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不是个完美妈妈,可那又怎样?

2018-01-23作者:王怡蕊


900.jpg

身为一名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和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要很骄傲地说:我不是「完美妈妈」,也没兴趣做「完美妈妈」。

当时大宝出生,度过悉心陪伴的一年,我没有辞职成为「全职妈妈」,周末没有总是全天候陪她们玩耍,也没有把时间用在精进诸如厨艺这类我不够感兴趣的事上,而是专注于我更感兴趣的自己的职业发展。现在二宝出生有几个月了,产假即将结束,我又会照常回到工作岗位。

我会努力平稳情绪,也有怒火一下子窜上来的时候;我也会和家里老人育儿意见不一致,每天发生观点冲突;我也会偷懒,辅食保证营养就行,绝对不追求精细。

我知道,冒出来的情绪可以用积极的方式消化;我对大多数观点冲突睁只眼闭只眼,因为它们都不「致命」;我把保证孩子「健康」的成本尽量放低,但这只是「偷懒的底线」。

你瞧,我不焦虑,也不「努力」。对我来说,「孩子」只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绝对算不上「完美妈妈」,但是我很满意,我觉得,做个「差不多妈妈」就够了。

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沟通900.png

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提供的东西不同。

小宝宝特别小的时候,对父母的需要最多,但想要的也最简单:能吃饱,能舒舒服服睡觉,就够了。

长大一些,会爬,会走了,他们开始想要妈妈和爸爸的关注,想要新的玩具,还想要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等到再大一些,会说话,能交流了,他们想要的是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游戏,有趣的伙伴,受到理解,得到接纳......

归纳起来,主要是下面三方面:

1. 照料

包括对吃饱,穿暖,受伤了包扎,生病去看医生,定时去牙科检查这样的身体照料,和哭闹了安抚,受伤了安抚,委屈了安抚等等这样的情绪照料。

(小贴士:「安抚「和」哄」可不一样安抚是拥抱,陪伴,让孩子自己渐渐平静下来;哄是跟孩子讲条件:你要是不哭/ 不闹了,我就......)

2. 提供「安全感」

安全感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东西,需要父母从很多细节上来提供。比如固定的住所,足够的食物,总是及时回应孩子对关注和肯定的寻求,即使孩子犯错,也不说「不爱你了「」不要你了」这样的话,等等。

3. 提供教育机会

在孩子0 〜3 岁的阶段,学习能力非常非常强。依据自己的经济能力,给孩子提供有趣的绘本,玩具,和小伙伴共同玩耍的机会,口头语言学习的机会等等,非常重要。

要做好这三件事,你不需要是「完美妈妈」或者「完美爸爸」,只要具备一定经济能力,怀抱着对孩子的关注和关爱,对谁而言都不会太难。

所以,有没有认真想过,「完美妈妈」的形象,是否只是你的需要?

不要做「完美妈妈」

希望.jpg

允许我以自己的观察,勾勒一个「完美妈妈」的形象,然后告诉你,这么做的害处。

1. 孩子就是我的全部

不少全职妈妈辞职回家的动机之一,是「我要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孩子,奉献给这个家」。

。假如你也这么想,请谨慎些单纯为了孩子考虑,一方面,经济问题是一个现实考虑;另一方面,你的角色示范会给孩子带来深刻影响。

我曾有位来访者这样评价她的妈妈:我真不知道,我去上学,我爸去上班之后,她在家里有什么事可做在孩子眼里,自己的妈妈是个「无所事事的全职妈妈」。

2. 我不生气,我不难过

前面我提到自己会「稳定情绪」,但是注意,这跟「压抑情绪」有本质区别。

我通过很多练习让自己的情绪不那么容易受到干扰,这是稳定;为了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好」的一面而压抑感受,虽然不表现出来,但是你和孩子都能感受到。

稳定情绪的方法很多,以后我可以教大家;压抑情绪的恶果是,孩子也情绪压抑,或者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让你的情绪更难压抑。

3. 我多才多艺,是孩子的骄傲

。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会有很多「家长作业」等待我们完成做得不好,孩子难免埋怨我们;于是我们可能会沮丧,自责,力图变成孩子的骄傲。

其实,如果不力图变成孩子的骄傲,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其一,这是教孩子知道「外部评价」和「自我价值」关系的机会。只有「比别人好「或者」别人说好」,才值得骄傲吗?这是个非常值得和孩子讨论的问题。

其二,这是通过示范,教孩子更加自信的机会。妈妈做的东西没有受到好评?可是妈妈很满意呀!因为......当孩子看到外部评价并不会强烈打击到妈妈,自己也会模仿出类似的心里弹性。

你说,忙不迭「变得更好」更有价值,还是让孩子知道「不用为这种事情沮丧」更有价值呢?

做个「差不多妈妈」

156.jpg

来,舒口气,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一些,对生活的期望值放宽一些。

假如你的孩子目前很健康,你也会为他提供各种适当教育的机会,而且你爱孩子,孩子也很依恋你,那你就已经做得很好啦。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现在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寻找一些切实的解决办法。

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到合适的问题,然后寻找它的答案。

「变得完美」,并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原创文章: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相关文章

cover
自有从了娃,当爹当妈的都希望能给宝宝多找几个小伙伴,扩展宝宝的小小社交圈。在小朋友一起玩耍,特别是邀请小朋友来家玩的时候,「临走被孩子借玩具」的情景屡见不鲜。对方娃不依不饶,借不到玩具就不走,满地打滚哭闹,对方家长威逼利诱……一旁陪笑到的咱们, 真是 REAL 尴尬,陷入两难:要不和宝宝好好说?借给人家玩玩?这样又怕委屈了自家宝宝……直接说明拒绝吧,对方家长嘴巴不说啥,心理肯定觉得我很小气,太掉面
cover
妈妈们多少都听过这个词——「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两岁」。只要经历过的妈妈都会有话说, 这个时期的宝宝,简直就是战略级的重型武器, 仿佛一夜之间就从天使宝宝变成残酷嗜血的大型杀伤性武器,破坏你的情绪,撕扯你的耐性,让你无处可逃……今天就来说下这个时期该怎么应对,如何做好准备,不被小怪物们弄得情绪崩溃,保住爹妈的这条老命。terrible 2 战况说明terrible 2 是孩
cover
社区医院疫苗接种区,堪称「人间地狱」,孩子们的哭声此起彼伏,仿佛恐惧是会被传染一样。这里更是一个哄娃技巧的角斗场,家长们拿出浑身解数,哄娃不哭:宝宝别哭,别害怕,不痛不痛~宝宝你是男生,要坚强,不哭了哈……看看妈妈手里的糖?不哭就给你哦~如果恰好有孩子打了疫苗没哭(或者就成功哄停),这位家长就会受到旁边一圈家长的「眼神膜拜」……以上这种情景再常见不过了,只要娃一哭,家长们就各种情绪涌上来:烦躁、不
cover
幼儿园开学时间迟迟未定,神兽们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长,每天跟家长大眼瞪小眼。相看两生厌,一点小问题都容易不耐烦,最后可能都会以家长一顿打和一顿吼收场。都知道打骂教育不对,可长期生活在吼叫之下,会对孩子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家长可能还没意识到。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 · 特洛尼克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静止脸实验中,当妈妈面无表情时,宝宝会崩溃大哭;而一旦妈妈充满微笑,他马上开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