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进食障碍是什么?
进食障碍是一组以进食行为异常,对体重、体型以及食物过分关注的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1]。神经性厌食是指有意识严重节食,将体重降到正常标准以下。神经性贪食是指具有反复的不能控制的暴食行为,进食后又担心发胖又采用各种方式减重。
进食障碍常见吗?
据估计,在美国一般成年人群中,神经性厌食的终生患病率为 0.6%,也就是 1000 个人中有 6 个患有该病。由于一些人存在隐瞒疾病的倾向,这些估计值很可能偏低。神经性厌食常见于青少年女性,13~14 岁以及 17~18 岁是两个高发的年龄段[1]。
神经性贪食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肥胖人群,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 1:1.75[2]。症状
进食障碍有哪些表现?
- 神经性厌食:主动节食、害怕自己的体重增加、担心自己发胖、即使是骨瘦如柴仍然认为自己很胖、女性会出现闭经、男性会出现性功能减退、因患者严重节食,皮肤会变得干燥且苍白,还会失去弹性、抑郁、焦虑。
- 神经性贪食:患者不能控制吃的欲望,吃到了不能忍受的程度、为了避免体重的增加,会采用催吐、使用泻药、间歇进食等方法。
进食障碍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后果?
- 神经性厌食:贫血,因患者摄入食物较少,不能保证机体的营养;代谢紊乱,因患者有催吐和吃泻药等行为,会导致各种电解质紊乱,严重的患者会导致死亡。
- 神经性贪食:肠胃功能紊乱,因不规律的进食会导致患者的肠胃功能出现状况。
病因
进食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目前进食障碍的病因尚不是很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进食障碍存在家族聚集性,同卵双胞胎两个人都得病的概率是 56%[2]。
- 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异常与进食障碍有着密切的联系[2]。
- 心理因素:研究调查表明,性格特征中的完美主义、敏感、缺乏自信等可能是进食障碍存在的强有力的危险因素[2]。生理特征上,高度的焦虑和冲动也与进食障碍有着密切的关联。
- 社会文化因素:进食障碍的发生于现代社会文化中以「瘦」为美的观念以及压力过大有关,使得患者出现担心肥胖、过度关注身材的表现。
- 创伤性事件:比如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儿童时期遭受虐待、不好的进食观念等都会发生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常见于哪些人群?
- 过分追求外形完美的人群:此类人群对自己的外貌、体型都过分的重视,特别是女性。一旦变胖就会难以接受,就会导致进食障碍。
- 儿童时期遭受虐待的人群:因儿童时期的创伤事件导致情绪上的障碍,进而导致进食障碍的可能性会增高。
- 压力过大的人群:因长时间的压力过大会导致崩溃,会出现进食障碍的表现。
- 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因进食障碍有家族聚集性,亲属患病的几率更大。
诊断
怎么确定得了进食障碍?
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心理评估以及全血细胞检查和内分泌检查等了解患者状况并作出评估诊断。
- 体格检查:视诊可发现神经性厌食的患者瘦弱、皮肤干燥发黄、脱发;神经性贪食的患者可有水肿、因催吐导致的手背结茧,部分患者还会因厌食与暴食交替出现龋齿。
- 心理评估:医生会做一些心理评估问卷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进食态度测试(Eating Attitudes Test, EAT)是应用最广泛的进食障碍自评工具之一。
- 全血细胞检查:检查可能因脱水而导致的血红蛋白升高,血小板、白细胞减少。
- 内分泌检查:可显示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下降。
进食障碍和暴食障碍有什么区别?
暴食障碍的与进食障碍的区别是,暴食障碍没有主动催吐、滥用泻药、间接断食以及过度运动等行为。暴食障碍符合多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有周期性的,在 90 天内平均每 7 天至少是会出现 1 次[2]。而进食障碍的患者是对肥胖有种病态的恐惧,多数患者是有神经性厌食的发作史。
治疗
进食障碍患者应该看哪个科?
精神心理科、营养科、内科
进食障碍怎么治疗?
-
营养治疗:患者会因长期的体重下降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所以要纠正营养不良以及因营养不良带来的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足够的能量,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此外,应监测患者有无神经性厌食的躯体并发症(肠道感染等)和再喂养综合征(心律失常、低血压等)[2]。
-
心理治疗:纠正患者病态的审美观,使患者了解节食所带来的危害。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倾听、解释、指导以及鼓励等方式让患者建立自信主动配合治疗。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式消除患者对自身体型以及体重的病态看法。家庭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改变家庭功能系统改善患者的症状[2]。
-
药物治疗:
- 神经性厌食:药物治疗并不是神经性厌食的首选或主要治疗方法。如采用营养康复和心理治疗后患者体重并未增加,且病情紧急,则需要药物辅助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使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来改善患者部分症状,其药物的副作用有意识模糊、出汗等[2]。
- 神经性贪食:药物治疗联合营养康复及心理治疗,适用于神经性贪食及其合并的焦虑和抑郁障碍。氟西汀对于治疗神经性贪食效果良好,可维持患者的治疗以及防止复发,其副作用有腹泻、呕吐、头痛等[2]。
进食障碍可以治愈吗?
经过专业治疗进食障碍是可以治愈的[2]。
进食障碍的治愈性是与具体类型有关的。神经性厌食的病程多是缓慢的,常有复发的可能,而神经性贪食目前没有具体数据调查,经过一般治疗患者的症状会有所好转,但会反复发作。
-
生活
进食障碍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对于经过治疗的进食障碍患者,饮食目标就是维持健康体重,注意鱼、肉、蛋、奶以及水果、蔬菜和五谷杂粮的摄入即可。如果患者吃某种食物会降低食欲,那就避免摄入。
进食障碍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运动:超重的患者可遵照医生的医嘱适量减重;
生活方式:可以增加一些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转移患者对体重和体型的注意力;
心理: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状态,多给予鼓励与支持。进食障碍患者需要复查吗?
需要。进食障碍患者常会反复发作,需定期复查[2] 。
进食障碍患者的家属需要注意什么?
家庭治疗对青少年神经性厌食患者有益,父母负责决定其合理进食及相关行为,如改变家庭关系、避免患者卷入家庭纠纷等。家属要多给予患者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还要多监督患者以免出现催吐、吃泻药的行为发生。
预防
进食障碍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可以预防:
- 教育方案有助于预防进食障碍,比如建立正常的审美观,学习正常的营养学知识等[3]。
- 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
- 要注重家庭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青春期的自尊水平。
进食障碍怎么防止复发?
由于本病是长期的、慢性的,要及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防止病情复发。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Hudson JI, Hiripi E, Pope HG Jr, Kessler RC .The 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of eating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Biol Psychiatry. 2007;61(3):348. Epub 2006 Jul 3.
[2]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86-191.
[3] 刘巧桂. 进食障碍综述[J]. 科技资讯,2018,16(29):237-238.- 就诊
· 患者多过分关注体重、体型及食物等。
· 好发于青年女性,女性约是男性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