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聚会,吃货们齐聚一堂开吃。
一位 40 岁出头的朋友边吃边问起:
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我那么瘦,为什么体检也会发现血脂高呢?不是只有胖子的血脂会高吗?
这时,一位胖胖的骨灰级吃货开始幸灾乐祸了。因为他虽然很爱吃,但目前为止,他的血脂水平却很正常。
于是聚餐变成了健康讲座。大家嚷着让我说明白——瘦子为什么也会血脂高?高血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么听我一一道来吧。
血脂,顾名思义,指血液里的脂肪。其实它不是一种单一的成分,而是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多种成分的混合。其中,我们谈得最多的就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我们平时说的「高血脂」,专业说法是「血脂异常」,血液中上述两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高于正常范围,或一种叫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脂质低于正常范围,就表示血脂异常了。
正常的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应该分别低于 5.18 mmol/L 和 1.70 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高于 1.04 mmmol/L。
胆固醇本身不是什么坏东西。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还是合成维生素 D 以及某些激素的原料。
又比如,上面提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是个「好孩子」,它能够携带血液和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等脂质经肝脏分解后排出体外,同时还具有保护血管内壁等功能。
但如果血液循环中胆固醇的量太多,则会在血管内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青少年从食物中吸收的胆固醇和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并不少,但它们作为原料,被大量地用来构建细胞、产生激素等,因此青少年的血胆固醇水平一般比较低。而中老年人代谢水平下降,清除多余胆固醇的能力减弱,也就更容易出现血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情况。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人体分解甘油三酯获得能量,同时肝脏、脂肪等组织可以合成甘油三酯,并在脂肪组织中贮存。
近几十年,由于食物的极大丰富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合成和摄入都大大增加,甘油三酯成为危害心脑血管以及诱发胰腺炎的罪魁祸首之一。
过量的甘油三酯,一部分被存储在脂肪组织中(还有一小部分被存储在肝细胞中,从而变成了脂肪肝);还有一些则在血管中游荡,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体内自身合成(主要是肝脏),另一种则是通过食物摄入。而其清除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被作为能量物质分解掉,另一种是作为细胞的材料消耗掉。
研究表明,胆固醇大约三分之一来源于食物摄入,三分之二由体内合成。单纯通过减少食物中的胆固醇摄入来试图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效果并不显著。因为更多人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因为体内胆固醇合成增加和清除减少造成的。
而血液甘油三酯水平,却很容易受到油脂摄入量的影响。高热量食物摄入后,多余的热量很多都会被转化为甘油三酯。
受到遗传、年龄、饮食结构、运动量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合成和清除血脂成分的能力都不一样。
家族有高血脂病史的人更容易患有高血脂。
青少年由于生长代谢旺盛,血脂水平一般都比较低,而中老年人虽然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合成速度没有青少年高,但清除速度也大大下降,往往更容易患有高血脂。
摄入较多高热食物,运动量却较少的人,也容易让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体内蓄积,造成高血脂。
另外,有些血脂异常是因为其它疾病引起,比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痛风等,这被称作继发性血脂异常,这部分人群就有不少是消瘦体型的。
因此肥胖只是诸多危险因素之一,很多很瘦的人的血脂水平也会异常,这一点并不奇怪。
所以,胖瘦并非血脂是否升高的核心因素,瘦绝对不是「血脂不高」的保证,瘦子们一样需要注意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对于血脂增高的人,无论胖瘦,都应该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及时改善生活方式,控制总热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每天保持中等强度锻炼。必要时还应考虑他汀类、贝特类等降脂药物的使用。
责编:倪佳骅
作者:丁亚辉
本文已通过丁香医生审稿专家委员会的同行评议。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