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缝合切口的缝线,选需要拆的还是不用拆的?

2021-04-13作者:孙艺谋

很多年轻女性患者会在门诊问一个问题,术后需要拆线吗,可以使用不需要拆的缝线吗?我问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原来在相当多人的理解中,不用拆除的缝线是更高级的缝线,伤口疤痕也更不明显。

这个观点当然是不正确的。

缝合的意义在于维持切口的张力,促进组织的愈合。当切口愈合达到自身最大强度时,缝合材料便可以功成身退了。

我们所说的不需要拆线的缝合方式,是使用可吸收线在皮内缝合,术后皮肤外边看不到任何缝线,当然也不需要拆线了。皮内的可吸收线会随着时间逐渐降解吸收,目前主流的可吸收线一般在 50~70 天左右完全吸收。

需要拆线的缝合方式,是使用不可吸收缝线穿过皮肤缝合,有一部分缝线露在皮肤外,当切口愈合后,剪断留在外边的缝线,牵拉可以把在皮肤里边的缝线一并抽出来,也就是说缝线只是暂时留存于体内。


重点来了:对于人体来说缝线也是一种异物。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虽然不需要拆线,但是留存在皮肤浅层的缝线在近两个月的降解吸收过程中,会产生缝线反应,让周围的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轻度的炎症不一定有明显的表现,重度炎症可以出现局部组织的红、肿和渗出,有时候还会有线头排异出来。

另外,大多数可吸收线是编制线(多股线缠在一起形成),容易细菌定植发生感染,这是医生最不想看到的事情。无论是出现无菌性炎症还是组织感染,伤口愈合的疤痕一定是较重的。

而需要拆线的缝线都是不可吸收线,不可吸收线多为单股线,不容易细菌定植。术后 5~10 天全部拆除,体内存留时间短,无菌性炎症也会比较轻微,更不存在发生线头排异的可能。所以伤口愈合的疤痕是较轻的。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很多伤口拆完线以后出现 「蜈蚣脚」 一样的疤痕?

简单来说,是因为缝合的时候没有做好充分的皮下减张缝合,切口的张力全靠缝皮肤的缝线拽着,且缝线不得不选比较粗的,便会切割皮肤形成疤痕。如果掌握了皮下减张的缝合技术,用较细的不可吸收线缝皮肤便不会留下 「蜈蚣脚」 样的痕迹了。

举个栗子,图中的患者面部多发伤,当地医院做了清创缝合,用的粗针大线,这种缝合势必会产生更明显的瘢痕。当天又拆除重新缝合,使用整形外科缝合技术,选用和眉毛差不多细的缝线缝合皮肤,术后 6 天拆除缝线。再后来患者复诊可以看到只剩下淡淡的痕迹了。

相关文章

cover
作为一位腹部外科医生,每次给术后患者的伤口换药和拆线时,总会碰到患者来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医生,怎么现在手术伤口附近觉得有点痒啊,有点疼啊,有点麻啊?等我数数缝了多少针?能不能再晚一点拆线?拆线疼不疼啊?什么时候可以洗澡?纱布什么时候可以去掉啊?既然问题这么多,今天我们就来统一说一说。拆线前1. 拆线前要注意什么?伤口的愈合需要一个无菌环境,所以做完手术以后,通常会用纱布敷料把伤口盖上,避免污
cover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做完手术后,身上一道 「丑丑的」 疤痕,让不少爱美者尴尬不已。但是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可吸收线」「蛋白线」 等声称可以不留疤痕的手术缝合线应运而生,但是它们究竟有没有作用,是否真的可以做到 「毫无痕迹」 呢?我们通常说的可吸收缝线是指能被人体降解的缝线,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两种,天然材料的可吸收线是通过人体酶的消化来降解缝线纤维。而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线则是通过水解作用,
cover
在门诊或急诊中经常有患者问创面缝合后多久可以游泳。大多数临床医生可能会告诉患者缝合创面后不要游泳,等待创面愈合,缝线拆除后才能游泳。骨科医生通常会告诉使用外固定架的患者,当固定架针道创面愈合后即可在含氯消毒水或者较为清澈的游泳池内游泳。对创面缝合后是否能在水池内游泳的主要担忧在于两个方面:接触水面后创面的潜在感染和其破坏组织愈合可能性。感染的危险性取决于创面的类型(开放创面较表皮创面更容易感染)、
cover
侧切是产科医生做的最多的一种小手术。过去做得很多,几乎 90% 以上的人都侧切。最近几年修改了产程的定义以后,第二产程等待的时间可以更长,使得侧切率下降。现在大概有 15~20% 左右的产妇,在经阴道分娩时会侧切。也有人做的是纵切。无论是侧切伤口还是纵切伤口,都要注意卫生,防止感染。从医院回去以后,可以使用从医院带回去的无痛碘,每天涂抹伤口表面 1~2 次。不要让血迹和粪便污染伤口。并不要其他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