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的睡眠问题,是全家的大问题。只要宝宝睡不好,谁都别想睡个整觉。
实际上,宝宝很多睡眠问题,都是爸妈造成的。宝宝的睡眠受爸妈影响,宝宝睡不好又反过来影响爸妈,陷入了恶性循环。
为了让大家早日摆脱睡眠魔咒,我们请来了睡眠咨询师王荣,给大家科普一下 4 个「破坏」宝宝睡眠的行为,让大家少踩一些坑。
新生宝宝的视力和听力都很差,这极大帮助了他们回避了来自外界的光线、气味、声音刺激。
宝宝出后第二个月,清醒时间开始变长,视力和听力也慢慢变好。这时候宝宝不会完全回避刺激了,睡眠问题也就开始凸显了。
当我们要睡觉时,我们会屏蔽掉冰箱的轰隆隆的声音,不好闻的味道,甚至一点点的不舒服。
然而,对于四个月以内的宝宝来说,他们不具备屏蔽与睡眠无关信息的能力,也没有精力从各种刺激挑出与入睡有关的信息。
所以即使宝宝很困了,依然会「被迫」醒着。
这个时候宝宝会出现入睡困难、长时间哭闹、过度兴奋等难以入睡的情况;即使睡着之后,宝宝也容易频繁醒来哭闹,小睡很短。
咨询案例中常见的是宝宝在百日宴之后连续几天都无法安睡,入睡哭闹,频繁夜醒。
4 个月以内的宝宝,不仅要在睡前要避免过度刺激,在平时也应如此。例如,不要带小宝宝去参加热闹的婚礼,睡前不要过度逗玩等。
对于 4 个月以上的宝宝来说,睡前逗玩等各种刺激会让他们过于兴奋而难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会多梦。
另外,即使是 3 岁以上的孩子,睡前过渡刺激也可能导致宝宝出现夜惊的情况。
有很多的宝宝入睡时间非常晚,10 点、 11 点,有的宝宝甚至要 12 点以后才睡。
宝宝晚入睡的一般是受到了夜猫子父母的影响,职场父母下班时间晚,喜欢在晚上时间和孩子互动。
提到晚睡必须要提及「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由大脑内的松果体分泌,用以调整人体的昼夜节律。它受光线影响,在夜幕降临时开始分泌,并在凌晨 2~3 点达到高峰,并在清晨停止分泌。
然而,褪黑激素的分泌会受到人造光线的影响。家里亮到半夜的灯光会干扰宝宝的生物钟,使得宝宝不得不晚睡。
新生宝宝在 3 个月左右褪黑激素的分泌会和成人比较接近,也就在这个时候,新生宝宝睡眠也会昼夜分明了。
8 周至 1岁以内的宝宝晚上推荐的入睡时间是晚上 6~8 点之间。(如果是生活在新疆西藏等地的宝宝,请在这个时间上加上两个小时。)
2 岁以内的宝宝由于受到人体生物钟的影响,无论睡多晚,都会天亮以后醒来或者睡不踏实。这样一来,宝宝夜晚睡眠就变短了,同时睡眠质量也会变差。
另外,有的宝宝可能在下午 3 点才结束午睡,晚上的入睡时间则拖得非常晚。这种情况下,宝宝不仅难入睡,也容易在半夜频繁醒来。
造成宝宝夜间醒来的原因非常复杂,一般会有以下几种:
睡眠环境因素:温度,干湿度,噪音
宝宝自身因素:不舒服、胀气、拉臭臭了、纸尿裤漏尿等
入睡过晚和过度刺激
然而,很多妈妈在宝宝夜醒时,会下意识的给宝宝喂奶。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妈妈在半夜被唤醒的状态下,头脑是无法进行理智的分析和判断的。
问题是,没有排查宝宝为什么夜醒、直接塞奶的做法,在很多情况下不仅无法解决宝宝的夜醒,还会造成更多的夜醒。
小月龄的宝宝容易肠胀气而在夜间醒来,而夜奶会加重胀气,从而造成更频繁的醒来,更频繁的夜奶,陷入恶性循环。
宝宝 6 周之后,宝宝就会将半夜醒来和喂奶这件事关联起来,并在 4 个月之后得到了加强,从而造成了此后频繁夜奶......
因此在宝宝夜醒时,最好排查一下夜醒的真正原因,才能让宝宝和自己睡好接下来的觉。
常常有妈妈提到,宝宝半夜总是有动静,需要妈妈喂奶或者拍一拍,甚至抱着晃一晃才能继续睡。
如果不及时安抚,宝宝就会清醒过来,玩或者玩,又或者干脆大哭。
其实,宝宝在睡眠周期交替时,会有一个短暂的半清醒期。
在这个阶段,宝宝会有一系列的动作,比如抓脸,咀嚼,翻身,哭泣,说梦话等。有时候,宝宝会短暂的睁开双眼,甚至坐起来,站起来。
但是以上这一切动作,都不意味着宝宝真正的醒来。
这时妈妈如果迅速把宝宝抱起安抚,喂奶,有时候反而会让宝宝彻底清醒。
如果妈妈们以为是宝宝饿了或者不高兴,而主动去安慰宝宝,便剥夺了宝宝们自我学习入睡或者说接觉的机会。
宝宝夜醒,正确做法应该是先观察,看宝宝是否是真的醒来,然后再排查原因;当发现宝宝真正需要喂奶或者安抚时,再喂奶或者安抚。
不少妈妈认为,宝宝小时候睡不好,长大就会睡好了。其实不然。
小时候夜醒频繁、需要抱睡、奶睡的宝宝,缺少自主入睡的机会,在长大后也会延续小时候的睡眠问题。
同时,这些大宝宝还可能会面临入睡拖延、入睡困难的情况。
这是因为这些宝宝还没有学会自我安抚的能力,在睡前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所以,在宝宝小月龄的时候,就要重视睡眠问题,给宝宝机会锻炼自主入睡的能力,尽早培养宝宝的健康睡眠习惯。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