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抗病毒是关键。然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患者对长期治疗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常常中断治疗,导致治疗失败。
为此,丁香医生总结了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须知的四个误区,纠正一些误区,希望患者增加抗病毒治疗信心和耐心,早日取得治疗的成功,恢复健康。
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的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假扮」成病毒复制时需要的核苷,假「核苷」代替了真「核苷」,钻入病毒 DNA 链中「裹乱」,导致病毒 DNA 链不能继续延长,病毒复制被抑制。
所以,乙肝患者口服核苷(酸)类药物后不久,血液中的 HBV DNA 会下降,肝功能也恢复正常。
看到这个结果,患者常常非常高兴。有些患者误认为病毒被清除了,疾病治好了。于是停药,或漏服、减少服药剂量。
实际上,乙肝病毒侵入肝细胞后,会很快地在肝细胞核里「扎根」。
病毒的「根」还在,「心」未死,药物只是暂时将其抑制,一旦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病毒的「根」就会重新「发芽」,复制出新的病毒。
因此,病毒抑制 ≠ 病毒清除。
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必须有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保持耐心,才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目前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不能清除病毒,只能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需要长期治疗。
但长期治疗(尤其是选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的药物治疗)常常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表现为 HBV DNA 数量反弹,甚至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
遇到耐药的患者常常非常沮丧:「治了那么多年,白治了!」
其实,大可不必。为什么这么说呢?
要知道,乙肝病毒感染者,更容易发生肝硬化和肝癌。
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规律来看,如果不治疗,反复炎症坏死会带来直接危害:
还会带来间接危害:有可能因肝细胞过度增生发生基因突变,导致肝癌发生。
所以,尽管一些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耐药,但是病毒耐药 ≠ 治疗白费:前面的治疗延缓了肝病的进展,为延续生命和等待更新的药物上市赢得了时间。
耐药后,改用其他有效药物,患者仍有可能获得恢复。
请记得,树立信心,才能战胜乙肝。
尽管接受核苷(酸)类抗病毒药治疗后,病毒复制都能很快受到抑制,但停药后,病毒复制又可再次出现,并且伴随转氨酶(如 ALT)升高,个别病人甚至会发生严重的肝病。
这种情况被医生称为「停药后反弹」。
这是由于抗病毒治疗只是起到抑制病毒作用,乙肝病毒并未完全清除,所以不能停药。
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停药后「反弹」是抗病毒药物「吃上了瘾」,像吸毒一样,从此不能中断,因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可是,毒品导致的成瘾与药物治疗不能停药是不一样的。
药物依赖或成瘾不仅会给服药者身体各个器官造成中毒性损害,而且对心理和精神也会造成重大伤害,而乙型肝炎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和药物成瘾存在四点不同:
因此,不能停药 ≠ 吃药成瘾,疾病一旦治愈或达到停药标准是可以停药的。
有些病人害怕长期治疗,他们说:「吃上药还能停吗?是不是就得终生服药了?」
有些病人长期服药后产生了厌烦情绪:「天天吃药,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长期的,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两个目标:
只有实现长期目标,才能停药。
但是,长期目标的实现是有条件的。
一是要治的早。长期目标的实现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则需要终生服药了。
二是要坚持。长期目标的实现要靠坚持不懈地长期抑制病毒。如果治治停停,经常中断治疗,不仅会造成病毒的耐药,而且治疗的终点永远不能达到。
因此,长期治疗 ≠ 终生治疗。
但终点不可能很快到达,需要坚持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往往需要几年或十几年的努力才能达到。
责任编辑:刘婧
该文章由作者独家授权丁香园使用,拒绝其它任何形式的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
参考文献:
[1] Yang YF, Zhao W, Zhong YD, Xia HM, Shen L, Zhang N. Interferon therapy in chronic hepatitis B reduces progression to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meta-analysis. J Viral Hepat. 2009. 16(4): 265-71.
[2] Wong GL, Yiu KK, Wong VW, Tsoi KK, Chan HL. Meta-analysis: reduction in hepatic events following interferon-alfa therapy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0. 32(9): 10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