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硬下疳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硬下疳
    就诊科室:感染科 传染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龙振昼

    龙振昼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7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9月20日

    · 外生殖器部位硬结,边缘清楚,多无触痛。
    · 尽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治愈。
    · 避免不洁性生活就可以很好地预防本病。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硬下疳是什么疾病?

    硬下疳为一期梅毒主要症状(另一个为引流淋巴结肿大)。在不洁性交后,梅毒螺旋体通过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口进入,在局部增殖,引起炎症性浸润,形成硬下疳。

    硬下疳出现在性交后 2~4 周,皮损通常发生于生殖器部位,开始时多为硬结,很快破溃糜烂,有浆液性渗出,渗出液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硬下疳多为单发,个别可多发。

    硬下疳多发生于哪些部位?

    男性多在阴茎包皮、冠状沟、系带或阴茎头上,女性多在大、小阴唇或子宫颈、乳房。

    男男性行为者常见于肛门、肛管或直肠,个别的发生舌部损害。

    硬下疳严重吗?

    硬下疳如不及时治疗,经 3~4 周自然消失。但病变并未痊愈,处在进入第二期梅毒的潜伏期阶段,若此期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充分治疗,可迅速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一般预后良好。

    硬下疳容易发生在哪些人群中?

    暗娼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和吸毒人群是梅毒的高危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最主要的高危人群。

    在性交过程中极易造成特殊部位黏膜损伤,为梅毒的传播创造了条件。目前,梅毒的感染人群范围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高危人群,正逐步向隐性、正常人群扩散。

    硬下疳会传染吗?通过哪种途径传染?

    会,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 性传播:卖淫嫖娼,不洁性行为,男男性接触。

    • 血液传播输注梅毒患者的血液,使用了梅毒患者使用过的注射器,注射感染了梅毒的血液制品,如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

    • 母婴传播母亲感染梅毒后受孕或受孕后感染梅毒,母亲将梅毒经胎盘直接传播给胎儿;婴儿出生后,母亲感染了梅毒,母婴通过亲密接触,母亲可将梅毒传给婴儿、幼儿。
      梅毒感染胎儿,可导致流产、死胎或先天梅毒儿。

    • 吸毒感染了梅毒的吸毒人员共用吸毒器具或毒品被梅毒污染,不洁性行为。

  • 症状

    硬下疳对病人身体有什么危害和损伤?

    梅毒传染性强,梅毒螺旋体对人体的伤害性大,是全身性的。可由一期梅毒发展为三期梅毒,从表皮-皮肤深部-组织器官-心脑血管-神经系统。

    常见的损伤是皮肤、肢体、头皮,其次是生殖器官、阴部、阴道、肛门、淋巴结、口腔、口周、乳头周、胎儿脏器,再其次是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硬下疳有哪些表现?

    • 潜伏期一般 2~4 周。常为单发,也可多发。

    • 初为粟粒大小高出皮面的结节,后发展成直径约 1~2cm 的圆形或椭圆形浅在性溃疡。

    • 典型的硬下疳界限清楚、边缘略隆起,创面平坦、清洁;触诊浸润明显,呈软骨样硬度;无明显疼痛或轻度触痛。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

    image

  • 病因

    硬下疳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在不洁性交后,梅毒螺旋体通过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口进入,在局部增殖,引起炎症性浸润,形成硬下疳。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危害性极大。

    硬下疳在哪些地区比较高发?

    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各种娱乐业较发达,吸毒、性犯罪和性泛滥行为多,为梅毒发生、传播和扩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诊断

    硬下疳(梅毒)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梅毒的诊断主要根据有不洁性接触史、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其中实验室检查很重要,常常为确诊手段。常用的有:梅毒螺旋体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非特异性检查和特异性检查)等。

    梅毒怎么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 梅毒螺旋体检查:可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或嗜银染色进行,最易查到梅毒螺旋体的皮损有硬下疳、扁平湿疣和梅毒粘膜斑,其他皮损不易查到。

    • 血清学检查:包括非特异性检查和特异性检查,

    • 非特异性检查在国内主要为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 ),一般感染后 3~4 周可呈阳性反应,随着梅毒的治疗,滴度可下降或完全转阴。

    • 特异性试验主要有梅毒血凝试验( TPHA )和梅毒螺旋体荧光抗体吸收试验( FTA-ABS ),其特异性比 RPR 高得多,为梅毒的确诊试验。

    硬下疳与软下疳有何异同?

    • 软下疳是由杜克莱嗜血杆菌引起的,硬下疳则由梅毒螺旋体引起。

    • 发生软下疳的潜伏期约为 2~3 天。此类皮肤损害常常发生自身接种传染,在外生殖器上可以逐渐发生好几个类似的圆形溃疡。
      软下疳患者除了在外生殖器上发生上述皮肤损害外,同时还会伴有一侧或者两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腹股沟部位的皮肤上,可见好几个明显隆起的葡萄状硬块,同时还伴有如外生殖器上那样的圆形溃疡,也带脓带血。

    • 软下疳和硬下疳最明显的区别是,由于软下疳是细菌感染引起,所以患者发病部位有剧烈的自发痛,患者的外生殖器和腹股沟在接触衣物时更有剧烈的接触痛。
      然而硬下疳由于不属于细菌类微生物感染,所以患者没有自觉症状,无自发痛及触痛。

    • 软下疳是通过直接性接触传染的,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预防软下疳的唯一办法是避免与患者发生直接性接触。

    硬下疳需要与其他哪些疾病鉴别?

    • 生殖器疱疹:初起为微凸红斑,1、2 日后形成簇集性小水疱疹,自觉痒痛,不硬,1~2 周后可消退,但易复发。
      组织培养为单纯疱疹病毒,Tzank 涂片检查阳性。PCR 检测疱疹病毒 DNA 为阳性。

    • 下疳样脓皮症:病原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皮损形态与硬下疳类似,但无典型软骨样硬度,周围无暗红色浸润,无不洁性交史,梅毒螺旋体检查阴性。
      附近淋巴结可肿大,但皮损愈后即消退。

    • 软下疳:亦为性病之一,有性接触史,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潜伏期短( 3~4 日),发病急,炎症显著,疼痛,性质柔软,皮损常多发,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可检见杜克雷嗜血杆菌,梅毒血清试验阴性。

    • 结核性溃疡:亦多见于阴茎,龟头。皮损亦为单发孤立浅在性园形溃疡,表面常有结痂,自觉症状轻微,可检见结核杆菌。常伴有内脏结核。

    • 白塞氏( Behcet )病:可在外阴部发生溃疡,女性亦可见于阴道,子宫颈。
      溃疡较深,有轻微瘙痒,损害无硬下疳特征,常继发口腔溃疡,眼损害(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脓等),小腿结节性红斑及游走性关节炎等,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 急性女阴溃疡:下疳型者类似硬下疳,但不硬,炎症显著,疼痛,分泌物中可查见粗大杆菌。

    • 固定性药疹:可见于阴茎包皮内叶、冠状沟等处,为鲜红色红斑,可形成浅在性糜烂,自觉痒,不痛,无硬下疳特征,有服药史,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 治疗

    硬下疳容易治疗吗?

    早期梅毒病程越短,治愈越快。硬下疳初期,大部分病人的梅毒血清反应呈阳性,以后阳性率逐渐增高,硬下疳出现 7~8 周后,全部病人血清反应为阳性。

    若此期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充分治疗,可迅速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硬下疳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 及早发现,及时正规治疗,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 剂量足够,疗程规则。不规则治疗可增多复发及促使晚期损害提前发生;

    • 治疗后要经过足够时间的追踪观察;

    • 对所有性伴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硬下疳如何治疗?

    普鲁卡因青霉素 G80 万 u/d,肌内注射,连续 15d;或苄星青霉素 240 万,分为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 1 次,共 2 次。

    硬下疳已经治愈的患者,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对治愈的患者应坚持定期随访、复查并追踪足够长的时间,如有复发,应及时进行重复治疗。

    硬下疳病人治疗痊愈的标准是什么?

    判断是否治愈有两个标准:临床治愈和血清治愈。不可只以皮肤、黏膜病变的痊愈作为治愈标准,而应结合其他临床症状的变化,尤其是血清试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对早期梅毒的治疗,只有达到治愈标准后,方能判断为痊愈,以防复发。

    image

  • 生活

    硬下疳的病人在治疗时应注意什么?

    • 如实地将患病的经过告诉皮肤科医生,才能及时诊治,切忌自已乱编造病史;

    • 治疗期内应禁止性生活,避免传染对方。

    • 遵医生指导用药,切忌乱投医、乱用药。

    • 坚持正规治疗。

    • 定期就诊检查。要求症状消失,尽快消除传染性,争取血清阴转,预防复发和发生晚期梅毒。

  • 预防

    硬下疳可以预防吗?

    可以,其中勿发生不洁性生活就可以很好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