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什么病?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血管的糖代谢紊乱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成人后天致盲的主要原因。其中 85% 致盲原因都是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导致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导致视网膜前和玻璃体出血,纤维瘢痕的增生,导致视网膜剥脱,因而致盲。
视网膜病变还可以表现为为黄斑部的水肿,新生血管的形成,以及毛细血管的闭塞,这会造成视力轻中度的损害。
症状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什么表现?
早期患者没有什么自觉症状,病变发展到视网膜上的黄斑区,也就是视力最敏感的部位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后期引起玻璃体出血后,会有视力的突然下降,看东西时有被遮挡的感觉。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不会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能导致失明的眼科疾病,如不进行恰当及时的治疗,任由发展,患者最终将完全丧失视力。
治疗和干预可以延缓疾病进展,继而避免失明的情况发生。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导致青光眼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虹膜出现新生血管,早期纤维血管膜阻塞房角,后期牵拉收缩使房角关闭,房水外流受阻,导致眼压升高,即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般多发生于视网膜广泛缺血的情况下,是一种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棘手。
因此预防至关重要,当视网膜出现缺血时给于及时的激光光凝治疗可预防其发生。
病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常见人群是哪些?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得病年龄越早,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越早。
30 岁以前诊断糖尿病的患者,10 年后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几率为 50%,而 30 年后为 90%,10% 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 5~9 年左右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有关系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无关系,而与糖尿病的病程关系密切,随着得糖尿病的时间越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诊断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都需要做哪些检查?
对于初次诊断 2 型糖尿病的患者,一诊断糖尿病时,就应该进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查。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后的五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的眼部检查。没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至少每 1 到 2 年复查,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查频率。
得了糖尿病超过 5 年的患者建议每一年检查眼底一次,即在门诊医生用普通的检眼镜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已经得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此外还可对病变进行粗略分期。
如病变在 2 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根据眼底改变可以分为 6 期,2 期为有微血管瘤,点状出血的基础上出现硬性渗出)以上,医生一般建议进行更为深入的检查,如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等。
在病变较为严重的 4~6 期,在屈光间质浑浊如白内障、玻璃体积血时,怀疑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还需进行眼部彩超检查。
什么是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是一种用来检查患者的眼底变化的检查。这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分期及指导治疗的最重要的标准。
检查时需要在患者的肘部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荧光素钠是一种血管显影剂,可以明确显示血管的扩张、渗漏、微血管瘤、无灌注区、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病理变化,应用眼底照相机将血管的这些变化记录下来。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有一定的风险,我可不可以不做?
一般来说通过眼底镜初步检查后,如诊断病变在 2 期以上,医生就会建议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作为诊断及指导治疗的金标准,这项检查十分必要。
因为检查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包括晕厥、血栓性静脉炎,以及由于过敏造成的一系列反应,有的患者会拒绝接受检查。
尽管有风险,在进行这项有创检查前医生会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脏功能评估并进行试敏,只有医生在认为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很低时才会建议患者进行此项检查,因此没必要因为忌惮风险而拒绝此项检查。
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 最基本的治疗为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一般为每一年进行眼底检查一次。
- 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分期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内注射药物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用点什么药吗?
1~2 期可以适当口服药物,以延缓病变进展,如羟苯磺酸钙等。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是什么?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是利用激光对视网膜的热效应,直接或间接地使新生血管萎缩,缓解视网膜的缺血状态,激光治疗可以使晚期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严重视力丧失(视力低于 0.3)的机会下降 5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做完激光治疗后视力能提高么?
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视力,而是消除无灌注区,促使新生血管萎缩,阻止病程向更重的一期进展,进而避免视力出现较严重的下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怎么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出血」是一个通俗笼统的说法,如只是视网膜内点状,片状出血,则为 1 期病变,随诊即可,如视网膜前,玻璃内有出血,则为 4 期病变,需要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医生检查后确定。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什么?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在眼球上做出三个微小的切口,显微手术器械通过切口进入眼内进行操作,将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膜等切除,同时还可以进行视网膜复位,激光光凝等治疗,玻璃体切割手术可挽救增殖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一部分视力。
一般手术在局麻下完成,一只眼睛需两小时左右。
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风险大么?
首先,在一般情况下,玻璃体积血如果在三个月内没吸收,医生就会建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这种手术在眼科来说是比较复杂的手术,风险相对较大,但是这种手术方式目前已比较成熟,它可以使患者的玻璃体变得透明,以便观察和治疗眼底病变。
其次,新鲜的玻璃体积血,如出血量不多、较容易吸收、陈旧的、再次的出血不容易吸收,口服药物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及时做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玻璃体切割手术?
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入 4 期且玻璃体积血三个月未见明显吸收,或较重的后极部广泛胶质增生,大量新生血管跨过后极部等不再适宜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情况,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做手术,对血糖有什么要求?
一般空腹血糖在 9.0 mmHg,以下方可手术,血糖过高,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高,一旦感染对视力的威胁较大,如血糖过高术前需请内分泌科医生进行血糖调控。
其他要求为血压在 150/90 mmHg 以下,心功能良好(自己能独立爬 2~3 层楼梯)。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治愈么?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就像它的原发病糖尿病一样,目前医学的治疗水平还不能将其治愈,只能最大限度延缓病程的进展。
但即便如此,治疗仍非常必要,可以保留有用视力,保证生活质量不受特别大的影响。
生活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激光治疗后患者的视野会缩小,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余光」范围变小。此外,夜间视力也会下降,因此不建议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后驾驶汽车,尤其是夜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
- 重视血糖控制,一定要把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每年进行眼睛检查,发现病变及时处理;
- 出现视力下降、眼部疼痛,及时就医。
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风险,和血糖控制好坏有非常大的关系。
一定要重视血糖的控制,通过药物、饮食、运动相结合,控制好血糖,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参考资料· 沈洪兵,齐秀英. 眼科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刘家琦,李凤鸣. 实用眼科学[M]. 第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 Claire E Fraser, Donald J D'Amico.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diabetic-retinopathy-classification-and-clinical-features. (Accessed on Oct 02, 2018).-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3月1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8日
‧ 血糖升高越久,越容易发生。
‧ 糖尿病超过 5 年者,应每年检查一次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