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拇外翻是什么?
拇外翻是一种骨骼畸形,是指大脚趾和脚掌连接处向外侧偏斜移位。拇外翻是一种复杂的解剖畸形,并且在治疗上极具挑战性,该病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见的病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症状
拇外翻有哪些表现?
- 第一跖趾关节突出部皮肤增厚,甚至红肿产生足拇囊炎(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
- 足拇趾外翻畸形,局部疼痛、影响行走,甚至可能发生局部溃烂、感染。
- 足拇趾外翻旋转畸形,对二、三趾造成影响,形成锤状趾,前足变宽。
- 第二、三跖骨头处的皮肤因负重加大,形成胼胝(皮肤因长期受压迫、摩擦而形成的硬而平滑的角质增厚,俗称脚茧)。
拇外翻影响大吗?
拇外翻直接影响正常行走及脚形的美观。
患者可同时发生拇囊炎、疼痛、脚垫(俗称脚茧)、鸡眼、爪形趾、其他脚趾畸形等,对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
拇外翻的并发症有哪些?
- 拇囊炎:第 1 跖骨内翻,第 1 跖骨头向内突出,突出部经常受到鞋帮的摩擦,可进一步发展为拇囊炎,皮肤出现溃疡、感染,而引起剧烈疼痛。
- 鸡眼:拇趾向外突出,可挤压第 2 趾,使第 2 趾抬高并位于拇趾之上,趾间关节弯曲而形成槌状趾。第 2 趾背侧皮肤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可形成鸡眼。
- 第 1 趾跖关节半脱位:拇趾向外突出,第 2 趾被迫抬高,随病情的不断加重,会引起第 1 趾跖关节出现半脱位现象,并引起明显疼痛。
- 第一趾跖骨性关节炎:拇外翻患者的第 1 跖骨向内移位,致使第 1 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出现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加重,活动受限,可使行走受到更大影响。
病因
拇外翻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拇外翻的原因很多,主要为先天遗传和后天错误受力。
- 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青少年患者;许多研究显示拇外翻患者具有阳性家族史(即家族中患病的人不止一个)。
- 拇外翻的发生可能与穿鞋不合适有重要关系,拇外翻在穿鞋人群中的发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狭窄的尖头鞋可能是导致拇外翻的首要原因。
- 拇外翻也常见于系统性关节病患者中,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由于反复滑膜炎造成跖趾关节囊破坏, 最终导致拇趾外翻畸形。
- 此外,扁平足由于足部受力不当也容易发生拇外翻。
拇外翻容易发生于哪些人?
- 有拇外翻亲属的人。
- 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拇外翻。
- 有拇外翻亲属且长时间穿不合脚鞋子的人最易发生拇外翻。
- 扁平足患者。
拇外翻患者为什么多是女性?
在拇外翻的患者中,80% 以上是女性,只有约 20% 的患者是男性,原因如下:
- 女性常穿尖头高跟鞋,这会对拇趾造成异常的压力;
- 50% 以上的拇外翻患者有遗传倾向,并且以母系遗传为主(即拇外翻遗传给女孩的可能性比男孩的更大)。
诊断
拇外翻该如何检查确诊?
- 有局部疼痛肿胀影响穿鞋及行走的表现。
- X 线显示跖趾关节半脱位,第 1 跖骨头内侧增生骨赘(俗称「骨刺」),第 1 跖骨头内翻。
拇外翻畸形的严重程度如何判断?
- 轻度:无症状,畸形长时间无加重,外观在穿袜子后看不出明显异常。这类患者不建议手术。
- 中度:出现过拇趾和脚丫处(拇趾周围或者拇趾与第二趾之间)出现疼痛,休息或者换鞋后可缓解,畸形可轻可重,但 X 线片上关节对合良好,无脱位,拇趾没有旋转。
- 重度:畸形较重,关节有脱位,或者拇趾出现旋转。此期患者一般前足明显增宽,影响穿鞋。
- 复杂畸形:还影响到第 2 脚趾、小趾出现疼痛,或者有重度的平足,脚底有大片的胼胝。手术难度更大。
治疗
拇外翻该怎么治疗?
- 保守治疗
- 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
- 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不穿尖头高跟鞋,这样可以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
- 在鞋内放置软垫可以减轻足底疼痛区域的压力;
- 应用拇外翻垫、夜用夹板及足趾间垫可能暂时缓解疼痛,延缓畸形进展;
- 拇囊炎可做热敷或到正规医院行理疗;
- 多在家赤脚行走锻炼足部肌肉。
- 手术治疗
- 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建议行手术(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矫正拇外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没有一种手术方法适合所有的拇外翻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拇外翻有什么保守疗法?
拇外翻早期病变而疼痛较轻的患者,可考虑非手术保守治疗。
- 非特异性治疗:减少活动,穿宽松的鞋子都能减轻疼痛。疼痛时可以局部涂用扶他林等外用药物,或口服西乐葆等镇痛药。热敷、理疗也有一定疗效。有时也可行疼痛部位的局部封闭治疗,或用绷带缠绕固定前足,纠正足大拇指的内翻。但多数保守治疗手段皆是对症不对因,不能从根本上解除疼痛,一段时间后易复发。
- 佩戴矫形支具:矫正拇外翻的支具种类繁多,不同类型和程度的拇外翻需使用不同类型的支具。通常晚上穿戴支具,每天坚持 8 小时,持续 3 个月,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疼痛症状,延缓拇外翻进一步畸形的发展速度。
拇外翻疼痛时有什么办法应对?
- 口服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但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 患者可经常按摩脚拇趾,或向足内侧搬动脚趾,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 在脚拇趾和第 2 趾之间垫一棉垫,或睡觉时在拇趾的内侧绑一直夹板,以纠正拇趾畸形,从而减轻疼痛。
- 穿鞋时,可在跖骨头突出部、拇趾及第 2 趾背侧垫一层纱布,以减少鞋帮对该处皮肤的摩擦。
- 患者应尽量减少穿鞋的时间,多光脚休息。
- 对于伴有严重滑囊炎,且疼痛、畸形都明显的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切除增生的骨赘和滑囊,从而彻底治疗疼痛。
拇外翻在什么情况下要考虑手术治疗?
是不是需要手术,要看病情,如果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建议尽早手术。
- 畸形明显,穿鞋受限。
- 疼痛,调整鞋子后不能很好缓解。
- X 线片显示跖趾关节对合不良,或者出现关节脱位。
- 拇趾的歪斜影响到第 2 趾,或者出现小趾的疼痛。
- 个别患者有其它需要:比如需要穿高跟鞋、对外观需要调整。
拇外翻矫形手术常见方法有哪些?
- 软组织手术:改变局部肌肉受力点,主要将拇收肌在近节趾骨的止点切断,移位于第 1 趾骨头的腓侧,以 McBride 手术为代表。
- 骨切除术:切除部分骨骼,使挛缩的软组织松弛以解除症状,常见手术为 Mayo 和 Keller 术。
- 第 1 跖趾关节融合术,通过融合关节对局部矫形,减除疼痛病因。
- 矫正第 1 跖骨内翻截骨术,或同时实施软组织手术和 (或) 骨切除术。
拇外翻手术会有后遗症吗?
拇外翻手术已经比较成熟,治疗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也存在很多隐患。
首先,手术切口通常较大,手术中对周围软组织韧带、血管及神经损伤较大,这常引起术后足部活动不利及血运不畅导致疼痛。
其次,术后采用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时间较长,恢复较慢,很有可能造成足踝局部功能活动受限。
拇外翻越早手术越好吗?
患者在有疼痛症状或者畸形有加重趋势时应尽早手术。
如果畸形长时间无加重,且没有不适的症状,可暂时保守观察。
如果畸形逐渐加重,当涉及 2~5 趾,还要做其它足趾手术,手术效果也要差一些,因此当畸形有加重趋势时应尽早手术。
拇外翻手术中用到的内固定是什么?
内固定是手术中将骨折复位之后加以固定的工具,一般多采用金属内固定物如钢板、张力带钢丝、拉力螺钉、经皮克氏针 等。
拇外翻手术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克氏针、国产钉板和进口钉板三种类型。
为什么拇外翻手术还要装内固定?
拇外翻矫形手术最常用的是通过截骨改变足部受力点。
这种截骨相当于人为制造骨折,其目的是纠正畸形;骨折的病人通常需要打钢板固定骨折断端,避免骨折愈合不良,或因为受力不当再次出现畸形。
拇外翻手术的内固定需要取出来吗?
足部软组织少,内固定如体积小,无不适可以不取,但日久有断钉现象也属正常。如体积大可能有不适感,需取出。
拇外翻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 不能过早下地活动,不能随意拆除绷带,防止因为受力不当改变在术中已纠正的足部受力位置。
- 要加强营养,充分的营养能加速骨折的愈合, 缩短患者畸形纠正的时间。
- 定期复查,通过 X 线检查及门诊查体观察术后患处是否恢复良好。
- 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 术后后期主动运动可以加速足部跖趾关节及足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降低关节僵硬等后遗症的发生。
拇外翻手术后康复需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 骨愈合:截骨端骨折的愈合期间,尽量少活动以防止骨端移位,一般要坚持到术后 6 周。
- 关节活动度恢复期:一般来说,术后 4 周拇趾用手轻扶上翘应该在达到 30°,6 周能掰到 45°,3 个月时能掰到 60°、主动上翘最少应该有 30°。
- 功能恢复:包括拇趾抓地力量的恢复,皮肤麻木、小趾外侧疼痛的消失,前足肿胀的消退(一般以上情况在术后第 3 个月才开始恢复)。所以术后 3 个月内出现的小片皮肤麻木,足肿胀等等问题多是正常的。
- 保守治疗
生活
拇外翻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需要注意?
拇外翻人群的饮食和正常人无异,没有需要特别忌口的食物。
拇外翻如何正确地穿鞋和进行足部护理?
- 最好不穿尖头高跟皮鞋是预防拇外翻的主要措施。因尖头鞋会对足前部造成挤压、压迫及摩擦,且高跟鞋会使足跟不稳,这些因素会造成足部出现畸形和疼痛,进而出现拇外翻。开车时也不应穿高跟鞋,以避免对足部产生过大的压力。因为高跟鞋已经是把人体重心压在前脚掌即跖趾关节处,开车时足部习惯依托脚后跟以突出跖趾关节部踩油门及刹车,这很容易诱发拇外翻的发生。
- 选择合适的鞋子,应尽量选用前部较宽、没有高跟的鞋,以减轻鞋子对足部的压力,使脚趾在鞋子里自由活动。
- 如果工作场合必须穿高跟鞋,应选鞋跟不超过 4 cm 的鞋;在办公室备一双舒适的平底鞋,与高跟鞋轮流换穿,以减轻局部疲劳;回到家后立刻脱掉高跟鞋,光脚走路以消除腿部和足部疲劳。适当用温水泡脚,以缓解软组织痉挛。按摩脚趾,以促进血液循环。
- 扁平足者,穿矫正鞋或在鞋子里铺平足鞋垫,以矫正。
- 轻度拇外翻的患者可在第 1、2 趾间加棉垫,睡觉时在拇指内侧缚一直夹板,以纠正拇指畸形;每日用手将拇指向内侧搬动,以控制病情加剧。
𧿹外翻患者还可以参加体育运动吗?
可以,𧿹外翻患者可以选择一些足趾部位受力少的运动,例如游泳、仰卧起坐等,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运动造成疼痛的加重。
在无明显疼痛时,𧿹外翻患者也可以参与足部受力的运动,前提是要穿着合适的鞋子,且在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不会出现𧿹趾处的疼痛加重。
𧿹外翻如何通过康复训练治疗?
可以通过特定的关节松动训练、足底肌肉训练、下肢平衡及力量训练来缓解𧿹外翻患者的疼痛、改善𧿹外翻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关节松动训练
关节松动训练可以减缓𧿹外翻患者关节处的疼痛,增加关节灵活度,𧿹外翻者可以进行第一跖趾关节(𧿹趾与第一根跖骨所形成的关节)由内向外滑动的关节松动以及动态关节松动。- 内向外滑动的关节松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坐位,将需要进行松动一侧的腿翘于另一侧腿上,一手握住跖骨保持稳定,另一手握住𧿹趾并向外侧(小𧿹趾的方向)发力,使𧿹趾相对于跖骨产生向外侧的平移运动,然后放松回位,重复 15~20 次。注意力量不可过大,以不产生疼痛为宜。
- 动态关节松动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坐位,将需要进行松动一侧的腿翘于另一侧腿上,一手握住跖骨保持稳定,另一手握住𧿹趾并向远端发力,使第一跖趾关节(𧿹趾与第一根跖骨所形成的关节)产生轻微的分离,然后保持住使第一跖趾关节分离的力,并发力使𧿹趾向足背的方向伸展,重复 15~20 次。注意力量不可过大,以不产生疼痛为宜。
足底肌肉训练
足底肌肉训练可以加强足底的力量,改善足弓的形态,防止由于足弓塌陷进一步加重𧿹外翻的严重程度。可以采用足底抓毛巾的训练来加强足底肌肉力量。患者坐位,膝关节弯曲,足底着地,在足底放一条平整的毛巾,然后足底发力抓动毛巾使毛巾收聚,然后调整毛巾平整后再次发力重复上述动作,重复 15~20 次。
下肢平衡练习(单脚站立)
𧿹外翻者由于足部形态的改变可能会影响下肢的平衡功能,进行下肢平衡练习有助于改善𧿹外翻者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练习时,患者站立位,使练习一侧的𧿹趾尽可能的处于正常位置,然后抬离另一侧腿,保持单腿站立的姿势,根据自身能力维持 30~60 秒,然后休息 15 秒,重复 3 组。
注意练习时身边需要有可以扶着的物体,以免训练时发生意外跌倒。
下肢肌肉力量训练
𧿹外翻患者由于疼痛等原因导致下肢活动的减少,可能会造成下肢肌肉的萎缩、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等情况,影响下肢整体的运动功能,𧿹外翻患者可以通过训练下肢肌肉来避免以上情况,𧿹外翻患者可以做大腿及小腿的肌肉训练。- 蹲起训练(增加大腿肌肉力量):患者站立位,双手掐腰,缓慢屈膝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注意膝关节尽量不要超过脚尖,然后发力站直,重复 15~20 次,做 3 组。
- 提脚后跟训练(增加小腿肌肉力量):患者站立位,双手掐腰,保持膝关节伸直,小腿发力使足跟抬离地面,然后缓慢放下,注意抬离幅度不要过大,以免使𧿹趾处产生过大压力,重复 15~20 次,做 3 组。
预防
拇外翻该如何有效预防?
- 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尽量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充钙剂。
- 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 避免长时间穿尖头高跟皮鞋,平日穿鞋应尽量选用前部较宽的鞋,尤其是在运动或需长距离行走的时候。
- 避免站立过久、行走过多。
参考资料监制:曹梦琪-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02月06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 避免站立过久、行走过多。
· 选用前部较宽、没有高跟的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