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栏目收费说明
请登录
注册
  • 问医生
  • 查疾病
  • 查药品
  • 查医院
  • 查检查/手术
  • 查疫苗
  • 急救指南
  • 测一测
  • 科普视频
  • 首页
  • 查疾病
  • 脱水

丁香医生审稿专业委员会同行评议通过
    脱水
    就诊科室:普通内科
    词条作者
    李建国

    李建国

    审核专家
    李璐

    李璐小儿内科副主任医师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4日

    最后修订时间 2025年03月19日

    · 高热、腹泻、呕吐等患者容易发生脱水。
    · 出现口干、尿少、尿色深时应警惕脱水。
    · 补水应以口服为先,必要时也可静脉补液。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更多
  • 简介

    脱水是什么?

    在医学方面,脱水是指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而不能及时补充,所造成的虚弱无力的表现,严重者会危及生命,需要补充液体的一种代谢障碍表现。

    脱水容易发生在哪些人群?

    昏迷的不能进食的,高热患者,长时间呕吐或腹泻的,食管癌患者,老年人,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尿崩症的患者,烧伤的患者,糖尿病患者,儿童等。

    脱水严重者为什么会容易发生危险?

    水分约占人体组成的 50%~80%,可因年龄、性别和体型的胖瘦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新生儿总体水最多,约占体重的 80%,婴幼儿次之,约占体重的 70%;水在体内主要分布于细胞内和细胞外液,以及身体的固态支持组织中。

    总体水的 1/3 在细胞外液,包括血液、脑脊液、关节炎等,总体水的 2/3 在细胞内液。在脱水时细胞内液和外液相互补充,以保障重要脏器供血,维持细胞功能和形态。

    细胞发生严重缺水而皱缩,影响细胞功能,严重者发生细胞坏死破裂,越来越多的细胞破坏导致脏器破坏,细胞外液量减少引起重要脏器供血不足可能最终会危及生命。

    脱水应该去哪个科室就诊?

    成人看内科、急诊科,小儿则看儿科。

  • 症状

    脱水患者常见表现是什么?

    根据脱水程度临床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脱水:

    • 轻度脱水表现头晕、头疼、乏力、检查时皮肤弹性降低,有口渴等表现,失水量占人体的 2%~3%;

    • 中度脱水会有血压下降,循环功能障碍;失水量占人体的 3%~6%。

    • 重度脱水出现休克、昏迷等表现,失水量占人体的 6% 以上。

    脱水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

    根据渗透压分为高渗、等渗、低渗:

    • 高渗性脱水 / 高血钠性脱水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 >150 mmol/L,血浆渗透压 >310 mOsm/L。见于高温环境或高热等大量出汗、喘息状态、气管切开、尿崩症、糖尿病铜症酸中毒、大量渗透性利尿。

    • 等渗性脱水 / 正常血钠性脱水 :水与钠成比例丢失,细胞外液呈等渗状 态,血清钠浓度保持在 130 mmol/L~145 mmol/L,血浆渗透压保持在 280~310 mOsm/L。见于急性腹泻、剧烈呕吐、胃肠引流术和肠瘘、大面积烧伤、反复大量放胸水或腹水。

    • 低渗性脱水 / 低血钠性脱水 :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 130 mmol/L,血浆渗透压 <280 mOsm/L。见于急性肾功能不全多尿期、过度使用排钠利尿剂、高渗或等渗失水治疗过程中只补充水分,如反复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丧失大量含钠消化液或大面积烧伤后只补充水分。

    脱水与失血一样吗?

    不一样:

    失血往往含大量的血浆胶体,很早可能发生失代偿,早期容易发生失血性休克,风险极高,恢复较慢;

    脱水以失水为主,人体往往有代偿机制启动,发生休克时间较长,早期补充水分,恢复较快。

    脱水的成人与儿童有什么不同表现?

    成人相对比儿童含水量相对少,储备量大,应急能力强,故脱水症状相对轻,维持时间长;

    儿童含水量大,储备量少,早期就表现乏力,纳差,意识障碍较早,休克较早,儿童表达不清楚时,可能耽误抢救治疗时机,应积极重视。

  • 病因

    脱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摄入不足:比如沙漠上由于得不到及时水源补充,往往会有脱水;比如昏迷患者无法禁食水,食管癌患者不能禁食水。

    • 需要量增加:高热患者,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可能发生。

    • 丢失过多:肠瘘,腹泻,烧伤等,尿崩症患者;大量放腹水、胸水等,利尿的患者;高渗性利尿者,如口服甘露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等;长跑运动员、足球运动员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不能及时补充水分者可能发生。

  • 诊断

    脱水如何早期判断?

    • 早期脱水判定要根据有无丢失液体的病史;

    • 口干、乏力、头晕、尿少、尿色深等表现,查体发现舌体干燥,皮肤弹性差等表现综合判定;

    • 小儿哭闹时不流眼泪也是一表现;

    • 补水后口干等表现消失也是证明脱水的办法。

  • 治疗

    脱水早期需要去医院治疗吗?

    • 脱水发生早期,可以通过口服补液迅速恢复,如口服补液盐 III;若高温环境工作人员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不需要住院,口服困难者必须去医院鼻饲或静脉补充;

    • 小儿含水量较多,代偿能力差容易发生脱水,呕吐腹泻不能进食水,需要早期医疗干预;

    • 肠瘘、尿崩症等患者需要查找原因,对症对因治疗,不能忽视;

    • 糖尿病患者发生脱水后容易发生严重后果,故此需要警惕。

    脱水的患者为什么容易被忽略?

    脱水往往被其他症状掩盖,如小儿呕吐腹泻,丢失量不易估计,家长不敢再进食水,以为休息可以恢复,乏力表现原因是没吃东西,脱水不重视;

    还有卧床昏迷的老人,以为脑血管疾病或早期使用脱水剂造成脱水。有经验的医生会在治疗过程中充分评估容量,早期纠正。

    脱水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根据脱水程度制定补水量,根据渗透压选择补液的成分;

    • 口服安全,故先口服,不能口服的鼻饲,最后可以选择静脉补液,同时注意电解质的补充;

    • 注意根据心功能和肾功能调整补液速度;

    • 尿崩症患者要查找原因,解除原因比补液更重要;

    • 老年人和小儿重视补液速度,不能过快,防止发生心衰;

    • 糖尿病患者注意血糖的变化,补液补充电解质的同时监测血糖;

    • 使用利尿脱水剂的患者权衡补液利弊。

    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患者脱水时如何补水?

    心、肾功能不全脱水时应注意补水速度和量,评估应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尿量、末梢循环等,宁少勿多原则。

    严重脱水未及时治疗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严重脱水可以导致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各脏器功能血供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脱水患者治疗效果如何?

    脱水患者及时补充水分,大多预后良好,即使发生休克者积极治疗也能恢复,需要医生在补水中不断评估患者口干症状,尿量情况,皮肤弹性,末梢循环等情况,随时调整,绝大部分脱水患者可以治愈。

    image

  • 生活

    脱水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脱水首要是口服或者静脉补液,无具体的饮食禁忌。

    脱水期间除了规范补液之外,可以选择进食流质、半流质食物补充能量和水分。

    脱水在生活上要注意什么?

    生活上无特殊注意事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

    大量出汗、体液丢失后要及时口服补液;

    不管早睡还是晚睡,每天保证足量的睡眠;

    当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学会自我调节。

  • 预防

    脱水如何预防?

    • 日常生活中的脱水,多因为天气炎热,体内水分与电解质的流失而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最近全国各地的天气酷热,在现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要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

    • 除此之外,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或运动员也是更容易脱水,此时应多饮水、补充液体或者补充口服补液盐来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 老年人随着肌肉的减少,体液量也随着减少,容易导致水分不足,且口渴的感觉可能不再那么敏感。

    • 建议睡眠、洗澡、运动前后都要补充水分。

    • 炎热夏天如果出了一身大汗,或是因为腹泻等原因脱水,补水的同时,也别忘了补充一些电解质。菜汤、水果、运动饮料或者口服补液盐都是不错的选择。

    • 如果症状很严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M]. 第1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内科学[M]. 第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Richard H Sterns. 成人容量不足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UpToDate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tiology-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of-volume-depletion-in-adults. (Assessed on Dec 16, 2017).
  • 就诊
简介
症状
病因
诊断
治疗
生活
预防
就诊
  • 版权声明
  • 作者编委
  • 丁香医生
  • 投稿邮箱 doctor@dxy.com
  • 客服电话:0571-22931767
Copyright © 2000-2025 DX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B2-20070219 浙卫(03)网审[2015] 048号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编号:(浙杭)网械企备字[2018]第00246号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浙杭食药监械经营备20153170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8]11330-875号 食品许可证编号:JY13301080010985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滨字第0064号 人力资源许可证编号:330108202110270036 号 (浙) -经营性-2022-0039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1-28182622 举报邮箱:dxys@dxy.cn 涉未成年人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专区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4205号