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失眠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失眠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周晓波

    周晓波精神科主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6月15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10月26日

    · 失眠伴头晕、头痛、乏力,应及时就诊。
    · 环境改变、身心疾病、神经病变可致失眠。
    · 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来纠正。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失眠是什么?

    失眠,俗话也常称为「睡不着觉」,是对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不满意且影响了白天功能(比如觉得困倦、乏力导致处理事情出错等)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不佳[1]。

    大部分失眠患者的症状通常会在几周内自动消失[2]。偶然的失眠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频繁且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且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则是生病了,患了「失眠症」,也叫「失眠障碍」,是「睡眠障碍」的一种[3,4]。

    如果你患有失眠,在缓解症状的同时,你可以通过冥想、运动等生活方式来改善情绪,或是借助心理咨询走出情绪困境。如果你身边有人患有失眠,请给予他们理解与关爱。

  • 缓解方式

    失眠怎么缓解?

    偶尔出现失眠,首先可以考虑调节生活方式[5]:

    • 找出自身存在的紧张或压力因素,并去除这些因素,比如脱离嘈杂的环境。
    • 尝试找到能帮助自己入睡的方式,如洗热水澡、听舒缓的音乐、喝杯温牛奶等。
    • 定时睡觉,定时起床,避免白天睡觉或白天睡觉时间太长。
    • 规律运动,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兴奋,适度的性生活会有助于睡眠。
    • 尽量避免吸烟、喝酒,晚上不要吃太饱、不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
    • 布置合适的睡眠环境,如关灯、合适的温度、安静的环境。
    • 在困倦时上床休息且不思考复杂的问题,避免清醒时卧床过久。
    • 通过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来调节睡眠,即在专业人员的帮助、指导下,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当通过上述生活方式的调整,不能缓解失眠症状时,或者失眠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建议到医院就诊,请医生评估是否可以使用催眠药进行治疗。

    失眠要不要吃药?吃什么药好?

    可以吃药治疗,但是药物并不推荐作为一线治疗,有时可短期使用催眠药,但不可长期用药,催眠药停药时可能再次导致痛苦的失眠,持续用催眠药也能引起白天精神不佳,对药物的镇定效果产生耐受或依赖[5]。

    失眠障碍临床用药包括以下几种[5,6]:

    • 苯二氮卓类催眠药:有缓解焦虑及抑郁、改善睡眠的功效,常见药物包括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呕吐、抑郁等不良反应,孕妇禁用。
    • 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包括唑吡坦、扎来普隆、右佐匹克隆等药物,可以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过敏、精神异常、头昏、腹泻、嗜睡等症状,肌无力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未成年人禁用。
    • 褪黑素:有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常作为保健品。服用后可能会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不孕或性欲下降,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未成年人禁用。
    • 抗抑郁剂:有镇静作用,可改善睡眠。常见药物有米氮平、曲唑酮等。可能会出现嗜睡、过敏、视力模糊、心动过速、腹痛、呕吐等不良反应,对本药过敏者、肝功能严重受损、严重心脏病患者以及未成年人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由于不同的症状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同时治疗失眠的药物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药,不可随意调整剂量。

    治疗失眠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物理治疗以及睡眠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5],均可取得一定疗效。

    image

  • 就诊判断

    失眠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当失眠影响生活、经过自我调节(详细做法见「失眠怎么缓解?」)后仍无法缓解的,请及时就诊。
    失眠同时伴随头晕、头痛、乏力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失眠看什么科?

    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

    失眠需要做哪些检查?

    通常失眠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自己的陈述,着重于睡眠问题和对日间影响的两方面,也强调对精神科和内科疾病以及药物、酒精使用的筛查[5],因此有时还需要以下辅助检查[3]:

    • 体格检查:检查有无身体异常或疼痛,有些失眠可能是由身体病痛引起的。
    • 实验室检查:通常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激素等检查,可初步检查是否存在内科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肝肾功能损伤、内分泌紊乱等)。
    • 神经心理学:检查是否有精神障碍,失眠常继发于精神障碍。
  • 潜在疾病

    失眠的原因是什么?

    失眠的原因非常多,根据失眠不同的类型,常见病因不同:

    短期失眠(时间不足 3 个月)多与扰乱身体功能的紧张因素和干扰因素有关,去除这些因素后短期失眠多能缓解,可能的因素包括[3]:

    • 睡眠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光线、噪音):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难以入睡;
    • 睡眠时间的改变(如出国旅行、上晚夜班):国际旅行的时差或晚夜班会导致昼夜节律颠倒等;
    • 丧偶、离婚或失业:应激事件常导致心情郁闷或烦躁,从而睡不着;
    • 近期生病、手术或身体疼痛:身体病痛会影响睡眠;
    • 使用兴奋剂(如咖啡因)、某些药物(如茶碱、β受体阻滞剂、激素、甲状腺素、哮喘吸入剂)、非法药物(如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或酒精:这些药剂可能会使人的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休息状态。

    慢性失眠(持续超过 3 个月且每周最少有 3 次睡眠困难以及相关日间症状)往往有其他病因,如下[3]:

    • 存在其他疾病,特别是会引起疼痛、压力或呼吸困难的疾病: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除了使人难以入睡,还会可能导致睡眠中断,影响睡眠质量;
    • 神经功能障碍,如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这些神经疾病也可能会影响与睡眠有关的神经,从而导致睡眠障碍;
    • 其他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以及昼夜节律紊乱:患有其他睡眠障碍,睡眠作息被打乱或不能好好休息,也会引起失眠;
    • 滥用药物:长期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艾司唑仑等)会引起药物依赖性失眠[7];
    • 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患者一般处于抑郁或焦虑的状态,精神状况极差,失眠常常也是这些疾病的一种表现;
    • 不规律的睡眠习惯:白天睡觉或睡觉时间过多,到了晚上就很有可能失眠。

    此外,年龄也是失眠的一个因素,年龄增长导致睡眠调节中枢退化,睡眠稳定性变差[3]。有部分失眠患者的症状从儿童时期就开始,部分人群还具备家族性[3]。然而,有些失眠就这样无缘无故就发生了,找不到病因[5]。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任志洪,谢菲,余香莲,等. 失眠的自助式认知行为治疗元分析:疗效、影响因素及证据评价[J]. 心理科学进展,2016, 24(2): 173-195.
    [2] 叶增杰,梁木子,胡蕖,等. 失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2017, 38(5B): 60-63.
    [3] 刘帅,张斌. 《中国失眠障碍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 17(9): 633-638.
    [4]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 格尔德,哈里森,考恩. 牛津神经病学教科书[M]. 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0.
    [6] 何倩柠,王雪丁,黄民,等.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 34(15): 1932-1936.
    [7]滑宏巨,张淑娟,雷冰冰,等. 慢性失眠症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5):532-535.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