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心悸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心悸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词条作者
    蒋永荣

    蒋永荣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闫迎川

    闫迎川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09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5日

    · 发作频繁、严重影响生活时建议就医。
    · 可能是由于疾病引起,也可出现于健康人群。
    · 心悸时深呼吸,暂停活动,可缓解。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心悸是什么?

    心悸是一种感觉到心脏跳动的不舒服症状,觉得心里发慌,心脏要跳出来,胸口发紧,或者是一种说不清的不舒服感。有人可以感觉到心跳快、心跳慢或心脏搏动有力,亦可感觉心脏「踏空感」,尤其在夜间安静状态下,并可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头晕、胸闷等症状[1]。

    出现心悸的时候,自我感觉可能与实际心率快慢并不相符,甚至有时候心率可以没有任何异常。该症状一般每次持续几秒钟、几分钟、甚至数小时,也可以反复、持续发作。

    引起心悸的具体机制目前研究并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心脏活动过度而诱发,与心脏跳动的节律是否整齐、心率快慢等都有关。心脏病本身可以引起该症状,此外,正常人在紧张、焦虑、剧烈运动休息不好、腹泻等情况也可能诱发该症状。

    心悸患者也有可能在经历一些情绪困扰,在关注症状缓解的同时,别忘了好好照顾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改善情绪,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自己解决情绪困扰。另外,家人的理解与关爱对患者情绪恢复也有很大帮助。

  • 缓解方式

    心悸如何缓解或减轻?

    健康人群在紧张、劳累、休息不好、食物刺激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心悸。这时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尝试进行缓解:

    • 远离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
    •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不要熬夜。
    • 饮食不要过油腻,多补充水果蔬菜,多饮水,改变过饥、过饱的不良饮食习惯。
    • 出现心悸症状的时候尝试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舒缓紧张焦虑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 从事体力活动时若出现心悸的感觉,应暂停活动,坐下休息一会,待缓解后再继续,以不觉劳累、不加重症状为度,避免剧烈活动。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上面这些措施都不能缓解心悸,或心悸加剧了,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病因,合理处理。

    image

  • 就诊判断

    心悸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心悸的原因很多,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但绝大多数安全的,能自己缓解,不要过于担心,但出现一些紧急或者严重情况需要特别重视,应立即就医。主要包括下面这些情况:

    • 突发心悸,继而意识丧失、抽搐;
    • 心悸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需要坐起;
    • 心悸伴头晕、眼前发黑;
    • 心悸频繁发作,不能缓解,严重影响生活;
    • 胸部挤压感或胸痛;
    • 背部、颈部、下颌部、胃或手臂不适或疼痛;
    • 头晕或突然出冷汗,大汗淋漓,特别是合并呼吸困难;
    • 手臂、腿、脸乏力或者麻木(单侧或双侧);
    • 思维迟钝,意识障碍,说话困难;
    • 严重头痛;
    • 一只或两只眼睛看不见;
    • 感觉头晕、眼前发黑,不能站立[1,2]。

    总之,发作频繁、无法忍受、严重影响生活的心悸都需要特别重视,尽早就医。

  • 潜在疾病

    心悸可能由哪些原因导致?

    引起心悸的原因非常多,可能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也可能出现于健康人群。

    • 心脏疾病:心脏本身的问题,包括心肌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会出现心悸表现。
    • 非心脏疾病:引起心悸最常见的非心脏病因包括全身或心脏神经功能异常,如神经衰弱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此外,甲亢、贫血、低血糖、发热、感冒等都可以出现该症状。
    • 生理性因素:正常人在剧烈运动、过度兴奋、吸烟、饮酒、饮茶、咖啡或服用麻黄后也可引发这一现象。女性在妊娠、绝经前后也会出现心悸。
    • 药物因素:服用某些药物后,如肾上腺素、麻黄碱、咖啡因、阿托品等,也会导致心悸的出现。
    • 其他因素:外界轻度刺激、劳累、用力过度后也可引起心跳加快,出现心悸的感觉[1,2]。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张欣雨
    [1]万学红,卢雪峰,等.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M]. 第 15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