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后,大家都遭遇了不少身体上的痛楚。像发烧、刀片嗓我们尚有心理准备去应对,但有一种难受却来得异常凶险——咳痰困难。
卡在气管里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一瞬间呼吸困难,差点告别这美丽世界。
其实,咳痰困难主要是身体太干了。持续发烧会让水分大量蒸发,再来个刀片嗓更是喝不下水,这些都会导致痰液粘稠,不容易咳出。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只要多多喝水稀释痰液,就会有所缓解。但是,对于老年感染者尤其是因病长期卧床的老人,卡痰会变得十分危险。
老年人咳痰能力差,不及时清理痰液,很可能出现痰堵窒息。
更让人冒冷汗的是,当危险发生时,家人可能根本察觉不到,或不知如何解决。
一段与同事的对话,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掌握一些辅助咳痰的方法,真的非常有必要!
很多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比如脑梗死、脑卒中后遗症)以及长期卧床的老人,往往有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差,很难自主咳痰。
一些神经肌肉疾病患者(比如重症肌无力、渐冻症)甚至完全没有自主咳痰的冲动。
当他们直面感染新冠的挑战时,需要家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咨询了呼吸与危重症科医生,整理出一份有效排痰化痰的方案。
➊ 化痰药一定要早期使用
当老人出现咳嗽症状,反映痰液粘稠咳不出来的时候,就要使用化痰药了。
出现咳嗽,说明呼吸道黏膜已经损伤,对于本就体质较弱的老年人来说,更容易继发细菌感染产生不易咳出的黄粘痰。
所以化痰药一定要积极用、早用。
⚠️ 注意:个人情况比较多样,具体治疗和用药方案请咨询医生,根据医嘱和药物说明使用。处方药需要开具处方,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另外,即便不是因为感染新冠,咳痰能力差的老人家中也应该常备这些药物。并且可以准备多种,交替使用。
➋ 家人帮助拍背排痰
多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拍背、翻身,也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方法。迅速而有力的拍击可以震动气道,让痰液顺利排出。
拍背排痰方法
第一步
避免平卧,根据家人的身体状况,侧躺、半卧、坐着都可以。半卧时可以在家人背后垫枕头、被子,让家人的上半身抬起至少 30 度。
第二步
手心拱起来。在背后或前胸,从下往上、从两侧向内拍击。力度要适中,用手腕发力,每秒 2~3 次,一侧拍 10 分钟,再换另一侧拍 10 分钟。
侧卧拍背:拍哪一侧,哪侧身体在上。比如拍右肺时,患者左侧卧。拍左肺,患者右侧卧。
⚠️ 遇见痰特别多的情况,拍一次可能不够,可以隔几个小时再重复。如果刚吃完饭,可以过一小时后再拍。
⚠️注意避开乳房、心脏、肾脏、脊柱和骨头突出来的部位,以及衣服上拉链和钮扣的位置。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果发生头晕、气喘、心跳加速甚至人发紫了等情况,立刻停止,拨打 120 叫救护车。
对了,现在也有家用的多频振荡排痰机,可以代替人工拍背。
不过这种仪器价格比较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考虑购买。在使用时对体位也有一定要求,需要用枕头等软物垫高腰部,帮助痰液引流。
➌ 特殊情况,遵医嘱服用抗生素
⚠️ 注意:抗生素是消灭细菌的,对新冠病毒无效。
感染新冠早期一般无痰或有少量白痰,但如果出现了黄粘痰并且痰量增加,有可能合并了细菌感染。
这时需要尽快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咨询呼吸科、感染科或内科医生,必要时可根据医生建议以及个人情况开具抗生素药物,控制细菌感染。
注意,抗生素对新冠病毒无效,不推荐自行购买和服用。
重要提醒:服药期间,严禁饮酒、喝含酒精的饮料、服用含酒精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
如果还有力气咳,还能起身、站立,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人,同样优先使用上面提到的化痰药。
越早期使用,咳痰带来的黏膜损伤就越小,尽快排出分泌物也有利于避免肺部感染。
除了用药,咱们也可以通过下面这套动作,让痰液更轻松地排出。
有效咳痰法
有效咳痰,不能只靠嗓子出力,也要靠胸腔发力。
第一步
找个舒服的地方坐下,尽量坐直,不要弯腰驼背。
第二步
深呼吸 5~6 次,每次吸气的过程中,能感觉肋骨往外扩张,最后一次深呼吸后憋气 3~5 秒。
第三步
身体微微往前倾,胸部和腹部同时发力,做 2~3 次短而有力的咳嗽。
⚠️以上三步需要连贯进行,尤其是咳嗽的过程尽量一气呵成,不要停顿,也不要持续太长时间。
⚠️ 骨质疏松的老人,胸部、腹部有伤口的人,要谨慎,避免用力太猛导致骨折或伤口疼痛。
对了,大家可能还看到过这种趴着咳的体位引流法。我们咨询呼吸科医生发现,这种排痰方法的前提和禁忌非常多,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图片来源:小红书
比如有些朋友不仅咳痰,还有鼻塞、呕吐、食管反流等症状,使用这种方法可能被鼻涕、呕吐物堵住气道,有呛咳、窒息的风险。
如果刚吃完饭、喝完水,用这个姿势,痰还没有咳出来,饭和水先呕出来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总之,能用其他方法,咱就尽量不让自己和家人冒这个险。
好啦,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大家还有哪些感染后的问题和诉求,也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 转发 给更多人。家里有需要照顾的老人,一定记得 收藏 起来,有备无患。
在这场让无数人面临疾病与痛苦的挑战中,父母长辈是最脆弱无力的人。
但好在我们还有科学知识、爱与关怀,能在困难中共同支撑彼此安慰。
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这个冬天。
本文合作专家:赵晓赟 天津市胸科医院 呼吸科 主任医师
本文合作专家:孙士芳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呼吸科 副主任医师
本文合作专家:蒋永源 第三军医大学呼吸科硕士
本文审核专家:郭慧慧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呼吸科 主治医师
策划:梦兄、煮碗鱼 | 监制:王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