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是全球最常见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约占全部出生缺陷的 20%,发病率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
正常的听力是人们学习语言的前提,大脑需要双耳不断接受外界刺激才能够习得语言。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将会失去社交和学习的能力,并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和精神心理的创伤,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婴儿期的听力障碍会对语言学习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导致孩子既聋又哑。
如果能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就可以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治疗手段帮助孩子学习语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国家规定的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一部分,主要就是为了尽早发现听力损失的患儿。
听力筛查的方式是针对人们获得声音的机制来进行的。
我们获得并理解声音的主要过程是:
声音刺激由外耳道传入,通过鼓膜传导到听骨链,然后传到内耳的耳蜗。
耳蜗把声波的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由听神经传入脑部,在脑部听觉中枢一系列神经元的整合下,人们就听到了声音并理解了其中的意义。
听力筛查主要包括两种筛查方法:「耳声发射」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1. 耳声发射
是指正常耳蜗在接受到外界的声刺激后会发出声音,这股声音经过听骨链、骨膜反过来传导到外耳道的现象。
这种自发的声音可以通过仪器记录,从而评估耳蜗的功能。因为仪器需记录微小的声音,所以耳声发射检查会受到环境声音、外耳道状态、受试者配合程度的影响。对婴儿来说,在安静睡眠中进行这个检查更准确,可以避免孩子哭闹、吞咽等干扰实验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耳声发射仅仅能够评估耳蜗的功能,无法评估听神经的功能。不过,因为实验操作简便,普及度广,第一次听力筛查多为此项目。
2.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用仪器给予孩子声音刺激,然后通过贴在孩子头部皮肤的电极片记录孩子听觉神经活动时的生物电活动,从而评估听神经、脑干听神经核的功能情况。
这个检查也是在孩子安静入睡时更好进行。检查不会受到外耳道情况的干扰,是诊断听力障碍的常规项目之一。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缺陷是,能反应高频听阈的障碍,但对低频听阈的障碍容易遗漏。
小结:耳声发射可以很好地筛查低频听阈的缺陷,所以将耳声发射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联合用于新生儿听力的筛查,可以全面掌握孩子的听力情况。
第一次新生儿听力筛查产科病房或新生儿病房进行。
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一般在生后 48 小时至出院前进行。如果第一次筛查有未通过或者未进行,需在生后 42 天进行复筛。
复筛仍未通过的孩子:需在生后 3 个月时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在新生儿病房住院接收治疗的孩子:出院时要接受听力筛查。如未通过,需转诊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断及治疗。
作为新生儿的父母,在出院时需要记得查看医生出具的听力筛查结果表,上面会写有筛查的结果及复查的时间和地点,遵照医嘱及时复查即可。
1. 初筛可能出现假阳性
如果初筛使用的检验方式是耳声发射,可能会因为新生儿耳道内羊水和胎脂等残留物堵塞、环境声音干扰、中耳病变等造成假阳性结果。
第一次筛查未通过并不一定代表就有听力障碍,需要进行复筛来明确。如果复查仍未通过,还需要去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 初筛通过但有高危因素
如果初筛通过,但是孩子存在高危因素,需要在生后三年内每年进行一次听力筛查。有些听力障碍是过了新生儿期以后才会出现,需要定期检测。
高危因素包括: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 5 天;
家族中有听力障碍的成员;
诊断为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出生体重低于 1500 克;
患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且达到换血要求的孩子;
曾诊断为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的新生儿;
出生时存在新生儿窒息;
曾患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孩子;
曾应用呼吸机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孩子;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3. 通过筛查也要注意观察
有一部分永久性听力障碍的孩子找不到相应的高危因素,所以即使通过了听力筛查,家长在之后的生活中也需关注孩子对声音的反应。
提早发现听力障碍的症状对治疗十分重要。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对声音和人声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听力障碍的孩子也能透过视觉来感知世界,所以家长不要把宝宝看见东西做出的反应当成是宝宝听见的。
家长可以在安静的房间内,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处于清醒、愉快的状态。这时,家长可以拿一个铃铛或其他发声的玩具,在宝宝看不到的地方摇动,听力正常的宝宝会把头转向发声的部位寻找。可以左右两边都换着试试。
如果觉得宝宝对声音反应迟钝或者迟迟不能开始说话,需及时就医检查听力障碍的可能。对于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最好在出生后 6 个月内开始,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振动声桥等手段帮助患儿听到声音,再通过专业语言康复训练来达到聋而不哑的目的。
责任编辑:Yidan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