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粮很好,几乎所有人都应该多吃。
原因有 3 点:
但是我们在买粗粮的时候,特别容易买错。
结果粗粮的优点没享受到,反而吃下了太多高 GI、高能量食物,堪比直接吃米饭、白糖了。
下面 8 种是最常见到的「伪粗粮」,千万别买错了
01
粘粘糯糯的粗粮
缺点:支链淀粉多,吸收快升糖快
大黄米、糯小米、糯玉米等黏糯的主食,确实是粗粮,也有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等优势,是不错的主食选择。
但如果想用它们控血糖,就不太合适了…
它们的升糖指数(GI)可能白米饭还高。
粘性主食黏黏糯糯的口感,主要来自于丰富的「支链淀粉」,有 2 个特点:
结果就是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GI 更高,控血糖人群可得少吃。
02
粗粮糊糊
缺点:原有结构被破坏,消化吸收加快
如果是无糖的杂粮粉杂粮糊糊,食用方便,其实也挺不错的。
问题还是在升血糖上……
这是常见的粗粮正常做饭和打成糊粉之后的 GI,打成糊糊之后,顿时从低 GI 食物迅速变为高 GI,升糖指数堪比白米饭了
大多数粗粮都有一个特点:难煮。粗粮颗粒内部很紧密,淀粉被膳食纤维等成分层层包裹,水分不容易进入内部。
研磨成粉之后,膳食纤维虽然还在,但层层包裹的结构被瓦解,可消化淀粉也就暴露出来。
被研磨得越细,暴露出的可消化淀粉比例就越高,加热后更容易糊化(更快熟),与淀粉酶接触的面积也越大,就越容易被消化吸收,升高血糖的速度也就越快。
想控血糖,还是尽量别把杂粮做成糊糊啦。
03
膨化粗粮
缺点:膨化处理使谷物结构发生变化,消化吸收加快
膨化处理会改变谷物的结构,像挤压式膨化呈片态结构,气流式膨化呈蜂窝状结构。谷物颗粒原本紧密的结构变得更「疏松」,更加容易消化吸收,升高血糖的速度也加快了。
比如,可可米 (家乐氏)GI 为 77、卜卜米(家乐氏)GI 为 88。
结果是:消化吸收速度变快, GI 升高。
04
一些粗粮饼干
缺点:为照顾口感加入大量油和糖,热量飙升
粗粮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口感通常比较粗糙,加工时通常会加入油脂,让口感更细腻一点,更容易吃下去。
拿某电商平台销量 Top 5 的粗粮饼干来看,100 克里有 6.2 克膳食纤维,的确不低。
但再看下配料表的前五项:植物油和添加糖,哪个都没少放。脂肪含量高达 33%,和薯片有得一拼。
吃这些膳食纤维的同时,也吃掉了相当于 3 碗饭的热量啊!
05
一些「伪粗粮」麦片
缺点:是麦粉、玉米粉等「精白」淀粉制成的「合成」麦片,不是真全麦
很多麦片打着燕麦麦片的美名,但配料表第一位并不是纯燕麦。
例如下面这款麦片,配料表排名第一的麦片,其实是用小麦粉、玉米粉等精制谷物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合成麦片」,燕麦只在里面占了一小丢。
为了提升口味和香气,第 2 位加植脂末,第 3 位加白砂糖……
一番操作下来,热量攀升、GI 升高,粗粮的好处消失得无影无踪。
真麦片,关键有 3 点:
06
八宝饭
缺点:主要成分是升糖指数高的糯米,还会添加白砂糖和油
八宝饭看起来啥粗粮都有一点,实际上是当之无愧的高 GI 食物,排在前头的白糯米、紫红糯米都是升高血糖的一把好手。
刚出锅的热糯米饭,血糖反应是非常高的,超过白糖,更高于普通粳米。体外试验发现,20 分钟就达到了淀粉的分解高峰。
很多八宝饭中还会添加果葡糖浆、白砂糖、蜜饯等,精制糖含量不低。
吃完一大碗(一般是 300~400 g),几乎摄入了 700~800 千卡热量,堪比 4~6 碗米饭。
07
伪粗粮馒头
缺点:当心配料表第一名还是面粉,其实就是「加了料」的白馒头
这是某品牌全麦馒头的配料表,排名第一的「全麦粉」其实是小麦粉加麦麸组合而成的,并不是真正的全谷物。
排名第二的就是白砂糖,比水加得都多,全麦粉的作用不见得发挥出来,而白砂糖对升糖的带动作用却是实实在在的。
买的时候注意看配料表,优先选择第一名是全麦粉等粗粮粉的,更重要的不要添加太多白砂糖等配料。
08
红豆吐司、粗粮面包等
缺点:粗粮只是点缀,本质还是精制面食
类似上面的杂粮馒头,市面上很多粗粮面包,粗粮只是看起来健康的点缀,真实的身份还是精制面食、加工点心。
例如下面这款红豆吐司,每 100g 热量为 325 千卡,堪比 2 大碗米饭。
配料表中,含量排名第一的是小麦粉(面粉),第二是水,接着就是白砂糖,红小豆的量比油脂还少。
为了照顾口感,还增加了食用油脂制品等,这些都在增加食物的热量,拉低健康指数。
选杂粮面包时,尽量选择配料表中第一位为全麦粉等粗粮粉的,同时注意糖和油脂,最好无额外添加或少添加的。
粗粮挺好,但粗粮制品真的鱼龙混杂。
目前对于粗粮产品,还没有一个非常严格而准确的定义,很多食物都可以自称粗粮以假乱真。
买到错误的产品,不仅不能帮助控制血糖和热量,反而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健康,还多花了「健康」的冤枉钱。
要想选择到真正的粗粮,关键看这 3 点:
可以用这 3 个标准对照一下你自己在吃的粗粮,是不是真正「粗」。
本文合作专家:李圆圆 注册营养师
本文审核专家:云无心 食品工程博士 资深食品研发人员
策划:小乙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 杨月新.中国食物成分表 标准版.第6版/第一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3]刘芳,曾悦,刘波,范志红.加工方法对红小豆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
[4] 卢家灿,梁晓丽,范志红等.不同烹调方式淀粉食材的血糖反应和饱腹感反应.中国食品学报,2021
[5] 董洋,范志红,刘雅莉.焙烤打粉杂粮的淀粉消化组分及餐后血糖反应.中国食品学报,2016
[6] 胡玉华等.挤压膨化技术在谷物加工中的应用粮油鱼饲料工业.2014.
[7] 李璐等.挤压膨化对谷物营养成分的影响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
[8]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9] Saiyavit Varavinit et al.Effect of Amylose Content on Gelatinization, Retrogradation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Flours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of Thai Rice.Starch,2003.
University of Sydney.GI food advanced search : http://www.glycemicindex.com/foodSearch.php
[10] 潘海坤,王淑颖,范志红.糯小米和大黄米的餐后血糖反应和饱腹感评价.中国粮油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