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恐惧症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恐惧症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包括特定恐惧、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
    · 可能和遗传有关。
    ·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恐惧症是什么?

    恐惧症是在特定的场合、对特定的物体或者人际交往活动产生强烈的、时间比较长的一种紧张心理。患者会出现脸红、出汗、心慌、颤抖、恶心、无力,甚至晕倒等一系列症状。虽然当时的环境并不危险,但是患者仍然无法控制恐惧。为了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患者采取极力回避的行为。

    恐惧症可以通过心理和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很难治愈,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若不及时处理,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患病期不需要隔离[1]。

    恐惧症有哪些类型?

    恐惧症包括三种类型:

    • 特定恐惧症:指的是患者对一种特定事物如狗、闪电、蛇产生的一种持续恐惧。
    • 场所恐惧症:指的是患者在一些场所如商店、教室,会有惊恐发作或因害怕失去控制的表现。
    • 社交恐惧症:在社交场合中容易害羞、结巴、不敢注视别人,不敢当众演讲,害怕和人近距离相处。患者显著而持续地担心自己在大众面前有可能出丑,总是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而显得局促不安。在别人的注视下会紧张不已、非常拘束,因此尝尝回避社交行为。

    恐惧症常见吗?

    恐惧症比较常见。社交恐惧症多在年龄在 15~18 岁发病[1];场所恐惧症女性发病人数多于男,且多在 25 岁和 35 岁左右发病[2],每年大概有 1.7% 的青少年和成人被诊断为场所恐惧障碍[3],即每一年 100 个青少年和成人中就有一个被诊断为场所恐惧。

    三种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场所恐惧症为6.7%,即 1000 个人中 67 个人会终身患此病;社交恐惧症为13.3% ,即1000个人中 133 个人会终身患有此病;特定恐惧症为11.3%[2],即 1000 个人中 113 个人终身会患有此病。

  • 症状

    恐惧症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回避反应:患者在面对可能引起恐惧的对象时,会本能得产生回避反应。
    自主神经症状: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头晕、出汗、恶心、脸红、手抖、便意、尿频等。
    焦虑症状:表现为紧张,严重者会感觉到极度的惊恐,时间较长时,可能会伴有闷闷不乐、难以入睡等症状。

    恐惧症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有哪些?

    酒精依赖:恐惧症患者可能会通过酒精来缓解焦虑,最终患上酒精依赖[3]。

  • 病因

    恐惧症有哪些病因?

    恐惧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遗传、神经生物学因素、家庭因素、心力因素等有关。

    • 遗传因素:社交恐惧症的遗传度为30%,Jerome Kagen等研究表明,一些婴儿生下来就有容易压抑和害羞的特征,这些婴儿在受到刺激时更容易表现得焦虑、易哭[1]。
    • 神经生物学因素: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在面对恐惧时,其大脑中杏仁核更活跃,神经物质多巴胺出现了障碍,表明这些神经生物学因素可能与社交恐惧症有关[1]。
    • 家庭因素:一些家长没有给孩子灌输积极的社交经验,社交焦虑的父母通常对孩子都是排斥的、感情冷淡的、过度保护的,或者家庭关系不和睦,导致孩子有社交恐惧。
    • 心理因素:一些人内心胆小、怯懦,容易产生恐惧。另外就是期待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完美,这反而导致了社交恐惧症。
    • 应激事件/创伤事件的发生:一些人曾经历过令其恐惧的事,如被大火包围或者被禁锢于电梯中,导致这些人在后来在此类场景中容易发生恐惧。

    恐惧症会遗传吗?

    会遗传,恐惧症有家族聚集性[1]。

    恐惧症常见于哪些人?

    1. 家族中有恐惧症的人:因恐惧有家族聚集倾向(家族中有多个人患有同种疾病),家族中有患此病的人更容易患有恐惧症。
    2. 家庭关系不和睦的人:此类人群由于父母关系不和或者家庭经常出现争吵而容易出现社交恐惧。
    3. 心理不健全的人:此类人群由于完美主义或者内心自卑不敢和人交流而易发生恐惧症。
    4. 经历过创伤事件的人:此类人群由于经历过被狗咬伤或者发生过一些意外事件比如溺水、被大火困住等事件而内心产生阴影,易产生恐惧症。
  • 诊断

    恐惧症怎么诊断?

    医生在诊断时,主要参考的是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量表测试,以及家族中是否有人患恐惧症,并通过脑电图、心电图等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从而诊断恐惧症。

    怎么判断自己或其他人是否得了恐惧症?

    1. 面对恐怖的环境或者人的时候有回避的反应。
    2. 面对的恐惧必须是特定的事物或者人、场合等。
    3. 在面对恐怖的时候会有心悸、尿频、脸红、颤抖、出汗、心慌等表现。
    4. 符合这三条可初步诊断为恐惧症。

    诊断恐惧症需要做什么检查?

    1. 心电图:查看患者是否有其他器质性疾病(多种原因引起的身体器官活组织发生的疾病,而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2. 脑电图:查看患者是否有其他器质性疾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用来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
    4.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用来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评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恐惧症和其他疾病怎么区分?

    恐惧症容易和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混淆。

    1. 焦虑症:两者都有焦虑的症状。不过焦虑症患者焦虑的时候是没有具体的焦虑对象的,且这种焦虑会持续得存在;而恐惧症患者的焦虑是有具体的对象或者场所的,同时为减轻自己的这种焦虑,患者通常还会有回避反应。
    2. 精神分裂症:两者都有焦虑的症状。社交恐惧症是担心在社交场合焦虑会发作,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担心在社交场合被人议论、迫害。
  • 治疗

    恐惧症需要看哪个科?

    精神心理科

    恐惧症有哪些治疗方法?

    恐惧症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
    1.药物治疗

    •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帕罗西汀,适合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患者,是治疗社交恐惧的一线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的抑郁,可能会产生头痛、恶心、厌食等不良反应[3]。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常用药物有吗氯贝胺,适用于社交和场所恐惧患者,可能会引起口干、失眠、头晕、出汗等不良反应[1]。
    • 苯二氮䓬类:常用药物有氯硝西泮、劳拉西泮,有控制焦虑恐惧的作用,适用于所有恐惧症患者,可能会引起头晕、恶心、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1]。
    • β受体阻断药:常用药物有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适用于社交恐惧症患者,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状态,可能会引起皮疹、低血压、眩晕和神志模糊[1]。

    2.心理治疗

    • 暴露疗法:治疗者让患者暴露于恐惧的环境,直到面临此种环境不再恐惧。如对狗恐惧的患者,可以先给看狗的照片,然后再远距离观察狗笼子中的狗,再逐渐靠近狗,直至可以触摸狗,该治疗最好在治疗者的严密监控下进行[2]。
    • 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倾听患者的问题,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患者可以正确得面对自己的恐惧症,可以积极主动得配合治疗[3]。

    恐惧症能不能治好?

    本病较难治愈,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缓解患者的恐惧。

    image

  • 生活

    恐惧症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本病对饮食无具体的要求,但应注意均衡饮食,荤素搭配,补充蛋白质(鸡肉、鸡蛋、猪肉、牛奶和蔬菜(芹菜、白菜和西蓝花等),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恐惧症患者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 用药护理:患者应遵医嘱进行规律用药,同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 面对恐惧的场景或者对象时,可以找个陪同的人,也可以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保持自己的心理时一个放松的状态。
  • 预防

    恐惧症如何预防?

    可以预防。

    • 家族中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可以去专门的精神心理科去提前咨询、了解自己的情况。
    • 家庭中没有灌输正确社交经验的人可以自己重新通过书本或者社交课程来学习如何进行社交,防止自己产生社交恐惧。
    • 胆小的人可以多尝试更多的户外社交,社交次数多了也会学习到一些社交经验,同时社交经验丰富了以后,内心也不是那么害怕犯错。
    • 经历过应激事件的人,可以积极寻求心理方面的咨询,以免产生类似的场所恐惧。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田博. 现代精神疾病诊疗与心理卫生[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9 :229-239.
    [2]刘晓军. 现代精神疾病诊疗新进展 (上 )[M]. 第2版. 长春: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250-252.
    [3]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第 8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6-140.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