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长,因为孩子最近爱发脾气来就诊,虽然家长说也知道孩子没有什么事,但是因为情绪不好,家人也担心有没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来做一次,健康体检。
作为一个 5 岁男孩的爸爸,也甚是了解这种经历和感受:
学龄前期儿童,情绪会变得越来越个性,因为
・孩子开始了解世界,开始了独立思考,并且慢慢去理解事物运行的道理和规律。
・但他们仍不懂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或其自身会产生影响
・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是一件天然的事情,需要不断一点一滴的在家长的互动中学会, 因此他们情绪变化很快,需要家长的陪伴(尤其是父母是他们安全感来源的第一选择),耐心正面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
・孩子们非常好奇并爱提问,他们什么都想要试试,我觉得只要在原则范围内的需求,应该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和探索。
・他们注意力非常有限,而且好动,活力十足,常常会被家长误以为是不是有 「多动症」 而担心。
・他们渴望独立起来,很多事情希望自己来做,希望自己能做到,希望自己是最棒的,但是又常常担心失败,会自行 「脑补」 一些感到害怕的场景而放弃,退缩。所以无论看电视,玩游戏等都更希望父母能陪同一起来做。
・他们会探索自己的极限和能力。有时会感到挫败,沮丧。有时又能欣喜若狂。
・他们在规则上也不断的挑战着家长的极限,可能会用各种他认为有效的方式来获取你的屈服,我儿子甚至 3 岁就会放狠话:「我要跳楼」,「我要离家出走」,「我要离开这个星球,离开你们这些讨厌的大人」……。
・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都不一样,这天这个家长告诉我说,哥哥小时从来没有经历这个样子,所以妹妹这个样子就开始担心了,但是看诊时孩子的互动关系非常好,并不是一个存在社交障碍的表现。所以,即使是兄妹俩,性格情绪都有可能有天差地别的区别。
以上都是幼儿成长中的正常部分,我们要更多的接纳,而不是用一个成人视角去评判对错,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情绪。
当然孩子跟你的交流中,也是 「谈判」,「安全」, 「规则」 等的逐渐强化学习的过程。
在孩子情绪化时,我们可以做到:
・可以用另外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玩具,分散并且转移其注意力。
・尽量少说用 「不行」。如果您必须要说 「不行」,给孩子一个不行的具体原因,并且保持柔和平静的语气,很小的孩子也有很强情绪感知能力,因此语气中平和温柔的语气这一点我认为很重要。
・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蹲下保持同样高度,在孩子目光的正面,平视。在远远的喊或者在孩子背后说,他可能常常不爱搭理你,而这又常常让大人感到生气,认为孩子故意不搭理。
・当孩子因为触及底线,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坚持我们的原则,陪伴在其身边,平静得看他「 表演 」,也让他指导你的原则和底线,不会因为他的哭闹而得逞。
・当然如果你管控不好得自己得情绪时,深呼吸,可以离开这个环境,让其他家长来帮助应对这个场面。
・孩子发完脾气之后,给孩子一个拥抱。
・然后站在孩子得立场,替孩子讲诉他的感受:妈妈知道,你只是很想继续看电视 / 吃糖,不让你看电视 / 不给你糖,所以让你觉得很难过……」。并且告诉孩子家长这样做为什么,并且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规则,例如,每天上午看一集动画片 / 看 20 分钟 IPAD,晚上看一集动画片 / 看 20 分钟 IPAD。我家里准备了一个有数字的计时器,每次孩子看电视都会先找到计时器,调到 10 分钟开始计时。
以上是作为一个爸爸的分享,大家可能也有许多,面对孩子的各种场面的经历和自己的感悟,不妨来分享分享。比如孩子说过「最恨的话」 ,最歇斯底里的表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