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胫腓骨骨折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胫腓骨骨折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 多见于胫骨和腓骨双骨折。
    · 根据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 进行合适的康复锻炼,防止并发症,加速愈合。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胫腓骨骨折是什么?

    胫骨和腓骨共同构成小腿骨,胫骨位于身体内侧,腓骨位于身体外侧,腓骨不承重且不参与膝关节的构成,但参与踝关节构成。

    胫骨是小腿骨的唯一承重骨,中下 1/3 处最易发生骨折,胫骨和腓骨双骨折最常见,其次是胫骨骨折,胫腓骨骨折约占长骨骨折的 10% ,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折,胫骨外侧皮肤较薄,骨折端易刺破皮肤,造成开放性骨折。

    胫骨骨折端移位易损伤动静脉和腓总神经,造成严重后果。

  • 症状

    胫腓骨骨折有哪些表现?

    下肢剧烈的疼痛,无法负重行走,骨折端可能出现成角畸形(断开的骨头愈合后呈现较大的角度)、短缩畸形,局部肿胀青紫。开放性伤口可见到局部皮肤破裂裸露的骨折端,骨折端有可能损伤周围的血管,出现下肢大出血,割伤伴随神经出现足下垂、下肢麻木的症状。

    胫腓骨骨折有哪些并发症?

    1. 胫腓骨骨折易刺破大血管,引起局部出血肿胀,失血过多,血液循环破坏。
    2. 胫腓骨骨折易损伤腓总神经,引起下肢感觉障碍,严重者导致足下垂。另外,严重者还可能导致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皮肤感觉障碍,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3.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处理不当易造成伤口感染。
    4.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未对线复位(即骨头位置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导致下肢立线丧失、骨折不愈合,下肢的负重和稳定性降低,慢性疼痛。
    5. 胫腓骨骨折长期卧床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情况引起肺栓塞。
  • 病因

    胫腓骨骨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 暴力损伤。暴力损伤又分为直接暴力损伤和间接暴力损伤。直接暴力见于重物砸伤等,如运动中被物体撞击,常见横型、粉碎性骨折等,通常为开放性伤口,伴随着周围软组织挫伤。间接暴力常见于高处坠落、扭转等,常见螺旋型、斜型骨折,如滑雪、橄榄球的摔倒动作。
    2. 疲劳性骨折。长期跑跳负荷拉扯肌肉导致胫骨曲度发生变化,或者胫骨腓骨间距变化,长期反复细微刺激导致下肢出现疲劳性骨折,多见于跑步、滑雪、现代五项等运动中。
  • 诊断

    胫腓骨骨折该如何诊断?

    1. 病史。有小腿外伤史,比如钝器击打、高处坠落,或者过度跑跳运动史。
    2. 症状和体征。有下肢叩击痛,外观可出现局部骨折畸形,小腿肿胀,皮下可见淤血青紫,触之皮肤温度升高。骨折局部疼痛剧烈,活动时疼痛加剧。如果是开放性伤口,还可看见局部骨折断裂端。
    3. 辅助检查。通过 X 线了解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通过 MRI 和超声检查确认软组织损伤程度。

    胫腓骨骨折需要做手术吗?

    不一定。

    胫腓骨骨折后经 X 线判断骨折端错位程度,如果是单纯稳定无错位的骨折,可以保守治疗,一般石膏或夹板固定。

    如果经诊断是不稳定的复杂骨折,如螺旋型、粉碎型骨折则需要尽早切开复位,使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和髓内钉法等,减少并发症。

    胫腓骨骨折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区别?

    两者在损伤位置、致病原因、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不同。

    胫腓骨骨折通常是发生在一次暴力损伤或者长期疲劳性骨折后,小腿有剧烈的疼痛,骨折端可能出现成角、短缩畸形。开放性伤口可见到局部皮肤破裂裸露的骨折端,骨折端有可能损伤伴随血管和神经损伤,拍摄 X 线片能看见骨折线。

    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创伤、局部组织压迫等导致胫腓骨间筋膜压力升高,长时间可导致筋膜内神经受压和肌肉缺血性坏死,表现为疼痛肿胀,后期则可发展为皮肤苍白或紫绀,感觉异常,肌肉瘫痪,无脉。

  • 治疗

    如果怀疑胫腓骨骨折该怎么办?

    如果突发胫腓骨骨折,要减少搬动受伤的肢体,防止错位,及时拨打医院电话。

    如果未出现裸露的伤口,在现场用夹板固定下肢,在运输途中要最大程度减少对组织的损害。如果出现开放性伤口,要用无菌纱布覆盖,减少伤口感染,尽早去医院治疗。

    胫腓骨骨折后在家可以做哪些康复动作?

    胫腓骨骨折愈合较慢,特别是胫骨的前内侧软组织较薄,血供不好,因此无论是保守固定还是手术复位的都需要 8~12 周才能渐进恢复运动。

    1. 早期( 8~12 周)可以做脚趾关节、髋关节和上身的活动,防止下肢肌肉萎缩,促进恢复,

      推荐以下动作:

      • 动作一:多方向活动脚趾
        训练目的:消除肿胀,防止脚部肌肉萎缩。
      • 作二:直腿抬高训练
        训练目的:消除肿胀,防止腿部肌肉萎缩。
      • 动作三:侧卧外展抬腿训练
        训练目的:防止臀中肌萎缩,促进恢复
      • 动作四:内收肌肌力训练
        训练目的:防止内收肌萎缩,促进恢复
      • 动作五:仰卧直抬腿
        训练目的:增强核心稳定性。
    2. 中期( 3~6 个月)可以逐步患侧下肢负重,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腿部肌力,推荐以下动作:

      • 动作一:臀桥
        训练目的:下肢负重,同时防止后侧肌肉萎缩。
      • 动作二:负重站立训练
        训练目的:下肢负重,促进恢复。
      • 动作三:靠墙静蹲
        训练目的:训练腿部肌肉,保持肌力。
      • 动作四:单腿站立平衡训练
        训练目的:增强单腿稳定性,恢复本体感觉。
      • 动作五:上下台阶训练
        训练目的:单腿负重训练,日常生活训练。
    3. 晚期( 6~12 个月)可以通过拍摄 X 线片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可以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强下肢力量和稳定性,此阶段可以提高有氧能力,推荐以下动作:

      • 动作一:跳箱训练
        训练目的:下肢功能性动作训练。
      • 动作二:绳梯训练
        训练目的:下肢灵活性训练。
      • 动作三:股直肌静态牵拉
        训练目的:放松大腿肌肉,保持肌肉弹性。

    胫腓骨骨折后可以按摩理疗吗?

    急性期禁止按摩,防止骨折移位、出血肿胀,需要在治疗师的评估后,在安全的恢复期内按摩。

    早期的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防止肌肉萎缩,加速骨折恢复,常用的理疗有超短波、干扰电疗法、经皮神经肌肉点刺激疗法等。

    胫腓骨骨折康复训练有哪些注意事项?

    胫腓骨骨折愈合较慢,特别是复杂骨折术后,由于小腿处血供不良,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骨折后附近关节要尽早运动,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但康复训练也不易进展过快,训练动作和运动强度以不产生疼痛为宜,时刻关注骨折处疼痛感、局部肿胀程度。

    胫腓骨骨折后最少 6 个月才能进行下肢大负荷的运动。

    胫腓骨骨折后可以痊愈吗?

    一般来说,胫腓骨骨折后只要通过正确的复位处理、合适的康复训练和合理的营养都是可以恢复的,要定期拍摄 X 光片查看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要尽早处理。

    还要防止出现各种并发症,利用理疗按摩消肿止疼,正确的康复训练动作防止肌肉萎缩,如果遇到问题及时询问医生和康复治疗师。

    image

  • 生活

    胫腓骨骨折后饮食有没有什么要注意的?

    胫腓骨骨折后饮食上要补充维生素、钙、蛋白质等,例如牛奶、鸡蛋、肉类等,促进骨骼愈合和伤口愈合,同时多吃蔬菜和粗粮,例如绿叶蔬菜、玉米、红薯、山药等,防止长期卧床后便秘,平时还要多补充水分,防止运动后体内缺水。

  • 预防

    胫腓骨骨折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 减少过度跑跳运动,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发生。如果发现小腿骨在运动后产生疼痛,且经常反复跑步活动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是否有腿部微骨折的发生,尽早预防。
    2. 日常饮食多补充钙和维生素,平时要多摄入鸡蛋、奶制品、肉类等,规律的运动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强骨质,强身健体。
    3. 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预判身边的危险,减少身体受到的伤害,如果发生意外要学会自我保护,采用敏捷的动作避免骨折的发生。
    参考资料
    监制:田达玮,曹梦琪
    [1] 王予彬, 王惠芳. 运动损伤康复治疗学[M]. 2009.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 刘植珊,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81-782
    [3] 运动损伤解剖学 /(澳)沃克著;罗冬梅等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
    [4] 劳兟贤.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2):375-377.
    [5] 运动损伤临床指南/(挪)贝尔.(挪)迈赫伦主编:高崇玄译[M]一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