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患病人数增长 700%!可怕的结直肠癌,为什么最爱中国人?

2022-05-14作者:丁香医生

在所有消化系统的肿瘤中,结直肠癌可以说是最能「防」和 最好「治」 的肿瘤

但是,中国结直肠癌患者在全球的占比,居然高达 31% 。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人多呀,那患者数量自然也会多一些」。

有道理,但不全对。

中国确实人多,但总人口大约只占全球总人数的 17%,而结直肠癌患者在全球的占比却达到了 31%。

很明显,以全球 17% 的人口占据着全球 31% 的患者,这个数据是异常的。

为什么这么多结直肠癌患者

都在中国?

往前倒推 30 年,全球结直肠癌患病人数最高的国家,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中国的患者数量排名大约在第 2 或者第 3 的位置。

然而短短的 30 年间,中国的结直肠癌患者人数飞速增加,现存患者已经是美国的 2.6 倍了。



如果只保留 1990 年患病人数排名前 5 的国家,可以更明显地看出,30 年间,其他高发国的患者数量平稳增长,而中国,「一飞冲天」。


在结直肠癌激增的背后,过去 30 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要做什么,才能避免自己被结直肠癌选中?

唯一的好消息是:中国人的寿命变长了

结直肠癌作为癌症一员,拥有癌症的共同特征——老龄化,40~50 岁以后显著上升。

在中国,大部分结直肠癌患者都是 70~79 岁的老人。


随着医疗条件、公卫政策等各方面的发展,我们活得更久了。

早在 30 年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 69 岁,或许有很多潜在患者,在查出或者患上结直肠癌前,就已经过世了。

30 年后,中国的平均寿命上升到了 77 岁,越来越多的结直肠癌患者在高龄被确诊。

饮食习惯变化:我们吃了更多的致癌物

肠胃健康,和吃了什么有密切的关系。

日常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结直肠癌的患病几率,蔬菜粗粮是它的主要来源。

(悄悄说一句,膳食纤维会影响每天排出粑粑的量哦)

而高脂饮食、 过多动物蛋白特别是过多红肉, 是结直肠癌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加工肉类作为 1 类致癌物,更有可能跟增加结直肠癌发病有关系。

(加工肉类包括:如香肠、培根、火腿、牛肉干、腌牛肉,以及其他烟熏、盐渍、发酵或腌制的肉类)

不幸的是,在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不要吃过多红肉这两方面,我们都做得不太好

30 年前,餐桌上的常客是蔬菜和主食,荤菜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的稀罕玩意儿。现在,我们桌上的、外卖里的各种肉类越来越多,蔬菜却少得可怜。


此外,酒精作为另一种 1 类致癌物,消费量变化也不容忽视。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请客吃饭时喝点小酒总是不可避免,对比近几年的数据,中国饮酒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相关研究表明,与从来不喝酒的人对比,饮酒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

除了饮食上的变化外,肥胖率增高、运动量减少等变化,也为结直肠癌的增加做出了一点贡献。

但无论是寿命延长还是饮食变化,都是全球共同发生的,例如世界的平均寿命从 1990 年的 65 岁提升至 2018 年的 73 岁,美国肥胖率常年居高不下,人均肉类消费量更高……

凭什么只有中国的结直肠癌患者「鹤立鸡群」?

早筛意识薄弱:拖延出的「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并不是突然出现在身体里的。在变成真正癌症之前,它往往要经过十余年肉眼可见的发展。



在中国,很多人不知道,当结直肠癌还只是一个肠道内的小息肉时,就可以用肠镜检查出来了。

调研数据显示,97% 的结直肠癌患者患病前未做过肠镜筛查,其中 87% 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



当我们还在四处询问「什么年龄需要做肠镜筛查?」「肠镜检查怎么做?」「我需不需要做?」的时候,美国、日本很早就发现了结直肠癌病程发展漫长这一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做了一项非常关键的举措——全民普筛


距今,美国的结直肠癌「国家筛查计划」已经执行了将近 20 年,日本甚至在 1992 年,就已经推出了全民筛查政策。


在全民筛查普及度较高的国家,许多患者查出结直肠癌时大多都在癌症早期,甚至是尚未癌变阶段,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

但还有很多国家,老百姓缺乏早筛意识,许多患者往往等到身体已经出现不适才去医院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一发现就是晚期」的悲剧。

超过 45 岁,要去做肠镜检查

癌症千变万化,但预防方式却有相似之处。

虽然「少吃咸肉少喝酒,多吃蔬果多运动」听起来很老生常谈,但它却是每个人每一天都能做出的选择和改变。

而癌症筛查,则是医学进步给我们每个人改变结局的机会。

在结直肠癌预防这件事上,美国和日本过去 30 年的成果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如果我们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提高早筛意识,把尚未癌变的息肉扼杀在摇篮中,使已经癌变的患者尽早接受治疗,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数量降低指日可待。

结直肠癌给了我们 10 年左右的时间去发现它,请千万不要辜负了它的「好意」。

结直肠癌预防小贴士

一般建议超过 45 岁的人,都应该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其中肠镜是最推荐的筛查检查。如果暂时无法进行肠镜,也有其他替代方式。

如果是高危人群,则应该尽早去做,例如:

  • 家里有人得结直肠癌;

  • 有 Lynch 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

  • 有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


具体的筛查开始时间,可以和医生沟通确认。

除了结直肠癌外,其他癌症我们也要做到「该查就查」。不要因为害怕,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本文审核专家:魏玮 消化内科医生

策划:维克羊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数据来源:Word Bank、IHME-GBD、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未成年人饮酒习惯及养成因素》

参考文献:

[1] 郑树,张苏展,蔡三军,顾晋,王锡山,黄彦钦.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10):1081-1086.

[2] Mercedes Navarro,Andrea Nicolas,Angel Ferrandez,Angel Lanas.Colorectal cancer population screening programs worldwide in 2016: An updat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7,23(20):3632-3642.

[3] 郑树,张苏展,黄彦钦.结直肠癌研究30年回顾和现状[J].实用肿瘤杂志,2016,31(01):2-5.

[4] 闫涛,苏俐,张星光.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9(04):241-243.

[5]万德森.结直肠癌流行趋势及其对策[J].癌症,2009,28(09):897-902.

[6] 李明,顾晋.中国结直肠癌20年来发病模式的变化趋势[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4(03):214-217.

[7] 万德森,陈功.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近况[J].实用癌症杂志,2000(02):220-222.

相关文章

cover
胃和肠同属于消化系统,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我们都想有副好胃肠。跟胃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肠镜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部的情况,直观感受到自身行为对肠道的各种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到导致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还有哪些情况能让肠道黯然心伤?让我们一起开始本次的肠镜之旅吧。预警:图片可能引起不适,胆子小的请谨慎阅读!先来看看肠道内部正常的样子。上面那张是没有做好准备,直接进入肠道看到的。大量粪便
cover
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于 3 月 28 日因直肠癌去世,享年 71 岁。他于2021年透露自己患上直肠癌,虽然顺利手术治疗,但之后发现癌细胞扩散到肺部,今年年初证实已经是癌症四期。直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居所有肿瘤第三位。据估算,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死亡病例就大约有 19 万人。结直肠癌多见于男性,通常40岁之后会是高危人群。发病的特征一般是大便出血,伴随着明确的痛感,普通人很容易和痔疮出血混
cover
➊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肠息肉和遗传、高脂肪饮食、果蔬摄入少、吸烟、肥胖、缺少体力劳动等都有关系,发生率也随年龄增加而上升,50 岁以上、男性更常见。另外,肥胖、年龄也都是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BMI 每增加 5 个单位,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风险就增高 19%。➋ 检查出肠息肉,一定要切吗?一般来说,小于 0.5 厘米的非腺瘤性息肉可以随访观察,其他情况下都更建议切。而且,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后,光靠看是
cover
结直肠癌也叫大肠癌,指的是来源于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相对较高。但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很多朋友对该病的了解有误区。误区一:便血就一定是结直肠癌很多人有便血的症状后,往往担心是不是得结直肠癌了,首先要了解便血量的多少,是便中带血还是便后有血,是黑便还是鲜血。其次,先不要紧张,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引起便血,比如痔疮、溃疡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但是,有便血的症状,提示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建议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