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宝宝需要高效陪伴,半小时胜过一整天!

2017-06-01作者:左飞

自信心自控力-900500.jpg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够常常陪在孩子身边。但是,工作总是太忙,事情总是很多,陪伴孩子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陪伴很「奢侈」?错啦!

1. 陪伴≠花大量的时间、精力

其实,对孩子的陪伴和花费的时间、精力没有绝对关系。

很多家长确实在家时间很长,但常常是孩子玩自己的,家长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比如,工作或者玩手机,并没有做到很好的陪伴。

这种情况下,孩子反倒甚至会感受到大人的冷漠与不关注,变成了大人眼里的「高需求宝宝」:脾气暴躁、难以安抚。

而相反的情况,是过分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其实,这是不是爱,而是「控制」。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天性可能受到约束无法尽情的放飞。那么孩子的情商、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有可能发展缓慢。

2. 陪伴≠花大量的钱

有些爸妈平时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认为假期就应该好好「补偿」孩子,带孩子去餐厅吃饭、去大型游乐园玩。

当然,偶尔这样是可以的,如果常常用假期花大钱的方式「补偿」,孩子可能开始慢慢地不能满足,想要更「高级」的补偿,或者发展到平时也提出要「补偿」。

其实,孩子提出这种要求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很想吃大餐或者要大玩具,只不过家长之前的行为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只有要求吃大餐或者去游乐园才能博得父母的关注」。这样就本末倒置了,而且也可能会养成孩子要这要那的坏习惯。

自信插图2-900600.jpg

三招「高效陪伴」

陪伴孩子,并不是一味地花时间、精力和金钱,我们需要高效陪伴。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每天只需半小时,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让他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和鼓励,同时,还能利用这个机会,帮助孩子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丁香医生就给大家介绍三种好方法。

1. 一起吃饭

吃饭的时候,尤其是晚餐,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时光。

宝宝 1 岁以后就可以跟大人一起吃饭了(虽然还很可能不会吃),单独给孩子一个餐椅,让他坐在大人当中与大人一同进食即使交流不多也会让孩子感受到与家长在一起的归属感。

2. 每周一起完成一件任务

一起拼一件乐高、一起做一个面包、一起包一次饺子、一起做一个陶艺等等,并且在任务过程中给予孩子指导和鼓励让孩子学会一个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关注,并有一种「同甘共苦」的陪伴感,这种感觉不用很久,但是会很强烈,是孩子心灵的优质「营养品」。

3. 夜晚的共读

孩子 6 个月开始,晚上的睡前阅读是跟孩子绝好的沟通和交流机会。从睡前的阅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习得更多的道理,了解更多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晚上睡前是孩子最没有戒备心的时候,躺在爸妈的怀里孩子可以更容易将白天的想法告诉父母,会让父母更容易了解孩子的内心。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相关文章

cover
现在的妈妈如同超人一般,带娃工作两不误。即使工作再辛苦,推开门看到孩子的那一刻,内心的 OS 都会是:老母亲爱你满脸胶原蛋白长得真好看这是世界上最乖的小孩让妈妈吸一口简直天使我的小孩也太可爱了吧 只要孩子天使般的一个眼神,妈妈们的疲惫瞬间驱散,超治愈。由于工作,不能时常陪伴孩子又想拥有温馨的亲子时光,怎么办?上班族妈妈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也可以同样给孩子高质量的温馨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对成长真的很重
cover
最近有家长向我咨询:夫妻之间关于到底多表扬还是多批评孩子存在分歧,背后的理由一个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一个是不能让孩子玻璃心。到底怎样更好呢?我想,这对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能更有能力面对困境或挑战。这个能力的内涵很广,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包括了基础智力,身体能力,以及跟特定问题相关的「操作能力」;还有这对家长的分歧所聚焦的「心理能力」。什么是「操作能力」?面对困境,孩子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坑,解决困境
cover
工作了一天,好不容易下班,还得陪孩子玩?不如拿电视 / 平板电脑 / 手机做「保姆」,自己乐得轻松?很多妈妈可能已经了解到,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没有好处。今天,我们邀请儿童心理咨询师陈实老师来跟大家进一步讲讲,这种带娃方式对小朋友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缺憾。妈妈边陪孩子边玩手机,孩子跟自己说话也听不到,这样的「陪伴」,并不是有效陪伴。什么是有效陪伴?「有效陪伴」是通过陪伴孩子做一些 TA 想做的事情,让孩
cover
很多家长都会因为孩子爱和自己抢手机和烦恼:现在电子产品这么盛行,要不要让孩子接触?最让家长头疼的一个行为,就是孩子总是抢手机玩,越不给他越想要,转移注意力也不管用,有的家长开玩笑说「不知道跟谁学的,这么大的瘾」。今天丁香医生请到了教育专家常润老师,她对这个现象有着一个独特的见解。孩子抢手机,你了解过为什么么?「这个东西妈妈很重视,我也想试试。」父母经常做的事情,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感兴趣。比如我们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