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肥胖症是什么病?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脂肪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
根据病因,肥胖症可以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前者常见,主要由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所致;后者由各种明确的疾病所致,如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缺乏症、下丘脑性肥胖等。
针对原发性肥胖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药物、手术减重。针对继发性肥胖症,治疗原发疾病是关键。
肥胖是很多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如果不加以重视并且积极治疗的话,很有可能继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此外,肥胖症患者可能因为患病而感到羞愧、自责,出现很多负面情绪。此时更需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关爱来帮助他们走出精神困境[1-3]。
肥胖症常见吗?
常见。中国超重与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首位,现已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2015~2019 年最新的全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6 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为 6.8%、肥胖率为 3.6%;6~17 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率为 11.1%、肥胖率为 7.9%;成人(≥18 岁)的超重率为 34.3%、肥胖率为 16.4%。
在这次统计中,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首次超过 50%;预计到 2030 年,中国成人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将达到 61%[4]。
胖也是病吗?
是病,但这里的胖是体重超标,有规范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 BMI 介于 25~29.9 kg/m2 定义为超重,而 BMI ≥ 30 kg/m2 定义为肥胖;在我国,BMI 界于 24.0~27.9 kg/m2 定义为超重,BMI ≥ 28 kg/m2 定义为肥胖,具体算法是以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4]。
很多人认为肥胖不是一种病,其实早在 199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首届全球肥胖大会中既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随后,WHO 在其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中也正式给予肥胖症一个独立的疾病编码。
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在 2014 年 5 月发表宣言及共识指出「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并强调肥胖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肥胖症的防治工作。
肥胖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病因,肥胖症可以分为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
-
原发性肥胖症: 又称为单纯性肥胖症,主要与遗传、长期进食过量及运动不足有关。大部分肥胖症患者都是这个类型。
-
继发性肥胖症: 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换句话说,就是指有病可查的肥胖症。要治疗这种类型的肥胖,一定要先治好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缺乏症等原发疾病。
继发性肥胖症非常少见但更要重视。据统计,原发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占肥胖症的比例分别为 99% 和 1%,尽管如此,继发性肥胖症如被误以为单纯性肥胖症的话,容易延误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需要加以认真鉴别[4]。
腹型肥胖是什么?
胖在肚子和腰上的情况就是腹型肥胖,而且危害更大。
根据体内脂肪异常积聚的主要部位,肥胖症可以分为腹型肥胖、皮下脂肪型肥胖以及这两种的混合型。
顾名思义,腹型肥胖指多余的脂肪主要分布于腹腔内,尤其是腹腔内脏器官和肠系膜、大网膜,腹型肥胖因此又称为中心性肥胖、内脏型肥胖,也称为「苹果形肥胖」。
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皮下脂肪型肥胖者和混合性肥胖者[4]。
肥胖症应该看什么科?
有些医院有专门的肥胖门诊。如没有肥胖门诊,可至内分泌科就诊。
-
症状
肥胖症会引起哪些其它疾病或健康问题?
-
代谢综合征: 通常指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血脂等;
-
心脑血管疾病: 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卒中等;
-
呼吸系统疾病: 包括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
骨关节炎: 体重大的人膝关节负担大,易磨损发炎;
-
生育功能异常: 可以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甚至导致不孕。
此外,肥胖症还可能和肿瘤、尿失禁有关[1,2,4]。
肥胖症患者为什么容易得糖尿病?
肥胖症与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肥胖症病人中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相比健康人群明显增高。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肥胖症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时人体对内外源性的胰岛素的敏感性均有所降低,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导致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胰岛细胞代偿性地肥大、增生,最终可使胰岛 β 细胞发生疲劳以致受损,不能分泌足够量的胰岛素,从而引发糖尿病[5]。
肥胖症患者为什么容易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人血液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超过正常参考值的上限。
肥胖症病人一般进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脂质合成的原料增多;另一方面肥胖症病人常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作用,机体的脂肪消耗相对减少。因此肥胖的病人容易患高脂血症。
肥胖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是什么?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超重和肥胖可以增加高血压风险,我国的研究分析显示 BMI ≥ 24 kg/m2 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 BMI 在 24 kg/m2 以下者的 3~4 倍。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而腹型肥胖的患者风险更大,是腰围正常者的 4 倍以上。
肥胖症患者的血压升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脂肪组织增加导致循环血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活动少、钠摄入增加、钙摄入少等。当然肥胖症患者若通过饮食和运动疗法使体重降低时,血压也可以随之下降[6]。
肥胖症会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吗?
肥胖症可以影响女性的生育功能,甚至导致不孕。原因可有:
-
部分肥胖的女性可能会发生多囊性卵巢综合征,导致月经不调;
-
肥胖的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较紊乱,可出现雄激素过多、排卵异常;
-
还有些继发性肥胖症的患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都可以出现月经不调或不孕。
一般情况下当肥胖症患者在备孕期间通过饮食调整等生活方式积极控制体重、继发性肥胖症患者的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或治愈,女性的月经可恢复正常,不孕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4]。
-
病因
肥胖症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导致肥胖症的基本原因是摄入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多。
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这种能量不平衡的出现,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内分泌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饱食中枢与饥饿中枢的作用)等[1]。
原发性肥胖症的病因是什么?
主要与遗传因素及吃得多、动得少有关,其中,遗传因素是 40%~70% 的肥胖症患者的主要病因[4]。
继发性肥胖症有哪些原因?
继发性肥胖症一般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包括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性肥胖、肾上腺性肥胖、胰岛性肥胖等。
如发生在下丘脑-垂体的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疾病,都可导致继发性肥胖症。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进食异常等)和药物因素(如皮质激素、避孕药)导致的肥胖,也属于继发性肥胖症的范畴[2]。
肥胖症受哪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影响?
与肥胖症有关的饮食因素包括食欲、高糖/高脂饮食、进食总量等[1]。
食欲不仅受能量代谢动态平衡影响,还受社交、饮食习惯、情绪等影响。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食物种类增多,因高脂食物的口感味道相对好,人们选择进食高脂肪类食物的机会增加,加上社交增多、情绪因素等增加了人们的食欲或进食总量,摄入的总能量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类工作对人们的体力活动需求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减少。这样一来,机体能量摄入增加与消耗减少间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了肥胖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4]。
为什么进食速度快容易发胖?
减慢进食速度可让人体有时间感觉到饱腹的「生理信号」。肥胖的人一般食欲较好,进食速度快,就会导致大多食物没有得到充分的咀嚼,没有形成足够的食糜贴附于胃壁,发不出饱腹的「生理信号」,所以虽已吃了较多食物但仍会有饥饿感。另一方面,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处于过度兴奋状态,食欲也会相对亢进。
因此,进食速度快的肥胖症病人在大脑饱食中枢发出停止信号时,往往已经吃了过多的食物,结果导致总热量超标进而发生肥胖[7]。
哪些药物可能增加肥胖症风险?
常见的能增加肥胖风险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多虑平、阿米替林)、类固醇激素(如皮质醇激素、性激素等)、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胰岛素、β 受体阻滞剂等,以及某些口服避孕药(如毓婷、优思明)、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奥氮平)、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巴比妥)[2]。
诊断
肥胖症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常用的如体质指数(BMI)、腰围、皮下脂肪堆积厚度、内脏脂肪面积测量等。这些是间接体脂测定的方法和指标,也是临床常用的。
其中内脏脂肪面积测量是腹型肥胖诊断的金标准,可以准确直观地反映内脏脂肪聚集分布在腹部的情况。但若采用直接测量内脏脂肪面积的方法来诊断肥胖症,则需要特殊的设备,且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上应用开展[4]。
如何准确测定体重?
体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较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肥胖程度,准确地称量体重显得十分重要。
一般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以保证测量得到的体重相对标准化:
- 尽量使用同一体重计测量,并且在测量前对体重计进行校准;
- 测量体重的时间应该固定,比如排便时间固定的人,可以在每天排便之后,空腹称体重;
- 测量体重时的衣着应该固定;
- 测量时的姿势应该正确,一般应稳立于体重计中央,待体重计指针停止摆动后读数。
什么是 BMI(体质指数或体重指数)?
BMI 英文全称为 Body Mass Index,又译为体质指数(也常被叫做体重指数),具体算法是以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
BMI 是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的指标,该指标同时考虑了体重和身高两个因素,因其简单、实用,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超重和肥胖的衡量标准。但此指标仍较为粗略,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水肿的病人、孕妇等不适用[1]。
衡量成人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 BMI介于 25~29.9 kg/m2 定义为超重,而 BMI ≥ 30 kg/m2 定义为肥胖,但此 BMI 的临界值是根据所测的指标与健康危险的相关程度以及由参照人群得到的统计数据所规定的,因此针对不同种族的参照人群有不同的标准。
在我国,BMI < 18.5 kg/m2 定义为体重过低,BMI 界于 18.5~23.9 kg/m2 定义为体重正常,BMI 界于 24.0~27.9 kg/m2 定义为超重,BMI ≥ 28 kg/m2 定义为肥胖[4]。
腹型肥胖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目前,WHO 建议亚太地区人群腰围的适宜标准为:
- 男性不超过 90 cm;
- 女性不超过 85 cm;
- 女性腰臀比(腰围跟臀围二者的比值)大于1.0。
符合以上任一标准者,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测定腰围和腰臀比,是评估肥胖类型简单易行的方法。一般认为,腰围和腹部内脏脂肪堆积的相关性,优于腰臀比值[4]。
什么是静息代谢率?
静息代谢率,即基础代谢率,是指维持人体在安静休息状态下心跳、呼吸等基本生理功能所需要消耗的最低能量。有研究显示,肥胖症患者比正常体重者静息代谢率低。静息代谢越低,患者减重越少,体重控制效果越差,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对于肥胖症患者而言,节食减重虽然能有效减少脂肪含量,但也会使机体肌肉量减少,因此应根据自身基础代谢情况,采用有氧(如跑步、散步)和无氧运动(如哑铃、间歇运动)与饮食结合的方式来控制体质量[8]。
治疗
肥胖症患者如何减重?科学减重的原则或方法是什么?
对于肥胖人群来说,通过饮食、运动的方法减轻体内脂肪含量,并长期保持,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肥胖症的病人的减重计划和方式,应该遵循个体化制定与实施原则,也就是说,一旦诊断为肥胖症,要按照医生给自己设计的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案来执行。
大致流程和原则如下:
-
医生根据病人的体质指数、腰围、检查资料等,对病人肥胖程度和相关疾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
患者控制饮食、保持运动量,应贯穿减重治疗的始终。
-
饮食和运动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增加减肥药物辅助治疗和(或)针对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必要时,部分患者需要接受减肥手术治疗[1]。
肥胖症患者如何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
导致肥胖症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热量,因此控制热量的摄入是肥胖症治疗的基本措施。
-
限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 使机体处于一定的能量负平衡状态,才能达到动员脂肪的目的,但不能因过度节食导致低血糖事件出现。对于大多数肥胖者而言,如能坚持较既往摄入量减少 420 kJ/d(100 kcal/d,约为一碗 100 g 米饭的热量)的饮食,1 年后可明显减重。
-
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 控制饮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食物种类合理搭配,饮食中要提供足够的必需营养素用以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保持米饭等碳水化合物、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牛肉等动物脂肪、复合维生素、锌和铁等微量元素摄入的平衡。
-
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包括进食时间、次数、进食速度等的科学性。在减肥期间注意不要过晚进食,杜绝夜宵;少食多餐,每餐不要过饱;放慢吃饭速度,细嚼慢咽[2]。
肥胖症治疗中的运动疗法是什么?常见的运动疗法有哪些?
运动疗法是肥胖症的一种基础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全身运动(如跑步、快走、游泳等)和静态运动(如俯卧撑、瑜伽等)两种形式。
全身运动具有减少身体脂肪、增强心肺功能的作用;静态运动则有增加肌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肥胖症患者平时可以通过少坐电梯、少乘车,多爬楼梯、多走路增加运动量,有利于运动疗法的长期坚持[2]。
肥胖症治疗中运动疗法有什么作用?
肥胖症的治疗,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热量的消耗是两大基本途径。
科学合理的运动是增加机体能量消耗的重要方法。运动过程中可以消耗机体内过多的脂肪,减少脂肪的异常聚集,长期坚持运动还可以提高机体的静息代谢率,进一步增加能量的消耗。
此外,运动可以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心肺功能等,达到防止肥胖症并发症(高血压、2 型糖尿病等)的作用;运动还可使人们身心舒畅、愉快,体态更加健康,从而增加了减肥的自信心[4]。
肥胖症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减肥药物?
多数肥胖症病人在医疗保健人员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合理的饮食与运动治疗,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减肥效果不佳时,需要考虑减肥药物辅助治疗。
我国的指南建议,有以下情况者可采取药物治疗:
-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
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
肥胖症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BMI > 27 kg/m2 有上述并发症情况,或 BMI > 30 kg/m2 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经过 3~6 个月的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 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
可以看出,不是所有肥胖症都需要药物治疗,充分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行为治疗才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也是药物治疗的前提[2,9]。
肥胖症治疗时吃减肥药可以替代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吗?
饮食运动疗法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如果没有饮食运动疗法作为前提,单纯地依靠减肥药物,一般不能达到长期减重的效果,或者体重下降后也会容易反弹且副作用很大,常见副作用有头痛、便秘、失眠、焦虑等。
人们应该认识到减肥药物治疗只是饮食运动疗法的辅助治疗手段,并不能替代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2]。
治疗肥胖症的常见减肥药物有哪些?
药物治疗适用于 BMI > 27 kg/m2 且合并肥胖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的患者或 BMI > 30 kg/m2 的患者;当使用饮食及运动疗法减重效果不理想时,也可采用药物治疗。常见减肥药物有:
-
抑制肠道吸收、消化的药物: 主要是肠道胰脂肪酶抑制剂,如奥利司他。
-
食欲抑制剂: 属于去甲肾上腺素能再摄取抑制剂,能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并抑制其再摄取,影响下丘脑的摄食或饱食中枢,增加饱腹感,抑制食欲,减少食物的摄入。如盐酸芬特明、盐酸安非拉酮。
-
兼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 如二甲双胍、胰升糖素样肽 1(GLP-1)受体激动剂或 GLP-1 类似物(如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如普兰林肽)[2]。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的药物治疗不仅很难达到长期的减重效果,而且有腹泻、腹痛、恶心等副作用,所以需遵医嘱服药。
常见减肥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同类减肥药物的常见副作用大致相同。
-
奥利司他: 常见的副作用有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 A/E/K 等)吸收减少、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紧急感、大便失禁、胃肠胀气等;
-
安非拉酮: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便秘、头痛、眩晕;
-
二甲双胍: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皮肤过敏反应(如瘙痒、刺痛、红肿等)、乳酸性酸中毒等(嗜睡、乏力、头昏等);
-
利拉鲁肽: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等)、胰腺炎(如腹痛、发热、不耐受油腻食物等)等[2]。
肥胖症治疗时的减重手术是什么?
减重手术是肥胖症患者外科治疗的方式,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比较常见的是切除一部分胃、在胃部加一个可调节胃部大小的束胃带,部分需要改变患者的消化道解剖结构),达到限制食物摄入、减少吸收或两者兼有的目的,从而实现体重减轻[9]。
肥胖症都可以做减重手术吗?
不是。减重手术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术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因此手术标准非常严格。
就亚洲人来说,一般只有 BMI 超过了 37, BMI 大于 32 同时还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合并症或者 BMI 大于 27 的患者且在使用其他减肥方法无效或效果不显著时,才考虑减重手术。
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减重手术,具体治疗方案需要医生评估个人情况后再决定[4]。
肥胖症做减重手术可能引起哪些其它问题?
减重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术后伤口感染、消化道漏、出血、顽固性呕吐、食道反流、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等。
此外,减重手术后如不注意控制饮食、保持运动量,肥胖症很容易复发,刀就白开了[4]。
医生说肥胖的人开刀手术容易发生脂肪液化、刀口不愈合,该怎么办?
脂肪液化指术后伤口不愈合流出脂肪组织的情况,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尤其见于脂肪较多的手术部位,比如腹部、臀部、腰部等,肥胖人群由于皮下脂肪比其他人更厚,所以更容易发生脂肪液化。
主要是由于脂肪多的部位在手术刺激下,血液供应发生异常,脂肪组织发生坏死,在手术切口部位有液体渗出,同时可有红肿、积液等,影响伤口愈合。如果手术时医生判断切口可能会发生脂肪液化,在缝合时会更加注意不留死腔,必要时在切口处放置引流条,及时把渗出液引流出来。
术后注意不要使切口部位受压、也不要按摩切口部位,防止局部循环障碍。勤换药,必要时使用红外线照着切口处,保持手术切口处干燥。一旦发生脂肪液化,可以通过清洗刀口、去除坏死组织等方法,促进愈合。
-
生活
肥胖症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
控制食量: 减少饭量,避免或谨慎选择零食;控制饮食有助于减轻并维持体重,可以持续进行或者间断进行。限制热量平衡膳食有以下 3 种方法,适用于所有需要体重控制者,可以使用具有计算热量功能的 APP 辅助控制热量摄入:
-
减少每日热量摄入(减少 30%~50%);
-
在现有饮食摄入的基础上每日减少 500 kcal(相当于 2 个炸鸡腿的热量);
-
每天保持摄入热量 1000 ~ 1500 kcal(约 5 碗米饭、6 瓶可乐的热量)。
-
-
合理膳食: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如蔬菜(每天 400~500 g)、粗粮(如玉米、燕麦等,用粗粮代替细粮做主食);无糖或低脂肪的乳制品(如低脂乳酪、低脂牛奶等)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
多饮水: 尽量不喝软饮料(指不含酒精的饮料)或果汁;
-
限制饮酒: 尽量限制饮酒,成年男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超过 25 g,大约相当于 750 mL 啤酒;成年女性则不应超过 15 g,大约相当于 450 mL 啤酒[1]。
肥胖症患者在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
加强运动: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医生会根据肥胖原因、程度和健康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强度,最终目标应在每周运动 150 分钟以上,每周运动 3~5 天,有助于减脂减重。肥胖症患者切勿强行进行跑步、跳健身操等剧烈运动,避免出现运动损伤[3,4]。
-
自我监控: 包括记饮食日记,定期称重,观察和记录行为模式。
-
控制刺激: 比如,如果抵挡不了零食的诱惑,就干脆不要买零食。
-
压力管理: 找出造成压力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如看电影、听音乐等,避免用暴饮暴食来缓解压力。
-
解决问题: 包括为可能出现的不健康饮食风险(旅行,外出吃晚饭等)或者体育活动减少(比如开车郊游)提前作出计划安排[3]。
肥胖症减肥成功后如何避免反弹?
肥胖症患者通过合理的减肥方式体重下降后,要防止体重反弹,巩固减肥的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坚持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锻炼;
-
密切监测自身体重的变化: 若发生体重反弹,要学会自我分析原因,以后尽量避免;
-
恰当地停用减肥药物: 肥胖症患者要意识到,减肥药物仅是在饮食运动疗法前提下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自己不能过分依赖减肥药物;停用减肥药物时要征询医生的意见,不能突然停用,要逐渐减量,并监测体重变化,坚持饮食运动治疗,保持体重不回升。
什么是瘦素?补充瘦素能减肥吗?
瘦素是肥胖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由脂肪细胞合成及分泌,主要的作用是抑制饥饿感、调节代谢、保持人的体重[2]。
从理论上讲,额外补充瘦素,能抑制饥饿,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但现在市场上还没有哪种药物能够安全地帮助补充瘦素。
至于流传的一些影响瘦素的生活方式,比如多喝水、多吃健康食物、保持规律作息等,对瘦素的影响尚不清楚,不过,这些生活方式都对健康没有害处,也对控制体重没有害处,因此值得提倡。
-
预防
肥胖症如何预防?
原发性肥胖症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原发性肥胖症的发生。
健康生活的基本原则包括:
在饮食上:
- 注意多吃水果(每天 100~200 g)、蔬菜(每天 400~500 g);
- 荤素搭配合理,如果是素食主义者的话,注意多吃大豆类来补充蛋白,可以喝牛奶的话,注意保证每天 300 mL 牛奶,避免缺钙;
- 注意主食不要只吃精米白面,用杂豆、薯类、南瓜等替代部分主食;
-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用含盐高的调料;少吃腌制菜、肉等;尽量不喝酒[1,4]。
在生活上:
- 注意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运动,以有氧运动(如跑步、羽毛球等)和力量运动(如哑铃、俯卧撑等)相结合,强度适中不过量;
- 每天保证足量的睡眠(7~8小时);
- 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通过看电影、听音乐、运动等方式自我调节[3,4]。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第 9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762-767.
[2] 陈灏珠, 林果为, 王吉耀. 实用内科学(第 14 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422-2428.
[3]赵宇星, 朱惠娟, 王林杰.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美国内分泌学会肥胖症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1): 10-13.
[4] 曲伸, 陆灏, 宋勇峰. 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J].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21, 7(04): 211-226.
[5] R Paul Robertson.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pathogenesis-of-type-2-diabetes-mellitus(Accessed on Dec 14, 2021).
[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6, 44(3): 212-219.
[7] Leigh Perreault, Marissa Burgermaster. 成人肥胖的行为治疗.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obesity-in-adults-behavioral-therapy(Accessed on Oct 20, 2020).
[8]焦晓柯, 曹红霞, 王丹丹. 超重/肥胖不孕症患者孕前体质量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 2022,20(03):435-437+486.
[9] Leigh Perreault, Caroline Apovian. 成人肥胖:治疗概述.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obesity-in-adults-overview-of-management(Accessed on Jul 12, 2021).-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1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4年07月10日
‧ 是很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就医。
‧ 管住嘴、迈开腿、药物等都可用于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