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什么病?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18 周岁以前)最常见的肺炎,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又被称为小叶性肺炎。
本病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或气温骤变时,冬春季常见[1]。
2 岁以内儿童多发支气管肺炎,多数起病较急。患儿可表现为伴或不伴发热、咳嗽或吐泡泡(小婴儿)、呕吐、烦躁、气促、喘憋、呼吸困难、拒食等。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肺炎,这个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及时就诊[1]。
小儿支气管肺炎会传染吗?
会。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侵入细菌和(或)病毒[1]。
儿童在与病原体携带者密切接触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感染。 在发达国家,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在发展中国家,病原体以细菌为主,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近年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趋势增加[1]。
所以,尤其是营养不良、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 g)及免疫缺陷者,应尽量减少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注意戴好口罩[1]。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需要隔离吗?
需要。
患儿疾病期免疫力低,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一种住院时的隔离方式,目的是保护患儿不受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患儿之间应该避免接触[2],最好分开居住,以防发生交叉感染、反复感染。
小儿支气管肺炎常见吗?
非常常见。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18 周岁以前)最常见的肺炎,尤其是 2 岁以下的婴幼儿[1]。
在发达国家,0~16 岁的儿童中,每年肺炎发病率 1.45 例/ 1000 人(每 1000 人中至少有 1 个人患病),5 岁以下儿童中,每年肺炎发病率为 3.3 例/ 1000 人[3]。
在发展中国家,据 2015 年统计的数据显示,5 岁以下儿童,每年肺炎发病率为 231例/ 1000 人[3]。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 一般挂儿科,有的医院科室分的较细,可挂小儿呼吸科;
- 如果患儿病情较重,出现极度烦躁不安,可挂急诊科;
- 如果出生 28 天内的小宝宝发生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挂新生儿科。
症状
小儿支气管肺炎有什么表现?
-
一般症状:多数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等。
- 发热,体温可达 38~40 °C,新生儿(自出生至 28 天之前)、重度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同年龄的 40% 以上)患儿可能不发热[2]。
- 咳嗽,早期为干咳无痰,恢复期咳嗽有痰。新生儿、早产儿(胎龄< 37 周的新生儿)表现为口吐白沫[1,2]。
- 气促,呼吸加快,每分钟可达 40~80 次,可见鼻翼煽动(鼻孔随呼吸一张一合)[2]。
- 全身症状表现:没有精神或食欲,拒食、呛奶、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1,2]。
-
重症表现,多累及其他系统[1]。
- 心率增快,安静状态下,心率每分钟突然>180 次。
- 烦躁、嗜睡,甚至出现昏迷的表现。
- 频繁呕吐、严重腹胀,可出现柏油样大便。
- 血压下降,四肢凉、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可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
小儿支气管肺炎会引起什么并发症?
早期合理治疗者并发症少见。
若延误诊断或病原体致病力强,则可引起并发症,如胸腔积液(如脓胸)、肺大疱、肺不张等[1],可随肺炎的治愈而逐渐消失。
-
长期反复发作的肺炎,可导致肺不张、肺大疱、支气管扩张或肺源性心脏病[1]。
- 肺不张: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
- 肺大疱:轻者没有症状,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
- 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部分可出现咯血。
- 肺源性心脏病:可出现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烦躁不安,少尿(出生 28 天内的新生儿尿量每小时<1.0 mL/kg,自出生满 3 周岁之前的婴幼儿每天少于 200 mL,自 3 周岁至 6~7 岁之前的学龄前儿童每天尿量少于 300 mL,自 6~7 岁至10~20岁的学龄儿童少于 400 mL)或无尿(新生儿每小时尿量<0.5 mL/kg,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每日尿量少于 50 mL)。
-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有可能会引起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及败血症等[2]。
- 脓胸: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加重等。
- 脓气胸:表现为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剧烈咳嗽、烦躁不安等。
- 肺脓肿: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出恶臭味浓痰。
- 心包炎:表现为胸闷、胸痛等。
- 败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等。
-
有些支气管肺炎还可并发中毒性脑病,可出现烦躁、嗜睡甚至昏迷[2]。
-
少数重症肺炎患儿,还可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胃肠出血或黄疸、噬血细胞综合征等[2]。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可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凉、皮肤、黏膜及胃肠道出血。
- 胃肠出血:可呕吐出咖啡样胃内容物,排出柏油样大便。
- 黄疸:可以看到眼白、皮肤发黄
- 嗜血细胞综合征:持续发热,通常体温 ≥ 38.5 °C。
-
有些肺炎患儿会迅速发展成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可出现呼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绀、意识不清、昏迷等[2]。
-
有些严重肺炎患儿,可致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比如低钠血症,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等[2]。
小儿支气管肺炎会引起死亡吗?
有可能。据统计,肺炎占到中国 5 岁以下儿童死因的第二位[4]。
- 相较于年长儿童,婴幼儿(满 3 周岁以内)病死率较高[5] ;
- 腺病毒引起的小儿支气管肺炎病情较重,病死率也较高[5];
- 有基础疾病(如佝偻病、麻疹、百日咳)者,预后也比较差,也可能会导致死亡[5];
- 发生重症肺炎及其他并发症者,会容易导致死亡[1]。
不过,由于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儿童肺炎的死亡率已明显降低[4]。
-
病因
为什么会得小儿支气管肺炎?
- 小儿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呼吸道侵入细菌和(或)病毒,少数经血进入肺[1]。
- 2 岁以内儿童多发[1]。由于婴幼儿(满 3 周岁以内)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特点,免疫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发生肺炎,并且肺炎易扩散。
- 有基础疾病,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 g)及免疫缺陷者容易发生本病[1]。
- 环境因素:居住环境拥挤、通风不良,会导致病原体增多,容易发生本病[1]。
诊断
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诊断?
对于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即鼻孔随呼吸一张一合;听到呼噜打鼾的声音;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凹陷,即医学上所称的三凹征 )的表现,医生结合病史(如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体格检查(如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啰音)判断有感染可能,可以在临床上作出肺炎的诊断[1]。
怀疑小儿支气管肺炎时可能需要做什么检查?
-
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目的是了解肺部感染的情况,如肺部听诊闻及中、细湿啰音[1]。
-
血氧饱和度检测,一般是监测指脉氧(仪器夹子夹在手指头上),目的是了解患儿的呼吸功能,是否存在缺氧及缺氧的程度。
-
根据情况选择血常规、病原学相关检查,如血液病原学检查、鼻咽拭子、痰标本检测、血培养、C 反应蛋白(CRP,一种确认是否感染的指标)胸腔积液检查等,目的是确认引起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1]。
-
影像学检查(比如 X 线检查),目的是了解肺部感染的情况,确认病变部位[1]。
-
其他检查,考虑存在其他器官损害或并发症时,医生会酌情给予腹部 B 超、心电图检查、生化、血气分析等相关检查。
小儿支气管肺炎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需要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异物(误吸异物)、急性喉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进行鉴别[1]。它们都有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可通过病史或相应症状的特点来区分。
- 小儿支气管肺炎:一般可表现为咳嗽、发热(腋下体温超过 37.3 °C)、气促、拒食、呛奶、呕吐等症状。
- 急性支气管炎: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腋下温度 37.3~38.0 °C),咳嗽是主要症状。
- 肺结核:一般有肺结核接触史,可有气促。
- 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突然出现呛咳。
- 急性喉炎:声音嘶哑伴犬吠样咳嗽。
- 支气管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干咳、常伴喘息。
-
治疗
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治疗?要治疗多久?
由医生根据年龄、发病季节、流行病学、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病情严重度、有无基础疾病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可能的病原体,实施针对性经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后遗症。
-
去除病因:大多数患儿的支气管肺炎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当怀疑有细菌感染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如果没有并发症,一般用到症状改善后 3~5 天[1],用药时间通常是 7~14 日;如果有并发症(如并发肺脓肿),需要延长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一般不超过 4 周。
-
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温度 18~20 °C,湿度 60% 为宜,多翻身以利于痰液排出;有缺氧症状(如嘴唇、指甲发绀)的可以给予吸氧;喘憋严重的可以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糖皮质激素等[1]。
-
并发症及重症治疗:重症肺炎可能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均需积极对症治疗。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者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并发心力衰竭者,可予以强心(如地高辛)、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药物;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重症肺炎患儿[1]。
小儿支气管肺炎可以完全治好吗?
可以。
多数情况下,只要积极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比如支原体引起的小儿支气管肺炎,自然病程虽然比较长,但是大多能够自然痊愈[5]。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后会获得免疫力吗?还会再次得病吗?
免疫力并不持久,容易再感染。但是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帮助孩子避免再次感染。包括:
- 注意手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水为孩子洗手[1]。
- 增强体质:经常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比如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5]。
- 避免接触感染源: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5]。
- 疫苗预防接种:向医生咨询可以预防肺炎的一些疫苗(比如肺炎链球菌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1]。
-
生活
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在生活和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 注意手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水为孩子洗手[1]。
-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穿衣宽松,勤换尿布,使患儿感觉舒适,利于休息[5]。
- 避免再次接触感染源:避免儿童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家长感冒时戴好口罩;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之间应该避免接触[2,5]。
-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患病期间避免吃往常没吃过或很少吃的食物。如食欲差,则少食多餐[5]。如有腹泻,则避免进食过于油腻、高膳食纤维(如香蕉)的食物。
预防
小儿支气管肺炎如何预防?
肺炎的预防主要在于平时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很重要,尽量少去环境密闭、人流量大的场所,家属有流感症状的注意戴口罩。
- 加强锻炼,健康生活:经常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比如不挑食,饭前便后洗手[5]。
-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水为孩子洗手[1]。
- 注意空气环境:大人不要在儿童面前吸烟,注意每天室内通风至少 30 分钟[1]。
- 避免接触感染源: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接触,家长感冒时戴好口罩;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之间应该避免接触,以防交叉感染[2,5]。
- 预防接种疫苗:推荐流感病毒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13 价、23 价)、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Hib )接种[1]。
参考资料[1] 王卫平, 孙锟, 常立文. 儿科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桂永浩, 薛辛东. 儿科学[M]. 8 年制.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3] William J Barson. 儿童肺炎: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因. UpToDate 临床顾问. (Assessed on Mar 14, 2022).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pneumonia-in-children-epidemiology-pathogenesis-and-etiology.
[4] 刘珍, 刘芯如, 何春花, 等. 2010~2016 年中国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 53(4): 411-414.
[5] 崔焱, 仰曙芬. 儿科护理学[M]. 第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就诊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28日
‧ 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引起。
‧ 发热、咳嗽,或吐泡泡、呼吸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