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也一样: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晒出「阳了」的消息。
图片来源:朋友圈
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我们中间的很多人可能都难免经历一次感染。
那些还没「阳」的人中,一些人已经认命,觉得戴不戴口罩无所谓了;一些人觉得与其每天担惊受怕,不如索性阳了算了,这样短时间内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起码短时间内不会再次感染。
图片来源:聊天截图
对于这个想法,我们的建议是相反的:
阳的时间能晚一点就晚一点
最好挺过这 1 个月
于公于私,都好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这是传染病在人类社会的新增病例图。
几乎已经形成共识的是:如果传染无可避免,最好的情况是压平曲线。感染速度,降低曲线斜率,让新增病例不至于超过医疗系统的承受能力。
这样大多数人在经历一次轻症感染后,获得短期抵抗力;少数脆弱人群即便发生危险,也有强大的医疗系统兜底。
否则如果感染速度过快,发生「快速过峰」,结果必然是医疗挤兑——大批的患者涌入医院,发热门诊爆满。一些患者需要排队整夜才能见到医生,很多患者都检测出新冠阳性,普通门诊和病房也陆续出现阳性患者……甚至很多地方医护人员都阳了。
这个曲线的斜率,和你我每个人的行为有关。
尽可能保护自己,晚一点阳,是我们为压平曲线能做的最大的事情。
目前,我们各个城市正相继迎来第一波奥密克戎高峰期。根据此前中国香港、澳大利亚等地的经验,这个时间段可能持续 1~2 个月的时间。
如果感染无可避免,错开就医高峰期感染,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感染后的风险。
年轻人感染后总体是无症状和轻症,但是出现重症的可能性和概率并不是 0,而在事件发生之前,谁都不能百分百保证自己能绝对安全。
比如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出现持续性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嗜睡、惊厥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去医院,甚至住进 ICU 。
如果这个时候,门诊爆满、需要在寒冬中排队七八个小时、或者医院没有病床……就把自己放在很大的风险中。
尽管概率很低,但万一落在自己的头上,就是百分之百。
况且,那些有老人、有孩子的家庭,会风险更大,更需要充足医疗资源的兜底。
奥密克戎传播很强,一人中招,全家变「阳」是大概率的事情。如果你家里有老人,老人重症/死亡的风险本就高,更需要充足的医疗资源兜底。
在中国香港 2021 年 12 月到 2022 年 12 月的奥密克戎浪潮中,80 岁以上的老人中,34.6% 的人需要住院,相当于每 10 个老人中,就有 3 个需要住院。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如果感染高峰期,重症的老人得不到及时救治,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差距了。
孩子感染后尽管重症的风险非常低,但是并不等于不需要去医院。
很多孩子不懂得表达,如果孩子高烧不退,浑身疼痛,做过家长的人应该都了解,第一时间就是想冲进医院吧?如果这个时候,号都很难排到,到时候一定是很着急的。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
避开开高峰期感染,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里人。
虽然奥密克戎传染性极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波感染,但是还是要继续做好防护,让自己「阳」的时间,能晚一点,就晚一点。
这样,从整体上看,就能减缓新增,压平曲线;对于自己来说,即便万一发生重症/危急情况,也有强大的医疗资源可以兜底。
或许从来没有其他事情,像在传染病面前一样,我们彼此之间的命运联系如此紧密。
每个人既是病毒的受害者,也是病毒的传播者,每个人的行为都决定着疫情的形势。
所以这段时间,我们号召每个人——
继续保护好自己。戴口罩 / 勤洗手 / 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即便感染,也减少接触的病毒载量。
打疫苗。没打疫苗的人尽快打,有条件的接种第 4 针,即便感染,也最好是打疫苗之后感染,降低重症风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当下,我们只需要人人都保护好自己。
本文专家:周叶斌 遗传学博士 药企研发科学家
策划:小乙 丨 监制:Feidi、王辘
参考文献:
[1] https://www.covidvaccine.gov.hk/pdf/death_analysi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