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当儿科医生遇到自己孩子发烧

2017-01-18作者:裴洪岗

发热.jpg


有孩子的家长想,家里要有个儿科医生就更好了,孩子生病就不用愁了。

但医生在面对自己孩子生病时,却承受着大家想不到的压力。

和妻子、丈母娘的一次战争

第一天

女儿还不到一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发烧,体温迅速窜到 39 度多,平时活波可爱的她突然一下萎靡不振,小脸红彤彤的,趴在大人怀里昏昏欲睡,一家人顿时紧张起来。

自己虽然是个小儿外科医生,一般的腹泻感冒什么的还是应付得来,嘱咐多给她喂水,烧得太高了就给她喝点布洛芬。

第二天

孩子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如果不吃退烧药,体温基本维持在 38.5 以上,一吃退烧药,体温降下来,她又有精神玩闹了,药效一退,体温又往上窜。

我密切观察着她的情况,好在的是除了发热,其他都挺好,能吃能睡。但家里人有点扛不住了。

丈母娘说

孩子总这样烧不行的,会烧坏脑子,不能总是在家自己弄点药吃吃的,还是去医院打一下针吧。


妻子也在一旁紧张地说

你自己是搞外科的,孩子发烧的你也看得不多,还是去找个内科医生看看吧。


拗不过她们的轮番轰炸,无奈,带着去找了个内科医生,医生看了看说,喉咙不红,肺部听起来也没事,应该还是病毒感染,跟她们解释了发烧会有个过程,再继续观察就好了。

听到这样的话,家人坦然多了,虽然这些话我在家说过无数遍,但内科医生说一遍似乎抵我说十遍。

第三天

虽然孩子还是烧,但血也查了,内科医生也看了,家人也安宁了一天。

第四天

孩子仍然是高烧不退,孩子外婆再也淡定不住了,说不能再拖下去了,一定要带孩子去打针。

我说再耐心一点吧,孩子虽然烧,但其他情况还好,很多病毒感染都要烧三五天,打针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她看到孩子发烧的样子,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争吵一番后,我以我对孩子有监护权为由坚持不去医院,就差没签字表示后果自负。

第五天

孩子依然高烧,孩子妈妈和外婆已经不和我说话了,在她们眼里,我俨然已是残害自己孩子的罪人。

我自己倒没有动摇,因为看着孩子仍然没有什么别的症状,坚信发烧也会有个尽头。果不其然,还没吃退烧药,到了中午,孩子体温就逐渐下降了,到了下午就已经正常了,然后全身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疹子,热退疹出,幼儿急疹,一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自限性疾病。我长出一口气。

孩子妈妈不言语了,孩子外婆幽幽地说,「没想到幼儿急疹能烧这么厉害。」

一点感悟

回头想想,都是一家人,大家的愿望肯定都是希望孩子好,不可能谁在孩子生病问题上存在什么私心,家人之间本该信任无间,但三个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判断又存在差异,所以还是产生了分歧和矛盾。

因为紧张和担心,家人之间都会产生质疑,更何况本为陌路人的医生和患者之间。

对于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普通人,除了学习一些常规的处理方法,咨询身边的儿科医生朋友,拿不准的时候还是应该去看医生。

到了医院,除了可以拒绝医生开出的中药外,也只有相信医生。

因为无论如何,在医学问题上,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懂得肯定比你多,虽然在细节上可能不会完美,但大体的方向不会错得太离谱,医院毕竟还是受到监管的。更何况,按医生的方案去做,出了问题还是找得到人负责,自己选择出了问题眼泪只能往肚子里吞。


丁香园独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相关文章

cover
如果你刚开始发烧,或者发了烧但不难受。「不用降温,吃好睡好就行」如果你持续在发烧,人又不舒服。「优先选择药物降温」如果你没有退烧药,这篇文章会教你如何正确的进行物理降温。介于网上最近出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物理降温方式,有一些对身体甚至是有害。所以我们有必要优先排出这些错误方式,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一定不要做。绝不推荐的物理降温方法❌ 不要捂汗捂汗容易加重病情。明明很热了还继续加温只会让人更不舒服,还
cover
最近,发烧的人一波接一波。药物也被抢购一空,退烧药一粒难求。无奈之下,很多人甚至尝试用「冰冻拉拉裤」降温。不可取,请勿模仿。图片来源:网络发烧真的很让人焦虑,大家的疑问也很多:发烧到什么程度需要吃药?发烧放着不管会不会更严重?万一烧坏脑子咋办?不同退烧药,哪个好?没有买到药怎么办?物理退烧可行吗?这篇就为大家解答一下。不要一发烧,就着急退烧1. 发烧,有利于身体对抗病毒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大脑主动
cover
近来,身边感染新冠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对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并不可怕的事。但是对某些人群而言,奥密克戎仍然不是一个轻松的挑战。比如家里有患多种基础病的老人,有不到三岁的婴幼儿,或者是独居的焦虑症病人。我们跟这些朋友聊了聊,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性:做好了足够的准备,跟家人、朋友、同事一起,彼此帮助,互相安慰。在这场我们从未真正经历过的挑战面前,掌握科学知识、理性、乐观和关爱,都很重要。以下是这些朋友的自
cover
在这场新冠疫情面前,最脆弱的群体莫过于超过 80 岁的高龄老人。我们找到三位感染了新冠的高龄老人,他们分别位于北京、重庆、武汉。有的老人已经逐渐康复,有的老人还「吃不进去东西」。有的老人没那么害怕,有的人则恐惧一些。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身边的子女已经 50、60 岁了。当两代老人同时面临这场大考,艰难可想而知。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里面有疲惫、争吵、恐惧,也有可贵的亲情和坦然之心。「在父母面前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