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词条作者
    张岩

    张岩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常青

    常青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3日

    ‧ 无症状、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需治疗。
    ‧ 主要治疗药物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
    ‧ 避免难消化或刺激的食物,规律饮食,戒酒。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什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即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症状和病情最轻的一种。从显微镜下看,胃黏膜有炎症,但没有出现萎缩的情况 [1,2]。

    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就算有,也不具备特异性(即专一性、唯一性,属于特有的表现)。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灼感和恶心等症状。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针对症状、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于有症状、胃黏膜糜烂、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改善胃黏膜炎症、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无症状、胃黏膜无糜烂、幽门螺杆菌阴性的患者,无需特殊治疗,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即可(详见生活版块) [1,2]。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常见吗?

    常见。

    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胃病的首位,就诊率占消化内科门诊的 50% 左右,也就是说,大约一半至消化内科就诊的患者,属于慢性胃炎 [3]。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常见的类型之一(另一种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大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故无法获得准确的患病率 [1,2]。

  • 症状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而有症状者的主要表现也仅仅是上腹部不适、早饱感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症状。
    此外也常有食欲减退、反酸、嗳气、恶心、胃烧灼感等症状[1,2]。具体如下:

    1. 上腹部不适:患者上腹部可有发胀、钝痛(即疼痛感不重,但可能持续存在)等不适感,有时还可出现轻微的压痛;
    2. 早饱感:即所吃的食物量比平时正常量少的时候,就出现了饱胀的感觉,通俗点说,就是过早出现吃饱的感觉;
    3. 食欲减退:患者表现为吃东西的意愿比平时弱,吃的比平时少,甚至一点都不想吃;
    4. 反酸、恶心:即胃内容物通过食管反流到口咽,有酸酸的味道,一般会伴发恶心、想吐的感觉;
    5. 嗳气:即胃里面的气体通过食管往上冲至咽喉,伴有响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饱嗝」;
    6. 胃烧灼感:即胃里面有发烧、灼热的感觉。

    image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

    癌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会一下子发生癌变,变成胃癌。

    但是如果不改变生活方式或者没有按照正规治疗进行下去,非萎缩性胃炎有可能发展成为萎缩性胃炎。而如果萎缩性胃炎长期置之不理的话,是有可能发生癌变的。有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年癌变率约 0.1%[2],也就是说,每一千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每年约一人会发生癌变。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有哪些并发症?

    1. 上消化道出血:若患者伴有胃黏膜糜烂,且未得到有效缓解,糜烂可加重,继而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排黑便(即大便颜色呈柏油样,发黑),甚至可能发生呕血。
    2. 胃溃疡:如果伴有胃黏膜糜烂的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糜烂面积、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加深,易发生胃溃疡。表现为与进食相关的上腹疼痛,也就是进食后,就会有疼痛感,还可伴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不振等[1,2]。
  • 病因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病因有哪些?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其他还有十二指肠液反流、酗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1,2],具体如下:

    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主要生长在胃窦部的一种细菌,因呈典型的螺旋形或弧形而得名,是本病最重要的原因。
      此菌可产生分解尿素的尿素酶,继而可产生氨,由此可中和胃酸,为幽门螺杆菌长期定居和繁殖提供条件,导致慢性感染。与此同时,它产生的氨、空泡毒素能损伤胃黏膜,最终可引发本病。
      有统计显示,目前或既往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有慢性胃炎[4]。

    2. 反流:即胆汁、十二指肠液等消化液反流至胃中,可能由胃肠道动力异常、远端消化道梗阻、肝胆道疾病等引起。若反流长期存在,可逐渐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最终引发本病。

    3. 不良饮食习惯:如酗酒;经常吃太冷太热或其他过于刺激的食物(如冰淇淋、火锅、咖啡、浓茶、辣椒等);一直保持高盐饮食习惯(如吃咸鱼、酸菜、咸鸭蛋等);很少吃新鲜蔬果;或者喜欢吃难消化的粗纤维食物(如芹菜)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持续性伤害,继而引发本病[2]。

    4. 药物因素:主要指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若长期服用,可损伤胃黏膜,引起本病。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一定会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吗?

    虽然这个比例相当高,但是仍然不一定。

    目前认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会对胃黏膜或多或少造成影响,长时间的感染还有可能发展为萎缩性胃炎,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感染之后都有症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胃镜下能看到的炎症。也不是只要感染幽门螺杆菌,就得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什么人容易得?

    1.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此类人群由于幽门螺杆菌慢性损伤胃黏膜,而易发生本病,且发生概率很高;
    2. 长期反流者:此类人群由于消化液持续不断地损伤胃黏膜而易出现本病;
    3. 具有不良饮食习惯者:此类人群长期饮食不当,胃黏膜一直受到不良刺激、出现损伤,久而久之,可发生本病;
    4.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者:此类人群由于药物长期损害胃黏膜而出现本病。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会传染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会传染。但是,引起胃炎的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不洁饮食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是婴幼儿更容易通过共用餐具、嘴对嘴喂食等,发生感染[1,4]。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还有胆汁反流是怎么回事?

    胆汁反流也是引起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 [1,4]。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空腹时,储存在胆囊里;进食时,就通过在肠道的开口分泌到肠道内,参与消化食物 [5]。

    胆汁分泌的开口位于胃的下游,胃和肠子连接的地方,其中有防止反流的阀门,叫幽门括约肌。正常情况下,胃里是见不到胆汁的。当各种原因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发生障碍时,胆汁就有可能反流到胃里,对胃黏膜造成影响,产生慢性胃炎(包括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会遗传吗?

    尚没有资料表明该疾病会遗传。

  • 诊断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什么区别?

    在做胃镜的时候,萎缩性胃炎的炎症破坏更明显:
    取一些胃组织在显微镜下面看,萎缩性胃炎存在胃腺体的减少,这是由于长期处于慢性炎性状态而引起了腺体的破坏;而非萎缩性胃炎则仅仅是胃黏膜有炎症存在,胃里面分泌胃液的腺体没有发生明显的减少或者萎缩 [1,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

    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要靠胃镜检查,以及在胃镜下取病变的胃黏膜,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胃镜下,本病患者可能出现黏膜红斑、出血点、粗糙等表现,还可能伴有充血、水肿、糜烂现象。而组织病理学检查能发现胃黏膜的慢性炎症细胞,帮助确诊以及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这两种方式还能同时反映人体是否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

    此外还可以通过呼气试验来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以便明确病因,可在点击幽门螺杆菌感染,了解详情。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不做胃镜能诊断吗?

    不能。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需要在胃镜直视下做出诊断,其他检查手段如钡餐(一种造影剂,人体口服后,可在 X 线下显示消化道状态)、CT 等均无法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做出准确的诊断。

    钡餐只能看到食管、胃部等消化道的轮廓改变,还有胃肠道运动的异常。但是没有办法看到胃黏膜是否有炎症,因此不能用来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而 CT 常用于诊断消化道肿瘤、胃肠道血管病变等,但无法检查到胃炎,除非胃炎十分严重(如胃黏膜明显肿胀、伴有胃溃疡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不是胃不舒服、胃镜没问题报告上也会写?

    有些人说,胃镜没问题,报告上也会写浅表性胃炎或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健康的胃黏膜在胃镜下观察是有区别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一般在胃镜下可以观察到小的充血点、糜烂等轻度的炎症。当胃镜报告非萎缩性胃炎的时候,不应该认为「没事」,而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胃,调节生活方式,必要时服药治疗。

    如果掉以轻心,炎症持续发展,可能会导致急性胃炎、胃溃疡,或者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 [1]。

  • 治疗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何治疗?

    对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症状、胃黏膜不糜烂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无需特殊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即可;其他患者则需接受正规的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对因、对症治疗,消除病因、缓解症状、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1-3]。具体如下::

    1. 对因治疗:消除可能对胃黏膜造成损害的因素。
      • 根除幽门螺杆菌: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伴胃黏膜糜烂、症状明显或者是有胃癌家族史者,目前倡导铋剂 + 质子泵抑制剂 + 两种抗生素的四联方案,具体可在点击「幽门螺杆菌感染」,进一步了解详情。
      • 积极治疗可引起反流的疾病:如胃肠道动力异常、远端消化道梗阻、肝胆道疾病等均可导致反流,若存在相关疾病,应及时诊治。
      • 避免伤害胃黏膜的食物:如酒、辣椒、咸菜等,应尽量避免进食。
      • 停用药物:若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药物,可与医生商讨能否减用或者直接停用。
    2. 对症治疗:即通过药物来进行针对性治疗,具体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要吃什么药?」。

    image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要吃什么药?

    1.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硝唑等,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但一般需要与其他药物合用(四联方案)才能发挥功效。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者禁用[1]。
    2. 抑制胃酸分泌或者中和胃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抗酸剂(碳酸铝、氢氧化铝)、H2 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适用于伴有反酸、烧灼感、上腹痛等症状的患者。具体抑酸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病情程度而定,故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抑酸药可能引起恶心、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切不可因为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减药,需与医生商讨后再决定[2,3]。
    3. 胃黏膜保护剂:如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硫糖铝、替普瑞酮等,可有效促进胃黏膜修复、增加胃黏膜的防御功能。这些药物适用于存在胃黏膜糜烂且症状明显的患者,有可能引起恶心、便秘等不良反应[2,3]。
    4. 胃动力促进剂:比如莫沙必利、多潘立酮等,主要是用来缓解早饱、腹胀、嗳气的症状。这些药可能引起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过敏者禁用。此外,若消化不良明显,还可加用胰酶片、多酶片等消化酶制剂,不良反应较为轻微[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消化内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症状能否得到改善?

    对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从目前的证据来看,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使部分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得到长期改善,尤其是治疗前腹痛明显、胃黏膜炎症重的患者[1,2]。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以不吃药治疗、不复查吗?

    是否服药主要是根据症状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有无。一般认为,如果患者没有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或者幽门螺杆菌检测是阴性的,可以不服药治疗 [1]。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能不能治好?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可以治愈的,只要遵循健康正确的生活习惯,遵医嘱服药,必要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一般可在 1 月内基本痊愈(即幽门螺杆菌被根除、症状缓解,胃黏膜得到修复、炎症反应得到改善) [1,2,4]。

  • 生活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1. 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避免不宜消化的食物(如肥肉),尽量少吃生冷、过烫、辛辣等刺激的食物(如雪糕、火锅、辣椒),避免对胃肠道造成负担及不良刺激;
    2. 避免吃硝酸盐含量过高、霉变的食物,如腊肉、腐乳等,防止损伤胃黏膜;
    3. 避免吃粗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难消化且可能损伤胃肠道;
    4. 戒酒、咖啡、浓茶等;
    5. 多吃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如烂面,尽量细嚼慢咽;
    6. 多吃富含营养素的新鲜食物,如牛奶、苹果、西兰花等,有助于改善体质;
    7. 此外,饮食应多样化,尽量不要偏食[1,3]。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在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在生活上无特殊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1. 不要吸烟;
    2. 坚持运动,不要久坐,避免超重和肥胖,每周运动 3~5 次,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有氧运动(如慢跑)和力量锻炼(如平板支撑)相结合,强度适中不过量;
    3. 不管早睡还是晚睡,每天保证足量的睡眠(时长因人而异,以醒来后精力充沛为宜,成年人一般需要睡 6~8 h);
    4. 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可以多出门看看风景、与朋友谈谈心等 [1,3]。
  • 预防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如何预防?

    可以。

    预防或根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可点击「幽门螺杆菌感染」,了解预防方法。其他还包括: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规律,戒烟戒酒;
    2. 如需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药物,可以饭后服用,减少对胃的刺激,同时至消化内科随诊。
    3. 定期体检,发现问题早期及时解决。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54-356.
    [2]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等.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 19(9): 768-775.
    [3] 安徽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安徽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 ( 2016 版)[J]. 安徽医学, 2017: I-X.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17, 37(11): 721-737.
    [5]  Ali A. Siddiqui. 胆汁功能的概述[OL]. 默沙东诊疗手册(医学专业人士版).(2018-06). [2022-04-15].
    https://www.msdmanuals.cn/professional/hepatic-and-biliary-disorders/gallbladder-and-bile-duct-disorders/overview-of-biliary-function?query=%E8%83%86%E6%B1%81.
    [6] Bank J , Renshaw J F .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1939, 112(8): 1122-1127.
    [7] Pamela J Jensen. 化生性(慢性)萎缩性胃炎.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metaplastic-chronic-atrophic-gastritis. (Jun 13, 2019).
    [8] 高岚. 两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对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3): 235-236.
    [9]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第15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