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阴虱病是什么病?
阴虱病是由寄生在体表的阴虱(因其有蟹钳样爪也称为蟹虱)反复叮咬皮肤、吸血而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1]。
阴虱通常寄生在阴毛或肛周的体毛上,偶尔在其他毛发部位(眉毛、睫毛、腋毛、胡须等)寄生[2]。
阴虱病患者除了外阴、肛门瘙痒,在下腹部或大腿上段或臀部还可出现淡蓝色斑疹(青斑),这是阴虱吸血时将含抗凝物质的唾液注入人体导致的[3]。
在治疗上,一般使用虱卵梳和选用外用杀虱剂来治疗,治疗 7~10 天或 9~10 天之后再重新评估病情,如果发现活虱需要再次治疗[3,4]。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可以防止再次复发[3]。
症状
阴虱病有哪些常见表现?
- 瘙痒:阴虱病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外阴部剧烈瘙痒,夜晚明显,也有可能肛门瘙痒、腋窝瘙痒;
- 发现虫体:患者常发现阴毛上有可移动的或类似于皮屑的阴虱虫体,以及内裤上有类似血迹的阴虱粪便;
- 皮损:患处可见抓痕和血痂,患病时间较长的人在下腹部、大腿上段或臀部还可出现淡蓝色斑疹(青斑),这是阴虱吸血时将含抗凝物质的唾液注入人体导致的;
- 其他:某些患者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3]。
阴虱病常发生在哪些部位?
主要发生在阴部,但也可扩散至阴部之外的其他身体部位,包括睫毛、肛周、腋部等[1]。
阴虱病会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 阴虱病长期不愈,可传播到身体其他有毛发部位增加治疗难度;
- 还会导致家庭成员感染,如患有阴虱病的父母传染给孩子;
- 此外,会因为瘙痒抓挠而引起抓痕、血痂或继发脓疱疮、毛囊炎等感染[1,3]。
病因
阴虱病常由哪些原因引起?
阴虱病病因可能是个人卫生习惯差(如共用浴巾、浴袍等卫生物品),或者不洁的性生活(如有多个性伴侣)。
阴虱病易感染哪些人群?
阴虱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故最容易得此病的人是有了性生活经历的青年人(15~34 岁)。此外,阴虱病也可以通过人与人接触或通过共用服装和个人用品(如床单、毛巾等)而传播,因此,儿童也有可能得阴虱病,通常累及睫毛[3]。
阴虱病会传染吗?
会,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染。阴虱可寄居在阴毛、眉毛、睫毛、腋窝、胡须或其他区域,通过人与人接触或通过共用服装和个人用品(如床单、毛巾等)而传播,只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3]。
阴虱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阴虱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即性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
- 性接触传播:外阴部阴虱病通过性接触传播最常见;
- 直接接触传播:如与阴虱病患者睡在同一张床上;
- 间接接触传播:阴虱脱离宿主可存活约 48 小时,故阴虱病也可以通过被褥、内衣裤、浴巾、毛巾等间接接触传播[3]。此外,在公共澡堂洗澡的人也比较容易感染阴虱病,主要是共用浴巾、躺椅等。
阴虱病会通过马桶座圈传染吗?
一般不会,阴虱喜欢温暖的环境,而且不适应在光滑表面爬行,因此通过马桶座圈传染的可能性很小[3]。
诊断
阴虱病如何确诊?
- 病史:患者有婚外性行为史,或性伴侣感染史,或与阴虱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 症状: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夫妻以及性伴侣出现相同或类似症状。
- 体检:发现阴毛上有阴虱或阴虱的卵;内裤可见红色的阴虱粪便附着,类似血迹,如果是女性的月经期可能与经血混淆;被阴虱叮咬过的皮肤出现丘疹和微小的血痂。
- 实验室检查: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即检查到阴虱或阴虱卵。方法是用细密的篦子梳下阴毛上的阴虱,置于玻璃器皿内;或用小镊子将之取下;亦或用安全剪刀剪下疑有阴虱和阴虱卵附着的阴毛待检。将待检标本置于载玻片,加生理盐水或 10% 氢氧化钾溶液 1 滴,盖上盖玻片进行镜检。可见阴虱和阴虱卵。
- 皮肤镜检查:医生通过一个类似放大镜的装置,检查病变部位,可直观清晰地看到虱虫虫体以及附着于毛干上的虫卵,并且可以观察到虱虫叮咬吸血的活动情况[1,3,4]。
根据临床表现和传染史,通过肉眼或镜检看到阴虱成虫或虱卵即可确诊[1]。
阴虱病确诊后,有什么特别需要警惕的事情吗?
确诊得了阴虱病,要立即排除是否存在其他性传播疾病,有研究显示 31% 的患者存在另一种性传播疾病(如梅毒、艾滋病等)[3]。
阴虱病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一些也会累及阴部或腋窝的疾病可与阴虱病相混淆,这些疾病包括腋毛菌病、白毛结节病、疥疮、脓疱病、脓皮病、脂溢性皮炎、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银屑病以及神经性皮炎[1-3]。可根据患处症状表现及是否有阴虱虫体或虱卵相区别。
-
阴虱病,外阴部剧烈瘙痒,夜晚明显,毛干上可发现类似于皮屑的阴虱虫体;
-
腋毛菌病,通常不存在瘙痒的症状,在毛干上可见由棒状杆菌组成的褐色凝结物;
-
白毛结节病,通常不存在瘙痒的症状,是一种毛干的真菌感染,其特征为白色或褐色附着结节,形似阴虱卵,但是用氢氧化钾处理后可见真菌菌丝;
-
疥疮,可表现为阴部瘙痒和抓挠引起的皮肤(黏膜)破损。由疥虫引起,但裸眼无法发现螨虫,且不存在虫卵;
-
脓疱病,可见脓疱,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破损的皮肤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
脓皮病,为丘疹或脓疱,多有疼痛,病因尚不清楚;
-
脂溢性皮炎,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因尚不清楚;
-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瘙痒剧烈,与细菌感染有关;
-
接触性皮炎,自觉瘙痒或灼痛,由外源性物质(如硫酸、杀虫剂)刺激皮肤引起;
-
银屑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皮肤可见鳞屑样红斑,病因尚不清楚;
-
神经性皮炎,即慢性单纯性苔藓,表现为阵发性剧痒,皮肤苔藓样变,病因尚不清楚。
治疗
阴虱病要去看哪个科?
皮肤科,女性可以去妇产科就诊。
阴虱病能自己好吗?
阴虱病自己不会好,要采取措施消灭它,比如剃掉阴毛和肛门处的毛,外用灭虱剂(如 10% 硫磺软膏)[1]。
阴虱病怎么治疗?
阴虱病的治疗一般包括剃毛、外用药物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遵从一些特殊注意事项。
-
剃毛:在治疗阴虱病时,患者最好能将阴毛剃除,并将剃下的阴毛烧掉,这样更有利于治疗[2]。
-
药物治疗:外用灭虱剂(如 10% 硫磺软膏、林旦乳膏)是治疗阴虱病的主要措施,此外,使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前,应保持局部皮肤凉爽干燥,以尽可能减少药物经皮吸收;
- 用药范围应包括所有可疑受累区域,通常包括:阴部和肛周区域、大腿、躯干及腋窝;
- 虱卵可用指甲、虱卵梳或镊子去除;
- 治疗后患者应穿上干净的内衣裤和衣服;
- 在经重新评估排除阴虱持续侵染前,应避免性接触;
-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未成年人最好选择 5% 硫黄软膏,也可选用 1% 扑灭司林霜或复方除虫菊酯,忌用林旦乳膏;
- 对于搔抓严重的病例,要考虑外用药经皮肤吸收的问题,最好不用毒性大的药物。药物包括扑灭司林、拟除虫菊酯,对阴虱有神经毒性作用,对眼或皮肤偶有刺激或过敏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2,3,5]。
此外,还可借助口服药物帮助根除阴虱,如口服伊维菌素[3]。适用于经外用灭虱剂(如 10% 硫磺软膏、林旦乳膏)治疗后无法根除阴虱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虚弱、头晕、恶心、呕吐等。
-
伴侣共同治疗:患者出现症状前 3 个月内的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3]。
-
特殊注意事项:患者和其性伴侣治疗期间避免发生性行为,并做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检查[3]。
阴虱病需要住院治疗吗?
一般不需要。阴虱病的治疗一般是剔除阴毛、外用药物治疗(如 10% 硫磺软膏、林旦乳膏)、伴侣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以及患者使用过的床单和衣物干洗消毒等[2],因此是不需要住院的。
阴虱病的性伴侣需要一起治疗吗?
需要,包括当前性伴侣及出现症状前 3 个月的性伴侣。为避免交叉再感染,阴虱病患者的性伴侣应与患者同时接受治疗。无性接触的家庭成员如果没有出现被阴虱寄生的症状(如外阴瘙痒),不需要治疗[3]。
阴虱病能根治吗?
能。只要治疗后没有再发现阴虱和阴虱卵,就等于根治了。
-
生活
阴虱病的患者在生活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阴虱病患者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杜绝传染源和注意创造阴虱不能生存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
-
床上用品和衣物应使用热水进行机洗,并在烘干筒中烘干,温度至少应达到 55℃,可以选用最高一档温度。衣物干洗也可以。
-
活的虱子在离开宿主后 48 小时内会死亡,如果床上用品或衣物无法清洗或干洗,可将其放入密封塑料袋中或至少 72 小时不与人体接触,物品装入袋中 2 周可消除因新孵化的虱子引起再传播的可能性。
-
用真空吸尘器清扫地毯和家具[3]。
阴虱病需要复查吗?
需要。
在使用杀虱剂和虱卵梳治疗 7~10 日或 9~10 日后应去复查,由医生重新评估,如果发现活虱需要再次治疗。因为虱卵的典型孵化时间为 6~8 日,因此,一般建议患者 9~10 日后再次使用药物,以杀灭初次治疗后存活的所有新孵化的虱子[3]。
-
预防
阴虱病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
可以预防。做到有以下几点是可以预防的:
-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 不与阴虱患者发生性关系;
- 不与阴虱患者共用床铺、衣物和其他个人物品[3-5]。
阴虱病如何防止复发?
积极接受正规的治疗,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避免共用浴巾、浴袍等个人卫生物品[5]。
阴虱病进行预防时需要对居住区域进行熏蒸吗?
不需要。一般活虱在离开人体后 48 小时内死亡,无需对居住区域进行熏蒸[3]。
参考资料[1] 张学军, 郑捷. 皮肤性病学[M]. 第 9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王千秋, 刘全忠, 徐金华, 等.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
[3] Adam O Goldstein, Beth G Goldstein. 阴虱病和睫虱病.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pediculosis-pubis-and-pediculosis-ciliaris. (Accessed on Mar 24, 2021).
[4]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5] Salavastru CM, Chosidow O, Janier M, et al. European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diculosis pubis[J].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17, 31(9): 1425-1428.- 就诊
发布时间 2018年11月13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09日
· 药物以局部涂抹为主,可根治。
· 属传染性疾病,性伴侣也应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