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和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要很骄傲地说:我不是「完美妈妈」,也没兴趣做「完美妈妈」。
当时大宝出生,度过悉心陪伴的一年,我没有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周末没有总是全天候陪她们玩耍,也没有把时间用在精进诸如厨艺这类我不够感兴趣的事上,而是专注于我更感兴趣的自己的职业发展。现在二宝出生有几个月了,产假即将结束,我又会照常回到工作岗位。
我会努力平稳情绪,也有怒火一下子窜上来的时候;我也会和家里老人育儿意见不一致,每天发生观点冲突;我也会偷懒,辅食保证营养就行,绝对不追求精细。
我知道,冒出来的情绪可以用积极的方式消化;我对大多数观点冲突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它们都不「致命」;我把保证孩子「健康」的成本尽量放低,但这只是「偷懒的底线」。
你瞧,我不焦虑,也不「努力」。对我来说,「孩子」只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绝对算不上「完美妈妈」,但是我很满意,我觉得,做个「差不多妈妈」就够了。
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提供的东西不同。
小宝宝特别小的时候,对父母的需要最多,但想要的也最简单:能吃饱,能舒舒服服睡觉,就够了。
长大一些,会爬,会走了,他们开始想要妈妈和爸爸的关注,想要新的玩具,还想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等到再大一些,会说话,能交流了,他们想要的是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游戏,有趣的伙伴,受到理解,得到接纳......
归纳起来,主要是下面三方面:
1. 照料
包括对吃饱,穿暖,受伤了包扎,生病去看医生,定时去牙科检查这样的身体照料,和哭闹了安抚,受伤了安抚,委屈了安抚等等这样的情绪照料。
(小贴士:「安抚「和」哄」可不一样安抚是拥抱,陪伴,让孩子自己渐渐平静下来;哄是跟孩子讲条件:你要是不哭/ 不闹了,我就......)
2. 提供「安全感」
安全感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需要父母从很多细节上来提供。比如固定的住所,足够的食物,总是及时回应孩子对关注和肯定的寻求,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说「不爱你了「」不要你了」这样的话,等等。
3. 提供教育机会
在孩子0 〜3 岁的阶段,学习能力非常非常强。依据自己的经济能力,给孩子提供有趣的绘本,玩具,和小伙伴共同玩耍的机会,口头语言学习的机会等等,非常重要。
要做好这三件事,你不需要是「完美妈妈」或者「完美爸爸」,只要具备一定经济能力,怀抱着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对谁而言都不会太难。
所以,有没有认真想过,「完美妈妈」的形象,是否只是你的需要?
允许我以自己的观察,勾勒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然后告诉你,这么做的害处。
1. 孩子就是我的全部
不少全职妈妈辞职回家的动机之一,是「我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孩子,奉献给这个家」。
。假如你也这么想,请谨慎些单纯为了孩子考虑,一方面,经济问题是一个现实考虑;另一方面,你的角色示范会给孩子带来深刻影响。
我曾有位来访者这样评价她的妈妈:我真不知道,我去上学,我爸去上班之后,她在家里有什么事可做在孩子眼里,自己的妈妈是个「无所事事的全职妈妈」。
2. 我不生气,我不难过
前面我提到自己会「稳定情绪」,但是注意,这跟「压抑情绪」有本质区别。
我通过很多练习让自己的情绪不那么容易受到干扰,这是稳定;为了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好」的一面而压抑感受,虽然不表现出来,但是你和孩子都能感受到。
稳定情绪的方法很多,以后我可以教大家;压抑情绪的恶果是,孩子也情绪压抑,或者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让你的情绪更难压抑。
3. 我多才多艺,是孩子的骄傲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会有很多「家长作业」等待我们完成做得不好,孩子难免埋怨我们;于是我们可能会沮丧,自责,力图变成孩子的骄傲。
其实,如果不力图变成孩子的骄傲,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其一,这是教孩子知道「外部评价」和「自我价值」关系的机会。只有「比别人好「或者」别人说好」,才值得骄傲吗?这是个非常值得和孩子讨论的问题。
其二,这是通过示范,教孩子更加自信的机会。妈妈做的东西没有受到好评?可是妈妈很满意呀!因为......当孩子看到外部评价并不会强烈打击到妈妈,自己也会模仿出类似的心里弹性。
你说,忙不迭「变得更好」更有价值,还是让孩子知道「不用为这种事情沮丧」更有价值呢?
来,舒口气,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一些,对生活的期望值放宽一些。
假如你的孩子目前很健康,你也会为他提供各种适当教育的机会,而且你爱孩子,孩子也很依恋你,那你就已经做得很好啦。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寻找一些切实的解决办法。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问题,然后寻找它的答案。
「变得完美」,并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原创文章: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