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帖子,看过的人想必不少。
木讷的大象,心率每分钟 40 次,寿命 80 年;陆上速度第一的猎豹,寿命却只有 20 年;乌龟的心率 10 次,寿命百年以上;而迅捷的老鼠,每分钟的心率 450 次,寿命却只有 2 年。
生命会被运动给提前透支光了,青壮年时代越显得比普通人威猛,到了中晚年衰败得越快。
主要意思似乎是说:运动折寿,生命在于静养。但其实这是个谬论!到底错在哪呢?
上面的这个帖子能吸引眼球,主要是因为提到了运动与寿命的关系。
有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各种哺乳动物一生中的心跳次数基本相近,约 25 亿次。(不同动物种类之间差异在一个数量级以内)
比如大象的心率约每分钟 30 次,寿命约 70 年;老鼠的心率高达每分钟 450 次,寿命却只有近 1 年。
说「心跳快的动物寿命短」并不是没有依据,但是人类要除外,因为人类掌握了科学。
由上图可以看出,人类明显不在心率与寿命的负相关线上,人类的寿命要高得多,主要原因可能是科学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谣言之所以错了,正是因为错把研究中的「相关关系」,当作了「因果关系」。
我们再举个例子:动物的体重,也大致与寿命有一条曲线规律。鲸体重可达 120 吨,寿命约 80 年,小仓鼠体重约 60 克,寿命只有 3 年。
那是不是体重增加,所以长寿呢?很显然不对。我们都知道,超重的人平均寿命要比体重偏轻的人要短,甚至个子高的人寿命都要比个子矮的短。
如果真的如篇头帖子所说「运动折寿」,那么似乎可以推断出以下两条结论:
运动员,应该比普通大众寿命短?
经常运动的人,应该比不运动的人寿命短?
其实我们可以找到不少文献,来告诉你什么是真相:
1. 奥运会金牌得主活得更久
2012 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的论文表明,奥运会奖牌得主比大众对照人群平均多活 2.8 年。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并不是所有的奥运会项目运动都很激烈,比如射击。那么如果运动折寿,激烈的环法自行车比赛,参赛选手的寿命应该比普通人短吧?
2. 环法自行车手死亡率更低
2013 年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论文表明 ,环法自行车参赛选手的死亡率比同等对照人群低 41%。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这些都是出色的运动员,也许他们有更好的基因,或者有超乎常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普通人。
3. 经常运动可以延长寿命
2012 年,哈佛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对近 650 000 名 40 岁以上的人几十年的随访数据研究表明:
每星期快走 75 分钟,相对于不运动的人,平均延长寿命 1.8 年;
每星期快走 150 分钟,平均延长寿命约 4 年(3.4~4.5 年);
经常运动并且保持正常体重的人,比不运动的肥胖患者寿命长 7.2 年;
低量的运动能降低死亡率 20%;适量的运动降低死亡率约 40%。
看到这里,相信科学依据的人,应该不难得出科学结论:运动不仅不折寿,而且延年益寿!
那问题来了:运动会使心跳加快,而心跳更快的寿命更短,为什么运动是延长寿命的呢?这两者看上去有些矛盾啊。
运动员的寿命更长,原因可能有很多,最有可能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运动使心肺功能增强,所以不运动时的「静息心率」降低了。
正常人的静息心率,在每分钟 60 次到每分钟 100 次(我们可以取平均值每分钟 75 次),运动员心率比普通人要低。
不过,普通人如果经过一段时间运动锻炼,心肺功能会增加,每博心输出量增加,平时的静息心率也会降低,甚至低到每分钟 60 次以下。
这种成为「运动员心脏」的现象,正是心肌功能强大的表现。
「人一生的心跳次数是有限的,达到了一定次数的心跳,生命也就到头了」的逻辑,是基本正确的。
那么,坚持运动的人,虽然每天运动的那 1 个小时(可能更少,也只有专业运动员会多得多)心率更快,但每天还有 20 多个小时的静息心率都是更低的。所以,坚持运动的人,每天心跳总次数更少。
还有,人是生物,不是机器,不能用简单的「损耗」类比寿命的长短,也千万不要忽略人体的适应能力。
坚持适当的运动,带来的是身体机能的提高、静息心率的降低和寿命的延长。
运动不仅让人精力充沛,还能帮助控制体重,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系统疾病、二型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运动的健康好处,就像吸烟的坏处一样,是已经被大量医学研究证明了的事实。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