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精神分裂症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患者多起病于青壮年时期,常表现为看到或听到实际不存在东西,相信不属实的事情,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疾病,会对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伤害[1,2]。
但通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治疗,以及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以长期维持病情稳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1]。
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日常和人交往时,可能会被排挤,甚至受到歧视。其实他们很需要理解和支持,如果可以,请尽量减少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关心。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吗?
比较多。2016 年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6 年全世界约有精神分裂症患者 2090 万人[2]。
在全世界范围内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接近 1%[1],即每 100 个曾罹患过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就有 1 个需终生服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中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有什么区别?
人格或称个性,是指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的方式,是固定的行为模式。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格分裂,过去也被称为「多重人格」,指一个人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人格。最著名的案例是一个叫做 Billy Milligan 的人,在他身上,总共发现了 24 种人格,这些人格会在不同时间出现,每一个人格都是完整的、稳定的个体。他的故事,已被著录成小说,但其实学术界还有很多关于「人格分裂」的争议。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只有一个人格或合并多个人格,且其人格的感觉、思维、情感、行为都是混乱的、分裂的,可能会出现幻觉,这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严重精神疾病,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
症状
精神分裂症会有哪些表现?
精神分裂症有三个特点:严重脱离现实、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缺乏自知力。具体表现为:
- 阳性症状:出现异常心理过程,如频繁出现幻觉、妄想及语言和行为的紊乱。
- 阴性症状:异常心理功能的缺失,即情绪表达减少或动力缺乏。
- 焦虑、抑郁症状:约 80% 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其疾病过程中会体验到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即每 100 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就有约 80 个存在焦虑、抑郁症状,这些症状在疾病的早期和缓解后期多见。
- 激越症状:指精神运动性兴奋,主要表现为攻击性暴力和自杀倾向。
- 定向、记忆和智能: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时间、空间和人物有较好的定向能力,智能无障碍,但往往有高级的认知功能缺陷:如出现注意力、执行能力、工作记忆、抽象概况和创造力受损。
- 自知力缺乏[1]。
精神分裂症中的幻觉是什么表现?
幻觉简单讲是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幻觉可按照感觉器官分为听幻觉、视幻觉、嗅幻觉、味幻觉、触幻觉及内脏性幻觉等,其中以听幻觉最为常见。
如无人在场时,患者听到有人在责骂她的声音,则为幻听;如病人闻到了尸体的味道,却没有尸体,则为幻嗅;还有很多病人讲饭菜里有奇怪的味道,则认为家人在饭菜里下毒,则为幻味等等[1]。
精神分裂症中的妄想是什么表现?
妄想是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它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妄想的内容通常十分荒谬,逻辑错误也十分显而易见,但患者却坚信不疑。
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非常常见的表现,常见的妄想类型有: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等。
如患者讲路上陌生人咳嗽、吐痰,就是专门针对自己,则考虑为关系妄想;
病人无中生有的坚信周围人在对他进行打击报复,或者是跟踪、监视自己,则为被害妄想等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内容通常是泛化的,普通大众听上去都会觉得荒诞、离奇,不可相信[1]。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是什么?
阴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意志的减退,个人生活疏于料理、甚至不愿料理,情感反应平淡,对于亲人的关心问候也不予理会,言语明显减少等。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可分为五组:
- 情感迟钝:无法理解别人的情感表达和(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 意志减退:对从事有目的性活动的意愿降低。轻者可能安于现状,对未来不关心、无规划,严重者甚至可能终日卧床少动,以致生活无法自理。
- 言语贫乏:语言交流减少甚至缺乏,语言内容变得空洞,症状严重者甚至不主动说话。
- 快感缺乏:即无法从日常生活中获得愉快感,且这种状态是长期持续的。
- 社交退缩:即对社会关系的交往和社会活动的兴趣减退,缺乏主动性[1]。
而阳性症状主要表现为被害妄想、言语性幻听、被控制感、被监视、被跟踪等。阳性症状多表现攻击性,具体表现为意志增加、行为冲动、紊乱,有时甚至伤人、自伤。老百姓口中所说的「武疯子」多数是阳性症状为主。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对药物的反应较阳性症状差,多数治疗效果欠佳。阴性症状不一定是疾病过程的直接产物,有时也可以是与世隔绝和监禁式的长期住院的结果。精神分裂症的阳性与阴性症状之分对诊断、治疗、护理、康复预测都有价值。
精神分裂症中的自知力缺乏指的是什么?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力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态度。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疾病,也不会主动求医诊治,这就是缺乏自知力的表现。
有些典型的精神症状本身就意味着自知力的缺乏,如幻觉、妄想,病人坚信他们的幻听时客观真实存在的声音,或者有病人能够对一个一个的症状做出分析批评,但总的却不认为自己有病,这些都属于自知力缺乏。自知力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衰退是什么表现?
阴性症状突出且持续 12 个月以上便可称之为衰退(即缺陷综合征),涉及情感和意志,表现为:自发运动减少,没有情感反应、说话声音单调,不主动说话,言语内容贫乏、不修边幅、无精打采、面部表情无变化,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坚持、与人不亲近,没有朋友,不参与任何社交或集体活动等等。
这是一个常用而没有公认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精神分裂症晚期的缺陷状态,它不是痴呆,而是以人格改变为主,迄今无法在医学上使其逆转。
精神分裂症的严重程度如何判断?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严重程度需符合以下 3 点:
-
严重缺乏自知力:不承认有任何精神失常,体会不到与病前的精神状况有什么不同,甚至矢口否认有关病态的事实;只是口头上笼统地承认有「精神病」,但说不出精神障碍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等。
-
不能恰当料理个人和(或)家庭日常生活,或者明显妨碍了日常工作和学习。
-
现实检验能力显著受损:即不能客观地评价处境或环境事物;不能把主观世界(映象、想象或其他内心活动)清楚地跟客观现实区分开来,甚至以病态体验歪曲客观现实,如幻觉、妄想等。
精神分裂症可以根据常有「被针对」的感觉确诊吗?
不能。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验:路人看自己一眼,就觉得对方认识自己;有人往地上吐口痰,就觉得是在侮辱自己;几个人聚在一起小声说笑,就觉得是在说自己坏话;朋友发微信朋友圈,总觉得在含沙射影说自己。总之,就是有「被针对」的感觉。这是精神分裂症吗?
不能单凭这一点就断定自己有精神分裂症,还要看看自己有没有「现实检验能力」:当有「被针对」的感觉时,正常人会主动安慰自己、寻找更多证据来排除或者证实这种「多虑」,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坚信如此」「感到可怕」。
除了有「被针对」的感觉,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的症状还包括幻听(听到实际上不存在的声音)和严重的妄想,并且完全不认为自己的这些感觉是病态的,也不会主动求医诊治,这在医学上叫做无「自知力」。
假如有「现实检验能力」,没有幻听、妄想、缺乏自知力等症状,就不是精神分裂症。总有「被针对」的感觉,更可能是个人的「性格特点」导致的。
病因
精神分裂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至今这仍是一个「科学难题」,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
目前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可能与许多因素相关,譬如:
- 遗传: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亲属中患病风险越高。
- 神经发育:患者存在某些影响神经正常发育的危险因素,导致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等。例如:出生前可能存在子宫内缺氧、感染病毒、围产期窒息等。
- 神经生化:多巴胺、5-羟色胺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出现了异常,造成脑内正常的工作系统发生「故障」,进而导致精神分裂症。
- 心理社会因素: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有促发或加重作用[1]。
- 血糖代谢异常:血糖代谢异常可导致供给脑部能量的物质缺乏,还会大大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造成患者易出现脑内微血管病变和局限性脑梗死,引起认知功能受损和神经系统异常,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远高于普通人群[3]。
精神分裂症的高发人群是什么?
- 城市人口的精神分裂症发病率高于农村人口。
- 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1]。
- 不论城乡,家庭经济水平低、物质生活艰难的人群精神分裂症发病较多。
- 近亲中如有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也高,与患者血缘越近患病率越高。
- 母亲孕期曾受过病毒感染或围产期出现过并发症者,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症。
- 社会心理应激过多的人群,也相对于普通人更容易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精神分裂症有可能遗传,然而其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并非是由某个基因控制的 100% 的遗传。
只能说,如果家族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他家族成员患上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代可能更容易患上其他种类的精神疾病,比如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或者较常人更容易表现出性格缺陷、人格障碍问题。
诊断
精神分裂症如何诊断?
诊断精神分裂症,需要医生对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完整的评估。从间接途径,如家人、朋友、老师、同事等处获得的信息通常很重要。
临床最常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两个,分别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5 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ICD-11)。
-
根据 DSM-5,诊断精神分裂症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
存在 2 个或 2 个以上的特征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言语紊乱、行为紊乱、阴性症状),持续 1 个月以上。且个体必须有前三种症状中的至少一种。
-
患者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顾能力明显低于疾病发生之前,持续时间 6 个月以上。
-
应该排除其他障碍,比如分裂情感性障碍、抑郁或双相障碍伴精神病性特征。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其他躯体疾病或滥用毒品、药物而出现的生理效应[4]。
-
-
根据 ICD-11,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在于现实检验能力受损和行为紊乱,核心症状包括妄想、思维形式混乱、幻觉、被控制感、意志减退、情感平淡和行为紊乱、精神运动性激越。症状持续至少一个月。需要排除由躯体疾病及物质所导致的症状,且不能被当地的文化宗教所理解[4]。
在诊断精神分裂症之前,医生要排除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导致的精神病。抽血、头部 CT 或 核磁共振(MRI )等检查,不能直接确诊精神分裂症,但是能用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就是得了精神分裂症吗?
不是的。
存在情绪障碍的患者,也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比如抑郁症患者可出现片段的幻觉、妄想(多数表现被害、虚无妄想)、离奇思维、情绪不稳定等精神症状,抑郁症严重时甚至出现思维活动困难、动作极度缓慢、不吃不睡、四肢僵硬、与外界无交流等表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
正常人也可能存在短时间的幻觉症状,如入睡前可听到一些不存在的声音,但都是短暂出现并不影响社会功能。
所以,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表现,不一定就是得了精神分裂症。需要精神科医生的综合判断。
精神分裂症的测试是什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一般通过结构化访谈来评估疑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症状程度,用大白话说就是问一问患者。
精神分裂症需要与哪些精神障碍进行区分?
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的其他精神障碍包括: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精神分裂样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另外,有些心境障碍的患者也会存在精神病症状。
某些人格障碍(特别是分裂型)也表现出与精神分裂症类似的症状,尽管其严重程度通常比较轻,也不是真正的精神病[1]。
-
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宜尽早、并全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另外,部分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有严重自杀或伤人倾向等)可能需要接受物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单纯靠心理治疗治好吗?
一般不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急性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阶段实施心理治疗,对于预防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先需要经过正规药物治疗,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单纯靠心理治疗,是无法解决重型精神疾病的。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的好处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是在易感因素和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生活中的应激因素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了解与发病相关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应激,了解患者在病情好转阶段对于疾病的态度、顾虑,并给予支持性的心理治。
严重精神疾病的最大麻烦之一就是许多病人体验到耻辱感和疏远感,进而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正常化及去耻辱化,修正歪曲的思维,治疗更顺利。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有什么用?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其他精神障碍。作用如下:
- 抗精神病作用:缓解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等症状;
- 去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的呆滞、淡漠及沉默少语等症状;
- 镇静作用:消除或减轻兴奋躁动、不眠等症状。
精神分裂症如何选择药物?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药物,即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就是医生口中所说老药和新药。第二代药物在疗效方面与第一代药物无明显差别,但在减少药物副反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对于锥体外系副反应(肌张力增高、面具脸、行动缓慢等表现)有所减轻。不过在内分泌代谢方面,第二代药物仍有缺陷,有些会造成患者体重增加、乳汁分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1]。
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应根据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等情况来选择药物;
如患者为年轻女性,则偏向选择对月经、体重及垂体泌乳素影响小的药物,可首选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如为长期慢性患病者,迁延不愈,最终选择可能是氯氮平,该药物药效最强,但有诸多副作用:如体重增加、便秘、心动过速等[1];
依从性差的患者,则可以考虑将口服药改为使用长效针剂治疗,一个月只需肌注一两次,大大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哪些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
出现持续性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者(如无人在场,耳朵里却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觉得周围人都要害自己等表现)。
-
出现严重的行为障碍的患者,如行为紊乱(哭笑无常、甚至吃粪便、石子等怪异动作)、冲动伤人、危害他人及自身的生命安全的行为,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出现自杀、自伤行为等。
-
有阴性症状者,如有孤僻、懒散、离群等表现,多数时间独处,情感淡漠,对于常人而言的喜怒哀乐均在患者身上逐渐消失,个人卫生疏于料理,对疾病自身无自知力。
-
有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痴呆,或是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等人群。
抗精神病药禁用于哪些人群?
-
同时患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严重的全身感染者禁用;
-
既往有同种药物过敏者禁用;
-
同时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重症肌无力、闭角型青光眼禁用;
-
同时患有白细胞显著减少者、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慎用[1]。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有什么副作用?
抗精神病药可产生许多方面的副作用,可因药物种类、剂量或患者的个体不同而异,但多数具有共同的副作用,有的在用药后短期内出现,也有的在长期用药后出现。
-
抗胆碱能和抗肾上腺素能所带来的副作用:有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心率加快、肥胖,月经紊乱及泌乳等。
-
神经系统副作用,以锥体外系症状为突出。短期服药即可出现急性肌张力不全、静坐不能和类帕金森综合征;长期服药可致迟发性运动障碍。
-
皮肤副作用:为过敏所致常发生于治疗的第 1~4 周,一般表现为红色丘疹,开始于手与面等暴露部位,亦可扩及躯干,呈对称性分布,严重者发生疱疹,剥脱性皮炎、皮肤糜烂等,应立即停药,皮肤科就诊。
-
肝损害:氯丙嗪等所致的胆汁阻塞性黄疸(胆管发生梗阻,以致胆汁经其流入肠道时发生阻塞)的发生率约为 0.1% 左右,即每 1000 个使用氯丙嗪的患者中约有 1 人会出现胆汁阻塞性黄疸。无黄疸性肝炎较之更为常见,系过敏所致,停药 1~2 周可恢复,临床上应与传染性肝炎相鉴别。
-
消化系统副作用:药物引起平滑肌肌张力降低。可致麻痹性肠硬阻,长期过量服药时易发生。
-
心血管系统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多见于治疗初期。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颇为常见,少数患者出现心律不齐或传导阻滞,宜停药并作对症处理。
-
造血系统副作用:较少见,药物所致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 0.1%~0.7%,以氯氮平所致的比率为高,属变态免疫反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预后多数良好,严重者而又处理不当者可能造成患者死亡。
-
其他副作用:恶性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副作用。多为大量服药后出现,表现有高热、震颤、肌强直、吞咽困难等锥体外系症状,心动过速、出汗、排尿困难、血压波动等植物神经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1]。
由于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用药前,医护人员往往会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会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以便及时调整剂量,尽量在保证效果的基础上,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
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
注意饮食和药物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如吸烟、饮酒、某些食物以及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激素和利福平等)可以加速肝脏对药物的分解,从而降低抗药物血药浓度,达不到临床的用药效果。所以要减少或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药物的相互作用。
-
不能随便减药甚至停药:尽可能地避免因减药或停药导致的病情反复;防止在没有医师指导下擅自停药或超剂量使用药物,导致药物中毒等不良事件。
精神分裂症小儿患者吃药要注意什么?
儿童的身体处于发育阶段,且对疾病的症状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描述不完全,加之现有的抗精神病药物缺少针对儿童的药物临床试验资料,故对于儿童用药,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谨慎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合理选用药物,仔细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及既往用药情况,特别注意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尽量选用效果明确、副作用小、服用简单的药物。
药物使用的起始剂量宜小,并逐渐加至治疗剂量,密切关注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治疗期间,以单一用药为主,尽可能少换药。只有在药物达到治疗作用的血药浓度一个疗程后仍没有效果,以及出现药物不能耐受或严重的副作用时才考虑换药治疗。
关注父母及周围人的作用,需要在治疗初始对家属详细解释整个过程,使其充分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为孩子的长期治疗起到监督作用,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怀孕后该如何用药?
妊娠期用药尽可能少用药或不用药。
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患者,最好在病情稳定,巩固治疗两年以上,试停药后病情仍稳定的情况下再考虑怀孕。当孕妇因停药而致病情反复,精神症状严重可能危及患者自身或胎儿以及他人安全时,则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现在尚没有一个精神病药物被正式批准用于妊娠期,在美国 FDA 根据妊娠副作用将精神药物分级中,氯氮平是用于治疗分裂症的药物中唯一一个 B 级药物(指在动物实验中,未见对胎儿的影响,为可用药物),是孕妇安全性较高的精神药物。
总之,孕妇用药需要权衡利弊,患者及家属要清楚药物对胎儿有致畸的可能性。在妊娠期间必须和精神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的医生定期保持联系,按时对孕妇、胎儿进行相关检查,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的各种器官都处于衰退期,药物在体内吸收和代谢减慢和减少,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易引起药物过量及中毒反应。所以老年人使用精神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
合理选择药物,尽量选择疗效肯定、副作用少、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的药物。
-
个体化用药,起始剂量要小,加药要缓慢,开始治疗量为常规剂量的 1/4~1/2,必要时需进行血药物浓度检测[5]。
-
单一用药,避免合并用药。
-
避免随意调整剂量或停药。
-
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导致跌倒,要想患者及家属交待清楚,服药期间防止跌倒,长时间坐或卧床后起来速度要慢。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服用多久精神病药物?
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生活处境决定。
多数临床专家认为,对于首发、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应持续至少 5 年,部分患者可能需终生服药。
对急性发作、缓解迅速彻底的患者,维持治疗时间可相应较短,但应告知患者及监护人停药可能的后果、复发的早期症状及应对措施。
总体上,有停药可能的患者不足 1/5,即每 100 个患者中,仅有不到 20 个患者有可能停药[1]。
精神分裂症患者用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会成瘾吗?用量会越来越大吗?
抗精神病药物并不成瘾,随着病程的延长并不伴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
许多患者之所以产生这种顾虑,是因为他们突然停药后,会产生种种不适,因而误以为抗精神病药物有依赖性。突然停药会遭遇轻微的撤药反应,多发生于突然撤药后的 2~7 天,包括恶心、呕吐、多汗、失眠、兴奋和头痛等。症状较轻微,通常只有一两个症状。但抗胆碱作用强的药物如氯丙嗪、氯氮平等较易出现撤药反应,如需停药,需缓慢减量或者在停药过程中加用抗胆碱药物。
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缓慢减药及停药,并不会产生不适,也不会有药物成瘾的错觉。
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消失后就可以停药了吗?
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消失后不能立即停药。
精神分裂症对于多数患者来言,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而分裂症本身也是一种慢性发展性疾病,假如症状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病情反复发作,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精神功能偏离正常越远,治疗难度越大。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症状消失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维持期治疗,以巩固疗效及减少复发率。
精神分裂症患者什么情况下需换抗精神病药?
-
原治疗疗效不满意,如阳性症状未控制,阴性症状持续存在等。
-
患者依从性好以及遵医嘱服药,仍病情复发。
-
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如闭经、溢乳、性功能障碍等;或者不良反应特别严重,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多吗?
精神分裂症易复发,常规治疗下,一年复发率约为 32.9%,两年复发率约为 40.2%,五年复发率 约为 62.82%[6]。即每 100 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一年内复发的约为 33 个,两年内复发的约为 40 个,五年内复发的约为 63 个。
精神分裂症容易复发主要由以下几个常见原因造成:
-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原因至今尚未清楚,从而使得临床上暂时只能是对症治疗,无法根治。
-
精神病人出院后,没有按医生的医嘱服药,病人及家属认为病好了就不用服药,或听从他人说是药都有三分毒,病好了就不要吃药,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而停药,又不按时复查,相当一部分病人对服药有侥幸心理,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时,便不再服药或自行减药,造成疾病发生。
-
由于精神卫生科普知识还不够普及,精神病的早期特殊表现,不易被家人掌握,有一部分病人常常是精神症状发展到较为严重时,才被送往医院,耽误了治疗,疾病未彻底控制,反复发作的机会增多。
-
有的家属过分溺爱患者,怕把病人关的时间长了,更急出病来,所以病人住院症状稍为缓解就急于接病人出院,到家后得不到系统治疗和管理,致病情复发。
-
有的病人反复犯病,给家中造成一定破坏,经济负担及社会影响,出院后家属放弃管理,使病人单独生活或流落社会,不能得到巩固治疗而复发。
-
有的病人出院以后,家属认为病人已恢复正常,放松了对病人的家庭护理,将药物交给病人,让病人自己服用,而病人时吃时不吃,或因药物的副作用而自动停药,以致疾病复发。
-
社会歧视对病人的影响,许多人对精神病缺乏正确认识,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对待精神病人,另眼看待,当精神病人治疗好转回归社会、家庭后,无论在找工作、交朋友、婚姻上都会遇到许多阻力,病人产生自卑、消极、苦恼情绪加之不愿到医院治疗,造成复发。
-
疾病本身的客观因素,如病前性格缺陷。(如内向、孤僻、不善 于与别人交往等),家族遗传史。
-
在生活照料方面,有的家人过分关注好保护患者,减少了患者与社会的接触,使患者复发率大大增加,研究表明,离婚患者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在婚患者,这说明良好的婚姻关系和稳定的家庭支持对降低精神病分裂症的复发率有益[6]。
精神分裂症需不需要做电疗?
电疗是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性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前,我国已对传统电痉挛治疗进行改良,即在电痉挛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病人抽搐明显减轻和无恐惧感。由于其适应证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因此已作为标准治疗,我国一般称为改良的电痉挛治疗。这些情况下可能采用:
- 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者明显自责自责者。
- 对于拒食、违拗、紧张木僵者。
- 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 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符合上述适应证且不存在禁忌证的精神分裂症即需要做电痉挛治疗[1]。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该去看哪个科?
精神心理科。
生活
精神病患者不肯去看医生,家人怎么才能让患者就医?
当患者就医的意愿较弱时,家人应耐心劝说,尽量让其配合。
假如患者有伤人或者伤己行为,可以求助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和派出所的片警。
精神分裂症病人,不肯吃药怎么办?
觉得自己没病、不肯吃药,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种表现。假如劝说没用,还是建议咨询医生,决定是否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人应该怎么做?
家庭成员对于患者的不正确态度,生活中的不良心理应激,均可影响分裂症患者的病情预后或者导致复发。
「家庭支持性心理干预」对于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着积极的意义,亲属需做到:
-
督促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等。
-
了解该疾病的相关知识,改善家庭过高期望值,调整家庭交流方式。
-
培养患者应对的自信及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消除或者降低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病耻感。
-
引导患者参与日常家庭、社交休闲活动等。
-
帮助康复患者积极面对社会并重新走进社会。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直在吃药,该不该告诉结婚对象患病情况?
建议告知对方患者的病情。
对方的支持与理解,不仅能解除了您一个人独自承受的苦恼,也能同您一起对抗病魔;如果选择刻意隐瞒,想生米煮熟饭,也许会得不偿失。
但由于大众对精神疾病普遍不了解,可能会「妖魔化」精神疾病,建议先向对方普及精神疾病的知识作为铺垫,让其了解,精神疾病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躯体疾病,和高血压、糖尿病是一样的。然后,再介绍自己目前的病情:「除了一直维持用药预防复发,其他与正常人无异」。
只要坚持服药并且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婚之后也同样能和其他夫妻一样,过上幸福生活。
精神分裂症患者还能结婚吗?
如果精神分裂症已经好转,自知力恢复,社会功能完整,不处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期,是可以结婚的,在法律上也是有效的。
需要注意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两项规定:
-
第九条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或者有关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
-
第十条规定: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
精神分裂症患者能生育吗?子女也会患精神病吗?
可以调查清楚双方家庭的精神分裂症患病情况后,向精神科医生咨询。
医生会根据《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咨询表》告诉患者,孩子将来患病的大概风险。
精神分裂症病患者,服药期间怀孕了怎么办?
很遗憾,建议终止妊娠。
因为服药抗精神病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怀孕的头 3 个月。同样不建议放弃治疗而选择保全胎儿,鉴于患者病情不稳定,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即使不用药,疾病本身也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怀孕状态会给治疗带来困难,并增加自杀风险。
不过,假如未来病情稳定 2 年无复发,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停药,为生育做好准备。
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发胖吗?
是的。
一方面患者因为此病的阴性症状而表现孤僻、懒散,意志瘫痪,运动减少,出现多吃、多饮、多睡从而引起体重增加,造成肥胖。
另一方面,治疗此病的大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会导致抗组胺 H1-受体效应:
- 会抑制肠道饱胀感,引起多吃;
- 引起口干,口干增加饮用高能量饮料的几率;
- 引起镇静效应,导致贪睡,造成体重增加。患者可适当参加一些适宜自己的运动项目以避免发胖,例如:慢跑、瑜伽、打羽毛球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无特殊禁忌,健康、均衡饮食即可。
-
预防
精神分裂症可以预防吗?
由于其与遗等多种因素有关,且现在尚不清楚其具体发病机制,故缺少针对性的预防手段。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代发生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比常人高,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有生育需求,建议前往相关机构进行遗传咨询。
参考资料[1]郝伟, 陆林. 精神病学 [M]. 第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曹晓浪, 周郁秋, 张春宇, 等. 共享决策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2, 39(2): 64-67.
[3]江琴普, 王立伟, 崔英姬, 等. 精神分裂症与糖尿病关系的探讨[J]. 上海精神医学, 2001, 13(4): 192-195.
[4]肖茜, 张道龙. ICD-11 与 DSM-5 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异同[J]. 四川精神卫生, 2019, 32(4): 357-360.
[5]高哲石.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进展[J]. 世界临床药物, 2007, 28(4):204-208.
[6]张红梅, 赵占胜, 孙志刚, 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复发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7, 44(3): 411-413, 426.
[6]江弋舟, 张伟波, 陈春梅, 等.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0, 20(12):869-874.-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1月0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 程度严重的需要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配合。
· 有一定遗传性,怀孕前应作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