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齐峥嵘

    齐峥嵘骨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 多数保守治疗可改善,但须坚持科学方式。
    · 保守效果欠佳、症状严重者需尽快住院。
    · 生活中不睡软床,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弯腰。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什么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患之一,通常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 4~腰 5、腰 5~骶 1 椎间盘发病率最高[1]。

    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包括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导致相邻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大小便障碍、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本病在青壮年中比较常见,且男性相较女性,发病人数更多[1]。

    大部分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抗炎治疗等,即可使症状得到缓解,部分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术后仍有复发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一样吗?

    不太一样。但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基本上都是一回事。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病理现象,当纤维环破裂时,髓核掉出来,就称为「椎间盘突出」;而当突出的椎间盘压迫到神经根,并出现腰部疼痛或下肢疼痛等临床表现时,称「腰椎间盘突出症」。

    不论「腰突」「腰突症」,还是「腰间盘突出」,其实不用太纠结叫法,如果有具体的症状诊断,其实都是同样的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有哪些类型?

    根据突出的影像学表现和程度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

    • 膨出型: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但纤维环没有破裂。这种情况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康复运动、理疗等),症状可以有效缓解或消失。
    • 突出型:髓核从纤维环裂口突出。这种情况一般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可能会采取手术治疗,比如疼痛反复出现无法忍受,或者严重影响生活甚至不能自理。
    • 脱出型:髓核从后纵韧带穿破出来,但根部还在椎间隙内。这种情况基本上都需要手术治疗。
    • 游离型:大块的髓核进入椎管内,已经完全脱离椎间盘,需要手术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比如先天发育异常导致的,如果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吗?

    本病常见,常见于青壮年,且男性多于女性,我国暂无具体的发病率数据,国外的数据显示,每 100 个人中就有 2~3 个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2]。

    腰椎间盘突出症看什么科?

    主要是骨科,或者骨科中的脊柱外科亚专科,其他根据需要还可就诊康复科(比如术后)或疼痛科(疼痛症状较重时)。

  • 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症状?

    • 腰痛:少数病人只有腿痛。 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常减轻。
    • 腰部活动受限:患者会感觉腰部不能自由活动,尤其是腰部向前屈受限最为明显。
    • 坐骨神经痛:疼痛一般会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放射,在喷嚏和咳嗽等情况下疼痛会加剧。一般多累及一侧下肢,仅极少数突出者表现为双下肢症状。早期为痛觉过敏,严重者出现感觉迟钝或麻木。
    • 马尾神经受压症状: 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感觉减退和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较少见。
    • 间歇性跛行:由于腰椎间盘突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而引起下肢疼痛,走路一瘸一拐,需要时不时的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行走。

    image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定有腰痛症状吗?

    不一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有长短不同的腰痛病史,且腰痛是主要症状之一。尽管如此,并非百分之百的腰突症患者都有腰痛症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 退变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这种类型的腰突症,一般发病迟缓,病程较长,椎间盘突出逐渐形成,对腰椎周围的组织刺激很小,故可能无腰痛或腰痛不明显。突出的椎间盘逐渐与神经根发生粘连,此时主要以腿痛为主。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高位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 3、4 以上)[1],腰痛出现的比例不是很高。
    • 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休息和治疗后,症状基本消除,此时可完全无腰痛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什么会导致腿疼?

    这主要是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了神经,这些神经支配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所以会引起下肢的疼痛。

    这种疼痛的特点为放射痛,可以沿着臀部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者后外侧,部分病人还可以放射至踝部、足背或者足底,可能伴有肢体麻木、怕凉、无力等症状。

    上述疼痛在咳嗽、打喷嚏或者用力大便时可能会加重,平卧休息时可以减轻或者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导致瘫痪吗?

    有导致瘫痪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积极治疗,是不会导致瘫痪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如果压迫加重时,可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这种情况多见于腰 4~5 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足下垂,肌力减弱。

    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能自行消失或缩小吗?

    一般来讲,有一部分人突出的椎间盘能够自行吸收或缩小。

    突出的椎间盘大部分和完全被吸收者,一般此类患者年龄较小,发病时间也较短。

    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发生钙化、骨化的情况,它就不能被吸收或自己缩小了,该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 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常见病因?

    本病的病因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椎间盘退变:是年龄增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一个改变,再加上外力和劳损的原因,更容易发生本病。
    • 损伤:反复弯腰、长时间久坐造成的积累性损伤容易引起本病。
    • 妊娠:妊娠妇女由于韧带松弛的缘故,更容易发生本病。
    • 遗传因素:部分青少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可能会遗传[3]。
    • 发育异常:如关节不对称,下腰椎承受过大的压力,而易发本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哪些人群?

    • 体力劳动者:该类人群由于长期体力劳动,椎间盘容易产生积累性损伤,从而导致本病。
    • 久坐的上班族:该类人群由于长期久坐,脊柱过度负荷,椎间盘压力增加,加速椎间盘退变,从而导致本病。
    • 妊娠妇女:妊娠妇女由于激素原因韧带处于比较松弛的状态,腰骶部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了本病。
    • 发育:有发育异常的患者,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骶椎裂、椎弓崩解等,都会影响到腰椎的正常功能,给腰部肌群增加额外的负荷,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 遗传:家族中有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发病率比家族中没有疾病的人发病率高几倍。

    腰椎间盘突出症遗传吗?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遗传性,但并不是父辈发病,子辈也一定发病,只是子辈发病的可能性高一些[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吸烟有关吗?

    吸烟不直接影响腰椎间盘突出,但是会引起咳嗽,咳嗽能直接迅速增加腹压,从而导致腰椎管内压力增高,促使或加大椎间盘的突出,压迫神经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有的人原来可能就有腰椎间盘突出,但没有症状,但咳嗽后便诱发病变。有的是在急性发病期,吸烟后导致咳嗽,从而加重症状。

  • 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是根据腰痛来判断的吗?

    不是,需要结合症状和影像学结果一起判断。

    腰痛是本病患者的突出特征,但少部分人只有腿疼,而大多数腰痛是其他因素引起,常见有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腰椎结核和肿瘤。

    因此有腰痛不一定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就能排除吗?

    一般来说是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综合临床症状(腰痛并下肢放射痛)、体格检查(神经受损后对应体征,感觉运动障碍,大小便异常)、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方向、程度)一致的、直腿抬高实验等结果。

    如果仅有腰痛的症状,而 CT、磁共振等结果未见异常,可以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比如腰肌劳损,还需要医生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临床体格检查后,要结合相关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通常的检查有:

    • CT 检查: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 核磁共振检查(MRI 检查):对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观察病变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不能行 MRI 检查患者,也可以进行脊髓造影检查,准确性也很高。
    • 造影检查:怀疑椎管内有肿瘤或者椎管狭窄时可以采用此方法。
    • 直腿抬高试验:病人仰卧,下肢抬高到 60°~70° ,观察病人的反应,可以用来诊断患者是否有坐骨神经痛,进一步验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X 线、CT、MRI 只做一种行吗?

    X 线片、CT、MRI 检查各有优缺点,具有互补性。

    • 患者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到医院就诊首先会行 X 线片检查,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怀疑有骨质异常(如狭部裂)时考虑行 CT 检查。
    •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即 MRI):是对于软组织(椎间盘突出部位,方向,脊髓神经根受压情况)的检查方法,除了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MRI 已经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检查方法。
    • 仅仅进行 X 线片、CT 检查,不进行核磁检查,常常遗漏相邻节段重要的疾病,比如肿瘤;
    • 仅仅进行 X 线片、核磁检查,不进行 CT 检查,常常遗漏钙化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影响手术范围的判断;
    • 仅仅进行 CT 和核磁检查,不进行 X 线片检查,可能遗漏峡部裂、腰椎不稳等疾病的。

    腰椎间盘膨出的 CT 检查结果能用来诊断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不能,CT 检查发现椎间盘膨出,但没有任何相关症状,不会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膨出是指纤维环已经受到损害,但尚未破裂。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是完整的,因此就没有髓核掉出来,就不会出现对局部组织和神经形成刺激,因此多无临床症状,或仅有局部轻微疼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和哪些疾病相混淆?怎么区分?

    本病容易和腰椎结核、腰肌劳损相混淆。

    • 腰肌劳损:两者都有腰痛的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能还伴有腿疼的表现,腰肌劳损直腿腿抬高试验阴性。本病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 腰椎结核:两者都有腰痛的表现,腰椎结核病人有结核病史,本病患者无结核病史,可根据是否有结核病史来进行鉴别[3]。

    自己怎么初步判断是不是有腰椎间盘突出?

    如果存在持续性的由腰部向臀部、大腿、小腿或 / 和足部延伸的传导性疼痛或麻木,或是有感觉改变(如敏感度上升和下降)和力量的明显减退,要考虑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需要就医诊治。

    此外,存在症状的椎间盘突出人群的可能有以下 2 点以上表现:

    1. 躯干侧移:由于避痛,倾向于躯干偏向一侧

    2. 重复性运动加重或减轻(离心化或向心化):在上半身重复往后仰或保持趴着的情况下,下肢的疼痛、麻木等症状能够缓解或者范围向腰部缩短,上半身重复前屈或保持仰卧的情况下症状有所增加或者会向腿部更远的范围延伸。

    3.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该测试一般由医生或康复师进行,但自己也可以做初步判断,若在伸直抬高大腿的情况下,症状随着勾脚背加重,绷脚背减轻,可怀疑为腰椎间盘突出。

  •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整体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大部分还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

    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包括休息、牵引治疗、按摩、药物治疗等。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择:

    首先卧床休息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

    因为椎间盘在正常生活里面,起到支撑体重的作用,在直立或者坐着的时候,椎间盘要承担很大的重量,这时候里面的压力很高,对神经根产生的压迫相应比较重。

    大部分人也不是很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比如说膨出,通过卧床,整个脊柱完全的放松了,椎间盘的压力减轻,它对神经根的挤压就减轻了。同时有的病人椎间盘压迫了神经根以后,神经根本身会有些炎症,你卧床休息以后,椎间盘压力轻了以后,神经这些肿胀就会慢慢减退,实际上也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果说保守治疗解决不了,就要寻求一些其他的方法。

    某些药物也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这些药物主要就是针对炎症反应的,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减轻局部的炎症反应,通过这些措施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再就是手术治疗,依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image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用:

    • 非甾体抗炎药: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罗非昔布。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适用于疼痛比较明显的患者,可能会引起皮疹、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2]。
    • 脱水药物: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可以消除水肿,适用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该药可能会引起皮疹、视力模糊、发热等不良反应[2]。
    • 神经营养剂: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等,可以营养神经,适用于有腿疼,腿麻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能会引起皮疹、出汗等不良反应[2]。
    • 肌肉松弛剂:常用药物有替扎尼定、乙哌立松等,可以松弛肌肉,适用于伴有肌肉痉挛的患者,可能有嗜睡、恶心、疲乏等不良反应[2]。

    腰椎间盘突出的注射治疗是什么样的?

    注射治疗:包括硬膜外腔注射、选择性神经根注射、骶管注射、腰交感神经注射等,通过注射糖皮质类激素等药物,可缓解患者的坐骨神经疼痛,适用于伴有坐骨神经腰痛的患者[2]。

    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都有哪些?

    常用手术有以下几种,具体采用哪种情况,需要医生根据突出的情况来判断:

    • 经腹腰椎间盘切除术:能很好显露出椎间隙,不损伤背部肌肉,可以比较完整得切除整个椎间盘,但创伤比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临床使用并不多[4]。
    • 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在显微镜下,切开椎旁组织进行操作,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4]。
    • 经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从患者的侧方进入椎间孔实施手术,创伤较小,出血少,是效果较好的微创手术[4]。

    牵引治疗能彻底治好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通过牵引不能彻底治好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其作用效果还缺少缺乏高质量的医学支持。

    牵引属于理疗,只是暂时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椎间盘内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推拿按摩能把椎间盘按回去吗?

    不能。

    该方法可使痉挛的背部肌肉松弛,可以缓解甚至消除症状,但是并不能把突出的椎间盘按回去。

    腰椎间盘突出症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 诊断明确,经长期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部分患者经正规系统的保守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且经 CT 或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应接受手术治疗。
    • 病情逐渐发展,神经症状明显者。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肌力减弱,神经支配区域麻木甚至足下垂,查体出现神经损害的体征,结合 CT、造影等检查神经根受压状况与症状相符,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其他腰椎骨性病变,需手术治疗或探查者。
    • 症状反复发作者。一些患者症状显著,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后,不到 6~8 周又再次发作,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时,就应考虑手术。
    • 急性发作,具有明显马尾神经症状者。患者在发病时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如大小便功能紊乱者,需紧急手术摘除椎间盘。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有什么风险吗?

    一般来说只要是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据以往报道,腰椎间盘手术并发症为 4%~6%[1]。

    目前来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是常规性手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如:麻醉意外,切口出血、感染、神经损伤,术后复发等风险。

    但随着手术技术进步,现在很多医院开展了微创手术,相对来说风险更小,有时可以在局麻的情况下进行手术,这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所以不用太过担心并发症的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腿为什么还麻?

    一般来说,术后疼痛缓解很快,麻木等感觉异常恢复较慢。

    手术过程中在切除椎间盘的时候要牵拉神经根,因此难免会对神经根造成一定的刺激,术后会出现诸如麻木或轻度无力的感觉。只要下肢活动存在,一般都不要紧。

    可以复查 X 片或 CT 看看,如果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耐心等待两个月左右,看看症状能否消失。

    如果症状不消失,但轻微不影响生活,也不必介意。如果症状比较重,再寻求进一步的处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还会复发吗?

    有可能。

    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几率,除与患者体型、生活习惯、工作性质有关外,还与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否定期复查、是否坚持腰背肌功能训练等有关。

    如果手术后没有注意休息,从事重体力劳动,经常搬运重物等,还是有可能会复发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治疗特效药吗?

    没有特效药、偏方或秘方这类说法。

    患者患病后要进行正规的诊断,进行科学治疗。盲目听信所谓的偏方疗法,可能会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 保守治疗仅限于轻症患者或者早期患者。
    • 主要是通过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以及理疗等综合治疗来减轻症状。保守治疗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不能根本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劳累或者久坐久站后,疼痛会反复发作。

    手术治疗:

    • 适用于症状较严重,经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持续加重的患者。
    • 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职业、主观要求,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范围、神经受损的程度等综合因素,来选择手术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家里可以做哪些训练?

    若症状还在急性期,如刚出现 1~2 天,或症状非常剧烈,建议先行休息适当保持不会引起疼痛的活动,并根据情况考虑服用消炎止痛的药物帮助症状减轻,再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

    当症状随休息有所减退后,可以在无痛的情况下,尝试以下措施帮助进一步缓解症状(但若有任何症状加重或无效,建议立即停止进行并考虑就医评估):

    1. 站立位躯干侧移纠正
      练习目的:纠正姿势的异常,避免不良姿势影响进一步恢复和引起后续其他问题。
      动作链接:站立位躯干侧移纠正

    2. 俯卧 mckenzie 伸展保持/重复
      练习目的:帮助进一步减轻症状,若症状逐渐由远及近改变,则说明该练习有效。
      动作链接:俯卧mckenzie伸展

    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做什么运动减少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通常会和活动时核心控制不足有关,因此需要核心稳定的练习和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参与提高我们身体机能。

    动作名称:四点跪位抬手/抬腿核心稳定练习
    练习目的:提高核心区域的稳定控制能力,帮助姿势管理,本姿势下脊柱压力较小,适合疼痛较明显的患者进行。

    有氧运动(轻量)
    练习目的:提高身体整体机能,改善身体的耐受能力、自我调整能力和心情,降低对于疼痛的过度敏感。

    练习内容:在不引起疼痛加剧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如快步走、自行车、游泳、跳绳、跑步等,通常以 15~30 分钟为宜。

    由于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有特定的差异性,相比自己进行康复,康复师指导下的康复会更加精细化,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所处的阶段,按需进行手法治疗和康复训练,并给予充分的指导保证症状的持续减退直至消失,降低复发的概率。

  • 生活

    怎么锻炼可以缓解腰突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先应当就医,采取相应治疗。如果医生建议多锻炼肌肉力量,则可以通过下面两个康复训练来增加肌肉力量,减轻腰背部疼痛。

    • 臀桥

    • 猫式伸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还能干活吗?

    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人群的活动不受影响。

    但术后何时可以从事各种劳动取决患者恢复状况,手术类型,手术范围等因素,具体可以请医生评估后再进行劳动。

    坚持倒走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吗?

    有一定好处,但前提是要保证安全,否则不建议。

    倒走就是连续向后退着走路,有以下益处:

    • 倒走过程中可以有效矫正腰部(腰椎前凸)的不合理姿势,还能锻炼自身肌肉。
    • 倒走能够锻炼腰肌、股四头肌和踝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从而调整脊柱、肢体的运动功能,增强腰肌,并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矫正腰椎生理曲度,从而可以减轻对脊柱和椎间盘的压力,也就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倒走也有很多缺点,最典型的是对于老年人,倒着走容易导致不慎摔伤。

    所以,如果要采用倒着走这种锻炼方式,必须要保证安全,如果无法保证安全,不建议倒着走。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如何避免再次发病?

    如果诊断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积极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中等硬度的床垫,有助于缓解疼痛[5];
    • 不要做过度弯腰的动作,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并避免长久弯腰和过度负重;
    • 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
    • 游泳(蛙泳),步行、低冲击性的有氧运动如瑜伽等,可以进行颈腰背部的肌肉力量练习。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饮食上有禁忌吗?

    •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同时患者应尽量不要吸烟,吸烟对于病情有损害。
    •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放油,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腌制肉等;
    • 主食不要只吃精米白面,可以用粗粮、杂豆、薯类、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
    • 荤素合理搭配,肉类首选鸡鸭鱼等白肉,少吃肥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 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可以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来补充蛋白;
    • 多吃水果、蔬菜;尽量不喝酒。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日常生活要注意哪些问题?

    1. 久坐时注意坐姿。
      当我们需要久坐办公、学习等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腰部应有良好的支撑,臀部能够坐到底,椅子的高度能够刚好使得髋膝踝的角度达到 90 度,书桌和电脑设置的高度应当刚好能够通过平视看到,肘部和手部能够自然放松并有支撑承托。

    2. 搬重物时注意动作和发力。
      在需要搬运重物时,建议尽量靠近需要搬的物体,然后下蹲并收紧核心避免弯腰,利用双腿用力提起重物。若需要提重物并且有转身动作时,如将孩子抱离婴儿床时,也先通过下肢带动上身一起旋转,避免腰部无控制下旋转过大导致损伤。
      若是在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疼痛期间,不建议搬东西或过多弯腰的行为。

    腰椎间盘突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睡姿?

    在症状刚发作或较为剧烈时,正常平躺或侧卧可能会出现疼痛,这时候可以采取趴着睡觉或在膝后垫着小枕头的方式睡觉以减轻症状并帮助睡眠。

    随着几天后症状逐渐的消失,可以逐渐降低枕头高度恢复以往正常睡姿,刚开始可能有轻度的不适应,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后续持续改善就不用担心。

  • 预防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日常预防措施有哪些?

    总的原则是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弯腰。

    • 对于体力劳动者、上班族尽量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就稍作运动,或按摩一下腰腿部,或做一会儿体操,并保持正确姿势,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
    • 对于腰骶部发育不全者,可以积极治疗原疾病。
    • 妊娠妇女应更注意保养自己的腰部,尽量减少弯腰的动作。
    • 日常生活中拖地、扫地或者用吸尘器吸地等劳动要小心,尽量保持身体直立。
    • 从地上捡东西时最好保持腰部以上身体直立的姿势先蹲下,而不要直接大幅度弯腰去捡。
    • 从高处拿东西时,严禁身体向后仰,要保持直立。在抱小孩时最好靠近自己的身体,离的太远会增加腰部负担。
    • 睡软硬适度的床。
    • 可以尝试一种锻炼腰椎的简单方法: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抱颈,向前挺腹,向后仰头,坚持 2~3 分钟然后放松,工作间隙,重复做以上动作三五次,对颈椎、腰椎都有很好的拉伸作用。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 实用骨科学(第4版)[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9: 2043--2065.
    [2]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脊柱源性疼痛学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01): 1-5.
    [3] 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 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731-735.
    [4] 裴福兴, 陈安民. 骨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5]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康复学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 中华骨科杂志,2020,40(08): 477-482.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