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是偷懒、消耗、拖延……的同义词。
但今天,我们要为「摸鱼」正名。
「摸鱼,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人类,需要摸鱼」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项目完成后,感觉自己被掏空
同事、朋友们的真实经历
明明很努力地集中注意力
但就是做不到
同事、朋友们的真实经历
或者规划了非常细致的下班自我提升计划
却沉迷短视频到深夜
图源:U 表情包
这些情况可能都是大脑在提醒你
暂停一下,思考不动了
快清理缓存
大脑指挥着我们所有的行为:
复杂的脑力劳动各有不同,疲惫的感觉却非常类似。
长时间「脑力劳动」后,大脑为什么会感到疲劳?近期发表在《当代生物学》的一篇论文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
脑力劳动后感觉疲惫,可能是因为大脑中堆积了一些废料,例如——谷氨酸。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大脑要统筹管理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信息传递。
但传递信息有个基础:需要载体。兽骨是甲骨文的载体,岩石是壁画的载体,纸张是书信的载体,空气是声音的载体。
谷氨酸,就是大脑中的信息载体(化学信使),可以将信息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如同纸张一般的存在。
比如一个简单的「喝热水」,掌管上肢的神经细胞和掌管口腔咽喉的神经细胞就分别会收到指令,并继续传递执行。
处理的问题越复杂、越艰难,需要传递的信息就越多,大脑产生的「纸张」谷氨酸,也就会更多。
图片来源:中青在线/ChatGTP
当你和客户唇枪舌战,查看生涩难懂的文献,脑暴创意方案,查找代码 bug……总之,当你聚精会神地攻克一个个难搞的问题时,大脑也在以超高的速度处理和传递海量的信息。
(*大家还有什么艰难的、不被认可的、被忽略的脑力劳动,都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让我们共同哭泣)
这些用于传递信息、思考问题的「纸」,会暂时堆积在大脑内,越堆越多。
堆积的谷氨酸如果不及时清理,会成为一种代谢负担,影响后续信息的正常传输。
研究发现,当连续高强度脑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大脑外侧前额叶皮层(IPFC)累积的谷氨酸浓度会变高。
IPFC 区域是负责帮我们做出理性选择、的关键位置。谷氨酸在这一区域的积累会让理性决策变得更加困难,人就会感到「脑子转不动了」。
现在,我们知道了很多时候「大脑无法思考」的状态是因为谷氨酸堆积过多,那么,让大脑恢复正常的正确做法就应该是:
降低大脑中的谷氨酸浓度,
让聪明的智商重新占领高地。
这个时候,无论你有多想聚精会神的思考,大脑都会主动指挥我们去做一些「不需要思考」,并且短期就能收获愉悦回报的活动,说人话就是:
该 快乐 摸鱼了。
新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研究团队召集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分为两组,分别做困难的(A 组)和简单的(B 组)任务。
通过磁共振光谱(MRS)持续监测两组人整个工作日的大脑代谢物,发现,A 组成员在认知控制脑区积累了更高的谷氨酸,并同步出现了认知测试得分下降、自我报告感到大脑疲劳的现象。
这时,研究人员给这些「搬砖」一天,累坏了的打工人两类奖励选择:
结果发现:处于认知疲劳状态的 A 组打工人,更倾向于选择金额低但马上兑现的奖励。
相比于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到项目成果的满足感,刷几个短视频、听首歌、打一会儿游戏带来的快乐显然更加简单直接,更贴合认知疲劳状态下人的选择。
简单说就是:太累了, 我 大脑现在就要快乐。
研究人员还特别指出,有人在高强度用脑后并不会觉得累,其实大脑已经很疲劳了,只是自己感觉不到。
这时,主观上可能很亢奋,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奋战一个通宵,然而谷氨酸已经在脑细胞外部悄悄积累,让人的思考效率变低,让决策失误变得更多。
给大脑「清理缓存」,真的很重要。
高强度工作一段时间后,建议大家停下来干点儿别的,比如,摸会儿鱼,这是为了后续工作更高效、更清醒。
比如连续开车两小时后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比如上课 45 分钟就要休息 10 分钟,比如工作一会儿就要站起来去喝水吃零食上个厕所……
当大脑喊你去摸鱼的时候,
你最好听话一点。
尤其是在周五的下午。
本文审核专家 谢世泽 神经科学研究所在读博士
策划制作
作者:项栋梁
策划:维克羊 | 监制:Feidi
插画:壮壮 | 封面图来源: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Antonius Wiehler. Francesca Branzoli. Isaac Adanyeguh. Fanny Mochel. Mathias Pessiglione A neuro-metabolic account of why daylong cognitive work alters the control of economic decisions. Current Biology. 2022; 16: 3564-3575
[2] Molden D.C. Hui C.M. Scholer A.A. Meier B.P. Noreen E.E. D’Agostino P.R. Martin V.Motivational Versus metabolic effects of carbohydrates on self-control. Psychol. Sci. 2012; 23: 1137-1144
[3] Hagger M.S. Chatzisarantis N.L.D. Alberts H. Anggono C.O. Batailler C. Birt A.R. Brand R. Brandt M.J. Brewer G. Bruyneel S. et al.A multilab preregistered replication of the ego-depletion effect. Perspect. Psychol. Sci. 2016; 11: 54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