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睡觉,是伴侣之间表达亲密的仪式,像两只小动物一样窝在被窝里。
互相依偎着睡着,再从对方的怀里醒来,是很多人对情侣生活的美妙想象之一。
图片来源:giphy.com
但一些同居多年的人摇头冷笑了一下,呵呵,你们对同床睡觉一无所知!
那么问题来了,伴侣是同床睡好,还是分开睡好?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最近的一项研究找到了 1007 名达到工作年龄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他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和其他人同床的频率,通过各种睡眠和心理量表来反映睡眠和情绪状态。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伴侣同床共枕的人睡得会更香。
具体来看,他们的睡眠时间会更长,严重失眠的可能性更小,同时,他们自我感觉情绪也更好,焦虑和抑郁水平也更低。
然而,这个结果一出来,很多人就举手表示:我反对。
图片来源:giphy.com
比如,我身边就有相当多的女生反映:我就喜欢一个人睡,身边的那位队友翻个身,我都觉得影响我睡觉。
其实,这种反应并不奇怪。因为,这个研究的结果的确和之前在实验室做出来的刚好相反。
之前的睡眠研究发现,和伴侣睡在一张床上,睡眠会更浅,伴侣的各种动作常常会让自己更容易醒来。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早在 1969 年,通过对已婚夫妇睡觉期间的脑电图监测发现,和与伴侣同睡相比,一个人睡时会显著增加深睡眠比例。
但是,如果你去问他们的主观感受,他们的说法又会和客观检查相反:两个人睡更舒服,一个人睡不香[1]。
关于怎么睡更好,2021 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学系也做了类似的研究,结果和之前的类似:同床共枕人群,主观上感觉更好,但客观测量显示睡眠质量普遍较差[2]。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文章最开始的那项研究,就会发现一个细节:虽然用了各种量表来测量睡眠和情绪,但这些量表都是根据主观感受来设计的。
也就是说,所谓「有伴侣同床共枕的人睡得会更香」这个结论,其实更多的是主观感受。
为什么脑电图检查的客观结果和主观感受不一致呢?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人在安全感和亲密关系方面的需求程度不同。
图片来源:giphy.com
拿安全感来说,在远古时期,猛兽出没,睡觉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因此,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人类为了追求更大程度上的安全感,都倾向于在火堆旁成群睡觉。现代社会虽然没有猛兽了,但是这种对安全感的追求也许被「刻」在人类基因里了。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和伴侣一起睡觉可以增强身体和情感上的安全感,从而降低觉醒水平,提高睡眠的质量和时长。
而且,这一点有性别差异,女性由于体力水平较低,对潜在攻击者的安全需求更大,所以和伴侣同睡的「舒缓效果」在女性中表现得更明显[3]。
图片来源:giphy
男性也会受到安全感需求的影响,但可能是碍于所谓的「男子气概」,这个需求就没那么明显。
比如,2015 年,科学家重点对年轻夫妇做了一个研究,发现男性与伴侣同睡时,睡得时间会更久,起得更晚。研究团队认为,这可能就是男性在睡觉时安全感增强的结果[4]。
所谓「嘴上不说,但身体很诚实」。
图片来源:giphy.com
除了安全感,良好的亲密关系也对睡眠起到正面影响。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最感兴趣的是「性」。的确有证据表明,睡前「为爱鼓掌」会对睡眠产生积极的作用[5]。
但是,伴侣之间的亲密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性,甚至超越了性。
其实,在一段健康的关系中,伴侣可以作为一个「压力缓冲器」,可以降低生理和心理的压力反应,继而改善睡眠。
而且,这方面同样存在少许性别差异:对于女性来说,如果白天与伴侣的负面沟通越少,那么晚上的睡眠效率就越高[6]。
相反,如果伴侣之间关系紧张,则会导致双方处在一个「容易觉醒」的状态,双方的睡眠都容易受到干扰[7]。
好的亲密关系,双方会有很多良性互动,最直接的就是抚摸。而研究发现,睡前的互相抚摸,会促进身体产生催产素,这种生理激素能舒缓情绪,让人感觉放松[8]。
所以,如果你同意伴侣睡在一起可以会让你睡得更好,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你们现在的关系非常美好,你能从对方身上获得你想得到的安全感,对方也能给你想要的亲密关系。
图片来源:giphy
如果你觉得还是一个人睡更好,这也很正常,毕竟在客观上,有个人睡在身边,的确会干扰到自己的睡眠。先不说对方是否打鼾了,哪怕是翻身这样的动作都容易影响你,自己翻身受限制也难受。
另外,喜欢一个人睡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你在情感上更加独立。
话说回来,还是有一些睡眠小技巧,可以帮助双方都能睡得更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好床垫。
成年人常常会在晚上变换睡觉姿势。一般来说,54% 的时间是侧睡,超过 37% 的时间是仰睡,7% 的时间是趴睡[9]。
床的空间有限,身边的伴侣势必会限制你的自由翻身,本来是公转 + 自转,现在只能自转,那醒来时可能更容易出现躯体僵硬和疼痛。回到生活中的现象就是:谈个恋爱,落枕了。
图片来源:giphy.com
所以首先,床垫要大一点。最好选 180cm 宽的那种,这样想抱就抱,太热了想分开也有空间。
其次,床垫的材料很重要。最好是散热好,翻身噪音小,动作隔离性能好的。
所谓动作隔离,就是身边的人如果翻身,你不容易受到他的影响。比较推荐的材料是乳胶。如果你们选择含有弹簧的混合床垫,最好是选择「袋装线圈」模式的,「袋装线圈」也叫独立线圈,每个弹簧都是独立的,局部弹簧的压缩不会干扰到周围的弹簧,动作隔离性能会更好。
如果你的伴侣有打鼾,或者对方的作息节律和你的不一样,TA 需要开夜灯而你需要黑暗,那你还需要准备更多的睡眠装备,比如可以选择耳塞和遮光眼罩。
总之啦,虽然研究有一些结论,但大家也不必过于纠结,毕竟睡眠这事儿很个人,而且不只是「睡得好」这一个指标:
你和伴侣目前是哪种睡眠模式呢?
至于其他人,既然都看到这里了,那么问题来了:Q2 都结束了,你有伴侣了么?
图片来源:giphy.com
本文合作专家:余周伟 杏仁诊所 神经科 主治医师
本文审核专家:邓潇斐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博士
策划:塔盖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Monroe LJ. (1969). Transient changes in EEG sleep patterns of married good sleepers: The effects of altering sleeping arrangement. Psychophysiology. 6:330–7. doi:10.1111/j.1469-8986.1969.tb02910.x
[2] Chloe J.AndreBS , The effects of bed sharing on sleep: From partners to pets. Sleep Health . Volume 7, Issue 3 , June 2021, Pages 314-323
[3]Richter K, Adam S, Geiss L, Peter L, Niklewski G. Two in a bed: The influence of couple sleeping and chronotypes on relationship and sleep. An overview. Chronobiol Int. 2016;33(10):1464-1472. doi: 10.1080/07420528.2016.1220388. Epub 2016 Sep 13. PMID: 27624285; PMCID: PMC5152533.
[4]Spiegelhalder K, Regen W, Siemon F, et al. (2015). Your place or mine? Does the sleep location matter in young couples? Behav Sleep Med. [Epub ahead of print]. doi:10.1080/15402002.2015.1083024
[5]Lastella M, O'Mullan C, Paterson JL, Reynolds AC. Sex and Sleep: Perceptions of Sex as a Sleep Promoting Behavior in the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Front Public Health. 2019 Mar 4;7:33. doi: 10.3389/fpubh.2019.00033. PMID: 30886838; PMCID: PMC6409294.
[6]Hasler BP, Troxel WM. (2010). Couples’ nighttime sleep efficiency and concordance: Evidence for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with daytime relationship functioning. Psychosom Med. 72:794–801. doi:10.1097/PSY.0b013e3181ecd08a
[7]Richter, K., Adam, S., Geiss, L., Peter, L., & Niklewski, G. (2016). Two in a bed: The influence of couple sleeping and chronotypes on relationship and sleep. An overview.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 33(10), 1464–1472.
[8]4Uvnäs-Moberg, K., Handlin, L., & Petersson, M. (2015). Self-soothing behavior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oxytocin release induced by non-noxious sensory stimula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5, 1529.
[9]Skarpsno, E. S., Mork, P. J., Nilsen, T. I. L., & Holtermann, A. (2017). Sleep positions and nocturnal body movements based on free-living accelerometer recordings: Association with demographics, lifestyle, and insomnia symptoms. 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 9, 26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