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呼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和肛周皮肤小疱疹或小溃疡,同时还会出现口腔、咽喉部疼痛,发热等症状[1]。
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一周左右时间可以痊愈,但也有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病例病情发展快,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甚至导致死亡[1]。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多见,但部分地区亦可出现秋冬的小高峰,潜伏期一般为 3~5 天,没有明显预兆。
手足口病常见吗?
手足口病每十万人约有 37~205 人患病,近年报告每十万人约有 6~51 人因手足口病死亡[1]。
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是多少?
多发生于二至十岁儿童,尤以五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2],成年人少见。
手足口病也会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吗?
成年人也会患手足口病,表现也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类似,但是累及神经系统或出现肺水肿等严重情况的极少见,主要表现为皮肤疱疹及低热[1]。成年人一旦感染,症状较重。
症状
手足口病都有哪些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咳嗽、流涕、食欲不振、低热、头痛、口腔及咽喉痛等。
手掌部位皮损初为粉红色斑疹,很快进展为水疱,水疱不疼不痒,疱壁薄,内容清亮,周围绕以红晕。
口腔病损位于腭弓前方,最常见于舌和颊黏膜,较少见于唇龈沟及软、硬腭,偶尔见于悬雍垂、唇和扁桃体,开始为红色斑疹,之后进展为水疱,周围有一圈细细的红斑状晕环。水疱溃破后可形成灰白色溃烂或浅溃疡。此外,部分患儿还可出现精神差、拒食、嗜睡、易惊、呕吐、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以及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相关的表现[2]。
手足口病患者有时候会惊跳代表什么?
手足口病有惊跳提示神经系统损害,一般在高热时发生,偶有惊厥。惊跳即表现为四肢的阵挛,通俗的讲为「像被吓到一样」肢体的抖动。另外注意是否出现其它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如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手足口病是不是疱疹越多越严重?
手足口病的皮疹多少与病情轻重无直接关系。无论是皮疹少的或皮疹多的病例均有出现重症的情况,皮疹的多少与卫生习惯有很大关系[1]。
手足口病危险吗?
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及重型。轻型(普通型)患者仅表现为皮疹及发热,预后好,无明显后遗症。而重型患者可有神经系统表现,尤其累及心肺功能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危险性,预后较差,需要抓紧治疗[2]。
手足口病情严重的表现有什么?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常提示该患者可能为重症病例,正在处于心功能衰竭前期[1],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若未及时就诊,很快就会进展为心功能衰竭期。
- 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 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颈项强直(脖子僵硬的感觉)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
- 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齐
- 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160 次 / 分)、血压升高。
幼儿园有此疾病流行时,需要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治疗后会有后遗症吗?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后遗症,据临床观察的病例,部分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可遗留有肢体瘫痪、吞咽障碍等症状。但家长也不必太过担心,大部分经过治疗的患儿恢复良好[4]。
病因
手足口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至少有 20 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 A 组的 16、4、5、9、10 型,B 组的3、5 型,以及肠道病毒 71 型均为手足口病常见的病原体,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 71 型感染所致[1]。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什么?
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是没有出现症状)幼儿园易爆发流行[1]。
手足口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
-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粪便污染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
- 此外,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 还可通过水疱液传播[1]。
手足口病和宝宝经常吃手有关系吗?
因为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果孩子的手接触了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污染的食具、奶具、玩具等,舔手可能感染本病[1]。因此与宝宝的手卫生、吃手习惯有关。
诊断
手足口病患者前驱症状是什么?
如果发现孩子手掌、足掌、膝关节、肘关节、口腔有疱疹,同时出现发热的表现,那么应该警惕孩子可能患了手足口病,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1]。另外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也很重要,需要注意近期的密切接触史、曾去地、旅行史等是否发生手足口病爆发。
手足口病应该查什么?
普通病例主要查血常规(多数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部分病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 C -反应蛋白可升高。)、病原学检查可通过咽拭子检查,查明病原体类型[1]。
合并神经系统表现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MRI、脑电图判断是否有脑功能衰竭,如脑水肿等;心脏超声、心肌酶、胸片等判断是否有心肺功能损伤,如心动过速、肺水肿等;病情危重者的肌钙蛋白、血糖、乳酸会升高[1]。
手足口病的病原通过哪些检查可以确定?
医生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行病原学检查,检测患者鼻咽、肛黏膜、粪便、疱疹液、脑脊液等处的病原体特异性核酸,或急性期血清的 IgM 抗体检测[1]。一般来说,大多数手足口病不需要明确病原,对治疗并无帮助。
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病原学检查,如果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
- 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A 组 16、肠道病毒 71 型等)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
-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柯萨奇病毒 A 组 16、肠道病毒 71 型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 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 IgM 抗体阳性。
- 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 4 倍及以上升高。
手足口病为什么要做磁共振?
手足口病有时可引起脑干脑炎、脑脊髓炎等神经系统的问题,头颅核磁共振(头颅 MRI)可反映这些病变,对于疾病的评估及后期随访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
手足口病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腰椎穿刺?
对于伴有惊跳、肢体抖动、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表现的患者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明确是否合并脑炎、脑膜脑炎,它与头颅磁共振、脑电图互相不能替代。
所有的操作都是有风险的,但腰椎穿刺属于医师掌握的基本操作之一,一般情况下风险不大,同时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
治疗
手足口病挂什么科?
手足口病一般为儿童发病,多会选择儿科就诊。也可在传染科就诊[4]。
手足口病怎么治?
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合并症,其恢复效果一般较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 隔离患儿,尽量居家,避免交叉感染。
- 部分患儿会伴有发热,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体温的变化,勤喝水,如果出现高热及时应用退热药物。
- 如果口腔里起疱,可以用淡盐水漱口,皮肤上的疱疹如果没有破溃就不用特殊处理,有破溃建议外用百多邦。
- 发热期间,口腔有溃疡的情况下,孩子要清淡饮食,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
要注意的是,重症手足口的合并症非常严重,如果孩子出现大汗、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不振等异常情况,家长要高度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的宝宝住院期间,家长需要重点观察哪些情况?
家长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有:有无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增加、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发凉等情况,若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1]。
手足口病是否会复发?
多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不同病原型被病毒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4]。
生活
手足口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需注意什么?
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部分口腔疱疹明显的患儿会因为口腔疼痛而进食困难,可用吸管进食[1]。
手足口病患儿的家长照顾宝宝时,需要注意什么?
- 手足口病的护理主要为疱疹局部卫生,需要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 避免患儿与其它小朋友密切接触;
- 家长自己照顾患儿时注意带口罩,不要和患病的孩子分享食品、餐具;
- 另外主要是监测病情的发展,如惊跳频次有无增加,呼吸、循环的变化,监测血压、神志、血糖等指征[1]。
预防
手足口病怎么预防?
- 接种相关疫苗,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肠道病毒 71 型灭活疫苗对肠道病毒 71 型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率可达 97.3%[4];
- 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患儿日常用品、玩具都定期消毒处理;
- 肠道病毒 71 型对 75% 的酒精不是很敏感,对漂白剂(次氯酸钠)敏感;56 摄氏度 30 分钟可以灭活[4];
-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打完喷嚏、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
- 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手足口病有没有疫苗可以预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 2015 年批准了全球首个手足口病疫苗的注册生产申请,用来预防由肠道病毒 71 型引起的手足口病,这一类型更容易出现重症。可用于六月龄至五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两剂次,间隔一个月,鼓励在 12 月龄前完成接种[4]。
但因为目前手足口病疫苗存在供货量不足的问题,部分地区和城市还不能接种,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疫苗可以普及使用起来,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手足口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参考资料监制:刘恩茂
[1] 李兴旺,钱素云,等.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8, 36(5): 257-263.
[2] 张学军,郑捷,陆洪光,等. 皮肤性病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张建明,李海英,等. 皮肤性病诊断图谱[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4] José R Romero, MD, FAAP, FIDSA, FPIDS.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UpToDate 临床顾问.- 就诊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1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31日
· 家长需要观察宝宝有无惊跳、呼吸快等。
· 注意卫生及接种疫苗是很好的预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