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一种食堂、饭馆随处可见的餐具,用错小心甲醛超标!

2022-10-11作者:丁香生活研究所

外出吃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餐具:

乍一看有点像陶瓷,但端起来发现,咦,比陶瓷轻不少。

仿瓷餐具本质上是一种塑料餐具,光滑表面、易于清理,又比陶瓷结实轻薄,对商家来讲是不错的选择,也有家庭用作婴幼儿餐具、调料碟,或储存食物。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如果你再留心一些,会发现路边小店,火锅店、美食城、还有学校食堂,这种「仿瓷」餐具随处可见。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

符合国家标准的仿瓷餐具,当然是可以用的。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买错用错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就会随之加速析出!

首先,市面上的「仿瓷」餐具有很多种,咱们普通人肉眼几乎看不出差别,但符合国家标准的就一种。

这里面,符合国家标准的有且仅有「纯密胺餐具」。

虽然原材料又有三聚氰胺又有甲醛的,看上去有点吓人。

但它其实是这两种物质反应后形成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属于塑料树脂餐具,有 40 多年的使用历史。

而且,我国对纯密胺餐具的有害物质析出量,做了严格的规定。只要使用得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但难就难在,市面上的产品多,我们日常吃的食物、烹饪花样也多。不太了解仿瓷餐具的人,可能无意中买到并不合规的餐具,再加上错误的使用方式,这些都会加剧餐具材料里有害物质的析出。

所以,如果你在这些地方遇到了「仿瓷」餐具,需要格外注意!

错误使用一:热油高温,远超过仿瓷餐具耐受温度

研究人员发现,仿瓷餐具的高风险烹饪方式中,高温排第一。

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仿瓷餐具,可以耐受 140℃ 高温。

但有些食材的温度远高于此。

比如,油泼面的油温在200℃左右,短时间接触就可能破坏餐具的表面结构。

2016 年江苏省抽检发现,在 200℃ 的热油下放置 10 分钟,便会导致仿瓷餐具鼓包、分解,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图片来源:商家评论区、电商平台

因为密胺餐具是在高温条件下固化成型的。制作过程中,内部温度较低,固化不完全。一旦表面破损,内部结构暴露,甲醛和三聚氰胺的析出量会急剧增加。

表面破损越大,析出量越高。

而不合规的脲醛树脂材料,表面破损后甲醛析出量更加惊人。

酸性溶液中浸泡9次后,脲醛树脂样品表面磨损,甲醛迁移量是第 1 次浸泡的 10 倍。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6]

所以,油泼面、水煮鱼、水煮肉片这类需要热油的食物,厨房里刚炸出来的辣椒油( 150℃ 左右),不推荐用仿瓷餐具盛放。

类似的,油炸食品也要慎重。

一般油炸食品的烹饪温度在 160 ~ 180℃,出锅后瞬时温度很高,很可能会破坏餐具的表面结构。

错误使用二:反复加热,加速餐具老化

最常出现这个问题的就是各种小碗蒸菜。

虽然小碗蒸的温度比热油低很多,但它要长时间给餐具加热,这是加速有害物质析出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密闭的蒸锅、蒸箱温度会高于 110 ℃。小碗菜做好后,还会放在温水、蒸锅里保温。这都是典型的错误用法。

图片来源:网络

2021年,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抽取 70 家学校的 100 批仿瓷餐具,集中检测。

检测发现,在 100℃ 水中浸泡 1 小时后,有 14 个批次甲醛或三聚氰胺析出量超标。

高温蒸煮会加速有害物质析出的结论,也被其他研究交叉验证。

有研究发现,在 90℃ 的蒸馏水中浸泡 4 个小时之后,部分样品中三聚氰胺析出量,已经超出了国家标准的2.5 毫克/千克。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

另一研究发现,混合材料和脲醛树脂餐具在 70 ℃ 加热 2 小时后,甲醛析出量也超出了国家标准 15 毫克/千克 3 倍还多。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6]

其中,甲醛析出量值得我们格外注意。

脲醛树脂餐具在 70℃ 的温水里浸泡 2 个小时后,甲醛析出量达到了 50.6 毫克/千克。

按照一餐吃 2 个菜,大约 400 克来计算,甲醛的摄入量达到了 20.24 毫克。这比 60 公斤的成年人的单日摄入量上限,还多出一倍。

现实中,小碗蒸的烹饪温度比实验温度还高。而且,碗里装的食物、调味料,成分也比蒸馏水复杂很多。

可能有细心的读者发现了,上述实验里密胺餐具的表现可圈可点。那是不是说,用纯密胺长时间蒸煮就绝对安全呢?

很遗憾。

小碗蒸,是在高温中长时间加热,而且是反复、长期的加热,可能会加速餐具老化,加重甲醛的析出情况。

所以,高温蒸煮还是别用仿瓷餐具了。

类似的,较长时间保持高温的食物(例如过桥米线,中心温度不低于70℃),也不推荐仿瓷餐具。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错误使用三:放醋或酸性液体,加速有害物质析出

看到这,很多人会觉得:无非就是避开高温、不要加热么~没事,我们都用这种餐具盛凉菜。

这就又踩了第三个雷区:很多凉菜里放的醋可不少,而长时间盛放酸性液体,也会加速仿瓷餐具里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析出。

我们常常在火锅店、麻辣烫店看到这种一排一排的调料碗。

大多数调料是安全的,除了醋。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

不少实验都证明:和水相比,酸性溶液会加速有害物质析出。

再考虑到盛放时间,就更糟糕了。

有试验发现,室温下把酸性溶液放在最安全的纯密胺餐具里,8 小时后,三聚氰胺析出量陡然上升。

放置 2 天,试验人群的三聚氰胺每日摄入量,已经接近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 0.2 毫克/千克体重。

根据国家标准,食醋中总酸浓度大于等于 3.5g/100ml,试验时会用 3% ~ 4% 的乙酸溶液作为模拟物。以上实验采用 4% 乙酸溶液作为食醋模拟物。 

国家标准要求,接触食品的塑料制品有害物质总迁移量应小于 10 毫克/分米²。研究显示,在酸性溶液中放置 16 个小时,三聚氰胺的单项析出量,就已经接近这个标准,如果考虑其他的有害物质(例如甲醛),结果可能超标。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1]

也就是说,食醋、白醋、苹果醋之类的酸性液体,不推荐用仿瓷餐具长时间储存。

同理,提前制作好的凉拌黄瓜、醋泡花生等凉菜,因为带有酸性液体,也不推荐用仿瓷餐具储存。考虑到餐馆备餐可能会提前准备好凉菜、放很久,还是谨慎为好。

不过用密胺杯喝碳酸饮料,或者苹果汁、酸梅汤之类的酸性果汁问题不大。

试验证明酸性溶液中、常温、 4 小时,密胺餐具未检出三聚氰胺。平时吃饭、聊天时喝酸性饮料,大约 2 个小时,不用担心。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2]

购买仿瓷餐具,看好这 4 点

看到这儿,是不是有人已经给「仿瓷」盖上了高危的章?

没必要没必要。

只要避开错误用法,仿瓷餐具还是可以放心使用的。我们整理了 4 个要点,来,笔记准备好了~

01

认准标识

开头说过,目前国家认证可以接触食物的仿瓷餐具,有且仅有「纯密胺」餐具一种。

外观上,仿瓷餐具长得都差不多,很多商家可能不知道怎么识别。

其实很简单,看包装就好。

密胺餐具标识:

⭐️ 外包装上清晰标注名称、材质、生产厂商、厂商地址等基础产品信息。

⭐️⭐️ 作为国家生产许可证发证产品,应该有「QS」标识和编号。

⭐️⭐️⭐️「MF」标识,这是纯密胺材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认证。

❌ 竹纤维

「竹纤维餐具」是在密胺树脂中添加了竹粉,但今年山东省一次抽检结果显示,有害物质析出量超标的占 62. 5%。因此,我们不推荐购买竹纤维仿瓷餐具。

❌「UF」

「UF」标志意味着原材料是脲醛树脂,安全性远不如密胺,也不符合国家生产标准。

如果要给家里的宝宝购买儿童餐具,还需要额外注意这 2 点:

✅ 儿童餐具标识

国家对于给儿童使用的密胺餐具,制定了更严格的生产标准,所以建议购买标明「儿童使用」的餐具,在外就餐时不建议使用。

✅ 首选浅色

由于彩色产品的工艺更加复杂,可能会有重金属析出的问题,购买时建议选择白色或浅色的餐具。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另外,最好在可靠的大型商超购买,网购更要谨慎。2020 年上海市抽检,发现网上很多宣称是「密胺」的餐具,只有 22.3% 是真的密胺材质。

02

禁止微波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密胺餐具不能用于微波炉加热使用。很多餐具上也有相关标识。

除了高温会加速有害物质析出之外,微波还可能会导致餐具变色、开裂。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5]

但并不是所有商家都知道这一点。

有学者调研了115家餐厅,发现其中 20 家还在用仿瓷餐具微波加热食物。小吃店、快餐店、食堂、饭店,都有这种情况。

大家在学校小卖部,有没有见过那种微波热一热就卖的小汉堡、热狗肠?很可能店家就用的是仿瓷餐具。

所以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仿瓷餐具,不要进微波炉加热!

03

安全温度:60 ℃

在低温环境中,密胺材质相对稳定。

即便是苛刻的酸性溶液,短时间内 60℃ 以下纯密胺餐具也是安全的。

60 °C 以下,酸性溶液中的三聚氰胺迁移量较小且变化不大, 高于 60 °C 时骤然增大,温度越高,增幅越大,100 °C 时三聚氰胺迁移量是 60 °C 时的 123 倍。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7]

咱们家常菜的最佳食用时机是烹调后出锅稍冷,在 60 ~ 65 ℃ 左右。一般的米饭、面食出锅稍微降温,即可达到温度要求。

保险起见,儿童辅食可以先降温,再盛到餐具中食用。

04

及时更换

密胺餐具的使用寿命是 2 ~ 3 年。在洗碗时,最好用柔软的清洁工具。

钢丝球会破坏餐具表面的结构,加速餐具中有害物质的释放。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5]

有条件的商家可以使用大型洗碗机,只要不选用强酸强碱洗剂,对密胺材质的伤害较小。

当然了,遇到餐具变色开裂的情况,最好也立刻更换。

前段时间,有顾客发现某商家使用的仿瓷碗底颜色较深,商家回应是用钢丝球刷碗造成的,规定只要变色就更换。

图片来源:新京报

看到这种塑料餐具,大家心里可能多多少少有点打鼓。

其实「谈仿瓷色变」大可不必。

毕竟只要选用合格的产品,规范化使用,还是很安全的。

我们在调研时,也发现了一些优秀的商家。

比如,有的小碗菜用了「密胺+不锈钢内胆」的组合餐具,防烫手的同时,避免食物直接接触,一举两得。有的干脆用陶瓷餐具,虽然烫手,但安全性上去了。

喜欢小碗蒸的朋友,可以选择用这两种餐具的店铺。

图片来源:商家评论区、自己拍的

还有一些麻辣烫店,直接用食醋的原装玻璃瓶,省钱又安全。

图片来源:电商平台评论区

综合来讲,平时我们下班、放学,到熟悉的小店里吃个热汤面、水饺、炒菜。因为时间短,温度又不会太高,一般问题不大。

毕竟一口温热、熟悉的食物,本来就是忙碌生活中的慰藉。

只是食品安全无小事。

希望看到文章的你能 点个赞 ,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最好背诵并默写全文。

也希望你能 转发 这篇文章,提醒身边的商家和朋友,享受便利的同时,不要忘了小心、专业使用仿瓷餐具,这样才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合作专家 赵朱雪子 食品包装工程师 食品创新与产品设计硕士

合作专家 孙亚飞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

科学审核 谢飞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

内容策划 阿七

监制 Emma

封面图来源 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GB 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S].

[2]鲁杰. 密胺餐具在餐饮业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其聚合起始物危险性评估[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

[3]郁强,李颖,仲召昊,杨丽,王福永.密胺餐具产品质量分析[J].现代食品,2017(23):78-81.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7.23.029.

[4]黄伟,杨雪娇,邹定波,付登洲.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的迁移规律[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47(03):291-293.

[5]黄伟,杨雪娇,邹定波,黎群娣.密胺餐具中甲醛迁移行为的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2,28(07):746-748.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12.07.023.

[6]姜欢,商贵芹,陈智栋,赵敏,王文烨.脲醛树脂制品中甲醛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J].食品与机械,2013,29(02):73-76.

[7]罗美芬,郦明浩.学校食堂在用密胺和不锈钢餐具检测及风险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06):2497-2502.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1.06.067.

[8] 卫生部关于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相关问题的答问[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9(1):2:

http://www.nhc.gov.cn/wjw/zcjd/201304/9924a5348f1f492a85b246eff67b3192.shtml

[9] WHO (1993)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 Second Edition.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Geneva. p. 98.

[10]Poovarodom N, Tangmongkollert P. 2012. An attempt to estimate service terms of tableware made of amino resins. Food Addit Contam: Part A. 29:1791–1799.

[11]倪敏,吕水源,戴金兰,等. 食品接触产品中三聚氰胺的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食品学报,2014,14(2):

234-239.

[12]井伟. 食品接触材料中三聚氰胺检测、迁移及控制技术[D].福建农林大学,2012.

[13]许超,郭振梅,张建茂,张智力.基于竹纤维餐具中有害物质迁出的分析研究[J].塑料工业,2022,50(05):130-133.

[14]李洁君,孙梦捷,赵镭.网购密胺餐具的质量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22):8400-8405.DOI: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0.22.046.

[15]严欣,冉文生,李漫江,李良,龙泽荣.密胺餐具中甲醛、重金属的迁移量研究及风险分析[J].包装工程,2019,40(13):86-90.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19.13.012.

[16]商贵芹,王红松,寇海娟,陈明,徐飞.蜜胺仿瓷餐具甲醛和三聚氰胺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规律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06):1221-1224+1228.

[17]罗琳.密胺塑料中三聚氰胺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2):40-42.

[18]魏博.家庭烹调油温的观察与运用[J].服务科技,1998(04):44.

[19]2016年密胺餐具产品监督抽查质量分析,江苏省人民政府,2016(03):

http://www.jiangsu.gov.cn/jsgovbz/cxjs/201603/t20160303_423359.html

相关文章

cover
每次买到一个新水杯,总感觉那两天喝水都特别开心。挑水杯时,除了关注颜值,很多人还有疑惑:用什么杯子喝水更健康?这水杯怎么喝着喝着就有味儿了?水杯不好,喝水会中毒?其实,正常水杯不会轻易就「渗出有害物质」,但挑水杯的确有点讲究,现在就来教你挑一款靠谱的杯子。塑料杯塑料的种类很多,好坏不一。推荐一个简单粗暴的挑选方式:注明「可微波加热」的,安全性好,能用;没有注明的,「保守」使用,水别装太久,特别是酸
cover
俗话说,水杯选得好,天天喝到饱。在关注杯子颜值的同时,其实很多人来问过丁香医生——用什么类型的杯子喝水更健康?我这水杯怎么喝着喝着就有味儿了呢?用错了水杯真的等于喝毒吗?挑水杯确实有讲究,但也不会轻易就「渗出有害物质」。今天请云无心老师来聊聊如何从形形色色的种类中,挑选一款让你心仪的杯子。玻璃杯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从安全性角度来说,玻璃杯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它基本不会渗出有
cover
餐具,几乎人人都离不开,哪怕是穷得只能讨饭,或是遁入空门化缘为生,一套合适的「餐具」也不可或缺。那不少人就会纠结,这家里的碗筷多久换一次合适?市场上各种材质的餐具,买哪一种更好呢?我们常说餐具,主要包括碗、盘子、杯子、筷子、勺子、刀叉等等。看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各种盛饭、盛酒的器具,让人隐约觉得餐具的保存年限似乎可以有个几千年,我们一辈子只用一套餐具也不是什么难事。话也不能这么说,不同材质的餐具寿命
cover
某媒体:筷子或案板用久了会滋生各种霉菌,轻者可能导致感染性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严重发霉的筷子或案板会滋生「黄曲霉素」,该物质已经被广泛认定可诱发肝癌。某媒体:有一家人不幸得癌症,原因竟然是他们家的案板和筷子长期不换,被黄曲霉污染。事实真的这么吓人吗?长霉未必是黄曲霉案板和筷子长霉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南方潮湿的梅雨季节,但你不用太担心。霉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绝大多数霉菌并不会影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