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腿抽筋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腿抽筋
    就诊科室:骨科
    词条作者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丁香医生医学团队

    审核专家
    赵汝星

    赵汝星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12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3年08月11日

    · 腿抽筋不一定是缺钙。
    · 老年人频繁腿抽筋,应及时就医。
    · 以非药物干预为主,药物为辅。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更多
  • 症状表现

    腿抽筋是什么?

    腿抽筋指的是腿部肌肉突然剧烈地收缩,可持续数秒钟或者数分钟不等,痉挛结束之后可有痛感 [1]。有的肌痉挛经常发生在夜间睡眠时,因此称为夜间腿部痛性痉挛,又称睡眠相关腿部痛性痉挛,通俗称为「抽筋」 [2]。

    临床上多见于小腿肌肉抽筋,有时大腿和脚部的肌肉也会发生。

    腿抽筋常见吗?

    常见。美国一项 2007~2008 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本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50 岁以上者患病率为 40%,也就是说每 100 个 50 岁以上的人群中有 40 个是腿抽筋患者,且无性别差异 [3]。

  • 缓解方式

    腿抽筋怎样缓解?

    可先尝试物理治疗:

    1. 脚趾抽筋: 朝抽筋的反方向缓慢扳脚趾并坚持 1~2 分钟以上。
    2. 小腿抽筋: 对于小腿后方的肌肉抽筋,可坐着或靠墙,双手扳脚掌使脚踝上翘,接着尽量伸直膝关节;对于小腿前方的肌肉抽筋,应压住腿,热敷或轻度按摩放松紧张的肌肉。
    3. 游泳时出现腿抽筋: 按照以下 4 个步骤处理:
      1. 保持镇静,避免呛水误吸,头部露出水面时可以大声呼救;
      2. 深吸一口气憋住,身体仰浮;
      3. 用抽筋腿对侧的手抓住脚趾向身体方向拉,用另一手向下压膝盖,使腿后部伸展;
      4. 缓解后,上岸继续按摩休息。
    4. 因寒冷刺激引起的腿抽筋:需注意防寒保暖,对于抽筋部位进行热敷缓解。
      若上述措施不能缓解或减轻,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相应治疗。

    腿抽筋可通过哪些药物进行治疗?

    通常可能涉及的药物包括:

    1.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比如复合维生素 B,维生素 E 等,适用于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3]。
    2. 可以常规补钙,缺铁应当补铁,如老人、孕妇、青少年及绝经后的女性等对钙和铁需求量较大的人群;以及服用一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治疗胃病的西咪替丁、降血压的利尿剂和尼莫地平、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等,容易引起缺钙的患者。
    3. 妊娠期女性可以适当补镁(镁剂)。
    4. 此外,也有少量研究表明苯海拉明、维拉帕米、加巴喷丁,奎宁等药物可控制腿抽筋的发作,适用于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腿抽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但是因为这些药物有一定副作用,属于处方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腿抽筋怎样预防?

    1. 在负重体位上进行腿后部肌肉的拉伸运动。训练时取站立位,腿部保持伸直,双足平放在地面上,同时使身体前倾,这样可伸展腿部后侧肌肉;保持此体位 10~20 秒,然后连续重复 3~5 次,第 1 周一日进行 4 次,之后每日 2 次。
    2. 对于一般久坐的患者,睡前可骑室内健身车锻炼数分钟。
    3. 穿高帮鞋或护踝等足部护具。
    4. 睡觉时盖在足部的被子要柔软且不掖在脚下,注意足部保暖 [1]。
    5. 对于高龄(≥ 75 岁)和使用利尿剂的患者,应增加水的摄入量(每 4 小时摄入250mL 左右的水),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6. 除非有用药指征,避免使用已知会引起痉挛的药物(西咪替丁、尼莫地平等)以及含有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
    7. 应避免在高温下运动,运动前注意做好热身活动,尤其是游泳之前。
    8. 易发生抽筋部位应注意防寒保暖。
    9. 积极防治原发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
    10. 合理饮食、生活规律,适当的吃些鱼类,豆类等高钙食物和蔬菜水果。

    image

  • 就诊判断

    腿抽筋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前往医院就诊?

    若患者出现腿部抽筋,同时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

    1. 伴有下肢冰凉、麻木、感觉异常(如蚂蚁爬行感、烧灼感)、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肌肉出现疼痛、酸胀无力,继续行走症状加重而被迫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缓解可继续行走);
    2. 皮肤色泽改变(色素沉着或苍白)、破溃、体毛脱失等症状;
    3. 伴有腿部肌肉萎缩;
    4. 双下肢皮肤表面温度不一致;
    5. 出现静息痛,即肢体在不行走时也会出现疼痛,夜间尤其明显;
    6. 反复发生腿抽筋,影响夜间睡眠和日常生活。

    腿抽筋一般去看哪个科?

    骨科、急诊科、血管外科、神经内科等。

    1. 出现行走过程中下肢肌肉疼痛、酸胀无力时,建议去骨科就诊。
    2. 腿抽筋持续 10 分钟无改善,且疼痛剧烈影响睡眠时,建议前往急诊科就诊。
    3. 出现下肢冰凉、表面温度不一致时,建议去血管外科就诊。
    4. 出现腿部肌肉感觉异常(如蚂蚁爬行感、烧灼感)时,建议前往神经内科就诊。

    腿抽筋可能要做哪些检查?

    1. 电解质检查: 该项目包括钾、钙、镁等指标,用于判断是否为电解质失衡导致的腿抽筋。
    2. 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 用于确诊下肢缺血所导致的腿抽筋。
    3. 肌电图检查: 可记录肌肉的电活动,判断腿抽筋是否因周围神经病变以及运动神经元病引起。
    4. 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检查甲状旁腺功能是否正常,辅助判断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引起的腿抽筋。
  • 潜在疾病

    腿抽筋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

    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腿抽筋。

    首先,一些身体内部因素可能引起腿抽筋,比如:

    1. 缺钙: 如老人、孕妇、青少年及绝经后的女性,这几类人群对钙的需求量较大,容易发生缺钙,导致经常腿抽筋。
    2. 患有相关内科疾病: 多发性肌肉痛、周围神经病、尿毒症、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低镁、低钙、低钾等均有可能引起腿抽筋 [1]。此外:
      1. 如果是大腿抽筋,需注意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
      2. 部分老年人经常发生腿抽筋,可能与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影响腿部血液循环有关。

    其次,一些外界因素也可能引起腿抽筋:

    1. 外部环境寒冷: 寒冷会使人体血管收缩,使得血液循环不畅通,血管收缩又进一步加重钙的丢失,进而诱发腿抽筋。比如:
      1. 游泳时水温较低;
      2. 睡觉时小腿受凉;
      3. 冬天活动锻炼,热身准备不充分,使得血管没有得到充分扩张。
    2. 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没有及时补充盐分: 这时候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代谢产物聚集,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诱发肌肉痉挛 [1]。
    3. 肌肉疲劳过度: 比如长距离步行活动或者跑跳运动,使肌肉发生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肌肉便发生痉挛。
    4. 服用某些药物: 如激素类药物(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治疗胃病的西咪替丁、降血压的利尿剂和尼莫地平、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可使钙的丢失增加,进而出现腿抽筋的现象 [1]。
    参考资料
    监制:刘恩茂
    [1] Leg Cramps [OL]. Cleveland Clinic. (2021-8). [2022-05-13].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4170-leg-cramps.
    [2] 阚厚铭, 皋德帅, 程志祥, 等. 夜间下肢痛性痉挛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21, 43(07): 664-666.
    [3] John W Winkelman. 夜间腿部痛性痉挛.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nocturnal-leg-cramps.(Accessed on May 6, 2022).
症状表现
缓解方式
就诊判断
潜在疾病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