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涎腺炎是什么?
涎腺炎(sialadenitis)即唾液腺发生的炎症,唾液腺(又称涎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以及位于口腔、咽部、鼻腔及上颌窦黏膜下层的小唾液腺。
涎腺炎常见吗?
常见,以腮腺炎最常见,其次为下颌下腺炎,而舌下腺和小唾液腺的炎症极少见。
涎腺炎包含哪些类型?
一般来说根据感染性质,唾液腺炎症分为化脓性、病毒性和特异性感染三大类。
此外,尚有放射性、过敏性、退行性以及 IgG4 相关唾液腺炎之分。
也可以根据发病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炎症多见。
症状
涎腺炎中的细菌性涎腺炎有哪些表现?
细菌性涎腺炎是指由化脓菌感染所致的炎症,包括急性化脓性涎腺炎、慢性阻塞性涎腺炎、慢性复发性涎腺炎。以腮腺炎为例:
-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多为单侧腮腺发生炎症。早期症状轻微不明显,患者不会引起重视。往后出现腮腺区肿痛的时候患者才会注意到,如果及时治疗,可以较好的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是没有及时处理,病情继续发展,就会化脓、腺组织坏死,腮腺区的疼痛会加剧,呈持续性疼痛或跳痛,在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厉害。病情再继续发展,炎症扩散,伴发蜂窝织炎,会出现张口受限,甚至开始出现全身的中毒症状,如体温升高达到 40 ℃ 以上,呼吸、脉搏增快等。
-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又称腮腺管炎,一般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大多数发生于中年。多为单侧腮腺炎症。患者自己常常不明确起病的时间,多数是因为腮腺反复肿胀而就诊。大约有一半的患者肿胀与进食有关,称作「进食综合征」,有的患者每次吃东西都会肿胀,有的患者发作比较少,一年内都很少发作,大多数患者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以上,在发作时候会伴有轻微疼痛。医生检查能摸到肿大的腮腺轮廓,而且稍有压痛,硬度中等,挤压轻微红肿的腮腺导管口可见从导管口流出的「雪花样」或者黏稠的蛋清样唾液。
-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从婴幼儿至 15 岁均可发生,并且以 5 岁左右最为多见。有突然发病的,也有逐渐发病的,一般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不适,挤压腮腺可以看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者胶冻样液体溢出,一般会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年纪越小的患者间隔发作的时间越短,而且越是容易复发,随着年纪的增长,间歇的时间延长,持续时间也会缩短。
涎腺炎中的病毒性涎腺炎有哪些表现?
病毒性涎腺炎是指由病毒引起的炎症。
-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副黏液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发病以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在发病时,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在腮腺区会出现肿胀疼痛,吃东西时疼痛会加重,腮腺导管口也常红肿。
-
巨细胞包涵病:又叫唾液腺病毒病,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病毒在被感染者体内可以长期存在,从唾液或者尿液中排出,一般较多发生在 2 岁以下的幼儿,成年人也可以发生,多在有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婴幼儿发病主要是侵犯腮腺,大多数并不出现症状,部分患儿有明显的肝脾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者是出血倾向。
-
AIDS 病毒相关性唾液腺疾病——囊性淋巴样增生:可以发生在 HIV 感染的每一个阶段,也可以是 HIV 感染的首发表现,主要表现为口干和大唾液腺的逐渐肿大。
涎腺炎中的唾液腺特异性感染有哪些表现?
较为常见的唾液腺特异性感染有结核、放线菌病等。
-
结核:唾液腺结核主要是由唾液腺区淋巴结发生结核感染引起。唾液腺结核以腮腺最为常见,下颌下腺次之,舌下腺和小唾液腺极少发生,淋巴结结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局限性肿块,界限清楚,因此常被诊断为良性肿瘤。腺体区的肿块可硬可软,也可以扪及波动感,有的会跟皮肤粘连,或者形成长久不愈的瘘管,少数患者可伴有面瘫。
-
放线菌病:这是一类慢性化脓性的肉芽肿性疾病,比较少见。发病较慢,病程较长,患者在患病部位呈现板结样坚实、周界不清的肿块,皮肤会出现暗棕红色的改变,随着病变发展,这种坚实的肿块可软化、破溃,然后在皮肤表面出现数个窦道。
-
病因
涎腺炎的病因是什么?
涎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原因是病毒、细菌或者特异性的感染(涎腺炎的三大分类)。除此以外,放射线、过敏源、退行性变以及 IgG4 等因素也可导致涎腺炎的发生。具体疾病的病因如下:
-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以下情况者,更容易发生急性化脓性腮腺炎:① 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如脓毒血症、急性传染病;② 有特别严重的代谢紊乱,像腹部大手术过后;③ 腮腺区有损伤以及其邻近组织有急性炎症扩散。有上述情况时,人体免疫力和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都下降,高热、脱水、进食减少会造成咀嚼功能的下降,从而导致口腔内的唾液分泌减少,龋齿等口腔内的炎症增多,口腔内的致病菌容易逆行进入唾液腺引发感染。
-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常见原因有智牙萌出、不良义齿修复黏膜损伤造成的瘢痕挛缩。
-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腮腺发育不全是潜在的发病因素,其次,免疫功能低下以及细菌逆行感染也可成为其发病原因。
-
流行性腮腺炎:病原体是副黏液病毒,可以由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
巨细胞包涵病:病原体是巨细胞病毒。
-
AIDS 病毒相关性唾液腺疾病——囊性淋巴样增生:由 HIV 引起。
-
唾液腺结核:主要是在腮腺区域的淋巴结发生结核感染所致,其感染途径包括血源、淋巴源以及导管的逆行感染。
-
放线菌病:发病机制是,机体抵抗力较低时,隐藏在龋洞或者扁桃体内的细菌发生逆行感染。
-
诊断
涎腺炎需要做哪些检查?
-
口腔检查:对于普通的涎腺炎患者,需要进行口腔检查,口腔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观察腺体及导管口的分泌情况,再结合病史和腮腺造影基本能够诊断。
-
腮腺造影:急性腮腺炎不宜做腮腺造影,以防炎症扩散,其依靠病史、临床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腮腺造影主要是针对慢性复发性及慢性阻塞性腮腺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腮腺造影显示末端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而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的腮腺造影显示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改变。
-
结核检查:对于唾液腺的结核,在患病部位肿块有明显的波动感时,吸出唾液腺中的液体作抗酸染色,可确定诊断。
涎腺炎需要与哪些情况鉴别?
涎腺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一般需要在不同分类之间做鉴别;在特殊情况还需要与咬肌间隙感染、舍格伦综合征继发感染相鉴别。
-
治疗
涎腺炎要去看哪个科?
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科,传染科。
涎腺炎需要住院吗?
早期通常不需要,在病变较重、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涎腺炎如何治疗?
根据涎腺炎种类、程度不同,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总原则如下:
-
去除发病原因:对于由免疫力下降或者全身衰弱状态引起的涎腺炎,需要及时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问题,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于由结石引起的炎症,先去除唾液腺结石;导管狭窄的患者需要扩张导管。
-
抗感染治疗:对于细菌性涎腺炎,尤其是存在急性炎症表现者,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及早应用抗生素,并从导管口取脓性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来选出最敏感、有效的抗生素。
-
对症支持治疗:在炎症早期可用热敷、理疗、外敷等方法,促进炎症的消退。饮用酸性饮料或者口含维生素 C 片等,均可增加唾液分泌,再配合温热的硼酸、苏打溶液等消毒漱口液,有助于炎症的控制,减少逆行感染。
-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尽早考虑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已经发展到化脓时,必须切开引流;慢性阻塞性腮腺炎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切除术;唾液腺结核明确诊断后,可作单纯肿块切除,形成脓肿时,抽取脓液后向脓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效果较好;HIV 相关性唾液腺炎,在腺体肿大明显并且可以耐受手术时,可行腺叶切除术。
-
生活
涎腺炎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健康、规律、均衡饮食,多食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尽量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建议多喝水,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分泌。
涎腺炎患者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消除恐惧心理;
每天自后向前按摩腺体,帮助排空唾液;
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用淡盐水漱漱口,有假牙者应注意清洗,保持假牙的清洁;
- 关于活动假牙清洁,还有 2 点特别提醒:
- 不要用普通的牙膏刷假牙,牙膏会把假牙摩擦得不光滑,更容易让菌斑长在上面,可用餐洗净替代;
- 假牙从清洁液中浸泡完成拿出来之后,可以用牙刷再轻轻刷一遍,这样才算彻底清洁。
经常而有规律的进行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 关于活动假牙清洁,还有 2 点特别提醒:
发布时间 2019年03月2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 轻症抗感染治疗,重症者手术治疗。
· 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增强机体免疫力。
预防
涎腺炎可以预防吗?
大多数的涎腺炎都是由于脱水或者逆行感染所致。所以在机体衰弱导致免疫力下降时,应该加强自身的护理,保证水摄入量,注意营养。
与此同时,由于腺体大多数导管开口于口腔内,口腔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应加强口腔卫生,饭后漱口、刷牙,多喝水,自行按摩腺体,加强唾液的流动,必要时用过氧化氢或氯己定漱口水漱口。
· Marchal F, Dulguerov P. Sialolithiasis manage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3; 129: 95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