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流行性腮腺炎是什么病?
流行性腮腺炎,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非常常见,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患病。
可表现为腮腺肿大、明显水肿、全身乏力、头痛发热等。一般和患者接触后被传染而患病,多发于春冬季节。
一般感染一次即可获得终身免疫,最多可发生两次。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无特异性的抗病毒治疗,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预后尚可。
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吗?
流行性腮腺炎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发病高峰期通常在晚冬至早春季节,但全年均有零星暴发。
它最常见于学龄期儿童及高校青年人群,1 周岁内婴儿由母体胎盘及乳汁获得抗体,具有免疫力,极少发生。
在美国,流行性腮腺炎每年的患病人数为几百到几千例不等,我国尚无确切发病率。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传染的?
一般是唾液飞沫经空气及接触传染,比如在幼儿园有一个患儿患病,会引起多名患儿生病,在接触后 2 周左右发病,最迟潜伏 1 个月。
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局部有哪些常见表现?
-
一半患儿在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后腮腺无任何感觉,或者有转微的不适,比如乏力等;
-
另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耳周腮腺区肿痛,皮肤不会发红,周围水肿明显,累及面颈部,患者会有发烧,全身乏力、头痛、厌食等表现。发病 1~2 天时肿胀最重,肿大部位可能都会发硬,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肿胀,无明显边缘,轻度压痛,皮肤发烧,但是无明显发烧的感觉。
-
少数可伴下颌下腺肿大或仅下颌下腺受累,而无腮腺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可能会引起哪些疾病?
-
睾丸炎:睾丸炎多发生在青春期后的患者,多发生于腮腺肿大后 5~10 天,患者体温突然上升,受累睾丸肿大、疼痛,阴囊皮肤明显水肿及积液。肿胀 2~3 天后逐渐消退、10 天左右恢复正常。多为单侧发病。儿童很少并发睾丸炎,此并发症多见于青春期后的患者。并发有睾丸炎的患者,如果睾丸肿大持续时间长,可使睾丸萎缩、变小,影响生育,双侧受累可导致终身不育,但发生率极低。
-
脑膜脑炎:此发生率约占 30%,多出现在感染后 1 周,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体温升高,头痛、头晕、颈项强直。另外脑神经损害中最常见是听神经受损,可致永久性耳聋。流行性腮腺炎导致的脑膜脑炎经抗炎、抗病毒及利尿治疗后一般较好,死亡率低。
-
其他: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肾炎、乳腺炎、肝功损害、听力损害、角膜炎、关节炎等。
-
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流行性腮腺炎是因为病毒感染而造成的疾病,流腮病毒是一种 RNA 病毒,病毒感染后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此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空气及接触传染,感染口、鼻腔黏膜后在这些部位及淋巴结繁殖,然后病毒进人血液形成病毒血症。
病毒在血液中循环后在易感器官内沉积和感染,主要易感器官有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及其他腺体,如性腺(睾丸,卵巢)、胰腺也易感染,另外还有软脑膜,形成脑膜脑炎。
在病毒的早期,从唾液、血液和尿液中均可分离出病毒。唾液腺主要侵犯腮腺,其他腺体受累较轻。恢复期炎性细胞渐消退,一般腺体能自行恢复,无明显纤维化及炎症遗留。
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诊断的?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及流行情况、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
流行性腮腺炎疑似病人,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需要做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尿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稍高,淋巴细胞可增加。
- 血、尿淀粉酶:90% 的患者因腺体细胞损伤,引起淀粉酶入血,使血中及尿中淀粉酶升高。
- 血清学检查:中和补体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 尿:如有肾受累及,尿中可有蛋白尿及红白细胞等改变。
生活
流行性腮腺炎的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建议患者进食流质饮食,蛋白质含量高及维生素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建议患者禁食辛辣及酸的食物。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家人该怎么照顾?
- 心理护理:对患者患儿应该有亲和的态度,有足够的耐心及细心。
- 口腔护理:对患者口腔护理,如为患儿,对患儿进行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漱口,间隔 5 小时,口含至少 1 分钟,成人可以以氯己定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 体温护理:对 38.5 度以下的行物理降温,超过 38.5 度口服药物或者医院就诊治疗。
- 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建议入院治疗。
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可以预防吗?流行性腮腺炎怎么预防?
密切接触患者的人群应留观 3 天,易感人群可以接种减毒活疫苗或者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参考资料· 俞光岩. 唾液腺病学(第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
· 陈玉梅, 雷春华. 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护理[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2012, 12(12): 212-213.
· 田军, 田维.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80例的临床特点[J].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22):52-54.
· 苏琪茹, 刘隽, 马超, 等. 2004-2013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6, 50(7):611.
· 殷大鹏, 樊春祥, 曹玲生, 等. 2004—2006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简析[J]. 疾病监测, 2007, 22(5):310-311.- 就诊
发布时间 2019年05月21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09日
· 没有专门的抗病毒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 建议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