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瘢痕是什么?
瘢痕,即俗称的疤痕、疤,是皮肤损伤后引起的皮肤组织外观或者组织本身病理改变的统称。
通俗讲,可以把人体皮肤比作墙,墙体由外向内由不同结构组成。很浅表的刮擦掉漆现象,机体通过原厂原装细胞再生补充,就可以达到完全修复效果;但如果伤得较深,损伤真皮层以及毛囊汗腺等不可再生组织,损伤后则由瘢痕组织修复。
瘢痕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瘢痕是指经过机体细胞增生产生的创面的修复,和周围正常的皮肤比较接近,有比较好的愈合状态。一般肉眼看不到明显异常,不需要治疗;但病理性瘢痕是由于各种创伤、手术、感染后引发,表现为瘢痕隆起,高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可以从外观或身体功能方面对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或者身体疼痛、活动困难等多方面的影响,可通过药物、手术、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 [1]。
瘢痕和瘢痕疙瘩是同一种病吗?
不完全一样。
瘢痕有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之分,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外伤或自发形成和过度生长的病理性瘢痕。
可见瘢痕和瘢痕疙瘩不完全是一回事,瘢痕是一个更宽泛的称谓。
瘢痕如何分类?
根据瘢痕对患者的影响不同,可分为 [1]:
-
生理性瘢痕:患者没有明显不适,不影响美观,瘢痕部位没有功能障碍(比如,不影响运动、收缩等)。生理性瘢痕不需要治疗。
-
病理性瘢痕:患者有不适感,影响美观,瘢痕部位可能存在功能障碍,需要治疗。
- 增生型瘢痕:指局限于最初的损伤区域内的瘢痕,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
- 瘢痕疙瘩:指超出最初的损伤区域并侵犯周围正常皮肤的瘢痕,常常呈蟹爪样,一般不会造成功能障碍。
- 浅表性瘢痕:一般仅累及表皮及真皮浅层。不会影响局部功能,可随着时间推移,瘢痕逐渐消退。
- 萎缩性瘢痕:往往是由比较深度的烧伤和创伤引起的,存在明显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根据瘢痕的形成时间,可分为 [1]:
-
未成熟瘢痕:指伤口愈合的早期,局部瘢痕颜色红,表面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表面较粗糙,质地较硬,弹性差,可存在瘙痒、疼痛等不适。
-
成熟瘢痕:成长缓慢,一般需 1 年左右,长则可达数年,其颜色与周围皮肤近似,表面不见扩张的毛细血管,质地变软,不适症状消失。
瘢痕常见吗?
生理性瘢痕非常常见,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 [1]。
病理性瘢痕的确切患病率和发病率尚不明确。据报道,在西班牙裔和非洲裔个体中,瘢痕疙瘩的发生率为 5%~16%,台湾地区报道的病理性瘢痕的年发病率为 15 例 / 10000 人 [2]。
男性和女性发生病理性瘢痕的几率同等,病理性瘢痕更常见于年轻人。
-
症状
瘢痕有哪些常见症状和表现?
- 瘢痕形成的早期:瘢痕组织较红且厚(高出周边皮肤),局部痛痒明显,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即会感觉患处皮肤紧、痛,主要是因为组织收缩变形)。
- 瘢痕稳定期:伤后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局部痛痒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瘢痕局部软化并缩小,颜色由红色转为暗褐色。依据不同类型瘢痕,又各有细微差别 [1]。
- 生理性瘢痕表现:
主要特点为伤口愈合后,局部皮肤平整,无增生,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对外观影响轻微。 - 病理性疤痕表现:
- 浅表性瘢痕:损伤层次较浅(可以想象成墙皮与砖头交接处附近),瘢痕表面皮肤粗糙,有时颜色变深(医学上成为色素沉着),局部柔软。
- 萎缩性瘢痕:损伤层次比浅表性瘢痕深(可以想象成墙体砖头部分受损),瘢痕较硬,与肌肉或神经粘连紧,故而会牵拉肌肉使其无法正常活动,局部血液循环差,呈淡红色或色泽晦暗,表皮薄易破损 [1]。长期反复破损有可能恶变。
- 增生性瘢痕:瘢痕明显高于正常皮肤,表面较厚,早期表面暗红色,湿润,瘙痒疼痛明显,后期不适逐渐消失。多见于血供丰富的区域,如脸、脖子。它与深层组织粘连,可以推动(即揉动斑痕的时候会觉得是皮肤上的瘢痕是一大团,但可以被推动)。它也会收缩,但如果长在在非关节区不会影响活动,如果长在关节处(膝关节,肘关节),后期也会因为牵拉附近组织导致关节活动困难。
- 瘢痕疙瘩:医学上也称为「蟹足肿」,多见于头、颈部、肩膀、前胸、后背等,少见于眼皮、手掌等 [2]。它最大的特点是会持续性生长!即在受伤后几周甚至几月内持续生长,一般不会挛缩。也不会存在成熟期及后续的退化。但它很少恶变。
瘢痕中的病理性瘢痕会导致哪些其他疾病?
- 瘢痕癌:瘢痕组织可能会发生恶变,从而形成瘢痕癌。常表现为丘疹样小结、患部瘙痒、破溃,最后发展为恶性溃疡 [3]。
- 皮肤感染:本病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但皮损严重可能会引起皮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溃烂、脱皮等。
瘢痕容易出现在哪些部位?
胸骨前、前胸部、上臂三角肌、肩部、上背部、双下颌部、腹部、毛发部,比如下颌胡须部和耻骨阴毛部、关节部位等容易发生瘢痕,因为这些部位的张力比较大,皮肤比较紧 [1]。
耳廓与耳垂也是瘢痕的好发部位,可能与耳钉佩戴不洁、穿耳孔器械清洁程度不够所导致。
病因
瘢痕有哪些常见病因?
瘢痕多是由于表皮损伤而引起的,如擦伤、烧伤、电击伤、刀割伤、手术、感染等。受伤后伤口周围状态也会影响瘢痕形成,如伤口感染、异物存留等。
瘢痕常见于哪些人?
再次强调,生理性瘢痕是皮肤损伤后的正常修复过程,任何人都会有。
而病理性瘢痕是一种疾病状态。目前研究表明,皮肤颜色越深,瘢痕越重,即非洲人瘢痕会比亚洲人重,白种人较轻。再则与体质也有关系,瘢痕体质的人群外伤后极易引起瘢痕疙瘩。
瘢痕会遗传吗?
病理性瘢痕中的瘢痕疙瘩有一定的遗传性。
瘢痕疙瘩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可能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 NEDD4 基因,能够促进细胞外基质的积累和纤维化,增加瘢痕疙瘩形成的风险 [4]。
通俗地说,如果某个人有瘢痕疙瘩的病史,那么他的亲属也容易在受伤后出现瘢痕疙瘩。
诊断
瘢痕怎么诊断?
外伤后形成肉眼可见的异常隆起,伴有皮肤的痛痒局部萎缩变形等,即可以诊断为病理性瘢痕。依据其程度,医生会将其予以细分。一般无须特殊检查,但当怀疑可能出现了局部恶变或其他情况时,医生会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也有可能在手术切除术中一并取切片送检)。
对于瘢痕,国际上有一些公认的评定方法,比如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该量表不需要借助特殊的设备,仅依靠测试者的肉眼观察,徒手触诊患者瘢痕,从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和柔软度 4 个方面进行测定,具有操作简单,内容较全面的特点,目前在国外及香港地区广泛应用于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评定 [3]。
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也是瘢痕评估的一种手段。观察者量表的 6 项评分内容为,血管分布、色泽、厚度、表面粗糙程度、柔软度和表面积。患者量表的 6 项评分内容为,疼痛程度、瘙痒程度、颜色、厚度、 柔软度和自我观感。POSAS 的主要优势在于纳入患者自评项目 [3]。
治疗
病理性瘢痕要去看哪个科?
可以至皮肤科、美容整形科就诊。
瘢痕能自己好吗?
视情况而定。
-
如果是人体正常的生理性瘢痕,无需特殊治疗,它是人体的正常修复功能。
-
如果是病理性瘢痕,特别是影响美观及肢体活动,则很难自己好,需要就医治疗。
瘢痕怎么治疗?
-
加压及药物治疗:
- 外用药物:如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康瑞保)等,具有抗增生,抗炎,软化和平滑作用,适用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瘙痒、皮疹、毛细血管扩张等。
- 口服药物:多种维生素可用来预防及治疗瘢痕,如维生素 A、维生素 E、1-25 双羟维生素 D3 等,能够促进组织新生和瘢痕修复。
- 硅凝胶治疗:硅酮类药物可以减少瘢痕的水分丢失,恢复瘢痕的动态平衡并减少毛细血管充血,明显改善瘢痕外观、质地,减轻局部的痛痒感,如瘢痕敌、瘢痕贴、瘢痕平等,适用于未成熟瘢痕或红色增生性瘢痕。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皮肤干燥及皮疹 [5]。
- 加压:
局部使用弹力套或弹力绷带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增生性瘢痕,也可以用来治疗烧伤瘢痕及全身大面积瘢痕 [1]。身体凹陷处瘢痕应用效果不佳。生长期儿童不建议应用以避免造成骨骼畸形。
其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实施,在伤口愈合后尚未形成瘢痕时就开始[1]。局部应用适当的压力,而不是越紧越好。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一般主张 24 小时连续压迫,持续半年以上 [1]。
-
药物注射治疗:
- 激素治疗: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曲安奈德等,可以用来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 [1]。能够使瘢痕变平、变软、明显减轻症状 [1]。
- 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平阳霉素和秋水仙碱等局部注射在瘢痕里,一般用来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有时也可以跟激素药物一起用。此类药物严禁儿童使用。
- 其他类药物:如重组干扰素、透明质酸酶、抗组胺药。
-
激光治疗:
如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光动力疗法等。
CO2 激光等适用于治疗浅表性瘢痕,主要通过激光对瘢痕的灼烧、气化或碳化作用,去除瘢痕 [1]。点阵激光技术可促进胶原重建,适用于浅表瘢痕,其峰值能量大,不容易导致周围出现烫伤,造成色素沉着或者色素减退等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 [1]。
不同的瘢痕适合不同的治疗方式,请接受正规医院的意见,注意不要听信街边无资质美容工作室或美容院所谓的偏方或国外进口仪器。 -
冷冻治疗:
如液氮。适用于小面积的瘢痕,但它存在不容易掌握冷冻深度,易形成冻伤水疱、伤口愈合延迟、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现在应用较少。
目前改良方式为应用冷冻探针进行皮肤内冷冻治疗。 -
放射治疗 :
1906 年 Debeurman 和 Gongerot 首先使用 X 线治疗瘢痕,但因它的射线能量和对组织作用深浅不易掌握而较少再用。
目前常用的是 β 射线的同位素敷贴器如 32P,90Sr-Y。可抑制瘢痕疙瘩生长并减轻患者的不适 [5]。
放射治疗严禁应用于儿童。 -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缩小瘢痕范围,适合较重的增生性瘢痕,尤其伴有肢体关节因瘢痕萎缩牵拉造成活动困难的患者。其手术方式包括瘢痕切除缝合、皮片移植、皮瓣移植、皮肤磨削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等,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可联合药物、放射等共同治疗 [1]。
瘢痕预防应该从受伤早期、瘢痕未成熟期就开始进行 [3]。根据国外 Mustoe 等专家组成的瘢痕防治指导小组的推荐意见:
由于瘢痕由生长期到成熟期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一年),因此对没有严重活动困难的病人不建议过早手术。- 未成熟的增生性瘢痕(色红,微凸起)运用预防治疗策略;若红斑持续一个月以上,则作为增生性瘢痕治疗 [3]。
- 线性增生性瘢痕(色红、凸起、痒)首先推荐使用硅凝胶膜,持续一个月以上无效,加用皮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上述治疗 6~12 个月仍无效,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继续使用硅凝胶膜 [3]。
- 小瘢痕疙瘩首选硅凝胶膜联合皮内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没有明显效果则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术后继续上述疗法 [3]。大瘢痕疙瘩目前没有有效治疗方式。
- 广泛增生性瘢痕的治疗首先应用硅凝胶膜联合压力疗法。可以定制专业压力衣,且治疗时间不少于 6 个月。
瘢痕需要住院治疗吗?
非手术治疗的瘢痕不需要住院,包括药物注射、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可以在门诊完成。瘢痕面积过大,有明显功能障碍的需要住院进行系统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设计瘢痕切除和修复手术,有时甚至需要做皮瓣移植手术、关节成形手术。
瘢痕手术治疗有哪些常见风险?
术后可能会存在皮瓣坏死、伤口长不好的情况,其次可能会存在瘢痕复发的情况。
瘢痕手术治疗后要恢复多久?
依据瘢痕的类型大小、面积大小,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不同,恢复期也不尽相同。
病理性瘢痕能根治吗?
病理性瘢痕有一定的复发可能,其复发原因与局部感染、伤口张力、创伤程度有关。如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瘢痕,复发率高达 50%,所以医生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复发,会给予综合治疗,并要求定期复查,好在其出现复发迹象时及时给予最早的干预治疗 [1]。
-
生活
瘢痕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放油,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肉等 [6];
- 荤素合理搭配,肉类首选鸡鸭鱼等白肉,少吃肥肉,鸡蛋、牛奶是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6];
- 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可以多吃豆类和豆制品来补充蛋白;
- 多吃水果、蔬菜;
- 忌口辛辣食物,尽量不喝酒。
瘢痕颜色会因酱油等深色食物变深吗?
不会。
瘢痕手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护理?
有文献研究称术后在阳光中暴晒可以使瘢痕恶化,所以在瘢痕愈合阶段不应暴露在阳光下,应注意防晒。3 个月内应遮盖瘢痕,还可在瘢痕上涂抹防晒霜。
其次,伤口感染、异物等刺激极易造成复发,注意伤口保护,避免感染。
瘢痕治疗后需要复查吗?瘢痕治疗后怎么复查?
需要。
因为瘢痕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复查有助于医生根据其生长情况制定及调整治疗方案,及早发现复发迹象而给予及时干预,所以一定要按时复查。一般术后早期一周复查一次,后随着病情稳定,可以延长复查周期。
瘢痕患者可以乘飞机?
可以。
目前没有确切文献研究气压对瘢痕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民用客机的飞行高度都是在安全范围之内,且客舱中都会有加压保护,飞机上的大气压强基本上不会对瘢痕产生影响,瘢痕患者是可以安全乘坐飞机的。
瘢痕患者可以剧烈运动吗?
剧烈运动引起的出汗、局部皮肤摩擦有可能会造成创口的感染及瘢痕的恶化,所以不建议在瘢痕生长期剧烈运动。为了增强体质进行适量运动即可。
瘢痕患者可以去高原旅行吗?
可以,高原的低气压对瘢痕没有影响。但高原的紫外线比较强,紫外线长期照射会引起皮肤灼伤、光照性皮炎等,因此去高原旅行一定要做好疤痕部位的防晒,防止形成色素沉着及其他炎症风险。
家属应该如何照料瘢痕患者?
由于瘢痕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持续疼痛、瘙痒等不适,局部挛缩会影响美观,且其恢复期长,故而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多与其沟通,积极鼓励,让其转移注意力,提高信心,配合治疗。
在疾病中期可以对瘢痕关节或皮肤给予按摩,促进关节康复,并督促其定期复查。
预防
瘢痕可以预防吗?瘢痕怎么预防?
可以预防。
- 应当尽量避免一切外伤、各种刺激以及皮肤继发感染。
- 烧烫伤或化学损伤先用流水冲洗,使残余热量消减,避免创面加深。
- 出现创伤时不要自己盲目处理,及时就医。
- 手术后保持伤口湿润,减轻伤口拉伸张力。
瘢痕体质者如何预防瘢痕?
如果亲属中有人有瘢痕疙瘩,或自己曾有瘢痕疙瘩的病史,说明自己可能是瘢痕体质,平时应注意预防:
- 尽量不要穿耳洞或在身体其他部位穿孔;
- 如果只是为了美观,而不是为了治疗,尽量避免进行祛痣手术;
- 有痤疮或伤口时,及时治疗;
- 如果不小心受伤或有瘢痕,在伤口愈合期间要保持湿润,可在伤口上涂抹一层薄薄的凡士林,然后用绷带或纱布覆盖。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祁佐良,李青峰.外科学整形外科分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91-111.
[2] Beth G Goldstein,Adam O Goldstein,Angela M Hong.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UpToDate临床顾问. (Accessed on Feb 16,2021).
[3] 夏照帆,吕开阳.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7,12(06):401-408.
[4] 黄晓迪,李珍玲,李莲花,等. 瘢痕疙瘩的遗传及局部微环境病因学研究现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03):246.
[5] 毛姝然. 病理性瘢痕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1):181-184.
[6] 张爱珍. 临床营养学[M]. 第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64-65.
[7] Beth G Goldstein, MDAdam O Goldstein, MD, MPH.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keloids-and-hypertrophic-scars. (Assessed on 2019-01-14).
[8] Doctors and editors at UpToDate. 患者教育:瘢痕疙瘩(基础篇).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keloids-the-basics. (Retrieved from UpToDate on: Jun 25, 2019).-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8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6日
· 可通过药物、手术、激光等方式祛疤治疗。
·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