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精神病,傻傻分不清?
1972 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汉想知道精神科的诊断能否禁得起考验:伪装的精神病患者是否会被识破?
他招募了 8 个正常人,并进行了培训:假装存在幻听,其他正常,并在入院前不做个人卫生,浑身散发着酸臭。然后连他一共 9 人去精神病院看病,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结果公布后,一家精神病院表示不服,让罗森汉放马过来。罗森汉表示,近三个月会安排一些正常人去看病,看他们能否区别出来。
三个月后,这家精神病院称发现了 41 名假病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罗森汉并没有安排任何人去。
实验告诉我们,精神科医生很难判断刻意装病的人是否真的有病。
「被精神病」了,该不该反抗?
目前没有任何仪器可以客观证明个体是否患有精神病,只能依靠精神科医生根据客观症状标准进行主观判断,但症状是可以捏造的。
那么问题来了:假若你的家人因经济利益,杜撰你的症状,将你送入精神病院,你该如何证明自己没病并尽快出院?
- 否认有病?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特征之一;
- 承认有病?赶紧的吧,精神病院正等着您!
精神科医生不会买账的,因为重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缺乏判断自己是否有病的能力,你的话没有可信度。
这样做,你就给医生留下了兴奋躁动、伤人毁物的有病印象。此外,因为有危害社会的风险,出院之日也可能会变得遥遥无期。
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不用怕,丁香医生来帮你,手把手教你从以下 10 个方面全方位证明自己没病,这也是精神科医生评估患者是否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细节:
- 睡眠:遵守病房作息时间。如果睡不着,不要在病房里瞎转悠,更不要大吵大闹,建议在床上眯着,假装睡得很不错。
- 交流:与医生和护士交流时,要注意语速适中、语调平稳。按照沟通的情景,适时切换主动问和被动答。
- 情感:不要因至亲的背叛而过度消极。要知道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快出院,暂时抛开情绪,保持平稳的心态。
-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与自己的言行要协调。简单来说,讲述开心的事要露出笑容,不愉快的事则表现出痛苦。
- 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平时的言行,是否和大众一致,若存在一些可能被怀疑的行为,请尽量隐藏起来。比如一些人喜欢睡前盯着屋顶思考,切记不要这么做,因为精神病患者有时候喜欢凝视某个地方,陷入幻觉。
- 语言:用词要得当,别自作聪明发明一些新词;用语要得体,符合当前的对话,不能问你吃饭没,你却说上了厕所;不虚构内容,别吹牛。
- 眼神交流:眼神要与医护人员进行互动,交谈时别左顾右盼。
- 思维与逻辑:思维连贯,逻辑要经得起推敲。
- 记忆力:要记得为你诊疗的医护人员姓名。
- 定向能力:能分辨你目前处于什么地方,能判断现在是上午、下午还是晚上。
上述 10 个方面,对于正常人来说轻而易举,所以不必过分担心,顺其自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不幸入院,这些要注意
精神病患者所说的可信度不高,需要精神科医生从细节入手。医生和护士会时刻观察每一个新患者的言行,评估是否真的患病,所以不要怕自己被忽略,从此永无出院之日。
入院可能会被要求服用药物,可以向周边的病友请教如何藏药或吐药。如果检查较为严格,无法躲过,也不要过分担心。服药后可能会乏力、发困等,但短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每个精神病院都有三防:防逃跑、防自杀、防伤人毁物。精神科有一套防逃跑的机制,若尝试逃跑,被抓回来反而很有可能会被约束在病床上。
「被精神病」没那么容易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不能判断自己是否有病,陈述的内容往往也往往不可信,入院时诊断的依据往往是来自监护人。
然而,因为存在个体「被精神病」的风险,精神科医生也会多留一个心眼,不会完全按家属所说来进行诊断,而是会进一步核实评估。
精神医学已发展了 100 多年,作为诊断依据的症状学非常丰富,若不是装病者拥有丰富的精神病学知识、了解诊疗程序以及精湛的演技,短时间内就会被识破。
在评估和观察期间,并不意味着你「被精神病」了,而是病情判断需要一定时间,这和其他疾病住院观察一样。
若患者不能诊断为精神疾病,且无危险倾向,一般能在一周内出院。
国家立法防止正常人「被精神病」
2013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运行的《精神卫生法》规定:若个体不存在危险或伤人行为,若非自愿,精神病院不能收入患者进行治疗。
若发生伤人或危险行为,一些医院考虑到可能存在危害社会的倾向,留院观察也是合理合法的,但几天内也会出院的,而且并不是说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了。
即使被误诊,还可以向原机构或其他具有资质的精神病院提出再次诊断的申请,由另外两名精神科医生再进行评估。如果对再次诊断的结果存在异议,还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再次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真正的难题
我们目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数已达 1 亿以上,患有重性精神障碍的约有 1 600 万人,但实际上「被精神病」的案例并不多。
目前精神科的难题,并不是正常人「被精神病」,而是大约有 70% 真正有病的人没有接受治疗,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精神疾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