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瘦肉精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瘦肉精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魏玮

    魏玮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1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2年07月01日

    · 最初用于治疗哮喘,后来被用于燃脂减肥。
    · 当出现心悸、肌肉震颤等,应尽快就医。
    · 食用添加瘦肉精的肉类,可能会中毒致死。
    内容
    就诊
    更多
  • 内容

    瘦肉精是什么?

    瘦肉精的学名叫做「β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它是一大类药的总称。

    目前包括:克伦特罗(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塞曼特罗(Cimaterol)、溴布特罗 (Brombuterolhydrochlo- ride)、马布特罗 (Mabuterol)等。

    其中「第一代瘦肉精」以克伦特罗、沙丁胺醇为代表,「第二代瘦肉精」以莱克多巴胺为代表。

    瘦肉精相关疾病,应该到哪个科?

    英文名称:Clenbuterol, Ractopamine, et al.

    别名: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莱克多巴胺、塞曼特罗、溴布特罗、马布特罗。

    就诊科室:怀疑或有中毒症状时,至小儿急诊科、儿科、急诊科、普通内科、心血管内科就诊。

    瘦肉精被人吃了会有什么症状?

    国内使用的瘦肉精大多是克仑特罗,正常剂量下的毒性并不强,临床也用于治疗哮喘。

    但这类药有很多类似的不良反应,包括心悸、肌肉震颤、口干、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和电解质紊乱等。

    对于心脏功能不好、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群而言,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来的疾病。

    瘦肉精被人吃了会有什么危害?

    如果摄入的肉类,特别是动物内脏,残留有较大剂量的瘦肉精,除了上述不良反应表现加重外,还可导致更重一些的中毒的症状:

    如激动、剧烈呕吐、肌肉强直,甚至抽搐等,检查可发现血压升高、血糖升高;严重中毒的导致肺水肿、心律失常,后两者常常是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

    查看国内外新闻,发生的集体「瘦肉精」中毒并导致死亡的事件不在少数。

    瘦肉精中毒应该如何治疗?

    疑似瘦肉精中毒,进食肉类后出现上面的症状表现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儿童则是小儿急诊科。

    医生根据病史和典型的症状表现,可以临床诊断「瘦肉精中毒」,确诊需要进行食材及人体血、尿药物残留检测。

    治疗包括:

    • 对症处理,如吸氧、镇静、心电监护等。
    • 应用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发生心律失常时需要心律失常治疗;心室颤动时需要除颤。

    瘦肉精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克仑特罗最初是用于治疗哮喘。但因为「β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可以兴奋心脏、增加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脂肪分解(燃脂),同时还可以保留肌肉质量和身体力量。

    于是一些健美运动员、体育运动员和想要减肥的人开始使用这些药物,也一度成为欧美明星和运动员的「饮食减肥秘诀」。

    基于此药理机制,当人们发现克仑特罗能促进动物(主要是猪)生长,增加猪的瘦肉率,且喂食克伦特罗的猪毛色红润光亮,卖相十分好后,商家广泛将克仑特罗作为的饲料添加剂使用。

    20 世纪 80 年代初,中国学者从美国把盐酸克仑特罗引进到我国的养猪业中。

    瘦肉精添加到动物饲料合法吗?

    在我国,畜牧生产当中(饲料、水等)只要添加了瘦肉精,就是非法添加,属于违法行为。

    因为「瘦肉精」残留可能对心脏等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严重后果。许多国家 / 地区也陆续禁止将克伦特罗等用于人类食用的动物饲养。

    从 1986 年开始,欧美国家已经严令禁止将克仑特罗应用于畜牧生产当中。1997 年我国农业部也开始明令禁止在动物生产中使用「 β-肾上腺素类激动剂(瘦肉精)」。

    我国 2002 年农业部公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明文规定克仑特罗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动物, 但是部分国家允许克仑特罗是可用于兽药中,不过规定使用的范围和期限。

    瘦肉精为什么有的是合法的?

    在中国,添加瘦肉精都是非法的。

    而对于「第二代瘦肉精」—— 莱克多巴胺来说,各个国家的法规对此态度不同。

    美国 FDA 认为这种瘦肉精相对毒性低一些,且在动物体内代谢速度很快,在限量范围内可以保证安全性,因此只是限定了残留量。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允许它合法使用。

    但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大部分国家认为目前的毒理数据还无法确保安全,因此严格禁止使用。

    尽管如此,在利益的驱使下,还是有部分黑心养殖户,会偷偷使用「瘦肉精」。

    瘦肉精主要存在于哪些肉里?为什么?

    之前偷偷用「瘦肉精」比较多的是猪肉和牛肉,但由于监管更严格,近年来已经很少听到这类案例了。

    瘦肉精用于畜牧业是在上世纪末,人们发现这类物质能够增加猪,牛,羊等牲畜的瘦肉率(增加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而吃了瘦肉精的动物,相应食量也会减少,降低饲料的成本。从此这类物质就被大量应用,用来给畜肉增产。

    除了猪牛羊肉以外,鸡肉也可能会在养殖过程中用到,但会很少,因为鸡肉的瘦肉率已经很高。而瘦肉精对鱼的作用并不大,而且水生动物也不太容易用药。

    瘦肉精问题肉该如何鉴别?市场上的肉还能吃吗?

    不要买来路不明的、特别是低于市场价的肉类。

    建议可以去比较信得过的超市买肉,或者尽量买大品牌、品质有保证的肉。这些渠道的肉类为了确保品质,往往要进行瘦肉精的批次检验。

    2019 年 5 月长春开始执行的《长春市肉品管理条例》将药物残留、瘦肉精列入肉品检验必检项目,消费者购买时可以向卖家要检测报告。

    目前有些超市会把兽药检验记录表贴在超市的墙上,也有些会提供可追溯标签(或者二维码之类),通过标签可以追溯到具体批次的瘦肉精检测结果。买这样的肉类就可以放心很多了。

    我们也咨询了从事食品检测与动物检疫的专业人士,他们建议如果大家实在担心的话,可以去搜「克伦特罗试纸」「莱克多巴胺试纸」或者「沙丁胺醇试纸」。

    这是一种食品检测和农业监管中用来快速筛检的试纸,准确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根据厂家的包装宣传,试纸的检测结果和瘦肉精检测的国家标准结果符合率为 96.3%。虽然说明书的操作步骤看上去会有点复杂,但也不妨一试。

    瘦肉精是否会在水产动物体内?

    喹乙醇又被称为「水产瘦肉精」, 对养殖动物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但有一定蓄积毒性,使鱼类产生慢性中毒,以肝脏和脾脏较为突出(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对大多数动物都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人也有潜在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在 2009 年,我国就曾报道过喹乙醇导致鲤鱼大量死亡事件,因此使用喹乙醇必须严格按使用范围、剂量浓度实行休药期,减少动物体内药物的残留量。

    喹乙醇在我国被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在美国和欧盟被禁止用作饲料添加剂。

    参考资料
    · 本文部分内容 经由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 食品工程专业博士 云无心 初审。
    · 中国首批注册营养师,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副秘书长 谷传玲 对本文亦有贡献。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食品安全风险解析》汇编(2014-2018年)[OL]. (2018-07).[2021-03-16]. http://www.samr.gov.cn/xw/zj/201906/P020190618522323481419.pdf.
    · Tom Seymour. What is clenbuterol?[OL]. MedicalNewsToday. (2017-11-03). [2021-03-16].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19927.
    · 任引津,张寿林,倪为民. 实用急性中毒全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 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M]. 第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 孙莉. 瘦肉精在肉类食品中的残留问题及检测[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 (21): 15-15.
    · 王艺璀. 近十年我国「瘦肉精」相关事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 (21): 27-28.
    · 张瑞,苏小川. 瘦肉精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应用预防医学, 2018, 24(4): 332-335.
  • 就诊
内容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