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鸡眼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鸡眼
    就诊科室:皮肤科
    词条作者
    康道现

    康道现皮肤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杨苏腾

    杨苏腾皮肤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7年12月2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1月10日

    · 建议就医,不会自愈且容易复发。
    · 可外用腐蚀剂或激光、手术治疗。
    · 及时去除足趾患病诱因,减少挤压摩擦。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鸡眼是什么病?

    鸡眼,俗称肉刺。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职业原因或疾病因素导致的长期挤压或者摩擦足部而引起的皮肤损害,主要表现为在受摩擦或挤压的部位出现比较局限的圆锥形状的凸起[1],走路或者按压时会感觉疼痛。

    鸡眼发生后需要及时就诊,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但是易复发,所以要选择宽松柔软的鞋子,减少压迫和摩擦。

  • 症状

    鸡眼一般发生在什么部位?

    常发生在突出的受力部位,比如足部小趾的外侧或者拇趾的内侧边缘,也可能发生在脚趾的背侧或者足跟部[1]。

    鸡眼有哪些表现?

    鸡眼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皮损:患者足部挤压或摩擦处有边界清楚的增生物,多为黄色或者淡黄色,表面光滑,和周围正常皮肤在一个平面或者略微凸起,一般是圆形或者椭圆形,数目不定,多为 1~2 个[1,2]。
    • 疼痛:在患者站立或者行走时,由于鸡眼被摩擦、挤压可能会出现剧烈的疼痛。
  • 病因

    鸡眼容易发生在哪些人群?

    • 本病好发于成人,女性患者较多[2]。
    • 长期穿高跟鞋或者不合脚鞋子的人群,会摩擦、挤压足部,鸡眼发生概率较高。
    • 从事空姐、士兵等需要长期站立、步行、跑步的职业者,可能会引起足部的角质增生变厚,易出现本病。
    • 足部有拇指外翻、骨刺等畸形者,会使足部长期被挤压,易出现本病。

    鸡眼会遗传吗?

    鸡眼是后天摩擦形成的,不具有遗传性。

    鸡眼会传染吗?

    鸡眼并非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不具有传染性。

  • 诊断

    鸡眼的诊断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诊断鸡眼,主要靠医生询问病人的生活习惯、职业等病史后,根据患者足部淡黄色增生物、按压疼痛等症状进行判断,当皮损不典型时,可考虑皮肤病理辅助诊断。病理检查,就是将患者鸡眼部位切下来一小块送去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全部的病变组织都是增厚的角质层,而且呈现「V」型凹入等现象[2],这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并且还可以与跖疣、胼胝相区别。

    鸡眼、跖疣和胼胝如何区别?

    诊断鸡眼并不困难,但是需要与跖疣、胼胝等疾病相区别[2]。

    • 鸡眼:俗称「肉刺」,常发生于足底或足趾等易受挤压或摩擦的足部突出处,皮肤受损部位呈圆锥状,压痛明显。
    • 跖疣:跖疣也是出现疼痛性的足部的增生物,但是中间略凹,表面不光滑,而且跖疣是挤压时疼痛较为明显,鸡眼则是按压时较为明显。若使用手术刀削去表面增生物可以看见点状的黑色斑点或出血,而鸡眼则没有[1]。
    • 胼胝:俗称「老茧」,是黄色、中间厚边缘薄的表面光滑角质增生物,没有明显的边界,面积较广,没有疼痛感[1]。
  • 治疗

    鸡眼要去医院看哪个科?

    应前往皮肤科就诊。

    鸡眼如何治疗?

    本病一般不会自行痊愈,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容易复发[2]。

    1. 药物治疗:

      • 鸡眼膏(水杨酸苯酚贴膏):使用鸡眼膏外贴适用于本病大多数患者[1]。用药前可先用热水浸泡患处,剥去表层角质增生部分,将鸡眼膏对准中心部位贴敷,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皮肤。
      • 鸡眼软膏(水杨酸 80.0%,乳酸 15.0%,凡士林 5.0%):用鸡眼软膏外敷时,鸡眼周围正常皮肤使用胶布粘贴保护,避免损伤周围皮肤[1]。
    2. 手术治疗:

      • 鸡眼挖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患者,将鸡眼挖出,然后消毒药膏纱布包扎。虽然可以完全切除鸡眼,但是损伤较大,恢复慢,还可能会留下疤痕。不建议患者在路边的修脚摊进行治疗,修脚摊的卫生很难保证,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该去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 物理治疗:主要包括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
      • 冷冻治疗:仅适用于症状较轻患者,需多次治疗。
      • 激光治疗:无麻醉 CO2 激光治疗的新方法,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损伤正常组织,手术时间短,创面小,易愈合[3]。

    image

    鸡眼如果不去医院看,就在路边修脚摊解决可以吗?

    不可以。路边的修脚工不具备专业资质,同时,所用的器械卫生问题也难以保障,很容易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鸡眼膏可以自用吗?

    鸡眼膏可以自行使用。但必须就医诊断明确后外用。注意保护周围皮肤,用前将患处于热水中浸泡 10 分钟,擦干,将本品盖膜撕去后贴于患处[4]。

    鸡眼膏有什么副作用?

    外用鸡眼膏而未保护周围皮肤,会灼伤皮肤。灼伤皮肤后,会出现:发红、刺痛甚至破溃。

    若皮肤出现破溃,则不得使用鸡眼膏。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4]。

    鸡眼膏一天贴几次,每次贴多久?

    用热水将脚洗净后,将鸡眼膏贴于患处,24 小时后,如患处软化发白,且略感疼痛时,可换药一次[4]。

    鸡眼膏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 皮肤破溃处不得使用;
    • 用药部位有瘙痒、红肿等情况,需要停药,将药物洗净。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 孕妇、哺乳期产妇、过敏体质者慎用;
    • 对鸡眼膏过敏者禁用;
    • 儿童需要听从医嘱用药,并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若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使用前应咨询医生[4]。

    鸡眼激光及手术治疗需要麻醉吗?

    需要麻醉,以 2% 利多卡因注射做局部浸润麻醉,无需全麻[5]。

    鸡眼激光及手术后影响行走吗?

    不影响行走,但行走时会有疼痛[5]。尽量避免长时间行走或剧烈运动。

    鸡眼激光及手术治疗有什么副作用?

    治疗后伤口护理不当可并发感染,烧灼范围过大、过深可形成瘢痕。

    鸡眼在手术及激光术后出血怎么办?

    使用棉球和纱布加压包扎后及时就诊。

    鸡眼放射治疗常用吗?

    不常用,放射线对机体的损伤限制了它的应用。仅在具有皮肤专业放疗设备的医疗机构使用。

    鸡眼手术切除需要住院吗?

    鸡眼切除术属于门诊手术,无需住院。

    鸡眼手术切除后感染怎么办?

    应及时就诊,找专科专业医生清创换药。

    鸡眼治疗后会复发吗?

    如果足部还是继续被挤压或者摩擦的话,鸡眼治疗后还会复发[2]。

    鸡眼复发后该怎么办?

    患者鸡眼复发后应尽快就医,再次用药或切除即可。

    鸡眼不去治疗会自己好吗?

    一般不会[2],少数除去病因后,可以自然消退。所以建议发现有鸡眼时,及时就诊和治疗。

  • 生活

    鸡眼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日常穿着舒适的鞋袜,少穿高跟鞋,减少站立和步行的时间。

    患者应听从医生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减药或停药,手术患者需遵医嘱定期换药。

    鸡眼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饮食上无需特殊改变,建议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饮食搭配,加强营养。手术患者尽量不要食用辛辣食物,避免影响病情恢复。

  • 预防

    鸡眼如何预防?

    应减少摩擦和挤压。鞋袜要柔软合脚,尽量使用较厚的鞋垫或海绵垫。有足趾畸形者应进行矫治,有足部外生骨疣应手术治疗。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 张学军,郑捷,陆洪光,等. 皮肤性病学[M]. 第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 田永静,何焱玲,董洁,等. 无麻醉 CO2 激光治疗鸡眼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01): 70-71.
    [4] 水杨酸苯酚贴膏. 0.2 g.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 H44024943.
    [5] 杨顶权,白彦萍,王煜明. 鸡眼手术疗法与鸡和眼膏疗法的比较分析[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8,1(4):241-241,243.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