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肝豆状核变性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肝豆状核变性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王秋华

    王秋华小儿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5月06日

    ‧ 建议就诊,大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 引起肝功能衰竭可以实施肝移植手术。
    ‧ 避免食用富含铜的食物。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肝豆状核变性是什么病?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这种疾病会引起身体的铜代谢异常,导致铜从胆道排泄减少或者铜蓝蛋白合成障碍,致使体内的铜过量,过量的铜盐可以沉积在肝、脑、肾和角膜及皮肤,引起肝、脑、肾等组织损害。最常见的是肝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

    如果能及时诊断和治疗,这个疾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可致残或者导致死亡。

    肝豆状核变性常见吗?

    肝豆状核变性是比较少见的遗传病,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为 1/10 万~1/3 万,致病基因携带者约 1/90,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略高。本病通常在青少年时期显现出明显的症状,从而被发现和诊断。

  • 症状

    肝豆状核变性会对身体造成哪些损害?有什么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会导致铜元素无法从身体排泄,体内过量的铜可以沉积在肝、脑、肾、角膜造成相应器官的损害。主要的表现有:

    • 肝:肝大、脾大,黄疸;抽血检查肝功能可见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肝硬化、肝硬化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或者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等。肝脏的症状最常见于儿童患者。

    • 神经症状:肢体活动异常,比如不自主颤动、步态不稳或者动作不协调。也可出现说话发音不清、流口水、吞咽困难。

    • 角膜:铜离子可以沉积在角膜后缘形成一圈色素沉积,叫 K-F 环,是肝豆状核变性比较特征的表现,可以作为医生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重要证据。

    • 此外铜离子也会沉积在红细胞、肾脏、关节、肌肉,导致贫血、下肢水肿、血尿、关节痛、肌肉萎缩、肌无力等症状。

  • 病因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 13 号染色体上编码肝脏铜转运蛋白的 ATP7B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铜转运缺陷,引起铜在肝脏及其他组织(包括脑)内蓄积所导致。

    肝豆状核变性遗传吗?

    遗传。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当仅有一个致病基因时,不会发病;当从父母双方各遗传一个致病基因时,就会发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

    • 患者和基因型正常的人结婚,生出的孩子都正常;
    • 患者和携带一个致病基因的「正常人」结婚,生出的孩子有 50% 的患病机会;
    • 两个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人」结婚,生出的孩子有 25% 的患病机会;
    • 两个患者结婚,生出的孩子 100% 患病,男女孩子患病的机会均等。
  • 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该做哪些检查?

    如果患者出现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肝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损害,尤其是家族中有相同、相似患者,特别是已经确诊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时,可以怀疑肝豆状核变性。

    • 眼科检查,铜离子在角膜沉积形成的 K-F 环是肝豆状核变性非常特征的表现,约 85% 的患者都会出现,怀疑本病的患者,可以进行眼科的裂隙灯检查,看有没有 K-F 环。
    • 抽血化验血清铜蓝蛋白,患者血清铜蓝蛋白会明显降低。
    • 收集 24 小时的尿液检查尿铜,本病患者的尿铜含量会明显升高。而且尿铜检查在治疗过程中也是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
    • 抽血化验肝肾功能,看患者有没有肝功能、肾功能的损害。
    • 脑 CT 或脑磁共振检查,可以检查脑部有没有病变。
    • 当诊断困难时,可以考虑进行基因检测、肝穿刺等。

    肝豆状核变性相关检测(24 小时尿铜含量、血清铜含量、铜蓝蛋白)什么情况需要做?

    出现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异常、肝硬化、肝衰竭、慢性肝病等,尤其是伴有神经系统或精神症状时。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和亲兄弟姐妹 [1,2,3]。

    肝豆状核变性检测(24 小时尿铜含量、血清铜含量、铜蓝蛋白)检查哪些人不能做?

    肾衰竭患者不建议做其中的 24 小时尿铜含量检测,其余检查暂无禁忌 [4]。

    肝豆状核变性检测(24 小时尿铜含量、血清铜含量、铜蓝蛋白)检查的 24 小时尿怎么留?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准备洁净容器,可在药房购买。

    建议从前一天早晨到第二天早晨的相同时间点,共计 24 小时内的所有尿液均需要收集。

    在此期间正常饮食,不需要特别限制饮食,也不可暴饮暴食。

    女性和儿童,可采用价格低廉且能放进马桶的便盆帮助收集 [4]。

    24 小时尿铜含量的正常值是多少?异常可见于哪些情况?

    24 小时尿铜含量正常值 < 40ug/d(0.64 umol/d),超过 40 ug/d 为异常。

    24 小时尿铜含量升高可见于以下情况:

    未经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豆状核变性杂合子携带者;

    进行青霉胺负荷试验的患者、排铜药物治疗中的 wilson 病患者;

    其他类型的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 [4]。
    注意:部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24 小时尿铜<40ug/d,只根据 24 小时尿铜<40ug/d 不能完全排除肝豆状核变性。

    血清铜的正常值是多少?异常可见于哪些情况?

    血清铜的正常值在 14.7~20.5 umol/L [5]。<14.7 umol/L 或>20.5 umol/L 为异常。

    1. 血清铜水平降低可见于以下情况:

      未经治疗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获得性铜缺乏(见于消化道手术术后、长期接受铜含量不足的肠外营养、慢性腹泻、透析、锌摄入过量等)、偶尔可见于铜螯合剂治疗中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1,4]。

    2. 血清铜水平升高可见于以下情况:

      肝豆状核变性、恶性肿瘤、铜中毒等 [1]。

    注意,可能引起血清铜异常的原因很多,单独的血清铜检测并不具有诊断特异性,所以血清铜异常(不论是轻度或重度异常)都不直接提示有这些疾病。

    血清铜蓝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异常可见于哪些情况?

    血清铜蓝蛋白浓度的正常值 20~60mg/dL 或 200~600mg/L(免疫比浊法)。

    1.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降低可见于以下情况:

      降解增加: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豆状核变性杂合子携带者

      合成障碍:遗传性铜蓝蛋白缺乏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肝病

      丢失过多: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胃肠病

      原料不足:门克斯病(Menkes 病)、食物或肠外营养剂中铜含量不足、胃旁路术后铜吸收不良、锌补充过量、特发性缺铜

    2.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以下情况:妊娠女性、激素使用者(包括口服避孕药)、炎症状态,也可见于伴有急性肝炎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4]。

    注意:85%~90% 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铜蓝蛋白浓度降低,但小部分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铜蓝蛋白浓度正常或升高,单独的铜蓝蛋白浓度结果并不具有肝豆状核变性诊断预测价值。

    肝豆状核变性相关检测检查大概要多少钱?能使用医保吗?大概多久出结果?

    铜蓝蛋白浓度检查 25 元左右,可以用医保,一般早上抽血当天或第 2 天可出结果。

    24 小时尿铜含量、血清铜含量检查较多医院不开展,会外送专业公司检测,价格为十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目前不能用医保。

  • 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看什么科?

    肝病科或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儿科等。

    肝豆状核变性该怎么治疗?

    仅采取饮食限制并不足以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促进铜离子代谢,减少铜离子吸收。

    最常用治疗手段是口服青霉胺,此外还可以口服四硫钼酸盐,口服锌制剂,还可以静脉输液二巯基丙磺酸等。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适用于不同的药物治疗,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

    另外,发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病人可以实施肝移植手术。

    肝豆状核变性需要终身吃药吗?停药会怎么样?

    除已经实施肝移植手术的患者外,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均需要终身服药治疗,因为该病是基因上的缺陷,目前没有办法改善基因,所以可以通过药物来帮助患者进行铜离子的代谢,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如果病情好转即停药,会使体内铜离子重新沉积,导致器官损害,还可能使已经结合的铜离子重新释放出来,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症状加重。如果不规律用药,可能导致病情进展,致残或致死。

    肝豆状核变性对身体的损伤,通过治疗可以恢复吗?

    患者的神经系统异常、精神异常及肝脏异常随治疗逐渐改善,肝脏生化检查结果通常可恢复正常。但是,尚不清楚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是否升高。

    image

  • 生活

    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在治疗初始阶段,患者应避免食用富含铜的食物,特别是贝类、坚果、巧克力、蘑菇和内脏。可检测天然饮用水的铜含量,或使用可除去微量元素的适当过滤器。家中使用铜质水管的患者,建议在用水烹饪或饮用前放水冲洗管道系统。

    一旦治疗持续进行且患者情况良好,也可接受适量摄入铜。

    肝豆状核变性变性的患者可以怀孕吗?

    患有此病也可以怀孕。

    对于接受青霉胺和曲恩汀治疗的患者,妊娠似乎安全,但建议在妊娠早期的药物剂量应减少到妊娠前剂量的 30%~50%,因为已知这两种药物在动物模型中均有致畸性,并且会影响伤口(如果需要行剖宫产或会阴切开术)愈合。

    有病例报告,锌制剂可能是更安全的有效替代药物,但治疗经验有限。

  • 预防

    肝豆状核变性能预防吗?

    肝豆状核变性是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这种遗传病容易出现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所以,避免近亲结婚,理论上说可以避免肝豆状核变性。

    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近亲结婚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为什么还会发生肝豆状核变性呢?原因是,没有亲戚关系的两夫妻,也有很小很小的概率同时携带致病基因,两个致病基因拼在一起,就可能导致肝豆状核变性发生,这种情况非人力所能避免,无法预防。

    不过,肝豆状核变性并非绝症,如果能早期诊断并早期驱铜治疗,一般较少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肝豆状核变性产检能检查出来吗?

    肝豆状核变性并不是产检必须筛查的项目,如果父母或者近亲中有患此病,又十分担心后代患病,需要在对父母的基因型检测综合评估后再决定胎儿是否需要检测。

    胎儿检测常用的是羊水穿刺脱落细胞学检测,但羊水穿刺有增加流产的风险,进行检查前一定要充分权衡利弊。

    参考资料
    [1] Michael L Schilsky.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自然病程.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wilson-disease-clinical-manifestations-diagnosis-and- natural-history(Accessed on May 21, 2021)
    [2] Roberts EA, Schilsky ML,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udy of Liver Diseases(AASLD),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Wilson disease: an update[J]. Hepatology, 2008, 47(6).
    [3] Roberts EA, Schilsky ML, et al. A practice guideline on Wilson disease[J]. Hepatology, 2003, 37(6).
    [4] Michael L Schilsky.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性试验.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wilson-disease-diagnostic-tests (Accessed on May 23, 2021)
    [5]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6] Michael L Schilsky. 肝豆状核变性的治疗和预后. UpToDate临床顾问.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wilson-disease-treatment-and-prognosis(Accessed on October 28, 2021)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Z].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4):310-319
    [8] 周东. 神经病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9] 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第15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