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几乎是全世界宝宝的「共同爱好」,而爸妈们一提起宝宝吃手,就担心得很:
病从口入怎么办?手指咬破皮、咬变形怎么办?长大了还吃手,又该怎么办?
刚看到大宝吃手的时候,我也是焦虑得不行。而我的好朋友,心理咨询师陈实却告诉我:吃手指的宝宝可能更聪明,不用太担心。
从心理发育的角度讲,宝宝吃手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
1. 宝宝可能更聪明
婴儿大脑的发育需要输入很多「感觉刺激」的信息,因此经常被抚摸、有父母陪着说话的婴儿可能会更聪明。
吃手正是婴儿自身可以完成的「感觉刺激」。越小的婴儿越是依赖口腔来获取这类信息,所以给他啥他都喜欢先啃一啃。
2. 锻炼感觉运动系统
宝宝能主动把手指头准确地放到嘴里,其实是依靠了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协调配合,对初生婴儿来说这是值得开心的进步。
3. 实现自我安抚
宝宝能在得不到妈妈乳头的安抚时,以「吃手」的方式来替代,说明他找到了能够自我满足的方式,这也有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
4. 原始的情绪应对方式
就像成人也可能用抖腿、抠手指、手里捏东西等方式来应对焦虑情绪一样,幼儿更加依赖简单、重复的身体触感运动,婴儿期「吃手」就自然演变为主要的情绪应对机制。
假如宝宝只是偶尔吃手,并没有造成身体伤害或者造成他不被周围的人接纳,家长并没有必要特意制止。
要知道,制止本身就会对「吃手」的行为造成强化。
然而,不管孩子多大年龄,如果「吃手」给宝宝的成长带来的弊端比较显著,比如:因为吃手不被别的小朋友或幼儿园老师接纳,或者把手指都咬蜕皮等等,家长就要想办法让宝宝做些改变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阻止宝宝吃手呢?方法因人而异,往往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出总结出来的方法最有效。
这里先举几个例子供参考:
其实,想解决宝宝继续「吃手」的问题,更需要解决的是宝宝的情绪问题,特别是情绪压力。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慢慢发展出更好的情绪应对机制,吃手也会自然变少。
有些家长采用严厉制止、甚至涂辣椒水等方式,实际上反而在增加孩子的情绪压力,使得孩子更加需要靠吃手来应对。
我们要提醒大家:吃手是满足宝宝需求的一种方式。阻止宝宝继续吃手的核心策略,是与孩子一起,一步步优化其情绪应对机制,用孩子能接受的、更先进的方法来替换掉老的方法。
作者:陈实
本文转载自「丁香妈妈」公众号。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