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宝宝一哭就哄,会把他宠坏吗?

2015-10-26作者:威廉 · 西尔斯

[题图】宝宝哭900x500.jpg

作为新妈妈,当宝宝哭闹不止,你该怎么办?

可能已经有很多人告诉你他们的锦囊妙计,在这类建议里,破坏性最大的就是:「让宝宝哭个够」。

这个建议很少能管用,但却很常见。如果盲目遵从,通常只会让妈妈变得麻木,让母子间出现不应有的裂痕。

很多研究都发现,婴儿与父母在一起接触和互动的时间越多,亲子关系就发展得越好。妈妈不应该让孩子哭个够,但也不应该总把让孩子停止哭泣当成义务。

是否该让孩子哭、让孩子哭多长时间,并没有具体的规定,父母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希望下面这些内容,能帮到父母们找到合适的应对宝宝哭闹的方法。

「让宝宝哭个够」,结果并非你所愿

「让宝宝哭个够」的建议,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有「强化原则」在撑腰。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行为没有得到强化(没有回应),那么它就会消失;如果一个行为得到了强化(回应),它将会重复。

这表面上能说得通,但运用到婴儿啼哭的方式上却有明显错误。

首先,强化原则假设了啼哭是一种需要消除的坏行为,而不是需要倾听的信号。其次,相关研究并不认为家长直接忽略就能让婴儿停止啼哭。

很多宝宝没有学会安静,反而学会了一些更恼人的交流手段;而那些「哭个够」起了「作用」的宝宝,交流的愿望也被消灭了,除了明白了自己的哭声没有价值以外,认为自己也缺少价值。这就为不信任打下了基础,不信任的人生必然是不幸福的。

假如你有一个迫切的信息要传出去,最信任的人最先停止了倾听,你会是什么感觉?

当你要传达非常重要的信息,需要帮助时,别人忽视了你,你会有什么感觉?

你的信息对倾听者没有价值,倾听者并不关心你的结论,你会有什么反应?

你可能会大声叫喊,让自己变得很讨厌,只有这样,听到的人才会过来施予援手。这个时候,你已经非常愤怒,停止传递你的信息,发誓不再依赖任何人,甚至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倾听。有了这个转变的宝宝可能就会被贴上「乖宝宝」的标签,因为他不会再打扰别人。

对某些婴儿来说,「哭个够」的建议看起来「起作用」了,因为他们的确哭得少了。这些婴儿可能是那些比较顺从的类型,是个「随和」的宝宝,而那些非「乖宝宝」则会受到更大伤害。

这些高需求的宝宝不会妥协。很多妈妈都发现,如果尝试「哭个够」的建议,宝宝就会不停地哭,直到妈妈和宝宝都情绪崩溃。

事实上,很多妈妈曾经在绝望中让宝宝哭个够,但后来都坦言:「我再也不那样做了。」

「宠坏」理论不可信

不少人担心回应宝宝的哭闹会宠坏宝宝。但早在 1970 年代,育儿专家就做了相关研究,认为应该把「宠坏」理论彻底抛弃。

他们研究了两组母婴:

第一组,妈妈对宝宝的哭声给予了及时和充满爱的回应;

第二组,妈妈在回应上有更大保留。

研究发现,第一组的孩子在一岁时较少把啼哭作为交流手段,他们看起来与母亲更亲密、更有安全感、有更好的交流技能、较少发脾气、不会去操控他人。

这项研究指出,那些获得安全、亲密抚育、能及时收到爱的回应的宝宝,将变得不那么黏人,父母也轻松很多。

更多的研究冲击着「宠坏」理论。这些研究都显示,那些得不到及时回应的宝宝往往会哭得更凶。

【插图】哭个够600.jpg

别把教育和控制混淆

「哭个够」的建议之所以影响如此深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被包装成了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这种观点引导父母认为,如果不让孩子哭个够的话,他们就是懦弱的父母,会永远被孩子踩在脚下。

这其实是将教育和控制混为一谈。在这种父母控制论看来,婴儿的气质和个性无关紧要,他们在父母的控制中不发出任何声音。

但事实上,这会破坏整个家庭教育的基础:了解你的孩子,创造你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哪怕是新生儿,都能学会最基本的信任原则:烦恼之后有安抚,这样,家就是一个充满爱意和回应的地方。

相反,「哭个够」在婴儿和父母之间制造了裂痕,这道裂痕会使教育孩子变得越发困难。

哭并不「利肺」

还有一个很荒唐的说法是:「让孩子哭吧——对他的肺有好处。」

有研究显示,对孩子的哭不管不顾会让他心律失常,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当这些孩子得到安抚,不再哭时,心血管系统就会很快恢复正常,这表示婴儿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

如果宝宝得不到安抚,他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处在低落的状态,甚至影响生长发育。

「哭个够」会让妈妈麻木

「哭个够」的建议不仅对宝宝有害,也对妈妈有害。

我们采访了几百位母亲,其中 95% 的妈妈认为,「哭个够」这个建议与她们的直觉相背,让她们感觉到「不对头」。

事实上,除了生理上对宝宝有害之外,「哭个够」的建议同样对妈妈的生理没有益处。婴儿的啼哭很特殊,会影响到妈妈体内的化学反应,世界上没有其他的声音能牵动妈妈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情。因此,孩子哭的本身就是要让妈妈有所反应的。

如果她违背自己的基本直觉,「对小暴君要心肠硬一点」,就会慢慢对宝宝的语言越来越麻木,最终导致父母以后和孩子的相处越来越难。

父母们要有信心

如果你已经积极响应了宝宝的哭声,想方设法让他感觉到安全,可他还是哭,千万别觉得是你自己的错。

老实说,这也不是你能控制的。当然,你要继续学习新知识来帮助你的宝宝,例如改变饮食、学习抱孩子的新方法,或发现某些异常情况时,及时带孩子去看医生。

肯定还有些时候,你不知道宝宝为何而哭。这时,宝宝哭可能只是感到紧张,就算试过各种办法还是没用,你也不必感到绝望。

虽然宝宝哭是在表达他们的需求,但新父母们要知道,他们哭的方式同时是他们本身个性的反映。

所以,不要因为宝宝哭而生气,父母们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宝宝关爱和放松的肩膀,并且摸索他们哭的原因以及应对办法,别再让宝宝一个人哭。而剩下的,就要看宝宝自己了。

责任编辑:付婷

该文章由《西尔斯橙色亲子课》授权转载,有删改。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相关文章

cover
哭对于新生的宝宝来说,是最重要的与世界沟通的方式。 TA 们通过啼哭来寻求父母的帮助,还通过啼哭来表达情绪、消耗精力。新爸妈们往往无法分辨新生儿哭声的不同,但随着相处的时间延长,父母很容易分辨出不同的哭声。家长的心理建设新科爸妈们,往往对啼哭的婴儿感到手忙脚乱,甚至因为无法安抚宝宝而感到十分内疚、自责。一方面,婴儿的哭闹并不直接说明孩子受到虐待,或者婴儿处于伤心的状态,家长可不要因为孩子的啼哭而生
cover
从宝宝发出第一声啼哭开始,他就在和这个世界交流了。宝宝会通过感觉父母的声音、触摸来了解自己的家人,通过他们的感觉迅速认识这个世界。作为宝宝最亲近的人,父母一定要明白新生儿的语言,才能引导他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宝宝的哭声一开始,新生儿的哭声仿佛是一门外星语。然而在不知不觉中,父母就学会了这门「语言」,进而能够及时满足小宝贝的需要。哭是宝宝与生俱来的交流方式。新生儿的哭声一般意味着他们需要家长的帮
cover
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婴儿期和母亲之间的依恋。通常,在出生头六个月,宝宝会不加区分地对所有人微笑;但到了七八个月左右,他们看见陌生人就会害怕,如果被陌生人抱起,宝宝就会挣扎着哭喊。这是孩子正常的发展阶段,也是出现母婴依恋的一种表现。为什么有的宝宝更依恋母亲?宝宝对母亲的依恋程度不同,对情境的反应也会不同。安全型依恋的宝宝认为,母亲就是自己的「安全基地」,他们可以自己玩,还时不时地去找母亲。母
cover
办公室的王老师常常让女儿在办公室看动画片。王老师发现,每次在女儿看动画片的时候,跟她说话她都好像没听见似的。几次后,王老师忍不住发了脾气,大声质问道:「刚才喊你没听到吗?你是假装听不见的吧!」其实,这种情况在学龄前的宝宝身上经常发生。宝宝不爱搭理人,到底是假装听不见、故意不搭理,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宝宝为什么「假装听不见」?1. 注意力发展的限制学龄前的儿童会把注意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