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疝气是什么?
疝气,又叫「疝」,是人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如肠道)离开其正常的位置,通过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突入另一部位 [1]。
因为大多数疝气都发生在腹部,所以狭义的疝就是指发生在腹部的疝气。
广义的疝还有食管裂孔疝、膈疝、脑疝等。
疝气中的腹外疝是什么?
发生于腹部的疝气可以分为腹外疝和腹内疝,腹外疝较多见。下文也主要阐述腹外疝的相关的内容。
- 腹外疝 :
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致,包括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腰疝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
腹外疝一般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外被盖组成。疝环又称「疝门」,是疝突向体表的部位,指腹壁薄弱的部位或者缺损处。疝囊是壁层腹膜的突出部分,疝囊颈是疝囊比较狭窄的部分。 疝内容物是进入疝囊的腹内脏器或组织,以小肠为多见。疝外被盖是指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 [1]。
- 腹内疝:
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进入腹腔内的间隙囊内所致,如网膜孔疝。腹内疝往往从体表无法看到,诊断较为困难。
腹外疝分为哪几类?
根据疝内容物复位难易程度,可将疝分为:
- 易复性疝:内容物很容易纳入腹腔。
- 难复性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
- 嵌顿性疝:疝门较小,内容物强行进入疝囊,导致内容物被卡住,不能回纳。
- 绞窄性疝:嵌顿不能解除,致使肠管及其系膜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1]。
其中易复性疝和难复性疝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而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则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若患者身体条件允许,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
根据疝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 腹股沟疝:发生于腹股沟的疝。
- 股疝: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
- 切口疝:发生于腹壁手术切口处的疝。
- 脐疝: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
- 白线疝:发生于腹壁正中线(即白线)的不同部位,但绝大多数在脐上,故也称上腹疝 [1]。
疝气中的腹股沟疝是什么?
腹股沟是下腹部与大腿根交界的区域,发生在这个部位的腹外疝叫腹股沟疝。腹股沟疝又可以细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最常见。
疝气中的股疝是什么?
股疝是指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疝。股疝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男性少见。如果一个 40 岁以上的妇女,经常从大腿根部突出一个包块,就要考虑是不是股疝了。这是因为女性骨盆较宽大,大腿根部结构疏松,所以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的组织器官就容易从大腿根部突出来 [1]。
疝气中的嵌顿疝是什么?
如果疝内容物被卡在疝囊里面不能回纳,就叫做嵌顿疝。
这是一种紧急情况,应尽快进行手术,否则被卡在疝囊内的疝内容物(多数是肠管)可能发生坏死 [1]。
疝气中的滑动疝是什么?
滑动疝属于难复性疝的一种,指有些疝块因内容物不断进入疝囊,进而产生下坠力量,使腹腔中的肠管或膀胱等脏器随着逐渐下移并渐渐与疝囊壁发生粘连,最终这些脏器渐渐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这种疝叫做滑动疝,它往往难以回纳 [1]。
- 腹外疝 :
症状
疝气有哪些常见症状和表现?
疝的症状表现多样、轻重不一,与疝的类型、疝内容物情况、有无嵌顿及绞窄等因素有关。
最常见的腹外疝,早期仅有轻微的局部症状,如局部胀痛、可复性肿块等。随着病情进展,局部胀痛会加重,伴下坠感,并可能影响疝内容物的功能。若疝发展成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可能会出现完全肠梗阻症状,表现为腹股沟区剧烈疼痛、腹部绞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
脑疝患者则可能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瞳孔散大,甚至发生休克、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急状况 [1]。
疝气被卡住不能回纳时有哪些表现?
根据卡住的脏器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 若小肠、结肠被卡住,可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
- 若膀胱、肾脏被卡住,可出现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部疼痛等。
- 若输卵管、卵巢被卡住,可出现腹部或腰骶部钝痛。
疝气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该立即就诊,尽快手术,以免疝内容物缺血坏死,造成严重的后果 [1]。
疝气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疝可引起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
老年患者易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膀胱受压症状;男童则可因疝的挤压而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中青年则易因睾丸受压导致性功能障碍。
发生疝嵌顿或绞窄时,可能导致急性肠梗阻、肠坏死等危险情况。
病因
疝气以腹外疝最常见,那么腹外疝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
腹壁强度降低: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可形成潜在腔隙,该部位的强度会降低(如腹股沟管、脐环);腹白线发育不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老年、肥胖等致的肌萎缩也会导致腹壁强度降低。
-
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良性前列腺增生、长期排尿困难、搬运重物、怀孕、婴儿经常啼哭等,都可造成腹内压增高。
正常人虽时有腹内压增高现象发生,但若腹壁强度正常,则不会发生疝气 [1]。
疝气中的切口疝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切口疝?
切口疝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切口的疝气。一般在手术后,尤其是腹部手术,手术切口部位张力降低,偶有切口缝合后腹膜、肌肉层发生裂开,或是切口感染致使腹壁出现缺损的情况,如果肠管等内脏从手术切口突出至皮下层,就形成了切口疝。
切口疝还可以见于留置引流物时间过长、切口过长、缝合不严实、术后腹部明显胀气导致腹内压骤增的情况。另外,肥胖、老年、营养不良等患者,切口愈合不良也容易发生切口疝。
-
诊断
疝气如何判断?
在去医院就诊前,要判断是不是疝气,主要还是根据症状。
如果发现腹股沟区(身体两侧连接腹部和下肢的部位)有突出的包块,并有坠胀感或疼痛,特别是有在站立、咳嗽或用力的时候有包块突出来,但平卧后又消失的情况,需要怀疑是不是疝气。
这时应该及时就诊,到医院让医生进行超声、CT 等检查,进一步判断和处理。
疝气中的腹内疝较隐蔽,如何才能及时发现?
跟腹外疝不同,发生腹内疝时,在体表看不到包块,所以容易被忽视或和其他疾病混淆。常见的腹内疝包括膈疝、食道裂孔疝等。
膈疝可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易与肺部疾病混淆。
食道裂孔疝会出现反酸、呕吐等症状,常常会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混淆。
出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就诊,医生会通过超声、X 线、腹部 CT、胃镜检查等把腹内疝诊断出来 [2]。
疝气中的腹股沟疝在诊断时需要排除哪些疾病?
诊断腹股沟疝时,要排除一些发病部位相近的疾病,例如: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隐睾、急性肠梗阻。
因为这些疾病发生的部位都比较接近,常常不明原因地出现肿物,有时需要通过 B 超、X 线等检查来区别。
疝气中的股疝在诊断时需要排除哪些疾病?
诊断股疝时要排除经常发生在大腿根部的其他疾病,例如,腹股沟斜疝、脂肪瘤、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
因为这些疾病跟股疝发病部位相同,容易混淆,有时需要配合医生通过体格检查、 B 超、X 线检查等来区别。
治疗
疝气有哪些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疝治疗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有疝气的人应该尽早就医,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年龄、疝的类型等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例如:
保守治疗适用于:
- 1 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的疝气,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增强,疝有自愈的可能。
-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的,可使用疝带阻止疝块突出。
除上述两种情况,大多数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1]。
疝气的保守治疗有哪些?
保守治疗主要是指疝带疗法:
疝带疗法: 可以快速阻止疝囊的凸出,从而能有效阻止疝的进一步发展、缓解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
疝气的保守治疗适用于哪些情况?
保守治疗适用于:
- 1 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生的疝气,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身体生长逐渐增强,疝有自愈的可能。
-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禁忌手术的,可使用疝带阻止疝块突出。
除上述两种情况,大多数有明显症状的病人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1]。
疝气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手术疗法有疝传统修补术、疝无张力修补术、疝腹腔镜修补术三类。
-
传统疝修补术: 包括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壁,即将与腹壁缺损相邻的组织拉到一起缝合。
-
无张力疝修补术: 在无张力情况下用人工高分子材料把腹壁缺损处进行缝合修补。
-
腹腔镜疝修补术: 是通过腹腔镜完成疝修补术或疝补片修补术 [1],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疝修补术式。
疝气的手术疗法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 传统疝修补术: 该方法可用于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缺点是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感 [1]。
- 无张力疝修补术: 目前最常用的是无张力情况下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但是个别患者会出现排异反应。如同我们缝衣服一样,如果衣服破了个小洞,我们直接将破洞两边缝起来,这样的缝补遇到用力的拉扯很容易被再次撕破,因此称为「有张力修补」。「无张力疝修补术」指医生用一块人工生物材料像给衣服打补丁一样,将我们腹壁的缺损处四周都缝补起来,这样的修复不需要将原来缺损处周围的组织强行拉扯到一起,故叫做「无张力疝修补术」。
- 腹腔镜疝修补术: 由于是在腹腔镜下修补,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无局部牵扯感等优点,但是这种术式对医生及机器设备要求高,需全身麻醉,手术费用高 [3]。
疝气什么时候需要紧急手术?
如果疝块处出现疼痛加重,并伴有发热、出大汗、脉搏加快,皮肤苍白的症状,说明疝块被卡压,肠管可能发生了缺血坏死,此时若患者已经出现了休克迹象,需要立即就诊,紧急手术,否则会危及生命。
疝气修补术什么情况下进行?
除了上面提到的需要紧急手术的情况外,以下这些情况也需进行疝修补术:
-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又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 [1],因此,一般推荐进行手术治疗;
- 对于长期(> 3 个月)无症状股疝患者,首选手术治疗;
- 对于腹股沟疝的患者,有中度至重度症状者需行手术修补。
- 对于几乎无症状的腹股沟疝患者,也建议行择期疝修补术,当然如果不愿手术治疗,也可保守观察。
疝气老年患者一定要手术吗?
目前疝气手术治疗仍是唯一有效、可靠的方法,除了身体条件极差或患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老年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早期手术仍是最好的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最适合年老体弱的老年人。
疝气婴幼儿患者该如何治疗?
1 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生的脐疝可暂不手术, 进行保守治疗或期待治疗,大部分的患儿可以自愈。
如果是腹股沟疝,1 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进行手术治疗,因为婴幼儿腹肌可随躯体生长逐渐强壮,疝气有自愈可能。可将腹股沟管深环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住,以防止疝块突出,同时给发育中的腹肌以加强腹壁的机会 [1]。
疝气手术患者术前应注意什么?
如果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严重便秘、腹水等腹内压压力增高的情况,应该在这些情况纠正后再去手术,以避免和减少术后复发 [1]。
如果患有糖尿病,术前应该控制血糖在平稳水平(建议在 5.6~8.5 mmol/L)再去手术 [1,4]。
病人有营养不良的情况时,术前应加强营养,以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疝气需要去哪个科室就诊?
疝气的诊疗一般需要去普外科就诊,也可至泌尿外科就诊。
儿童患者可至儿外科就诊。如发生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瞳孔散大,甚至发生休克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至急诊科就诊。生活
疝气手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
术后正确护理:患者应该半卧位,双膝关节屈曲,减小腹壁张力。在咳嗽、进食时可以在腹部束宽腹带,以防腹压升高。
-
术后正确饮食:术后要清淡饮食,多吃瘦肉、蛋、奶等富含蛋白质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食物,这些都可以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
术后 1 个月内应避免用力大小便、用力咳嗽、上下楼梯、骑自行车或摩托车等,以防腹内压骤增,使疝复发。
-
术后 3 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3 个月后若进行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可以用疝带包裹腹部,以防疝复发 [5]。
-
预防
疝气中的切口疝该怎么预防?
预防切口疝可以针对疝发生的原因,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如:
-
术前加强营养,注意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
术后控制腹腔压力和剧烈活动,避免剧烈咳嗽、使劲排便。
-
术后定期清洁消毒切口,避免伤口感染。
-
糖尿病病人,应注意控制好血糖。
-
术后可以用腹带保护伤口,降低切口张力,避免切口裂开。
疝气如何预防?
主要是增加腹壁强度、避免腹内压力升高。
-
多吃粗粮及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腻厚味的肉类,以防长期便秘,增加腹内压。
-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腹壁肌肉强度,避免疝气的发生。
-
腹壁薄弱的人勿提重物,提起重物的一瞬间腹内压力会迅速升高,会导致疝气的发生。
-
戒烟,长期大量吸烟引起的慢性咳嗽会使腹内压力明显升高。
-
不要憋尿,特别是前列腺增生的人群,容易发生排尿困难,导致腹内压增高,从而诱发疝气发生。
疝气如何在小儿群体中预防?
由于疝气容易在婴儿期(自出生到 1 周岁之前的阶段)发生,故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有异常包块,同时,平时做到以下几点来预防:
-
不能把小儿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
饮食以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为主,以保持大便通畅。出现大便干燥时,应采取通便措施,不要用力大便。
-
避免孩子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疝气如何在老年人群体中预防?
老年人(通常指 60 岁以上人群 [6])比年轻人更易发生疝气,所以预防很重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
预防心肺、肾、前列腺等慢性疾病,以免诱发腹压增高;
-
戒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引发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等导致腹股沟疝;
-
适当增加活动量,增强体质;
-
进食易消化食物,多饮水,适量增加粗纤维的蔬菜,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保持大小便通畅;
-
尽量减少或避免重体力劳动。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陈孝平, 汪建平, 赵继宗. 外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07-317.
[2] 孙中琪, 李鑫, 王奕乔, 等. CT影像技术在腹内疝诊断中的应用[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9, 18(12): 1178-1182.
[3] 刘玉村, 朱正纲. 外科学普通外科分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107-123.
[4] 买买提明·阿吉, 李梅, 克力木,等.腹股沟疝患者并存 Ⅱ 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 中国科技成果, 2010, 18:34-35.
[5] 何娟. 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腹外疝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 系统医学, 2019, 4(5):159-161.
[6] 马飞. 疝气的治疗与预防[J]. 黑龙江医学, 2021, 45(5): 492-493.-
-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8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11日
· 除少数幼儿可自愈外,手术是唯一治愈手段。
· 宜加强腹壁肌肉锻炼、避免腹腔压力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