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讲到了「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点击即可查看),这次我们讲讲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
上次我们说到,「典型抗精神病药」会把多巴胺 D2 受体阻断得「死死」的,让它不能发挥作用;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就有很多不同。
它们中,有的只是阻断一部分 D2 受体,有的则会阻断一下又马上放开 D2 受体;有的在阻断 D2 受体的同时,也影响其它受体,来对抗阻断 D2 受体的部分作用。
总之,这些五花八门的药理作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能控制精神病症状的同时,减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各种副作用。
那么,是不是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就没有副作用了呢?遗憾的是,并不是的。
1. 代谢综合征
这可以说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头号副作用。
很久以前,当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刚刚进入临床应用,临床医生发现,这种药基本上不会让病人手抖、泌乳素升高,有时候还能改善阴性症状,简直就是神药!
然而没多久,医生们就发现,吃了这些药的病人,会胃口大开、发胖、血糖血脂升高,而且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都大大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药物作用的受体,其实远不止能控制精神病症状的多巴胺 D2 受体。
有些受体会刺激大脑的摄食中枢,直接命令人多吃,而且人还感不到饱;有些还会让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从而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一系列复杂的作用,最终让病人在「三高」的路上越走越远。
2.镇静和嗜睡
在这方面,并非所有药物都有类似影响。有些药物的镇静和嗜睡作用非常强,比如氯氮平;而有些药物的镇静作用则基本没有,如齐拉西酮和阿立哌唑。
和大众认知不同,许多人觉得,抗精神病药物能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就是「镇静剂」,患者吃了以后昏昏欲睡,就「发不动疯」了。
其实,抗精神病和镇静药是不同的。
在有些时候,镇静作用是我们想要的,比如在患者吵闹、攻击行为严重时,用这些药物可以让患者迅速安静下来;但在长期治疗中,这是一种很棘手的副作用,因为昏昏沉沉的状态,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镇静作用的强弱跟药物的疗效也没有关系,否则,我们只要给精神病人吃安眠药,就能治好他们的病了。
3.椎体外系副反应
这是运动系统的副作用,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非常常见,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就少得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4.泌乳素升高
这也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常见副反应,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中少得多,但也存在,某些药物如利培酮就比较明显。
5.心电图异常
这类药物中,有一些存在「心脏毒性」,常见的有心动过速、QTc 间期延长、尖端扭转性室速等。
有些不良作用虽然发生率低,但危害程度严重,甚至可能致死,所以都会引起医生的高度注意。
6.其它
诸如视物模糊、流口水、便秘、癫痫、恶性综合征,等等……
虽然上面列了林林总总很多的副作用,但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体种类很多,每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治疗作用上,有的优于此处,劣于彼处,各种副作用的强弱、有无,也是如此。
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有上面所有的副作用,程度也各有差别。
医生在选药物的时候,也会考虑到病人的个体特点,尽量选择对患者副作用小的药物,比如说,对于肥胖、已经有糖尿病的患者,就会避免选用代谢综合征副作用强的药物了。
假如这个时候,患者因为「认识的人吃了这个药好了」而强行换药,反而对自己不好。
即使同样的一种药物,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也不会表现出完全相同的治疗效应和副作用效应。在实际的治疗中,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这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