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规范地用药,对患病老友来说是个很严肃的问题。
比如不少高血压老友的血压一直控制不好,严重的话会导致脑出血住院。究其原因,除了生活方式不够健康之外,在服药的依从性和规范性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1. 不遵医嘱,自己「加减」药量
不少老年治病心切,会要求医生给自己多开药,或者自行超医嘱剂量服药。
与此相反,还有的老友坚信「是药三分毒」,把「按医嘱服药、吃够疗程」的叮嘱抛之脑后,病情刚有好转,就私自降低药量甚至停药。
其实,这都对身体很不好。
以高血压治疗为例,随意改变降压药的用量,很容易造成血压的波动,不利于稳定降压。
这种波动可能自身察觉不到,却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损伤。
对于高血糖老友也是如此,降糖药物剂量的随意调整,一旦造成低血糖是很危险的。
这种「我觉得应该……」的想法,往往事与愿违,不但延误治病,还可能造成病情加重、药物中毒等不良后果。
2. 吃错药或者重复服药
因为记忆力减退、痴呆、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有些中老年朋友在刚开始服药时还能记得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不久就忘了或混淆了。
加上有些药片的大小、颜色等外观差不多,扔掉了外包装后很难区分。
有些老友不经确认就自己凭印象服药,导致吃错药或重复用药的问题。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3. 多种药「搓堆儿吃」
有的老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吃多种药。为了省事儿,或者为了避免漏服药,养成了搓堆儿吃药的习惯。
反正都是吃到肚子里治病,只要进了肚里让它们「各司其职」就行了。
其实,这样图方便的行为,对健康并不利。
4. 盲目轻信偏方
有的老友不加鉴别地相信广告宣传或所谓的民间「偏方」、「秘方」。不咨询医生,就买来药物或保健品吃。
而这些宣传中,疗效好的不像话的药,却常常并不可靠。而且,只是浪费点钱也就算了,万一因此而延误病情或者导致药物中毒,可真就得不偿失了。
5. 只相信说明书
有的患者认为药品说明书是经过认证的,比医生靠谱。于是只认说明书,不理会医生的叮嘱。
其实,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加减药量,或者进行药品之间的搭配等,应该谨记医生的叮嘱。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医嘱和说明书也相差不大。
还有的老友看到说明书上显示药物不良反应很多,就不想服药了,这种盯着可能副作用却忽视了已存在疾病的想法,也是不对的。
6. 随意吃非处方药
有的患者认为非处方药是安全的,只要服用非处方药,服药时间、剂量、次数和疗程都不重要。
其实不然。
治疗感冒的不少药属于非处方药,不少老友吃了「白*黑」不够,就再来点「康*克」或者「泰*」。但是这样吃药可能会引起头晕、嗜睡,加重肝肾负担。
非处方药,也要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服用。
还有「吃点药防病」、「保健品替代药物」、「自我诊断自行服药」等误区,也不少见。
对中老年患者来说,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药物的不良反应概率高于青年人,且用药种类越多,这就更需要重视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并让药物发挥最大的效果。
1. 对症吃药,不要自行诊断
坚持到正规医院医生就诊后再对症吃药,不求新药、贵药,只吃对的药,杜绝自行诊断、自行服药,不信广告、不信偏方秘方、不信经验用药。
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要告知医生,让医生判断所用药物是否存在相互「打架」、影响药效的情况。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 剂量适当,勿随心所欲
治疗过程中切忌擅自增减药量。
老年人肝肾生理功能多有不同程度减退,或有多种疾病在身,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后开具效益最大、副作用最小化的处方。
3. 遵从医嘱规律服药
坚持遵医嘱规律用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
不同的药物均有各自的最佳吸收和作用的时间及部位,按规律服药效果更好。
是否停药、换药要听从医生指导。
4. 妥善保管药物
不同药物对存放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干燥通风、避光、防潮的地方存放。
服用药物前看外观、形状等是否改变,以防误服过期、变质药物。
定期检查药箱,清理过期变质或已不用的药物。
总之,合理安全地用药对疾病的控制和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中老年朋友们能够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避免用药的误区。
生活中,注意小地方,就能避免大麻烦。
责编:Murphy
图片来源:见文中标注
本文转载自「丁香医生」公众号
本文经由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药师 廖日房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