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模块,比之以前,多了很多实打实的工具。其中不乏充盈着心理学意味的测验和量表,从九型人格、MBTI 到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不一而同。
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林林总总的测评,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筛查甄选出一个优秀的企业员工,有捧到天上的说法,也有骂到一文不值的批驳。也许不同的量表,对不同的 HR 而言,都有可能成为趁手兵刃,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七种武器之首 —— 还是拳头。
在量表之下,招聘工作最不应该淡忘的,其实还是一些最基础的心理机能。不管测评给出的图表多么完美,数据多么规矩,我们都有必要警醒,在谈人格、认知取向、胜任力优势、职场沟通倾向等等高大上的指标之前,我们不能对一些重要的心理机制视若无睹。有些指标没法测量,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够重要。
如今,测评工具大行其道,可招聘过程中对一些基础技能的考量,仍然必要。一如电脑普及,并不是提笔忘字的理由。
举个例子,量表中测不到,但是招聘时要注意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便是对积极情绪的表达能力。
它不是外向,也不是乐观,它是一种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的能力。想想你最好的朋友,他或她是不是拥有这样的能力?有这样的能力的人,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更容易融入团队,更容易与他人深入发展关系。
从研究的结果上看,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童年时候安全感的充足。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公司,他会有许多地方表现上佳:毅力、独立性、问题解决能力、探索性和热忱,倒未必是因为他们有多优秀,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他们自身良好的心理基础。与之相对应的,有很多人某种能力突出,或极富于某个类别的天赋,但恰恰是由于表达自身积极情感的能力缺乏,导致在事业上处处掣肘。
有一些人不善于表达积极情感,同时也不善于表达消极情感,脸不像脸,像面具,说的最多的话就是 「哦。」 这不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自我封闭。或许有的人觉得这样是够 「酷」,但是全公司的人,恐怕没几个能陪着这哥们儿一直酷下去。
还有一些人虽然不善于表达积极情感,却很擅长表达消极情感。你或许有过类似的经历:微信上有一个祥林嫂一样的人,不停地给你倒苦水。你给他指条明路吧,他没胆走;你不多搭理他吧,他又说你无情无义。你可以想象一下,招了这样的人进公司,不就相当于在办公室里放了个正能量的黑洞。
其实这个问题,严重起来也算得上一种心理疾病,叫做 「莫比乌斯综合征(Moebius Symdrome)」,得名于 「莫比乌斯环」—— 就是这么个玩意:
这种病的患者,相当于有心因性的面部肌肉麻痹 —— 所有的积极情绪,都无法通过表情来得以表达。跟这样的人聊天,就算他感到再高兴、再兴奋、再友好 —— 展现在你面前的也依然是一张冷漠和麻木的脸。这种病的患者很容易遭遇非常严重的社交困境,他是有积极情绪的,但仅仅是因为无法表达,他交不到朋友,没有恋人,缺少深入的人际关系。
当然了,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可是,它所代表的 「对积极情绪的表达」 这种能力,却对于一个人是否能够以良好状态走上工作岗位,投入工作团队,有着莫大的影响。
然而,这种能力,并没有什么招聘工具会为之开设专门的维度。可见,并不是有了种种工具,HR 就卸掉了 「识人」 的责任。众多的心理特质,量表测不出来,但是还是能通过观察体会的到,这便是在量表之下,人力资源管理中搞招聘的真正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