别黏膜下病变,并可以确定肌瘤突入宫腔的程度。
    • 宫腔镜:与盐水灌注超声相似,可评估黏膜下肌瘤或突入宫腔的肌瘤,并可确定突入程度。

    子宫肌瘤做 B 超结果为什么会有误差?

    B 超结果显示的子宫肌瘤大小存在误差,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 子宫肌瘤大多是一个不规则的类圆形,因此每条径线的长度都是不同的,而每次 B 超检查医生不可能选择到同一条径线进行测量;
    • B 超本身的测量误差,没有一种测量工具和方法是没有误差的;
    • 肌瘤可能存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导致结果出现误差。

    子宫肌瘤容易和哪些疾病相混淆?如何区分?

    子宫肌瘤容易和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相混淆。

    • 子宫腺肌瘤:两者都有月经量增多和下腹疼痛的表现。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都是良性的,区别在于子宫肌瘤边界清晰,可以完整剔除。子宫腺肌瘤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会导致痛经,边界不清,不能完整剔除。
    • 子宫腺肌病:和本病相似,都有月经量变多、月经周期变长和下腹疼痛的表现。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血清 CA125 水平高于子宫肌瘤患者,同时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一般不会有妊娠三个月那么大。
  • 治疗

    子宫肌瘤如何治疗?

    对于医生诊断后认为需要治疗的子宫肌瘤,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依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体积、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总体来说,没有症状的可定期复查,一般不需治疗,症状轻、近绝经年龄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1]。但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手术治疗[1,4]:

    • 月经过多引起贫血,且药物治疗无效;
    • 出现严重的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导致的急性腹痛;
    • 肌瘤体积较大,引起尿频、尿急或便秘等压迫症状且药物治疗无效;
    • 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
    • 针对备孕女性,如果肌瘤影响了宫腔形态,比如黏膜下肌瘤,建议手术(而如果是浆膜下肌瘤,不影响子宫形态,一般不需要手术);
    • 子宫肌瘤合并不孕;
    • 绝经后未行激素补充治疗但肌瘤仍生长;
    • 疑有恶变。

    子宫肌瘤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 促性腺激索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常用药物有醋酸亮丙瑞林、曲普瑞林,可以降低雌激素的水平,抑制肌瘤的生长,使其萎缩,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期妇女或身体情况较差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能会有出汗、烦躁、失眠等不良反应。该类药物治疗停止 3~6 个月,肌瘤会反弹到之前的大小,因此需要持续用药[4]。
    • 米非司酮:可以拮抗孕激素,缩小子宫肌瘤体积,改善患者的尿频、尿急症状,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多用于术前或者提前绝经使用,使用药物期间可能会出现停经、头晕、恶心、乳房胀等不良反应[4]。
    • 止血药:常用药物有氨甲环酸,适用于合并月经过多的患者。可能会引起恶心、腹泻、呕吐等[4]。
    •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可以减少月经量,可能会引起乳房压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适用于子宫肌瘤的点滴出血和月经过多的患者[4]。

    子宫肌瘤吃药能治好吗?

    对于症状较轻或近绝经年龄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较大的子宫肌瘤药物治疗多数无效。

    如果月经量大、贫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用于避孕的药片、贴片、阴道环、注射剂和植入剂均可降低月经期的出血量,宫内节育器也可减少月经量。

    子宫肌瘤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 肌瘤剔除术:仅将肌瘤剔除,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有复发的可能[1]。
    • 子宫切除术:直接将患者的子宫切除,适用于年龄较大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或疑有恶变的患者[1]。
    •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子宫动脉和它的分支,来减少对肌瘤的血液供应,阻止肌瘤的生长,可能会引起卵巢功能下降还会增加其他并发症的危险,适用于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不能适应手术的患者[1]。
    • 高能聚焦超声:适用于身体健康状况较差,不能适应手术的患者,通过物理能量将肌瘤杀死,但肌瘤可能复发或者有残留[1]。

    子宫肌瘤哪种手术方法比较好?

    手术方式不存在好坏之分,对于确实需要治疗的子宫肌瘤,医生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手术方法包括开腹手术、阴道手术及微创手术,几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

    • 开腹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较慢,但在肌瘤剔除术时可以用手感触肌瘤的位置,因此肌瘤剔除得较为干净。
    • 阴道手术创伤小,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低,缺点为手术视野小,手术难度大,若有盆腔粘连、子宫体积大等情况会增加手术的难度,操作不当容易损伤邻近器官,增加感染机会,对手术者的要求较高。
    • 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创伤小,手术失血量少,术后感染率低,恢复时间短,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 腹腔镜可用于浆膜下和肌壁间肌瘤,但对于多发性子宫肌瘤不易切除干净。宫腔镜适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

    多发性子宫肌瘤为什么不易剔除干净?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患者多具有生长肌瘤的体质,较大的、向外突出的肌瘤可以剔除;但生长在肌壁间、较小的肌瘤不易被发现,因此不易剔除干净。

    另外,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后容易复发形成新的肌瘤。

    子宫肌瘤术前要做宫颈检查吗?

    全子宫切除术前一定要筛查宫颈疾病,一旦发现宫颈癌,需要根据宫颈癌分期确定手术范围,保证手术切除范围足够,避免全子宫切除术后行二次手术。

    子宫肌瘤导致子宫切除术可以不切宫颈吗?

    不建议保留宫颈。

    保留宫颈的手术称为次全子宫切除术,保留宫颈对性功能和盆腔器官脱垂没有帮助,且术后 7% 的患者仍保持周期性阴道出血。

    另外,宫颈癌的发病率较高,保留宫颈会留下隐患,一旦发生癌变,再次手术比较困难。

    子宫肌瘤患者做子宫切除术时需要同时切除卵巢吗?

    需要看具体情况。

    • 没有卵巢癌发生危险因素的女性,应尽量不切除卵巢,将其保留到 65 岁对生存有益。
    • 小于 40 岁卵巢健康的患者,应尽量保留。
    • 有卵巢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的绝经妇女,建议同时切除两侧的卵巢,但是否保留应尊重患者的要求[5]。

    子宫肌瘤在孕期如何处理?

    妊娠期间肌瘤容易发生红色变性并迅速增大,可能会引起疼痛,但采用保守治疗通常能缓解。

    生产时,若肌瘤阻碍胎儿下降应及时行剖宫产,术中是否切除肌瘤,需根据肌瘤大小、部位和患者的情况决定。

    image

  • 生活

    子宫肌瘤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 血多的患者需注意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有贫血症状,应及时给与补铁治疗。
    • 服用药物需按医嘱进行服用,不可随意添加或减少药物。
    • 手术后的患者应在术后三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以免引起阴道伤口破裂。

    子宫肌瘤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 尽量不要大量摄入牛肉和其他红肉或火腿,研究显示这些食物可能增加子宫肌瘤的风险;
    • 可适当摄入绿色蔬菜如菠菜、青菜和水果如橘子、橙子等,可以降低发生本病的风险;
    • 大豆、咖啡与子宫肌瘤的发生无关,可放心食用或饮用;
    • 饮酒似乎可增加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尤其是啤酒,应尽量少喝或不喝;
    • 可以多补充富含维生素 D 的食物比如鸡蛋、动物内脏、猕猴桃等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发生本病的危险。

    子宫肌瘤的患者能吃豆制品吗?

    可以吃。

    豆制品中,存在着被称为「植物雌激素」的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调节是双向的,所谓「遇低而补,遇高而抗」,一方面,在人体雌激素水平不足的时候,它能稍微弥补雌激素的不足;另一方面,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时,大豆异黄酮和雌激素受体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体雌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的正常结合,整体上反而降低了体内的雌激素作用。所以,子宫肌瘤的患者吃豆制品并不会加重本身的病情。

    目前认为子宫肌瘤患者应注意低脂饮食,其它食物大多无特殊;另外,要避免使用避孕药。

    子宫肌瘤导致子宫切除后会影响性生活吗?

    全子宫切除术对性交频率及术后性高潮没有明显影响,且大多数接受全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术后 1~5 年,性功能有所提高或无变化,但对 5 年后的影响尚不明了。

    子宫肌瘤手术后多久可以怀孕?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会在子宫肌壁上形成子宫瘢痕,较大、较深的肌瘤剔除后如同剖宫产手术一样,子宫需要一定的恢复过程;若间隔时间较短就怀孕,随着子宫的增大有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浆膜下肌瘤建议术后避孕 6 个月。

    肌壁间子宫肌瘤剔除术后 建议避孕 1~2 年。肌瘤剔除术中进入宫腔者建议术后避孕 2 年[6]。

  • 预防

    子宫肌瘤怎样预防?

    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不明,因此没有好的预防办法。注意避免子宫肌瘤的一些危险因素,或许可以降低肌瘤的发生风险,比如:

    • 一级亲属中有子宫肌瘤的人可以每年进行妇科检查。
    • 尽量不要大量摄入牛肉和其他红肉或火腿。
    • 肥胖可能引起肌瘤,应积极运动,减少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的摄入。
    • 尽量不饮酒、不吸烟。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谢幸,孔北华,段涛,等. 妇产科学. 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Elizabeth A Stewart, MD. 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自然病程.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uterine-leiomyomas-fibroids-epidemiology-clinical-features-diagnosis-and-natural-history. (Assessed on 2017-06-01).
    [3] 王子豪,周建政,王美雲,等. 子宫肌瘤与维生素 D 关系的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21,48(05): 543-545.
    [4]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 793-800.
    [5] 张凌焱,杨建华. 子宫肌瘤的诊治进展和争议问题[J]. 实用肿瘤杂志,2016,31 (06): 505-506.
    [6] 张丹丹,卢美松. 子宫肌瘤与生育及妊娠安全的相关问题[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08): 864-867.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